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负面传闻不断,恒大地产“负重前行”诉讼人在诉讼前发起诉前保全

文:互联网江湖

近期,市场上关于恒大资金链吃紧的传闻不绝于耳。此前,惠誉和穆迪两大国际顶级评级机构先后下调恒大的评级,也引发深思。

7月19日,传闻恒大被广发银行宜兴分行申请冻结银行存款13201万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物。随后,恒大表示:“公司将依法对宜兴分公司滥用诉前保全提起诉讼。”

消息传到二级市场,恒大在资本市场的跌幅继续扩大。7月20日,恒大跌超8%,港股恒大汽车盘中跌5%。

负面传闻不断,恒大地产“负重前行”

当事人诉前保全意味着其合法权益可能得不到保障,需要法院授权提前冻结相关财产。

根据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广发银行宜兴支行称:“情况紧急,如不申请保全,您的权益将被损坏的。”

俏江南张兰资产冻结_恒大回应被冻结资产_汪小菲资产冻结

在房地产行业,如果银行对一笔尚未到期的贷款申请保全,原因之一可能是银行认为房地产开发商的还款能力不够。对此,有律师认为,如果房地产公司存在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那么银行有权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

事实上,恒大一回应,资本市场也应声下跌。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恒大股价的下跌并不是因为被冻结的1300多万资产对恒大集团的重要性,而是因为市场上关于恒大资金荒的消息不断。市场质疑恒大的现金流储备是否健康。

进一步看,股价下跌导致的信心下降也可能进一步传导至市场,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可能更大。毕竟,谣言太多了。即便恒大数次辟谣澄清,影响仍难以彻底消除。

事实上,为了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恒大回应被冻结资产恒大回应被冻结资产,恒大不断释放出“不缺钱”的信号。例如,7月15日,中国恒大宣布将于7月27日召开董事会会议,讨论特别股息方案。早在6月,恒大就宣布已安排136亿港元自有资金提前偿还美元债务。

在分红计划和提前偿还债务之后,市场信心确实有所回升。然而,一份来自银行的诉前保全申请,似乎让恒大此前为挽回市场信心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广发银行的财产保全申请不足以证明恒大遭遇现金流危机。不过,结合此前的负面消息,背负债务压力的恒大地产似乎有些“负重前行”的意味。

恒大回应被冻结资产_俏江南张兰资产冻结_汪小菲资产冻结

去年8月,一则传闻戳中了市场神经。市场有消息称,恒大集团已向广东省政府递交了《关于支持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申请支持的报告》。资料显示,恒大集团有息负债8355亿元,向128家金融机构借款23.23亿元。十亿。

消息一出,恒大集团随即发表“严正声明”辟谣,但消息带来的影响是市场信心进一步受挫。在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等多家投行背书恒大后,市场信心逐渐趋于稳定。

今年6月30日,恒大对外披露,恒大净负债已跌破100%红线,但有息负债仍高达5700亿元。

根据房地产行业监管“三条红线”,三项指标不达标的,将被列为“红档”。一是扣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二是净负债率大于100%;三是现金短债比率低于1.0倍。“三条红线”一出,房地产调控就越来越严。

对于恒大来说,“三条红线”也是未来房地产业务发展的“底线”。

今年3月,恒大在年报发布会上提出进一步压低有息负债的目标:2022年6月30日至4500亿元以下,2023年6月30日至3500亿元以下。

但随着负面传闻不断,资金压力逐步传导至二级市场,恒大要实现这一目标似乎并不容易。

恒大回应被冻结资产_汪小菲资产冻结_俏江南张兰资产冻结

新能源汽车会成为“第二曲线”吗?

恒大一直非常重视营销。根据此前发布的2020年财报,恒大集团销售及营销费用由2019年的232.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0年的319.6亿元人民币,增幅达37.2%。

营销的目的是什么?一是提升品牌知名度,二是加深与消费群体的信任,促进转化。

恒大的债务压力有多大?公司的现金流是否健康?谣言与回应交织的背后,尽管恒大多次辟谣澄清,但后续影响一直都在。就恒大而言,动不动就传出“财务紧张、资产冻结”的消息。不禁打折之前投入的营销成本。

事实上,外界对恒大集团的质疑,也可能对恒大旗下的其他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新能源汽车业务。

造车成功与否取决于五年后还是十年后,但在成功之前,造车要花费数百亿美元。因此,与其他业务相比,新能源汽车制造对财经消息更为敏感。

另外,虽然恒大汽车已经分拆单独上市,但一些谨慎的朋友可能会把对恒大汽车的疑虑转移到恒大汽车身上,进而可能也会对恒大汽车产生疑虑。

俏江南张兰资产冻结_汪小菲资产冻结_恒大回应被冻结资产

毕竟汽车是个大物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很长。今天买回来,明天品牌破产了,你去哪里维权?因此,必须考虑这一点。

去年,恒大公开表示,恒大汽车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未来3-5年产销量将达到100万辆。据悉,恒大汽车已经进入测试阶段。

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恒大的汽车产品可能会在一年内正式上市,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是恒大投入营销的关键时刻。能否带来好的销量,营销是很重要的一环。

而此时,市场上不断传来恒大资金压力的消息,这或将进一步影响未来恒大汽车产品的消费决策。

事实上,自从恒大宣布造车以来,就有不少声音质疑恒大的PPT造车。恒大也延续了其一贯的营销风格。去年一次性发布6款新车,公司市值达到恒大的1.8倍。耐人寻味的是,恒大汽车目前还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产品上市。

没有车型在售,但市值暴涨超越传统车企的恒大,也引起了新华社和央视的关注。官方声明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虚假繁荣”,矛头直指恒大。

“恒大缺车。” 威马汽车沉晖在微博上开玩笑说。

汪小菲资产冻结_俏江南张兰资产冻结_恒大回应被冻结资产

在房地产业务的压力下,造车业务对恒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造车或将成为恒大的“第二曲线”。从恒大汽车的资金筹备中,我们也能窥见端倪。造车资金方面,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恒大已准备约300亿港元投入造车业务。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2020年9月,恒大汽车向腾讯控股、红杉资本、云锋基金、滴滴出行等多个投资者配售1.77亿股,募集资金约39.99亿港元。今年1月,恒大汽车宣布增发9.52亿股新股,共计吸资260亿港元。

“300亿港元可能只是汽车制造的第一期投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对互联网江湖表示:“新造车企业在一二级市场融资首轮相对容易,但量产后需要提振信心“通过交割数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此外,交割数量越多,也是一种客观的现金流,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目前,恒大汽车尚未大规模上市。如果恒大能够正确应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未来的结果其实是未知数。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恒大造车的核心不在于恒大有没有钱,而在于恒大能否给恒驰汽车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或许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重点在哪里。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负债累累的房地产业务,还是竞争激烈危机四伏的造车业务,恒大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挑战中,恒大能否赢得一点点实力,或许才是市场更需要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