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碧螺春泛指碧螺春。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晒干的茶叶紧结,白毫外露,色泽银绿、翠绿诱人,卷曲成螺。又因此茶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东洞庭山、西洞庭山(今苏州市吴中区),故又称“洞庭碧螺春”。
一、历史传承
苏州洞庭东西山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已作为贡品。关于洞庭产茶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
宋代,洞庭山出产的茶称为水月茶。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洞庭东西山的茶叶,是当时山上水月寺的僧人所制,因寺而得名“水月茶”。当时,这种“水月茶”受到吴国人民的追捧,并作为贡茶进献给皇室。
这段历史在朱长文《吴郡图经补》中有记载:“洞庭山出美茶,老者入贡……近年山僧尤善泡茶,谓之水月。茶,因院落而得名,吴国人珍之。” 《太平清话》中也记载:“茶出洞庭小青山坞,唐宋进贡,下有水月祠,为贡茶馆”。现刻于水月寺 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年),碑“水月寺中行记”上刻有许多名人题写在水月寺上的诗文。该金额一直保存到今天。青云坞松树万树,白云园万梨花开。武夷泉香绝世,小绿茶极品。它就是洞庭碧螺春的前身。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中的珍品。以其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四绝”而享誉海内外。碧螺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
相传,明朝时,宰相王敖是东后山芦乡人,“碧螺春”的名字就是他题写的。《岁鉴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痰而细,味甚甘,俗称‘惊人’。以产碧螺风者尤佳,故名‘碧螺春’”。如果真是这样,碧螺春茶应该起源于明代,早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经名扬天下。也有人认为碧螺春因其卷曲如螺,色泽翠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石,野茶有好几种,土人年年提着筐去采,也没有什么区别。康熙某年,据候采摘者说,叶多。因置于怀中,茶温升温,奇香迸发。采茶人喊道:“吓人香!此茶由此得名。”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上产野茶数种。……,因其名不雅温,题名碧螺春洞庭碧螺春的产地,地方有分部,须按岁购入供奉。据清代王英奎《六南随笔》记载:清朝圣祖康熙帝生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第三次南巡驾车太湖。宋洛总督从当地茶道大师朱政元处购得精制“惊香”作为贡品。后人评论说,这是因为康熙皇帝给它起了个美名,因为它的颜色是绿色的,卷曲的像蜗牛,春收,洞庭碧螺峰。从此,碧螺春名扬天下,成为清宫的贡茶。
到清末,苏州碧螺春的名气已超过龙井、六安瓜片。清末《茶话》一书对当时的名茶作了评述,是这样排列的:上品茶是碧螺(螺)泉,不易得,苏氏天池,其次是龙井;稍浓的茶…… 六安(今六安瓜片)青年。可见,碧螺春当时的冠冕堂皇。
民国初期,碧螺春绿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石溪山飘渺山庄所销售的碧螺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10年获南洋劝业会优等奖,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碧螺春产于太湖之滨洞庭东西山区。它饮太湖之水,生活在“花果套种”的环境中。加上独特的生产工艺,造就了碧螺春的卓越品质。或许是因为产地封闭,地理环境变化不大,碧螺春茶并没有消失在历史的车轮里,而是在建国后蓬勃发展。洞庭碧螺春的采摘时间、采摘工艺、产品档次,都在不断的发展中实现了标准化。碧螺春这个品牌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
1959年国家商务部将其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2009年,洞庭山碧螺春地理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碧螺春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碧螺春茶名扬千年。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奠定了碧螺春茶不可动摇的地位,成为中国名茶的代言人之一。
2、种植养护
好的茶叶必须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种植。“碧螺春”优良品质的形成,得益于产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一)生态环境
一、自然环境
碧螺春茶树生长在江南最稀有的茶叶产区。北纬31度,全年日照时间变化,昼夜比极佳。合适的环境。
2、山地地貌
碧螺春的产地包括洞庭西山和洞庭东山,合称洞庭山,位于苏州西部丘陵地带。洞庭西山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岛屿,洞庭东山就是太湖半岛。山体大部分由梧桐系石英砂岩和紫云母砂岩组成,小部分为中生界石灰岩。经长期侵蚀,山丘呈圆形,周围地面下降成湖湾,湖湾内填满坡积物和湖积物,形成山谷,俗称山坞。碧螺春茶树主要分布在山脚下的山坞和缓坡上。
3、综合气候
洞庭山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太湖影响,地形复杂,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平均日照2190小时,无霜期244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相对湿度79%。
4、土壤营养
洞庭山土壤为山岩风化残渣发育的地带性天然黄棕壤,山间丘陵码头和开阔地为可耕种黄棕壤。土壤中有机质和磷含量较高,pH值为4-6。
5、森林植被
洞庭山植物种类丰富,生长茂密。有松、杉、白栎、冬青、栎等十余种果树,以及人工栽培的银杏、枇杷、杨梅、板栗、柑橘、桃、李、石榴等。茶树种植有果树和林木,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
(2)茶树品种
适合制作碧螺春的茶树树种是“六叶条”、“江板头”、“柴茶”等小叶茶树种。
1、什么是大叶种和小叶种?
根据叶片的大小,茶树受品种、生长期、生态条件和农艺措施的影响。一般成熟叶长10-14cm、宽4-5cm的为大叶种;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的为中叶种;叶长小于7厘米、宽小于3厘米的为小叶种;叶片长于14厘米,宽于5厘米的称为特大叶种。一般绿茶以小叶种为主,普洱茶、红茶、乌龙茶以大叶种居多。大叶树种的茶叶往往味道浓郁、涩味强,而小叶树种的茶叶则往往香浓醇厚,风味独特。
2、茶树品种的选择
在同源的情况下,碧螺春自然出产的小叶茶树品质更好。是不是所有的小叶茶树都适合做碧螺春?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五牛枣虽然是小叶品种,但不适合做碧螺春,因为达不到碧螺春的香气。东西山主要茶树品种有“六叶条”、“江板头”、“柴茶”等小叶茶树品种,适合制作洞庭碧螺春。曾经推广的“钢琴叶钟”、“迎霜”仍可制作洞庭碧螺春,但建议种植“六叶条”、“酱瓣头”、“柴茶”。该品种是茶农多年留下来最适合洞庭山种植的茶树品种。如果追求早熟,可以种“幻叶”和“映霜”。
(三)花果套种与碧螺春茶
茶果间作是碧螺春茶园最具特色的栽培方式。不套种,洞庭碧螺春的特色就没有了。以茶树为主,茶园镶嵌果树,25%~35%的枇杷、杨梅、栗子、梅树、柑桔等,用于遮霜雪、遮阴秋太阳。茶树与果树枝干相连,根系相连,茶吸果香,花闻茶香,养成了洞庭山碧螺春花果香的天然品质。
(四)栽培技术
碧螺春茶树的种植分为茶种直播和扦插育苗两种。
1、开挖种植沟,施足基肥
在露台外侧或果园周围挖种植沟。它足够宽80-60厘米。沟底铺秸秆1000公斤/亩,覆一层土,然后施饼肥200公斤/亩,复合肥15公斤/亩。层入定植沟,拌匀肥土,覆表土,定植前一个月完成。
2.茶籽直播
选择性改良品种,将茶籽倒入容器中,用清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一次。质量较好的茶籽沉于水底,比重小、品质差或变质、漂浮在水面的腐烂茶籽应剔除。茶树种子以当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播种为宜,早春2至3月也可播种。但冬播出苗比春播早,出苗率高。播种前用锄头按标准挖好播种穴。双行栽小行距40厘米,小穴距30厘米;单行种植小穴距为20厘米。每孔播种 3 至 5 粒种子,并覆盖 3 厘米厚的土壤。然后撒上稻草、麸皮、桔梗等,以保持水土,防止干旱,提高出苗率。
3、扦插育苗
插秧插秧适宜时间为春季2月上旬至3月中旬。单行种植最大行距150厘米,株距25-30厘米。25~30厘米的双排条呈三角形排列。每个穴种两株茶苗。茶树苗要求苗高30厘米左右、茎粗3厘米左右、二分枝以上、根系发达的无性系小叶品种。洞庭山茶农一般采用营养盆育苗,成活率较高。栽苗前,先将地面整理干净,疏松的沙土宜栽在低沟内,即茶苗栽在距地面5-10厘米的垄沟面,将茶苗放在沟内,同时覆土踩踏。紧,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当天定植的苗,当天浇根水,浇水后适当覆土。茶苗定植后,应立即修剪至15厘米高。然后在行之间铺上稻草。茶苗成活前,根据天气和土壤含水量,每5~7天浇一次水。茶苗成活后,要经常除草,防止缺草。浇水后应适当覆盖土壤。茶苗定植后,应立即修剪至15厘米高。然后在行之间铺上稻草。茶苗成活前,根据天气和土壤含水量,每5~7天浇一次水。茶苗成活后,要经常除草,防止缺草。浇水后应适当覆盖土壤。茶苗定植后,应立即修剪至15厘米高。然后在行之间铺上稻草。茶苗成活前,根据天气和土壤含水量,每5~7天浇一次水。茶苗成活后,要经常除草,防止缺草。
(5) 病虫害防治
据调查,洞庭东西山碧螺春茶园主要病害有:茶炭疽病、茶叶轮斑病、茶云斑叶枯病、茶白斑病、茶网饼病、茶藻斑病、苔藓地衣镁病。等常见害虫种类有:茶叶绿叶蝉、大绿叶蝉、茶叶蚜、黑刺粉虱、柑橘粉虱、红蜡鳞、椰子圆盾鳞、蛇眼鳞、柿阔翅蝉、绿蛾蝉、绿小虫、茶尺蠖、茶毛虫、茶小蛾、扁刺蛾、茶细蛾、茶叶潜蛾、茶橙瘿螨、短卵虫、中国稻蝗、中国剑角蝗、日本绿蠓等,其中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是茶园的主要害虫。
天敌种类繁多,优势种主要有:Adenocarpus spp.、A. chrysalis、Aphidia spp.、P. chinensis、Leafhopper wasp。、食蚜蝇、中华虎天牛、草蛉、瓢虫异色、瓢虫龟、黄蜻蜓、灰龙异色、白僵菌、孢子甲根虫害虫、白斑猎蛛、蝎巢蛛等。
碧螺春茶园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检疫措施,防止新病虫害的侵袭;运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营造生物多样性的茶园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调节能力;科学地运用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一些环境因素,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的天敌,不利于病虫害的繁殖和流行。
当茶园某些病虫害严重为害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方法,适当使用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防治茶园病虫害,维护茶园生态平衡,保证茶园正常生长。茶树。可采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捕猎、光诱、色瘾诱、使用无公害农药、繁殖放生天敌等。
3.采摘
碧螺春的采摘过程非常严格。采摘原料主要是幼茶叶的一芽一叶。采摘时间为春分至谷雨结束。以春分至清明前采摘的茶叶品质最佳。
一、采摘时间
碧螺春每年春分前后采收,以春分至清明采摘品质最佳。
2.配货要求
通常采摘一芽一叶,形状如舌头。
碧螺春采摘的芽叶,必须在采摘当天仔细采摘、油炸。碧螺春条索细长,卷曲似蜗牛,白毫外露,银白翠绿,冲泡时似白云翻滚,香气浓郁,滋味鲜醇,汤色清澈碧绿,“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的赞誉。
摘下的芽叶要仔细及时摘除鱼叶和不合格的芽叶,保持芽叶均匀一致。采摘一公斤芽叶一般需要2~4个小时。其实,摘芽摘叶的过程也是摊放鲜叶的过程,可以促进内容物的轻微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是5点到9点采摘,9点到15点采摘,15点炒到晚上,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隔夜茶不炒。
三、碧螺春的采收特点
一是早摘,二是嫩摘,三是摘干净。
通常先发育一芽一叶,芽长1.6-2.0厘米。叶形似雀舌,故称“雀舌”。炒出500克高档碧螺春,大约需要6.8万到7.4万个芽。世界上曾有过500克干茶约有9万个芽头,可见茶叶细嫩,采摘功夫非凡。嫩芽和嫩叶富含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上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加工生产
碧螺春炒制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明万历二十三年,张元所著《茶录》,对当时洞庭山洞庭山绿茶(炒青)的采摘、炒制有较详尽的记载:“品质由质决定。开锅时,浑浊系于末火。失绿,久置则烂熟,早起仍生,熟则黄,生则黑。顺手则甘,逆手则涩。有白点者为好,
碧螺春的炒法极其复杂,对青叶的重量、温度和技术要求相当高。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洞庭碧螺春的炒制技艺,绝对是一门艺术。一锅碧螺春的煎制时间约为45分钟。每斤3两左右的碧螺春绿叶,经过炒、揉、揉、晒,只能炒成干茶三两。整个炒制过程的特点是:手远离茶叶,不离茶壶,揉中炒,炒中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出锅即可。
炒茶前的准备工作是将选好的碧螺春芽(又称绿叶)称重,一般入锅炒制,每斤约三两。
1.完成
在煎锅或倾斜锅中进行。锅温190-200℃时,放入称好的青叶,双手上下翻炒洞庭碧螺春的产地,捞起摊开。关键是绿叶要快熟。离盆,不能在盆中久留,这样杀得均匀、彻底,无红茎、红叶、无烟焦叶。临摹是方法,为了让碧螺春的绿叶接触到高温锅,迅速拿起,让烟雾散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小风扇辅助吹走烟雾。整个收尾过程中,锅内温度大约在150度到200度之间,后期温度更低。整理是保证碧螺春茶叶成色的关键。光洁度不好,会直接影响干茶的品质,火候的控制更为重要。定型时全程以大火为主,定型后期可以稍微小一些,但还是中大火。整理一般在5分钟左右。
2. 揉捏
揉法是交替使用摇、炒、揉三种方法。在摇、炒、揉的过程中,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茶丝逐渐形成。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步将碧螺春揉成股。蜗牛的基础,干叶揉捏后会显得更薄。整个揉面过程中,锅内温度保持在50度到70度之间,后面温度更低。揉捏过程中,松紧适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刚开始强度要高一些,慢慢干后强度会下降。揉制过程中,茶叶不能停留在一处,以免干涸。不要用力过猛,以免茶棒折断。绒毛酥脆,在揉面的过程中翻炒。一般是揉两次,炒一次。这时候只需要稍微翻炒一下,让烟气散去,保证细度即可。时间约为12至15分钟。此时锅内温度下降,进入揉面组。
3.揉面团露出头发
它是形成像蜗牛一样卷曲且充满绒感的形状的关键过程。一边煎,一边用双手将所有茶叶用力揉成几个小团,不时抖动,反复数次,直至条状卷曲,露出绒毛。经多次揉搓、摇动,毫毛逐渐露出,形似绿色的蜗牛。锅温50-60℃,持续12-15分钟。当达到80%左右的干度时,就进入烘干工序。
4.烘干
其实这个动作类似于揉面团露出头发。采用轻揉轻煎的方法,达到定型、续显毛、蒸发水分的目的。只是此时用力小的摩擦,不容易拧紧。这是展示头发的关键。搓一次在锅边顺时针转几下,烧开,然后小动作翻炒一次再揉成面团。感觉干到90%左右,绒毛满地都是的时候,把茶叶铺在壶里的桑皮纸上,把纸放在壶上用文火吹干,直到干透。锅温30-40℃左右,干叶含水量7%左右,持续6-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