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参赛选手,这一届的讲课比赛,我参赛的课型是练习课,课题是《找规律》。
2013年曾经准备过这课,不过当时是按新授课来上的,感觉这节课上起来很有意思,所以这一届我仍然选了这一课,不过把她当做练习课来上的,对于练习课的策略虽然早已印入脑海,但作为赛课来上,心里没底,加上这节课的知识点较少,心里其实是迷茫的。这节课上后,有点自己的想法:
一、分层练习的理解
作为练习课,分层练习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就是第一题简单点,第二题增加点难度,第三题直接成了奥赛题?我们可不可以把第一层次看作基础知识的回顾练习,第二层次重点题目、发散题目的 、易混淆题目的练习,运用知识解决生活或情景中的问题,可不可以作为第三层次?解决问题不一定是很难的题目,数学知识就是拿来用的,学了会用即可。
二、练习细节的指导
进修附小的陈莉老师说,复习课需要对复习方法进行指导,由此想到,练习课是不是也需要对于练习的方法进行指导,如:读题训练,解题方法训练,独立思考训练,同伴互助训练、答题规范训练等等,堂堂课对于练习方法进行点拨,到了高年级自然会独立练习了。
三、低年级练习课的趣味性
如何把低年级的练习课上的有趣味?
我认为,我们给孩子传授知识,远不如给孩子快乐的体验,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一提起数学练习课,她就很向往,我们是不是就成功了?
怎么做呢?其实我们的孩子要的并不多,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她就会很高兴,把练习课串在情境中,她会积极的参与,虽然我们的故事情景可能很拙劣,但在一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里,却未必没有意思,不要怕麻烦。
拙劣见解,希望同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