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都是封闭的“盒子”。 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百货公司就是专柜的集合,所以以零售为主; 购物中心是独立店铺的集合体,因此它的业态更多,自然体量更大,更追求塑造公共空间。
虽然Goocoo号称是购物中心,但它更像是一家百货公司海港城营业时间,因为它更侧重于零售,公共空间较少。
阪急虽然以百货店着称,但除了二楼以外,大部分都是单体店铺,公共空间业态丰富,更像是一个商场。
2006 - 2012
万达时代
宁波购物中心元年是2006年,以鄞州万达开业为标志,宁波商业地产进入购物中心时代。
从2006年到2012年,宁波严格意义上的购物中心只有鄞州万达、世纪东方广场、和义大道、库茂这些可以称为购物中心的地方。
和义大道,摄影:Frank Chen
就这些商场的设计而言,规模较小的和义路大道更接近当时的一流商场,室内场馆与室外场馆的互动非常理想。
最成功的无疑是万达。 虽然其设计理念和业态布局在当时在国内算不上一流,但如此庞大的纯室内广场,加上明亮宽敞的公共空间、丰富的业态、齐全的品牌、多家实力雄厚的主力店,让宁波市民对那一次大开眼界,大呼过瘾。
就这样,鄞州万达成为了无数宁波人的商场初恋。 即使新的购物中心不断涌现,也无法取代鄞州万达在宁波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许多男女在万达相识,许多恋人在万达相遇,许多友谊在万达缔结,许多童年在万达度过温情时光。 而那些家喻户晓的大片,似乎只有去万达IMAX厅观影才有仪式感。
万达出来三年左右,世纪东方出来了。 与万达相比海港城营业时间,世纪东方更懂得利用负一层空间的价值。 但品牌号召力显然与万达不在一个档次。 由于设计问题,四楼始终走在死胡同里。 虽说守着寸土寸金的老江东,地位比起万达还是逊色不少。
鄞州万达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宁波本身。 在全国万达系统中,鄞州万达是一个经典的成功案例。 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万达人,乃至其他商管公司前来朝圣。 万达掌舵人王健林更是多次亲临宁波,让宁波成为万达的福地。
多年来,万达的霸主地位一直保持着。 直到2012年,才因两个全新广场的出现而略有波动。 他们是宁波购物中心的双子星:
印象城、来福士城
2012 - 2020
双星闪耀
印象城和来福士城隶属于深圳国际投资(SPC)和嘉德置地两家世界级商业管理公司。 知名正统,理念超前,实力不凡。
因此,宁波购物中心一经推出,其设计水平就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弗兰克·陈摄
与上一代购物中心相比,两个广场配备了更加宽敞的公共空间。 尤其是来福士的超大中庭,成为聚集客流、举办大型活动、承载大型游乐设施的主要阵地。 印象城中庭虽然远不如来福士城,但通过举办各类时装秀不断制造热点。
更合理的流线设计和空间设计,让两个广场呈现更丰富的店面展示面,营造更理想的视觉效果,消除流线死角。
在业态布局上,两个广场各层均有餐饮,顶层餐饮业态密集。 一个解决用餐人气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个解决顶层人气问题。 客流时空分布更加均匀。
在更细致的布局上,首层以当时流行的轻餐厅和快时尚为主,提高了楼层效率,吸引了常驻客流。 其他楼层,轻食、饮品均匀摆放,引发各种偶发性消费,也引来邻近商铺的人气。
停车场分隔出入口,梳理出更顺畅的汽车行进路线。 然后利用下沉广场实现更多的客流导入点。
管理更是了不起。 对所有门店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控,不仅要考核销售额,还要评估客流引导和业务互动效果,结合适时的门店搬迁、更新、升级,时时给顾客全新的消费体验。
对于宁波的时尚人群来说,这两个广场有着更特殊的意义。 尤其是印象城,通过蔡康永《秘密书房》、赫本展、熊本之春主题、小黄人印象之旅、纽约客漫画中国首站等北上广深同步展览,让宁波及时触及时尚脉搏,拉近与潮流的距离。
可以说,万达影响了一代宁波人的消费观,而印象城和来福士则影响了他们的下一代。
然而,尽管两个广场理念先进、管理一流,但仍无法撼动鄞州万达的霸主地位。 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方块的先天缺陷——体积。 纯商业空间不到万达的1/3,无法实现更强的客流聚集和客流辐射作用。
印象城的主要客群半径仅限于老江东、部分海曙、中和、盘活等区域,而来福士的主要客群半径则在地铁开通后的老三区和宁大。 不可能像万达那样形成覆盖全城,甚至远达江山、奉化的辐射。
除了体量问题,两个方块还遇到了定位上的挑战。
宁波虽然人均收入高,有钱人多,消费能力看起来也相当可观,但高端消费被沪杭严重吸走。 所以,在两个广场开放之后,他们悄悄的向下微调了自己的定位。
比如来福士,它现在的定位就比人民广场的来福士要低很多。 INCITY开张的时候,曾经有H&M旗下的北欧潮牌MONKI和日本最大的休闲时装COLLECT POINT,但都陆续撤店。
不过,两个方块的适应能力很强。 经过快速调整,很快成为宁波时尚男女必去之地,多年来引领宁波时尚。
有句话叫登场即是巅峰,可以形容2012-2020年的宁波购物中心。
这一时期宁波虽然涌现出不少购物中心,但无论是设计还是运营,都无法超越印象城和来福士,更谈不上万达的地位。 宁波的商场整体发展似乎进入了不进则退的尴尬境地。
比如环球银泰城,虽然设计比万达好,但市中心的客流被万达严重阻断,主要客群被隔绝在南部商圈。
再比如东边的银泰城和高鑫艺术广场。 流线和空间设计只能用一般来形容,地理位置也差不多。 它们都处于核心城区的边缘,城市客群被其他广场分流。
一开始,名洲里的野心很大,主打奢侈品和潮流品牌,做足了市场调研。 但还是高估了宁波市场的消费观念。 再者,由于业态先天不足(太靠近居民区,影响餐饮业态布局)和管理经验不足,无法分享太多万达的精彩。
弗兰克·陈摄
鸿泰压抑的空间、迷宫般的动线、专业市场级的设计,根本无法让人联想到台北101的辉煌。
恒逸的广场都差强人意,江北万达远远落后于鄞州万达。 至于天伦和海港城的改造,名头响亮,那都是误会。
这种不冷不热的局面要到2020年才会出现一丝波澜。
当年开业的海曙印象城和万象城,在设计上至少与印象城和来福士不相上下。 只是输在位置上,输在入场时机上,所以影响力还没有超过莱佛士和印象城这对双星。
广场上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动向,也给宁波人留下了两个不好的印象:
一是宁波的商业广场太多了,二是超大型购物中心一个万达就够了,建第二个也建不起。
绿地七彩城不可思议的“开盘”,加深了人们的印象。
是这样吗? 事实上,我一直持保留态度。 特别是第一点,即使在令人失望的2020年,我依然坚持宁波商业广场的核心痛点不是供给太多,而是供给结构的问题——理想的购物中心太少。
2021年,我的观点终于得到了事实的肯定。
2021年
迟来的救赎
2021年的商场行情,我一再称赞,是一个积累的时代,一个广场的迭代,一个商场新的元年。
阪急冲破成见,傲然前来。 万象城完全名副其实的大型购物中心。
两个广场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证明了宁波消费市场的潜力,也证明了真正影响购物中心发展的不是供给,而是有没有经典好品。
阪急号称是百货公司,但其多样的业态和华丽的公共空间更像是一个购物中心。 除了上述意义外,阪急的另一个意义是,如果产品和品牌足够好,一个购物中心的辐射面可以远远超出常规区域,扩展到周边城市甚至省份。
阪急内部空间,Frank Chen 摄
更何况,人们在阪急的地下停车场发现了上海牌子的存在,而宁波的商业市场,居然杀了魔都。 这一幕本身就足够神奇了。
毕竟是阪急第一家海外直营店,影响力非比寻常。
万象城展示了宁波购物中心的另一种可能性。 大型广场只要设计和业态布局合理,品牌丰富有感染力,场景氛围营造得当,选址不差,就有成功的可能。
比如亲子和餐饮各占两端,中庭以活动为主客流,同时拉动广场人气。
Frank Chen摄于万象城内部空间
天上的星巴克以其出众的网红气质,成为室内景观的一大亮点; 顶层的花园延长了客流的停留时间,丰富了广场的景致,进而丰富了游客的体验。
大量首店不断提升人们的新鲜感,尤其是餐饮楼层。 家家门口排队的人潮,几乎让人每次来都留下未了的遗憾,以此来引诱顾客进行二次消费。 三消费。
当然,万象城的成功也离不开华润在万象城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离不开山姆对区域消费习惯的提前预热。 但是,我认为招商、经营和管理更重要。
同样的规模,同样的好地段,同样的山姆开路,奉化江边的欢乐海岸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如果不是万象城的出现,“宁波不适合建设第二大购物中心”的说法将再次主导舆论。
2021年底,寰宇城问世。 虽然设计有先天不可抗拒的缺陷,但其他设计尚可,位置突出,也算是年度小亮点。
遗憾、转机和希望
共存未来
随着新年的到来,宁波的商场里也出现了令人遗憾的一幕。
不久前,K11离开宁波的传闻再次传开。 从经验来看,在宁波重现类似上海淮海路的K11确实很难,传闻半真半假。
欢乐海岸并没有太大起色,其中心水景已经成为周边居民新的休闲场所。
欢乐海岸摄影:Frank Chen
路王新天地的曙光依旧安静,就像一个无法打开的盲盒,只是人们对它的兴趣已经淡去。 高科技湖畔印象城继续蛰伏,堪称商场不动王。
传闻数次关停的宝龙壹城,希望如期开张。
星月城的正式开业再次延期,早前流出的品牌定位让人意外。 不知道真正打开的时候会变现多少。
天伦的停业装修、恒逸的租户来电,都在宣告着本土商管公司正在遭遇的市场信心危机。
而“不欢迎跳广场舞”的明周里却出人意料地挺身而出,摒弃了高大上、少数人的定位,引入了更多的餐饮业态,让人期待它的第二春。
未来是否有新的拐点? 2021年后,宁波购物中心还会像2012年后的那些年一样继续停滞不前吗?
或许,年底会有一个初步的答案。
届时,金光百货升级升级,鄞州龙湖乐园街如期开业。 这两份调查问卷的市场得分,或许预示着未来几年宁波购物中心的未来走向。
一个是金光以南的K11,一个是未来宁波至少有两条天空街道。 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检验着宁波广场的温度,检验着疫情最严重的时代,生意能否继续下去。 辉煌的可能。
当然,这是一个与城市运动相关的大话题。 人口、实体经济、消费能力、产业结构、服务业水平、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设计等,都将决定一个城市线下消费市场的走向。 从小到大,看一座城市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