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如何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记得更牢?我想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要比灌输得来的记得更牢。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有坡度的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乘法分配律,从而自己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我是这样设计:
一、让学生从生活实例去理解乘法分配律
出示:
每件上衣60元,一条裤子30元,买这样的服装5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解答:板书两种解法:(60+30)×560×5+30×5说说理由。
在两个算式中间画=。
即:(60+30)×5=60×5+30×5。
借助对同一实际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这是生活中遇到过的,学生能够理解两个算式表达的意思,也能顺利地解决两个算式相等的问题。
二、突破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难点
相对于乘法运算中的其他规律而言,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是最复杂的,等式变形的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
1、在□里填数,○里填运算符号:如(25+45)×4=□○□○□○□……
2、在相等的一组算式后面打“√”:如16×7+24×7(16+24)×7□……
在这一组题目中我重点评析了最后一道题:40×50+50×9040×(50+90)□。先让学生说说这一题为什么不能打√,再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征,分别写出与左右算式相等的式子。如:(2+3)×4=2×4+3×4……
提问:
1)在这些等式中,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右边的算式呢?
2)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3)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通过练习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归纳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
(a+b)×c=a×c+b×c。
总体上我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抽象——具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老师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问题:
在练习中发现,很多孩子对形如:a×99+a或a×101-a的式子,解答时有困难。另外就是有时对形如:32×25×125的式子受学习乘法分配率的影响,也把中间改为加号了。
所以需要加大练习的量,并重点加大指导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