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乌克兰赫尔松“转折点”到来逼近进攻方是乌克兰军队(组图)

乌克兰是开始转守为攻,还是俄乌陷入“长期战争”的胶着状态?

赫尔松,乌克兰赫尔松州的同名首府,是一座建于18世纪的老城,至今仍保留着沙俄时代黑海舰队中央要塞的历史风貌。城西是一望无际的广阔农田,北面是蜿蜒曲折的印古列特河,形成天然屏障,东面紧靠宽广的第聂伯河。

八月以来,这里的炮火声渐渐大了起来。继基辅、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和北顿涅茨克之后,这座在2月底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迅速被俄罗斯占领的乌克兰南部城市,成为俄乌之间的又一场拉锯战。焦点战场。截至当地时间9月6日,反击的乌军已出现在距赫尔松市西郊和南郊约20公里处,该市北部也发生小规模交火。据塔斯社报道,9月6日22时许,赫尔松市上空响起十几声爆炸声,导弹飞上天空。

与以往的攻城战不同,这一次逼近的攻击者是乌克兰军队。在乌克兰政府和一些西方分析人士看来,这意味着“转折点”的到来。亲口宣布反攻开始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甚至宣称战争将以“解放克里米亚”结束。然而,从7月开始,这场“媒体直播时代的透明战争”突然被掩盖了。含糊不清的战报、不再公布的具体作战地点、屏蔽媒体的前线、封锁通讯信号的战区,都让战争进程充满了精彩。更多的悬念。更有分析认为,所谓“拐点”

7月14日,前线的俄罗斯空降兵士兵。图/人民视界

“不再存在的战争”

8月9日,克里米亚空军基地发生连环爆炸。此前,国际社会上一次关注乌克兰南线战事是在2月24日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之前。今年年初,美国政府和西方智库警告称,俄罗斯军队可能会占领乌克兰南部靠近克里米亚的省份和地区,尤其是扎波罗热、赫尔松和最大的港口城市敖德萨。2021年,俄军集结多支两栖舰队在克里米亚举行大规模登陆演习,加深了西方世界对俄军“闪击敖德萨”、将乌克兰变成“内陆国家”的猜测。

2月24日凌晨,与其他战线一样,俄南军区部队越过克里米亚和赫尔松州边界,迅速控制了拥有30万人口、“几乎没有人”的赫尔松市。激战”。向赫尔松州推进到乌克兰中部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尼古拉耶夫州的边界。然而,“敖德萨闪电战”并没有发生。当时,更受国际社会关注的行动是俄军进攻乌克兰首都基辅。

4月后,俄军集中兵力围攻顿涅茨克州南部重镇马里乌波尔,相持的赫尔松州成为侧翼战场。5月20日马里乌波尔围城战结束后,俄乌联军的重心转移到了极北的卢甘斯克州乌控区。一个远离战场中心的国家。

4月18日,乌克兰士兵在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地区之间的战壕中。图/澎湃图片

但事实上,在7月下旬,当俄乌两军主力还在顿涅茨克的乌控镇巴赫穆特交战时,乌军就已经在南线进行了小规模反攻。7月23日,在距离赫尔松仅10公里的河流上,乌军首次向达里夫卡大桥发起进攻,企图摧毁俄军的补给线。同日俄乌最激烈围城战结束,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向媒体透露,乌克兰军队在7月15日至22日期间收复了赫尔松州的一些小村庄,但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未证实具体村庄的名称。

彼时,外界普遍沉浸在“直播大战”的新形态中。几乎没有人想到,南线战争的具体作战地点和过程不会公开。美军智库“战争研究所”随后指出,乌军“南线反击战”的主战场位于赫尔松州农村地区,通讯不如郊区发达基辅。小聚落和战局”俄乌最激烈围城战结束,使得外界难以通过社交媒体及时追踪确认前线事态发展。在7月23日“战争研究所”的“每日战情简报”中,

8月9日下午3点,一连串剧烈的爆炸打破了克里米亚萨基的俄罗斯空军基地的平静。2014年以来,这里一直是俄军的稳定大后方。今年2月以来,俄罗斯战机从距离赫尔松约200公里的萨基基地起飞,几乎掌握了整个黑海沿岸的制空权。

萨基基地爆炸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乌克兰政府官员交替声称这是远程导弹袭击的结果,乌克兰特种部队已经渗透到克里米亚。俄罗斯方面表示,这是一次意外爆炸造成的事故,俄空军并没有像乌克兰军队所说的那样损失多少先进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在爆炸发生后的第二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大胆表态:冲突“始于克里米亚,将以克里米亚解放而告终”。面对记者提出的“是否要在南线展开反攻”的提问,泽伦斯基身边的官员坦言“可以这么说”。8月11日,乌克兰陆军南部方面军司令部就俄军赫尔松第49空降师和第126近卫海防旅指挥所遇袭事件发布报告。这被视为一个更明确的信号:由于俄军??高级指挥官经常“在前线指挥”,因此乌军在基辅、切尔尼戈夫等地发动反击前,试图先瞄准俄军前线高级指挥所。

《南方反击》

回顾7月底至8月“转折”时期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南部战线发布的为数不多的信息,有分析人士梳理出乌军即将展开大规模反攻的蛛丝马迹。自7月23日达里夫卡大桥遇袭后,乌军频频进行交通突袭,试图切断俄军在第聂伯河两岸的交通联系。只有赫尔松以东的一条重要道路安东涅夫斯基公路和铁路桥在十天内遭到了三次袭击。乌军还多次袭击赫尔松至扎波罗热沿线的重点火车站和机场,以影响整个俄南线的动员效率。

7月5日,卢甘斯克地区街头未爆炸的炮弹。图/人民视界

7月下旬以来,乌情报部门还公开从南线占领区居民那里收集到俄军信息,包括俄军部署点地址坐标、交通路网详情、乌克兰当地人身份信息等。谁与俄罗斯“合作”。等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俄乌双方的战报显示,美欧援助乌克兰的“海马”火箭炮系统在形成战斗力后第一时间投入南部战场,负责对俄罗斯指挥所和后勤、交通系统进行针对性攻击。据塔斯社报道,仅9月5日一天,俄军就在赫尔松地区拦截了34枚美制火箭弹,击落了4枚美制空地导弹。作为乌克兰军事体系中装备最先进的另一支队伍,无人机部队也主要部署在南部战场,自7月31日以来频繁袭击克里米亚本土。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声称在南线使用美制武器取得的最大“战果”是7月30日用“海马”袭击赫尔松东南约47公里处的一列俄罗斯军用列车,据称已杀死了80人。,200人受伤。虽然袭击事件尚未得到完全证实,但俄军多次通报赫尔松周边交通设施遭到“海马”袭击,并于8月开始加强重点公路桥梁的防空火力和雷达部署。有分析认为,乌军在南线的初步打击行动超出了俄军的预期。

然而,在乌克兰于8月“官宣”反攻后的半个多月后,位于赫尔松一线的乌军却进展缓慢。其间,乌克兰最高统帅部曾宣布“收复”七个居民区,但并未透露具体地点名称。俄军不断发布消息称,正在赫尔松前线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轰炸乌克兰军队后方的目标,并宣布已经进入尼古拉耶夫州境内。在二松州交界处驶离前线。

原因在于,俄军最迟在7月底就已经意识到,乌军将在南线有“大动作”。据西方情报机构透露,从8月1日开始,俄军陆续将精锐部队从“顿巴斯战役”的主战场顿涅茨克北部调往南部前线。作为俄军的重要机动力量,曾经作为围攻基辅的主力的俄空降兵,90%的兵力已经部署到南线。8月10日之后,南线战斗升级,而俄军在顿涅茨克的大规模攻势减弱。双方在巴赫穆特僵持了约一个月。同时,

为打破僵局,8月29日,乌克兰最高统帅部宣布进行大规模反击,意图突破第一战线直逼赫尔松市。随后一周,乌克兰军队多次宣布“收复”居民区,并公开了部分地名和视频资料。9月4日,泽伦斯基在讲话中表示,“乌克兰国旗正在回到它们应该在的地方”。因此,西方分析多将8月29日视为南线战争的新阶段。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战争研究所”每日简报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南线反攻”,比“决战顿巴斯”还要长。

俄罗斯和亲俄武装发布的信息显示,自8月29日以来,战斗有所升级,但仍是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亲俄“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一名高级官员对媒体表示,乌克兰军队动员了多个营级战斗群。赫尔松州当局也发布通知,要求西部地区居民避难。其负责人斯特列穆索夫9月4日告诉塔斯社,由于“安全问题”,该州加入俄罗斯的公投计划将被暂停。

对于南线战事谁占上风,俄罗斯和乌克兰各持己见。乌克兰政府多次呼吁媒体不要报道或预测反攻,以免造成“误导”。乌高官多次表示,乌军不具备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因此选择继续破坏俄军交通网络和指挥后勤系统,然后再寻找机会。乌克兰军队认为,南线的战斗能在8月份转为全面反攻,就已经证明了这一战术的成功。“我不能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俄罗斯媒体和一些分析人士将乌克兰军队的反击戏称为“自杀式行动”,或者是担心南线俄军进一步深入乌克兰腹地或攻击敖德萨而发动进攻。俄国防部多次强调,乌军始终未能在赫尔松州边界沿线建立阵地,也未能突破俄军任何重要防线和据点。9月5日,塔斯社报道称,乌克兰政府早已失去对赫尔松州全境的控制。“该地区正在逐步恢复和平,并正在融入俄罗斯的法律和经济生活。”

4月8日,在距离乌克兰首都基辅约20公里的戈斯托梅利机场,一架被毁坏的世界最大飞机An-225运输机。图/人民视野

赫尔松“必须打架”

俄乌战争的主战场转向南线。事实上,“顿巴斯决战”刚过一半就注定了。

自苏联解体以来,由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组成的顿巴斯地区与俄罗斯关系密切。主要居民是俄罗斯人,通用语言是俄语,政治立场也是最“亲俄”的。随着乌克兰政府和社会整体“转向欧洲”和乌克兰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在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顿巴斯地区一个谋求独立的分裂组织与乌克兰政府爆发了内战2014年。今年2月,克里姆林宫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特别军事行动”

在此背景下,顿巴斯地区被外界视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决战战场”。彻底占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被西方认为是俄罗斯接受停火和谈的先决条件。南线战争打响之时,正是俄军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之时。赫尔松的新焦点并不意味着“顿巴斯决战”的结束。目前,俄军仍在南北方向进一步深入顿涅茨克乌军控制区,但其用兵规模和推进速度明显减弱。

此前,俄军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控制了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高级官员别佐诺夫也在7月底表示,预计8月底前占领整个顿涅茨克州。但一个月后,俄罗斯和乌克兰仍在巴赫穆特郊外见面,巴赫穆特是顿涅茨克地区最靠近卢甘斯克边境的重镇。因此,有美军退役将领认为,如果把“决战顿巴斯”当成俄乌冲突的真正主线,那么乌军“南线反扑”的首要目的就是打乱俄乌冲突的节奏。莫斯科并迫使俄军转移。

不过,多数接近乌克兰政府的人士认为,乌军在赫尔松的大规模反击是在“顿巴斯决战”开始前制定的计划,其最重要的目标是将停火线“前移”。

5月8日,马里乌波尔一处受损建筑。图/人民视界

2月24日“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俄乌双方曾进行过数轮对话接触,但在4月的“布查事件”后彻底中断。过去几个月,乌克兰国内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俄军失去“速胜”的可能,双方就可以重返谈判桌。用乌克兰前外长帕夫洛的话来说:“真正的谈判将在战争陷入僵局时开始。”

不过,重返谈判桌也意味着“实际停火线”很可能变成“实际控制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乌克兰政府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泽连斯基政府能接受的最坏结果包括“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克里米亚事实上的分离”,但哈尔科夫、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等其他被占领土应该在停火前"恢复"。

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称,如果乌克兰军队不能在停火和谈之前“收复”赫尔松,莫斯科不仅会获得将克里米亚和顿巴斯两个“俄占区”连为一体的机会。“陆桥”,随时可以威胁到乌克兰腹地和敖德萨港。反之,如果乌克兰能够将停火线推进到赫尔松州与克里米亚的边界,不仅可以随时切断克里米亚与顿巴斯的联系,还可以对半岛上的俄罗斯黑海舰队司令部构成威胁。和空军基地。

俄罗斯和西方都有声音认为,南线战争“在政治层面和军事层面同样重要”。前驻欧美军司令本·霍奇斯预测,乌克兰军队选择了原本在俄军中实力较弱的赫尔松发起反击。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近日也指出,泽伦斯基策划南线战争只是为了在“西方策展人”中制造一种假象,即乌克兰军队可以进行有效的反攻。但反过来,俄罗斯军事专家伊戈尔·吉尔金也“提醒”泽连斯基:“南线反攻”若惨败,将是“最强心理打击”

不管乌克兰反击的目的是什么,俄军都减少了对顿涅茨克乌控区的攻势,将兵力集中在南线,可见俄罗斯并不准备“放弃”赫尔松。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早在6月就表示,此次“特别军事行动”的地域范围“不仅限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还包括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区”。. 9月1日,赫尔松政府民政事务负责人斯特列穆索夫再次强调:“不可能将赫尔松地区归还乌克兰。” 至此,赫尔松“必有一战”,而且不可避免。

4月5日,在顿巴斯地区,一辆汽车在一座被毁桥前掉头。图/人民视野

如何熬过冬天?

在连续损失马里乌波尔、北顿涅茨克等战略重镇后,赫尔松战役是乌军收复重镇的首次尝试。对于乌克兰军队来说,要想在南线取得真正的战果,就必须先拿下赫尔松城,才能安全渡过第聂伯河。因此,目前多数分析认为,赫尔松围城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南方战线的重点,其成败也将决定“南方反击”乃至整个乌克兰反击计划的命运。

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杰克·沃特林最近表示,围困“可能是一个错误”。《华盛顿邮报》援引退役将军的话说,这将是一场“硬仗”。一些西方高级军事官员估计,俄军在赫尔松及其周边地区可能有2万人的兵力,并且拥有制空权和火力优势,而乌军则以劣势的兵力攻击一个“经验丰富的守军”。

面对西方盟友的质疑,多位乌政府高官公开表示,乌军将延续此前的“成功经验”,继续攻击俄军交通和后勤系统,使赫尔松成为孤城,并将不急,赶紧占领城池。区域。问题是,乌克兰军队的攻击能力是否超过俄军的恢复能力?“战争研究所”对比卫星图像发现,自7月底发动突袭以来,乌克兰军队每天炸毁这座桥后,俄军经常能修好并开放通行。明天。7月27日,乌克兰军队发动了三轮进攻,才真正封锁了安东涅夫斯基公路铁路桥,但俄军第二天就在桥下修建了渡口和浮桥,继续运送物资。乌克兰军队首先摧毁的达里夫卡桥到 8 月底仍然可以部分通行。

在得到西方更先进武器的“加持”后,乌克兰军队为何仍难以形成有效的火力打击能力?新美国安全中心俄罗斯项目主任考夫曼指出,从苏制武器向美制武器的转变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乌克兰军队只是获得了装备和基础人员训练,短时间内还不具备西方军队的能力。炮兵作战体系更是难以做到营级火力压制。

沃特林提出了另外一些问题:乌克兰军队选择了“扬长避短”来攻击俄军相对脆弱的后勤交通线。短期内会有一些收获,但随着反击战的推进,第聂伯河上的“无桥可通”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乌军放弃反击战的理由。乌军是否有能力像俄军一样,建造和保护浮桥、渡口等临时设施,将弹药、燃料和重型装备运送到对岸参加作战?乌军最依赖的炮兵部队能否顺利渡河,继续提供火力支援?

另外,从大局考虑,乌克兰军队的精锐兵源比俄军更为有限,但赫尔松战场并不是真正的“主线”。“战争研究所”预测,俄军近期再次加大对顿涅茨克州的火力打击力度,这或将迫使乌克兰政府再次将注意力和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东线的“决胜战场”上。北部战线的哈尔科夫和南部战线另一端的扎波罗热的战争也在分散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注意力。

6月7日,两名男孩在乌克兰基辅地区博罗佳卡镇一栋居民楼前荡秋千。图/视觉中国

在6-7月的卢甘斯克战役中,乌军步步为营,根据地形优势主动转移。在消耗对方的同时,保全了主力,成功向南线发起了反攻。但与此同时,乌克兰失去了约21%的领土,是爱沙尼亚的三倍。现在,泽伦斯基必须做出选择:是坚守顿涅茨克,在不适合大规模作战的能源和燃料短缺的冬季到来之前不撤退,还是专注于“赫尔松之围”?

“敌对者”在通往和平的道路上前行

赫尔松战役和乌克兰军队的局部反攻将如何影响整个乌克兰危机?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安全教授史蒂芬·沃尔夫认为,如果从7月底“顿巴斯决战”陷入僵局算起,俄乌战线一直保持胶着状态。长期以来,虽然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指出俄军进展缓慢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但在乌克兰和西方,“人们普遍认为俄军是被迫转战战略防御。” 不过,“僵局可以重启和谈”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另有分析指出,在此背景下,乌克兰军队“南线反攻”可能会进一步固化西方世界与莫斯科的敌对关系。在乌克兰政府看来,战局出现转机的关键原因在于西方军事援助的有效性。“现在我想,如果在2月24日之前有更多的军援和经济援助,更多的制裁到位,战争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 乌克兰前总统克里米亚问题特使科里涅维奇告诉记者。《中国新闻周刊》说。

如今,进一步寻求升级军事援助仍是泽伦斯基政府努力的主要方向。已经提出的一项提议是,欧美不再采用定期公布具体设备清单的方式,而是直接与乌克兰政府制定未来两年的结构性援助计划。考虑到能源危机引发的“最冷冬天”可能导致欧洲舆论进一步变化,包括“欧盟第三国”意大利在内的部分欧洲国家主流政党纷纷表态反对加大对乌援助力度。美国和欧盟都打算尽快通过一揽子协议,以避免军援接下来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

不过,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马文·卡尔布指出,即使在西方不断提供军事援助的情况下,乌克兰的人口还不到俄罗斯的三分之一,经济规模也只有俄罗斯的九分之一。是否维持长期军事对抗仍值得商榷。在他看来,西方真正期待的并不是“振兴乌克兰”,而是让俄军阵亡和受伤的老兵数量随着冲突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终累积成国内舆论的反复,“就像发生了什么事一样” 1980 年代阿富汗战争中的苏联”。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科尔图诺夫表示,乌克兰危机最终会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但这并不取决于战局的变化。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幸的是,这场冲突不仅发生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而且发生在俄罗斯和西方世界之间。西方并不真的倾向于达成和解,他们想要惩罚普京,而不是和平。只要随着这种看法的持续存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将很难达成任何妥协。”

在俄罗斯指责乌克兰和西方世界“充满敌意”的同时,乌克兰政府认为,俄罗斯首先是在为“长期战争”做准备。8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了自2012年军队改革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军计划,军人数量从101万人增至115万人,武装力量总规模突破200万人。有乌克兰和西方媒体称,此次扩军是俄军为弥补战争“巨大损失”而采取的补充措施,也是对北约的最新“常规战争威慑”。乌克兰军情部门还强调,莫斯科正在进行新一轮“工业动员”,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手段和强硬政策的“循环升级”,都有各自的民调数据支持。塔斯社9月6日报道称,最新民调显示,超过70%的俄罗斯民众支持“特种军事行动”。同一时期,乌克兰的民意调查显示,84% 的乌克兰人反对任何领土让步措施。在此背景下,俄乌双方在扎波罗热核电站等近期需要“直接接触与合作”的问题上公开表示互不信任,并寻求联合国的直接干预。这与双方能够通过“第三方”进行双边对话或直接对话的情况截然不同 比如三月份的土耳其。这表明双方在面对共同问题时缺乏直接接触和寻求“非接触”解决方案的意愿。

“我对目前的情况不是很乐观,但我相信最终这场冲突无法在战场上解决。” 身在莫斯科的科尔图诺夫说,“我相信双方最终会通过谈判达成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停火是有解决办法的。”

另一方面,在基辅的科里涅维奇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每一场战争都应该而且都会以协议结束。“我个人的希望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双方将回到谈判桌前,并签署某种协议。”

记者: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