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村有一个传统习俗。每逢重大节日,新婚夫妇要在三年内将节日送往娘家。各地对重大节日的定义不同,需要送节日的节日也不同。一般来说,农村普遍认为有三个重要节日需要女婿送礼,即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在这三个节日中,春节最为重要,也最受农村人的重视。
1、送节日有什么习俗?
送节,又称送元旦、送礼品。著名民俗学家胡普安的《中国民族风情·广东·广州中秋节》说:“节前,人们也多买些东西送给亲朋好友,这叫过节。”
送节的习俗在我国民间由来已久。在古代,过节的范围不仅限于新婚夫妇,也包括亲友之间。比如《JPM慈话》第四、二回:“既然他家先来给我们的孩子过节,我们只好买礼物送给他的父母和姐妹。” 送拳礼,你送拳礼给我的孩子,我也要送拳礼给你的孩子。
其实,这种过节的风俗,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是很有讲究的。例如,有些地方逢年过节,有晚辈给长辈送礼的习俗,有长辈给晚辈送礼的习俗,也有亲戚朋友之间互赠礼物的习俗。 . 本文将探讨新婚夫妇在过年时腊月送行的习俗,其他方面在此不再赘述。
在农村,新婚夫妇称“新人”,女方在男方家庭称“新婚妈妈”,有的地方称“新姑娘”。俗称“新嫁女”,就是嫁到男方家没多久。之所以称为“新姑娘”,主要是因为有些地方把已婚妇女称为“姑娘”。因此,这些地方被称为“新姑娘”和“老姑娘”,“新姑娘”是三年后的“新人”,过了三年的“新人”期,名字就变成了“老太太”;男方在岳父家称“新郎客”,三年“新人”期满后称“娇客”。从这些名字中,
结婚后的夫妻称为“新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三年,时间是三年,在农村比较多见。也就是说,有的地方“新人”期限为一年,有的地方“新人”期限为三年。“新人”期为一年,婚后第一个春节前给岳父家过节。,包括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其中又以春节最为讲究和隆重。
2、腊月送货节什么时候过最好?
在农村,腊月对新婚夫妇送节的时间没有特殊要求,但也有一些习俗,不早不晚。有的地方可以在腊八过后过节,有的地方则以腊月十五至二十八为最佳时间,以腊月二十至二十六为最佳时间,但拳击礼物必须在春节前送达。
其实,在很多农村,新婚佳节与杀猪做年糕(做年糕)有很大关系。逢年过节,猪肉和年糕(汽巴)是不可错过的主要礼品之一。比如,过去在湖南农村,新婚夫妇通常在家里杀了年猪,吃完年糕,过一两天就放假了。农村杀年猪和年糕(做年糕)的时间一般在腊月立春之前(指腊月有立春的年份)。因此,新婚夫妇要在腊月立春之前送别。
现在农村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很多农村家庭不养猪,就没有年猪可以宰。做年糕(做糯米糕)比较麻烦。现在市场上各种年货都能买到,谁也不想发愁了。因此,送节日礼物不再局限于杀猪和年糕(做年糕),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但大多数人还是安排在腊月十五至二十八期间. 时间。
岳父家的压岁钱主要是给女婿的,女婿带着老婆。通常,夫妻双方都去送节日。如果妻子怀孕行动不便,或者生了孩子坐月子,女婿只能一个人去。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娘家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很幸福。
3、年货节有什么特色?
在农村,不同的地方对腊月的压岁钱有不同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的不断丰富,年货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与时俱进,并将不断变化。
以我的家乡为例。80年代,女婿的年礼要加倍,比如猪肉两块(也有只有一块,但重量要加倍)、两包糖、糯米年糕(总数为Double),酒两瓶。把钱数放在另外两袋糖果上(尾数要成对)。因为当时农村生活水平不是很高,交通也不发达(种类太多,背负重),一年一度的仪式比较简单。被称为“四旧”,意思是在四个季节赚钱。又四时安。
后来,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节送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认为过去的“四旧”太小气了。于是,人们送年礼的品种越来越多,逐渐由“四旧”变为“八新”,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除了必不可少的酒肉,“新八品”把糖果换成了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糖礼包,糯米糕多换成了精致的饼干或点心。添加了鸡肉、鱼肉、水果和补品。把糖果袋上的钱换成红色的包装纸。鸡代表吉祥,鱼代表年年有余,
给新女婿送谁?在农村,一般来说,新女婿过节的对象主要是岳父一家,还有一家五服中同辈以上的亲戚,也就是孩子或即将出生的孩子,叔叔、堂兄弟、爷爷、堂外的爷爷以及辈分更高的长辈等等。不过,也有一些家庭与岳父岳母的关系很好家庭,不在节日范围之内。该送谁,不该送谁,一般都是按照公公婆婆的意愿去做的。逢年过节以户为单位,不分户同食同锅者,以户为一户,每家每户送年礼。这也是过去农村交通不便,只有“四旧”的原因之一。要是家里人比较多,女婿还真没那么多精力去挑这些年货。
此外,在农村,还有认教父母、养父母、仁父母(即养父母)的习俗。参加婚宴者)也应给他们送上节日。
4、腊月送完压岁钱后,还需要带礼物拜年吗?
在农村过年去亲戚家拜年有哪些讲究,新婚夫妇回娘家拜年,俗称拜年。第一年回娘家拜年的时候,娘家会派兄弟来接我。男方家属要举行隆重的送新人送别仪式(一般在村口),俗称“送新婚”。娘家还要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俗称“迎新郎”(各地叫法不同)。
在农村,婚礼结束通常以新娘归来为标志。但新婚夫妇在第一年就回娘家拜年,往往被视为婚俗的延续。婚后第二年和第三年,虽然没有婚后第一年那样隆重的接送场面,但在很多农村地区,新人回乡仍被视为“拜年”。娘家拜年。这也是很多农村人结婚前三年过节的原因。
由于女婿在腊月给娘家和亲戚送了压岁钱,夫妻俩回娘家过年的时候,除了给公公带点礼物外(农村有正月不空手进娘家的说法),其他亲戚不用带礼物。送礼,即腊月压岁礼,即拜年之礼。
不过,农村的年轻人已经不讲究老套路了。她们去娘家拜年时,还会给一年前送过压岁钱的家人带一些小礼物。
5、腊月压岁钱如何退礼
羊毛布?
旧时女婿拜年,凡是腊月拜年的亲戚,都要请女婿夫妇吃饭,还有长辈和长辈。家里的兄弟,还有其他回娘家拜年的女婿侄子。宴会非常隆重。一些农村还有正月“玩新郎”或“玩新郎”的习俗,使现场气氛更加热闹欢快。对于过去的农村来说,正月是难得的农闲日子,家家户户都要请女婿吃年夜饭。如果家里有很多亲戚,就得通过讨论或抽签的方式安排。某一天去哪家餐厅吃饭,应该事先决定好。有的地方一顿饭可以吃饱,有的地方可以吃一整天。通常,过了正月十五,有的甚至到了正月末,拜年的女婿就可以回家了。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或者做生意,时间很紧。回家他们来去匆匆,拜年更是匆匆忙忙。也就是说,按照传统的礼仪,是需要遵循这个程序的。因此,腊月送年礼的亲戚不一定要回家吃饭,拜年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在停留两三天后离开。而乡下的亲戚也见惯了这种现象,只得任其自然,不奇怪也不恼火。能找上门的还是些有礼貌的年轻人,有些人送完压岁钱就见不着了。
女婿拜完年回家,按照农村传统规矩,要举行隆重的送客仪式,俗称“送新郎”。女婿夫妇回家这天,所有送过腊月压岁钱的亲戚都要来送行,必须归还腊月压岁钱。月。
村里怎么还礼?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这里我还是以我的家乡为例来说明。
80年代初,我们村还给拜年的女婿回礼。通常的做法是接受女婿夫妇腊月送来的酒、肉、糖果。赠品原状退回),分给女婿和新人缝制一套布料。女婿夫妇给的彩礼钱,不但不能接受,还加在了原来的数额上。比如,女婿夫妇给的礼金是40元(当时农村这个数额比较高),回馈他们的礼金是40元。在底数上加十、二十元,就变成五十、六十元。
现在我们老家给拜年的女婿夫妇回礼,变化很大,已经完全简化了。据老人介绍,过去有一种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用布料作为回礼拜年的女婿夫妇。由于当时农村物资匮乏,布料被视为比较昂贵的礼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布料不再是珍贵之物,农村手缝制衣业也逐渐被工业现代化所淘汰。因此,用布料作为回礼拜年的女婿夫妇过年去亲戚家拜年有哪些讲究,显然是不合适的。
一开始,人们还没有完全从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如果他们不送布,他们就把布算作钱作为回礼。后来,拜年的女婿夫妇在腊月发红包。人们把所有的归属感都集中在装着钱的红包里。用红包回礼成为农村最时髦的回礼方式,也成为最简单的回礼方式。只是女婿夫妇给的红包比女婿夫妇拜年回礼时给的红包厚,寄托着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