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军训心得 内容页

沈丘县卞路口乡大郭庄村新农村建设什麽时候开始?

近年来,沈丘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县域实际,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把新农村建设与村镇环保工作有机结合。按照“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三个重点。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狠抓落实,使我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逐步优化,村容村貌和村镇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具体做法是:一、制定发展规划 整体推进实施遵循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指导方针,在分类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为重点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环境卫生脏乱差、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现象,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制定了《沈丘县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编制了《沈丘县农村污染防治规划》等专项文件。为切实加强对分类工作的领导,使各级领导同志真正负起主要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好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和村镇环保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示范乡镇还制订了未来10年沈丘县村镇环保工作规划,并出台了领导班子抓点带面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整体推进实施。我县共有22个乡镇(办事处)、558个行政村。列为新农村建设和村镇环保治理的一类村庄14个,二类村庄378个,三类村庄166个。县政府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县、乡两级主要领导率先分包行政村;按照上级“每人要在一、二、三类村庄中各选择一个村作为自己的示范点”的要求,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的主要领导分包行政村数累计210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其中:一类行政村13个,二类行政村140个,三类行政村57个。列为新农村建设和村镇环保工作的一类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配套,村庄区划科学合理,建筑美观有序,绿化美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村庄管理水平较高,推动有条件的村庄发展成为新农村和村镇环保工作的样板);二类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配套、村庄区划合理、建筑整齐有序、绿化水平较高、环境卫生状况较好、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建成一批新农村和村镇环保工作的村庄);在三类村庄:(急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村,结合整村推进的扶贫措施,使其基础设施状况水平整体明显提高,绿化、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舍环保工作规范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县委、县政府、县人大主要领导包村12个;四个乡镇共计104个行政村(其中:一类村庄7个;二类村62个;三类村35个)。通过分类实施、整体推进,实现二类村庄上台阶,三类村庄变面貌,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方严重存在的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流等问题,使多数村庄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提高,逐步发展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新农村。二、采取得力措施 加强饮水安全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农村受生活污水、工业污染带来的河流污染、垃圾排放量增大、城市工业污染逐步向农村转移等原因,给农民饮水安全带来了隐患。该县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突破口,带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首先是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2008年我县计划投资5561万元打深水井144眼,解决4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目前已投资1319万元打深水井13眼,解决26000人安全饮水;全县规划投资5561万元,解决39.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7606万元,修建乡村道路966.4公里;规划投资837万元,建立分类垃圾池404个。县委、政府、人大主要领导分包的乡村,规划修建村内公路36公里,建立分类垃圾池 20 多个。其中:付井镇的郭岗新村,计划修“一纵八横”九条路;范营乡的老唐庄、孙庄、郑营规划投资100多万元,硬化村内道路;纸店镇的潘营、程营、潘董庄各打深水井一眼,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周营乡的刘集、赵庄、孟寨,2008年安全饮水用户率规划达到100%。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根据国家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统一安排,我县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涉及全县18个乡镇,大邢庄乡、周营乡、付井镇、纸店镇、北城办事处的供水厂相继投入使用,解决了65个村庄14万人口的安全饮用水。三、县乡合力运作 治理垃圾污水在村镇垃圾和污水的治理上我县主要采取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投入、示范推动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围绕“六通、五改、四建设”(六通:通水、通路、通电、通广播、通电话、通宽带;五改:改房、改圈、改厕、改灶、改院;四建设:建设主要优势产业、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对村镇环境进行治理。一是以沼气建设带动村镇生态环保。大力推进农户用沼气建设,逐步完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保障已建沼气池正常发挥效用。加大“一池三改”实施力度,支持以沼气为纽带建设生态示范村。2008年计划投入7706万元,新增沼气池11000个;目前完成5264个,占计划任务的47.8%。我县还积极推进农村太阳能工程,今年上半年,农村新安装太阳能2800台。至目前,农村沼气池建设已有3.9万个。二是以环境卫生整治月活动带动村镇环保。结合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月活动,狠抓了对村内垃圾、秸秆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流现象的治理,基本实现了建设生活垃圾集中堆放设施,就地进行分类。能利用的进行资源化处理,不能利用的进行安全填埋,垃圾不乱堆乱放,秸杆统一有序堆放,污水不乱排乱流;有条件的村建设了垃圾站,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积极规划完善村庄排水设施,积极进行农村河道、沟渠、坑塘综合清理,确保汛期河道、沟渠、排水通畅,坑塘蓄水功能完善。全面实施秸秆禁烧工作,成效明显。2008年,计划在800个自然村,建设1200个(3m×6m)或(3m×8m)的垃圾堆放池,目前完成212个,占计划任务的17.6%。三是以规模化畜禽生物养殖带动村镇环保。该县在发展养殖的同时,为防止养殖业给村镇带来的污染,采取“三进三退”即: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小区,进入规模,进入市场循环的“三退三进”发展战略。大力推行生物发酵养猪污染零排放技术,为加快零排放技术的推广,县政府拿出20万元,培植典型的点带面。该零排放技术是由日本60年代研究推广的一项生物养猪技术。将有益微生物群体,按一定比例掺栏到锯末、稻壳、谷糠中,调如温度,以此混合物作猪舍垫料,这些垫料的微生物群体,能迅速降解、消化猪排泄的粪、尿,并且不产生臭味,不滋生蚊虫,不污染环境,可连续使用23年,不用更换。为防止污染,猪舍不用每天清理粪便,省工3050%;省水,猪舍不冲圈,节水达到90%。畜禽养殖坚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坚持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二是选址时必须在禁止以外远离主要道路、村庄、居民饮水源地。三是在设计和施工时必须有沼气池,污水沉淀池,达不到要实行限期治理。对使用生物环保养猪技术的优先扶持、重点扶持。积极搞好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首先是利用畜禽粪便处理后,直接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其次利用工业化手段,生产复合肥有机肥料;最后是利用牛粪生产食用菌。生猪发酵猪舍已投入使用。目前已有6个老猪场准备改造。计划建发酵舍2万平方米。到年底新建和改建生物发酵舍将达到10万平方米。确保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2008年底全部改成生物养殖。至目前,我县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33个。其中:奶牛小区1个,肉牛养殖4个,生猪规模场21个,家禽规模场6个,槐山羊繁育基地1个。新建大中型沼气池12个,生物发酵床垫8600平方米,沉淀池10个500平方米,在生态养殖上全部实现了零排放。四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带动村镇环保。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高毒农药、农膜以及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已不同程度地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甚至威胁食品安全。我县上下深深地认识到:化肥、农药施用过量,不仅容易造成植物变异和农作物质量下降,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容易通过食物链聚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引发疾病,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态环境问题。在全县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有重要意义的1个地方,由环保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组织,委托专业机构实施,采取生物修复、施加抑制剂、客土、淋洗等措施,建设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由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在全县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在全县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和主要耕地上建设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在使用的化肥、高残留农药上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与些同时,为改善这种现状,我县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由环保部门组织,在全县选择2个地方,开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制定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开展产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进行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工作。由农业部门组织开展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县有市级无公害标准农业生产基地8个,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8个,预计到2015年,全县建设10个无公害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五是开展“三清两改一建”村镇环保。集中精力,积极开展了“三清两改一建”(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高潮,通过活动基本达到了无垃圾成片暴露、无污泥和路障、无污水乱排乱流、无秸杆乱堆乱放等整治目标,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使农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现代化上取得了明显提高。对长期困扰农村的垃圾问题,做到一清二运三埋;对污水排放,坚持一疏通二入池;对农村生态绿化,突出抓好村庄、道路、农田林网的绿化。在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法上,以抓点促线带面为突破口,强化落实。抓点就是抓好14个示范村和重点整治村的整治,促线就是抓好一批有潜力的行政村整治,带面就是通过示范村辐射带动,推动全县所有行政村的整治。目前,全县14个示范村、重点整治村已按照“八个必须”标准基本完成整治任务,378个有潜力的行政村已基本完成整治任务,166个普通村的环境整治已全面铺开。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真正效果,在具体工作中,各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都纷纷新临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迅速在全县掀起新一轮整治热潮。在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上,县财政在十分困难情况下,撤出600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其中200万元用于村容村貌和长效机制建立。四、建立长效机制 推进村镇环保在整体推进全县村镇环保工作的同时,我县还结合县情,建立完善了县、乡、村、户四级长效保洁投入机制。县财政对农村保洁人员经费、垃圾填埋场和秸杆推放点投入专项奖补资金。对保洁人员经费县财政按3000人以上(含3000人)的行政村补助4000元、2000人以上(含2000人)的行政村补助3000元、2000人以下的行政村补助2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对标准的垃圾填埋场和秸秆堆放点县财政分别按1000元标准予以补助。配置专职保洁人员,保洁人数的配备按照行政村人口和自然村情况确定;人口较集中的行政村原则上按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人口较分散的自然村按每3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目前,全县的保洁队伍人数达1674人。每个行政村设置垃圾填埋场和秸杆堆放点等保洁场地,要求垃圾填埋必须距村庄300米以外,要尽可能选择村外大坑、大沟或废旧池塘等。周围护砌外墙、栽植树木、有明显标志且注意风向,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出路问题。为确保全县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了保洁资金管理制度、保洁人员管理制度、垃圾清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