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军训心得 内容页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韦指熟牛皮。韦编即是用熟牛皮条把竹简连接在一起。古春秋时的书,皆是以竹片为材料制成: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竹片,称为“竹简”,文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熟牛皮绳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

孔子早年失父,他四处游学拜师,不知疲倦地刻苦钻研。

年过半百时,孔子对《周易》产生了浓厚兴趣。《周易》厚重的木简重达数十公斤,孔子读了一遍又一遍,掌握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了解。为深入研究周易,他又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韦编三绝的三并不是指断了三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人所说的三是指许多次、很多次、无数次。韦编三绝的孔子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孔子不仅是万世师表,更是万世勤学苦学的典范。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孔子,他是春秋末期鲁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开创了儒家之风,仁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韦编三绝”并不是一个大众化的成语,所以有许多人对它都不是很了解,但这个成语其实也是通过故事改编而来的,接下来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扩展资料:

详细内容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像《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韦编三绝的启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人前显耀,就得背地里受罪,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满园梅花香。克服投机取巧的思想,扎实读书,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很有用的人。

孔子。
“韦编三绝”的本意是指孔子勤读《易经》,导致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指的是熟牛皮。韦编则指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是指多次。绝:断);现代一般都是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十分刻苦。


其实除了勤奋以及刻苦,我们古人读书其实也非常讲究方式方法。“韦编三绝”其实指的就是读书必须要精读。苏轼也同样提倡一本书要反复读,可每次都要有不同的目的以及重点。这是因为着眼点不同的话,那么得到的收获自然也就不一样。

TAG标签: 韦编三绝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