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意味着一个新的万物复苏季节的到来,意味着一个新的播种时刻的到来。外面还春寒料峭,但烟台东海宾馆的会议室里校长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六天的培训收获颇丰,除了一次次叩击着大脑中敏感的不愿平庸的神经,心中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其中z市教科院z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z教授、z市双语学校z校长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让梦想承载校长的使命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教育名言。华东师范大学z教授从“实现‘中国梦’是当前贯彻‘纲要’、深化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我们的“教育梦”,那就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是啊,纵观每一所成功的学校,其背后都有一个充满教育责任和使命感的好校长。通过培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校长是学校愿景的构建者,拥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进而才能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思想体系;校长应成为学校改革的发现者。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变化,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这个过程中,校长无疑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校长的人格魅力、教育理念、认识水平、思想观念、意志品质和管理方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校长不仅是一名管理者,还应该是改革的直接发现者和推动者;不仅要有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还要有教学改革的前瞻性。就我们学校而言,从2008年开始的“三高”(兴趣高、效率高、质量高)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到“自助合作”的小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无不体现了张校长的办学理念,无不体现了校长在推动课程改革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追随内心,梦以致远,梦想承载起校长的使命,梦想成就了学校美好的前景。
二、让读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阅读是教育的前提。教师的阅读不仅是学生阅读的前提,更是教育的前提。烟台市教科院管锡基院长以《踏上主题阅读之路》为题,从我们为什么阅读、专业阅读的问题和出路、阅读的层次与个人阅读的阶段等方面阐述了校长如何引领教师的专业阅读,对我们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读书的方法,更是一种态度,让我们懂得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读书要将自己放低,将眼光放远,将名利看淡,将诵读看重。这样,就会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那样,可以“几于道”了。但人们更多的不是在寻道,而是在用器,取术。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倡导师生诵读经典、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学校首先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责任”上升为“读书是一种学习需要”、“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使每一位教师能够真正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其次开展“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系列活动,通过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演讲比赛、教师博客展评等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并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进行展评。最后做好典型引领,学校及时对读书活动进行认真总结,树立读书典型,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出台相应制度,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通过以上做法,让教师从经典中发现哲理,品味文化,感悟成长,实现飞跃。
三、让文化丰厚学校管理的底蕴
北京101中学副校长z说:“一所学校,一旦形成它的文化氛围,这所学校就成熟了。”“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是流动的,教师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能否反映学校的文化倡导,关键看校长的领导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杨叔子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则不打自垮。”这就是文化“软实力”。“软实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就是学校的“文化力”。学校文化不仅影响着师生的行走方式,而且决定了师生的价值取向和学校的发展走向。莱州市双语学校赵福庆校长的《学校文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他从概念解读、基本内容、缺失分析、基本策略四个方面细致入微地进行了阐述,让我们领略了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大家风采。
通过赵校长的报告,我也深刻体会到:校长的第一要务应该是致力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引领与构建,并用文化统领学校的协调发展。我们常说“思想走多远,路就能走多远”,校长的眼界有多高,思想有多阔,学校的发展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学校虽建校时间不长,但有文化兴校的优良传统,张校长以他二十多年的校长经历明确了云峰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理念、学校精神、办学特色,确立并完善了“三三三”教育体系,明确了其核心理念,那就是“让每一个云峰的教职工都拥有幸福,让每一个云峰学生的名字都充满神圣。”可以说,在文化建设方面,没有校长的有效引领,就没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学校因精神而人心凝聚,因文化而富有品位。
总之,这次培训开阔了眼界,促进了反思,提升了素质。以上几点是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思考还不够深,不够细。但我会将所学所思所感延续到工作中去,并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化作源源不竭的动力。我们期盼着,未来的优质教育行列里,有你,有我,我们一起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