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大概意思是有了粮食,就不怕被饿死,心里有底了,然后才能不慌不忙的去做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
四言诗的特点
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特点
1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因为其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有如儿歌,事实上诗经诚然是中华民族童年的歌唱。
2因为节奏过于短促,缺少内部变化,显得也有些呆板,不适于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要表达一个意思往往要凑好多句才成,所以不得不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3偶数句比奇数句更容易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在这颂诗中表现的尤其明显,所以后世诗人往往出于复古心理而有拟作,碑铭之文也多用四言。
魏晋南北四言诗的特征
但是从两汉到魏晋,四言诗除了一部分继续延用诗经雅颂体的句式以外,有相当一部分的句式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由原来的两句一意变成了一句一意,单个四言句就可以形成独立的语法结构。这种变化从荀子的《成相篇》《诗》就已经开始了。《成相篇》虽然是由三言、四言、七言构成的杂言,但其中的四言句计47句,基本上不用虚字和兮字构句。主谓宾俱全者有17句,如“主诚听之”“众人贰之”“君谨守之”“武王善之”之类;主谓句有14句,如“精神相反”“许由善卷”“礼乐灭息”“展禽三绌”之类;谓宾结构有9句,如“虽有贤圣”“得益皋陶”“进退有律”之类。还有迭用两个动宾结构、当句自成对偶的句式,如“拒谏饰非”“隐讳疾贤”“妒功毁贤”“远贤近谗”之类,计有5句。(这类一句迭用两个词组的对偶后来在两晋四言诗里最为多见)而与诗经(空格)典型句式相近的仅两句:“嗟我何人”“以治天下”。3《成相篇》中四言句的这几种语法结构,奠定了汉魏两晋四言诗的基本句式。《诗》中则更增多了语法结构独立的对偶句:如“天地易位,四时易乡”“幽暗登昭,日月下藏”之类4。这类对偶的出现正是四言单句语法独立的结果。到了汉魏时,甚至出现了四言句句押韵的情况,如《汉书王吉传》引“里中为王吉语”:“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1] 3066汉乐府《铙歌芳树》:“心中怀怅,心不可匡。……君有他心,乐不可禁。王将何似,如丝如鱼乎?”[2] 229《晋书王祥传》引“杂歌谣辞”:“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嘉之功”[3] 988。徐干《中论修本篇》引“古语”:“至德为贵,何往不遂;至德之荣,何往不成。”5 等等,都是逐句押韵,两句一转韵。而诗经的押韵全都是两句一韵,因为两句才能构成意思完整的整句。四言出现句句押韵的现象正是单句语法意义独立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