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春晚书山家屋壁》原诗解读及相关练习
【原文】: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潦水尽而寒潭清,山家*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注释】
春晚,即晚春,此时正是山家农忙春耕季节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泠泠:流水的声音。
【翻译】:
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潦水尽而寒潭清,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
【赏析】:
贯休,俗姓张,字德隐,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
这是一首题壁诗,而承载这首诗歌的是一爿山村的矮墙,晚春时节,诗僧闯入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山村故事里:一场酣雨刚刚停歇,山村经这场雨水的淋洗,是那样的洁净清幽。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树上雨滴还在滴落,屋旁山涧泠泠,屋后一缕炊*袅袅升起,柴门内外飘着饭香。这时,数只黄莺在树枝上跳跃欢唱,引逗得山家孩童站在树下仰头伸胳膊跺脚,缠着大人哭闹着要那黄莺。多么纯美的诗境呀!可以说,“树上莺”鲜艳的颜*,美妙的歌唱,使这寂寂的山家这只古朴的粗瓷碗漾满了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四句诗中,叠字三见。“寂寂”,暗示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状雨*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阅读训练】:
1.贯休的诗善用叠词,请你说说颈联“蒙蒙”、“泠泠”两个叠词妙在哪里。(2分)
2.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山民怎样的心情。(2分)
【参考*】:
1.(2分)“蒙蒙”,状雨*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
2.(2分)表达了山民雨后放晴忙于春耕的喜悦之情。
第2篇: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诗歌练习题目及*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xīch):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一种树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诗人颂扬村民勤劳智慧之意俱在其中。
b.三四两句诗描绘了美好*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
c.后四句塑造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可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此诗给人清新健美之感,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可谓独树一帜。
②下列诗句中孩童的形象特点与此诗中不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c.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d.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e.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③全诗以山翁热情相邀收束,可谓戛然而止。请结合全诗分析这种笔法的表达效果。(4分)
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诗句。(3分)
古诗文常通过意象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___________,以风为意象;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以月为意象;王勃《滕王*序》_____________,*光凝而暮山紫,以水为意象。
参考*
1.①(3分)b②(4分)a、b(每项2分)
③(4分)虽未写眼前景象,可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已经展现眼前(1分);虽未写作者心情,可面对如此宁静美好的环境,面对如此殷勤好客的人们,作者流连忘返的心情也已经不言而喻(1分)。如此写来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1分),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1分)。
2.(3分)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别时茫茫*浸月③潦水尽而寒潭清(每句1分)
第3篇:关于《春晚书山家屋壁》阅读*附赏析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①春晚,即晚春,此时正是山家农忙春耕季节。
1.贯休的诗善用叠词,请你说说颈联“蒙蒙”、“泠泠”两个叠词妙在哪里。(2分)
2.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山民怎样的心情。(2分)
参考*:
1.(2分):“蒙蒙”,状雨*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
2(2分)表达了山民雨后放晴忙于春耕的喜悦之情。
赏析
贯休,俗姓张,字德隐,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
这是一首题壁诗,而承载这首诗歌的是一爿山村的矮墙,晚春时节,诗僧闯入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山村故事里:一场酣雨刚刚停歇,山村经这场雨水的淋洗,是那样的洁净清幽。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树上雨滴还在滴落,屋旁山涧泠泠,屋后一缕炊*袅袅升起,柴门内外飘着饭香。这时,数只黄莺在树枝上跳跃欢唱,引逗得山家孩童站在树下仰头伸胳膊跺脚,缠着大人哭闹着要那黄莺。多么纯美的诗境呀!可以说,“树上莺”鲜艳的颜*,美妙的歌唱,使这寂寂的山家这只古朴的粗瓷碗漾满了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四句诗中,叠字三见。“寂寂”,暗示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状雨*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