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秩风雨历沧桑信息时代谱新篇 本文关键词:信息时代,沧桑,风雨,新篇
八秩风雨历沧桑信息时代谱新篇 本文简介:八秩风雨历沧桑信息时代谱新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校八十年回顾与展望《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2日07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校门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共有教员6人,训练报务员12人,机务员5人。图为部分教员和学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史沿革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饱经沧桑而又焕发着青
八秩风雨历沧桑信息时代谱新篇 本文内容:
八秩风雨历沧桑
信息时代谱新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校八十年回顾与展望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2日
07
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校门
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共有教员6人,训练报务员12人,机务员5人。图为部分教员和学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史沿革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饱经沧桑而又焕发着青春风采的大学。2011年金秋时节,学校迎来了八十周年华诞。八十年栉风沐雨、新世纪砥砺前行,如今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正朝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阔步前行。
一个传奇,开启八秩西电辉煌
“1931年1月,我调到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是第一期学员。……训练班由王诤同志负责,毛主席经常到训练班看望大家,讲革命传统,上政治课。……通信学校一直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在红军总部身边成长。”中共上海市委原第二书记胡立教在《参加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前后》中深情地回忆到。
1931年1月的江西宁都,岁值冬末、春意萌动,中央红军总部无线电队开办的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正式开始授课,这一期的训练班共有12名学员,除胡立教之外,其他的11人分别是:李赤华(女)、李建华(女)、曹丹辉、钟贞一、温亮彰、李立田、骆炳林、吴慕林、周淼、肖英和钟佩兰(女)。这个培训班,既是人民军队通信教育史的开端,也是今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立之始。
追溯当年这个无线电培训班的创立,不得不提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通讯事业创建者、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开拓者和卓越领导人——学校首任校长王诤。
王诤原名吴人鉴,1909年5月16日出生于江苏武进县,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通信科,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亲自任命的我军第一个无线电台的队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授中将军衔。
在今天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北侧宁静优雅的花园里,王诤的铜像静静地矗立着,老校长一如八十年前那样,默默地注视这个他亲自创办,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知名高等学府。
无线电训练班——八十年前的这个传奇,开启了今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辉煌与荣耀。2011年丹桂飘香之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开学典礼如期举行,5234名本科生、2973名硕士研究生和310名博士研究生拿到了印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字样的校徽,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名成员。
从第一期12名学生到每年8500余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从“无线电培训班”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八十载春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伴随着共和国的前进脚步,书写了我国民族电子工业从无到有,逐步走向发展壮大的一条奋进征程——它的创立,应运于中国革命战争对电子信息技术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它的发展,与人民军队的电子信息化血肉相连,为国防建设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壮大,肩负着振兴中国民族电子工业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开展电子与信息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今天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国家“211工程”建设、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隶属于教育部。学校建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4000亩,学校现建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陕西省电子工业研究院、陕西省物联网实验研究中心,设有国防研究院和空天研究院。
一段征程,打造西电铮铮铁骨
从“江西瑞金”辗转“陕西延安”,从“河北获鹿”移师“塞外张家口”,再从“张家口”迁址“古都西安”;从“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到“延安通校”,从“延安通校”到“华北电专”,从“华北电专”到“西军电”,从“西军电”、“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隶属中央军委、军委三局、华北军区到通信兵部、国防科委、六机部、四机部,再到电子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
这是一段西电人80年奋斗的足迹,也是西电人书写的一段永载新中国通信史册的难忘征程。校址变迁、校名更替、隶属变化,但恒久不变的是西电人服务革命需求、服务国防建设、服务信息化发展的雄心和意志,是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品质与风骨。
回顾建校史,西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大阶段:
1931年至1958年——诞生与成长阶段。从长征路上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军委工校”的燎原之势,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培养了革命战争急需的通信人才,产生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人物李白等无畏的战士,成为我国军事通信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1958年至1978年——突破和攻坚阶段。以迁校西安为标志,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单纯培养通信设备的使用维护人才向教学科研并重的方向发展,科学研究实现了自主创新、突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取得了开创性的一流成果,成为国防领域“无线电电子学的先行官”、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西军电”闻名遐迩。
1978年至今——改革与创新阶段。改革开放30余年,推进了学校规模、层次、开放、交流等各项工作,学科体系逐步完善,科研、教学齐头并进,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格局得以确立与巩固。特别是1998年之后,高等教育大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军以及信息化战略,为西电提供了难得机遇,学科、规模、人才、成果等办学指标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新校区建设、服务拓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学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建校80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爱党爱国,求实求真,图强创新,奋发向上,形成了鲜明的办学风格,深刻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西电精神。这是西电人自主创新、发展民族电子信息技术的精神支柱,是实事求是、科学创新活动的推动力量,也是服务国防、服务经济建设的时代体现。
今天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北校区古朴肃静、毗邻着朝气蓬勃西安高新区,南校区大气端庄、可以远眺钟灵毓秀的终南山。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8100余人,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技术物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长安学院等14个学院。
一方沃土,培育15万IT精英
2008年9月21日,“神七”任务总指挥部七名成员在媒体前悉数亮相,人们将目光从飞船聚焦到了亮相的总指挥部成员身上,他们代表了“神七”飞船背后数以万计的研制工作人员。其中副总指挥阴和俊、王志刚的身影,让西电学子特别自豪,因为他们都是西电的毕业生。阴和俊,1989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学位;王志刚,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信息论专业。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嫦娥工程的幕后英雄身上。这一次,除了副总指挥阴和俊、王志刚之外,1988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副总设计师张荣桥也显得特别耀眼。
“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以及正在实施的中国空间站工程,都不乏西电人勇挑大梁的身影。如果说,在1966年前隶属军队序列时,西电培育的人才是服务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那么改为地方建制之后,西电培育的人才更多的就是服务社会,振兴民族电子工业。
在著名的国有大型高科技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的55个二级成员单位,6个上市公司中,有60余位所长、副所长、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公司老总是西电的毕业生;在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活跃着超过4000余名优秀西电毕业生;在国内天线设计制造领域,以海天天线、摩比天线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天线企业,其创始人或掌舵人均是西电人……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政治委员兼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政治委员王赤军少将就提出了建造“东方电子城”的宏伟蓝图。这个梦想中的“远东电子科学基地”就是今天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那个时候、甚至更早的时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坚持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西电精神和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办学道路体现在办学指导思想中,贯穿于学校的发展目标中,融汇到学校校园文化中,落实到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以西电精神为感召,以办学方略为指引,凝练学科方向,汇聚人才队伍,构筑学术高地,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
建校80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培养了15万余名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是电子信息领域的专门人才,其中产生了10余位两院院士;多位大学校长、研究所长以及众多的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产生了百余位解放军高级将领和一批国防科研项目与工程的带头人;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企业家、商界精英,还有数以万计的优秀电子与信息工程技术人才。
这是一方沃土,成就和培育了15万IT精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持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办学之路,是西电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西电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面旗帜,引领信息产业前行
2010年10月24号,国家天文台地面应用系统运控中心,嫦娥二号立体相机首次开机测试。一分钟倒计时,整个现场鸦雀无声。凌晨1时22分,第一幅图像终于传回来了,第二幅、第三幅,直到月面图已清晰地出现在大屏幕上,现场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欢呼了起来,整个运控中心顿时沸腾了。在这沸腾的人群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像传输与处理研究所的吴成柯、李云松两位教授也在其中。从1995年开始做卫星图像压缩,到2003年承担嫦娥一号图像压缩任务,再到2010年完成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图像压缩系统的研制任务,他们的团队在图像压缩研究领域奋斗了整整十五个春秋。
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美丽的校园,处处芳草菁菁,书声朗朗,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校舍共同构成了一组俯仰生姿、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群落,让人肃然,又叫人留连。在这些建筑群落中,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主大楼依然风姿绰约、挺拔巍峨,而两栋连体的新、老科技楼更是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还有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等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防研究院、空天研究院等科研重地星罗棋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多年来,就是在这些科研机构里,完成了1600余项“863”、“973”、创新工程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十一五”期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研指标稳步提升,科技经费从2006年的3.0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33亿元,年均增长23.2%;三大检索论文从2006年的1826篇增长到2009年的2956篇、2010年的2756篇,年均增长18.7%,学校获多项国家科技奖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以民族电子信息产业为己任”的旗帜引领下,面向国防现代化、国家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在电子信息领域或相关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雷达、天线、通信、信息安全、电子对抗、微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均形成特色和优势,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如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学校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产品核心技术,并制定了WAPI国家标准,推动了国家无线IP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在无线局域网领域的垄断,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再比如,由郝跃副校长带领的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科研团队,他们自主研发的MOCVD系统及关键技术已成功产业化,应用于GaN半导体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制造企业,已实现产值2.1亿元,自主制备的高性能GaN电子材料自2003年起批量应用于国内多家研究所与大学,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一些科研机构,被国际用户评价为“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
这样的故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绝不是个例,这里已成为我国培养电子与信息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和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电子与信息技术问题的重要基地。
一个梦想,绘就西电美好未来
自2003年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奋斗目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三个理念、四个兴校、一头两翼一保障”的发展理念与思路,“三个理念”即“先进的教师理念、先进的教育目的理念、先进的治校理念”;“四个兴校”即“观念兴校、学术兴校、人才兴校、管理兴校”,“一头两翼一保障”即“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为两翼、管理与后勤作保障”,制定了面向2020年、2040年的“两大步、三小步”战略发展规划。
第一大步是从2003年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其标志是: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若干学科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第二大步是从2021年到204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其标志是:主干学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若干学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目前,西电人“两大步三小步”的战略规划正在稳步推进中。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奋力拼搏,学校学科优势进一步巩固,高端人才实现了新突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指标连年递增,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迸发出新的活力!
“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是我们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也是全体西电人的梦想和期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段宝岩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不能沉湎过去、固步自封,更不能盲目乐观、停步不前。我们要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与使命意识,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不断更新发展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知不足而思进取,强实力以谋跨越,为西电的未来发展凝神、聚力、鼓劲、加油、团结、奋斗!”
开门办学天地宽,西电人的视野瞄准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近年来,学校按照“一条内线、增强实力;两条外线、国际国内”的拓展思路,在五方共建、校所合作、横向拓展、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经过长期锲而不舍、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实现了五方共建,即教育部与陕西省、西安市、国防科工委、中电集团共建西电;与中电集团所属的11个研究所及航天科技集团504所等12个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陕西电子工业研究院”,并与西安国家航空基地、航天基地、高新区、太原卫星中心、大唐电信、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扬州市、昆山市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新增2个国家“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开辟了引进一流学术大师工作的崭新平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治亚说:“当前,学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一是处于办学理念的提升期,二是处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三是处于办学格局的调整期,四是处于推进改革的攻坚期。回顾西电80年来的发展历程,虽历经坎坷,却始终不屈不挠,坚定前行,一路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开创了令我们无比自豪的辉煌业绩。今天,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摆在了我们面前,但我们坚信,只要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砥砺奋进,一往无前,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宣传部供稿)
篇2:2020年9月入党思想报告:共谱中国新篇章
20XX年9月入党思想报告:共谱中国新篇章 本文关键词:新篇章,入党,中国,思想,报告
20XX年9月入党思想报告:共谱中国新篇章 本文简介:20XX年9月入党思想报告:共谱中国新篇章敬爱的党组织:时至今日,历时十天左右的两会于xx年3月10日左右圆满结束。会议如和煦春风,温暖人心;如夏日烈阳,催人奋进。在此,我们对“两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两会期间,全体人民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严谨
20XX年9月入党思想报告:共谱中国新篇章 本文内容:
20XX年9月入党思想报告:共谱中国新篇章
敬爱的党组织:
时至今日,历时十天左右的两会于xx年3月10日左右圆满结束。会议如和煦春风,温暖人心;如夏日烈阳,催人奋进。在此,我们对“两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两会期间,全体人民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作风
,积极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会议以“xx规划”为目标,以关注民生为落脚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分量、有实际意义的建议与意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
产
党及人民代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权为民用”的情怀,为中国的锦绣河山绘制了一幅情牵民生的风景线。
闭幕式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xx提出:蓝图已经描绘,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心无旁骛抓落实,同心协力开新局。这既是对“两会”的高度肯定,又是对“xx规划”的憧憬。要达到目标,唯有团结,让我们心连心,手挽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凝聚的智慧,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向着“xx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奋勇前进!
只有不曾走过的曲路,没有不能越过的高山。要相信,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中华魂,因为他有着强烈的凝聚力,因为他有着民心所向的政党。不信吗?看看他走过的路吧!无时无刻不再见证着奇迹:1921年,中国共
产
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
产
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982年,“**十二大”召开,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时间一点点在流逝,中国一点点在发展。时间在见证,中国在飞跃。
蓝图已经描绘,目标已经明确。以爱之名,挥洒热情。让我们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携子之手,共谱中国新篇章!
篇3:2020年9月预备党员思想报告:谱写新篇章
20XX年9月预备党员思想报告:谱写新篇章 本文关键词:新篇章,谱写,预备党员,思想,报告
20XX年9月预备党员思想报告:谱写新篇章 本文简介:20XX年9月预备党员思想报告:谱写新篇章敬爱的党组织: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
20XX年9月预备党员思想报告:谱写新篇章 本文内容:
20XX年9月预备党员思想报告:谱写新篇章
敬爱的党组织: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下面就结合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一、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自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实践反复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光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一切考验的根本保证。******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其科学的思想体系,完整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全面的掌握,熟练地运用,决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去年结束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中修改了《宪法》,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使邓小平理论在中国转变为现实,最终实现邓小平理论的宏伟目标!
三、实事求是地运用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我们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我们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要深刻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的一点便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不会纸上谈兵。我们化科院双学活动便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同学们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请老师进行专门的辅导讲座、加深大家对某些关键问题的认识;加深对抽象理论的认识,提高了觉悟,取得了进步,可谓受益匪浅!以上是我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认识。总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中国的大发展,才能有综合国力的大提高,才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改善,才能有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空前地位。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今天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要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树立信念,明确责任,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对此我们责无旁贷,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也是党、国家和人民所希望于我们的。我们是中国明天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青春与汗水去谱写新中国最美好的乐章。(
书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