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本文关键词:语言学,实施细则,概论,课程教学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本文简介: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四川电大课程责任教师胡璨说明:本课程教学实施细则编制的原则是:1.保证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的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在四川试点学校的顺利实施。2.促进我省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学校有效地使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和四川电大“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3.提供为我省参加开放教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本文内容: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四川电大课程责任教师
胡
璨
说明:
本课程教学实施细则编制的原则是:
1.保证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的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在四川试点学校的顺利实施。
2.促进我省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学校有效地使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和四川电大“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
3.提供为我省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学生进行教学辅导的途径、计划安排、内容。
4.为方便试点学校师生的使用,中央电大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将作为本教学实施细则的附件(见附件一、二)。
鉴于以上原则,本实施细则将不重复中央电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的内容,只对于针对中央电大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方案等教学文件的具体要求,作出在我省实施的具体安排。
一、关于本课程情况说明
关于本课程的情况,参见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内容包括课程基本情况介绍、多种教学媒体的配置情况、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建议等)。
需要强调的问题有二:
1.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构成中语言板块课程之一,是语言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学习了专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语言课程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语言,并用以指导语言的实践。
2.由于本课程比较抽象,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目前所能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支援服务,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资源介绍
为保证本课程的教学,中央电大和四川电大的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了以下教学资源,供大家利用。教学资源主要有:
1.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主教材是《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辅助教材是《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徐通锵、胡吉成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主教材是学习基本依据,辅助教材是指导学习的重要资源。
2.网络资源
⑴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课程介绍”、“教师介绍”、“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学辅导”、“直播课堂”、“参考资料”等。
⑵四川电大“远程教学平台”除转载中央电大网络资源外,还有相应的补充性栏目,如“课程教学实施细则”、“教学辅导”、“参考文献”、“参考书目”等,这些栏目所提供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帮助作用的。如“参考文献”栏目上载的一些新近的语言学理论方面的文章,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理解教学内容。
3.IP课件
IP课件共5学时,主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通过直观手段演示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利用该资源可以上网、通过点击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本课程的界面观看,也可以下载存储。
IP课件讲授的内容参见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或本实施细则附件二。
4.
CAI课件
本课程的CAI课件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它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辅导方式,由中央电大组织制作。学习本课程可以随时利用该课件解疑释难,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问题。该课件的内容逐级逐层链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
CAI课件内容及构成参见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或本实施细则附件二。
三、教学资源获得的途径
1.中央电大“电大在线”:www.open.edu.cn
进入课程的途径:注册→登录→选择教学计划(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选择课程“语言学概论”→点击相关栏目
2.四川电大“远程教育教学平台”:www.scopen.net
进入课程的途径:注册→登录→选择教学计划(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选择课程“语言学概论”
→点击相关栏目
四、参加网上教学活动的途径
1.进入中央电大“电大在线”(www.open.edu.cn)
→
用自己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
→
点击左边的“在线讨论”
→
选择“课程讨论”进入
→
点击“语言学概论”即可参加网上实时教学活动(如参加讨论、提问等等)。
2.进入四川电大“电大在线”(www.scopen.
net)
→
点击
“中央电大网上教学活动安排表”
→点击相应日期的“语言学概论”即可用发帖子的形式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如参加讨论、提问等等)。
3.进入四川电大“电大在线”(www.scopen.
net)
→
点击
“四川电大网上教学活动安排表”
→点击相应日期的“语言学概论”即可用发帖子的形式参加四川电大网上教学活动(如参加讨论、提问等等)。
4.进入四川电大“电大在线”(www.scopen.
net)
→
用自己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
→
点击
“四川电大网上教学活动安排表”
→
点击左边“专业论坛”
→
点击“语言学概论”即可用发帖子的形式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如参加讨论、提问等等)。
五、网上教学活动安排及学习支持服务
1.网上实时教学活动
中央电大的教学活动安排详见“电大在线”首页“教学活动安排”。
四川电大的教学活动安排详见“四川电大教学平台”首页“教学活动安排”。
2.网上非实时答疑
省电大本课程责任老师将利用四川电大教学平台的课程答疑室组织课程讨论、进行答疑。
3.电子邮件答疑
[email protected]
4.电话答疑
主持教师胡吉成:01066490592(每周二、四全天)
责任教师胡
璨:02887763170(每周二全天;周三、五下午)
六、课程的考核
该课程的考核由形成性考核与课程结业考核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的要求与说明
形成性考核的对象是本课程的平时作业(由中央电大以书面的形式随教材配发)。平时作业共4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⑴学习本课程必须完成书面的平时作业,每次作业满分为?分。
⑵平时作业成绩由各办学点面授辅导教师给出。
⑶各市州试点电大应负责检查本地的平时作业落实的情况,组织作业的批改和成绩的核定。
2.课程结业考核
该课程的结业考核在期末进行闭卷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命题,试卷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按8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平时作业的成绩与卷面成绩之和满60分者即达到该课程考核及格标准,即可取得相应学分。
七、课程责任教师及联系方式
1.主持教师:中央电大文法部副教授胡吉成
电话:01066490592
地址: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
邮政编码:100031
E-mail:[email protected]
2.责任教师:四川电大教学处副教授胡璨
电话:02887763170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三号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
邮政编码:610073
E-mail:[email protected]
八、教学建议
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最大区别是需要学生更多地发挥学习的自主精神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引导、辅导和服务的作用。具体学习方法应该在开放教育新生入学指南课程中解决。
鉴于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的难度,建议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要注重平时作业和练习。语言学的学习要加强动口、动手的训练。如语音部分的“国际音标”,不通过练习去实际感受,很难准确把握音标的读法和区别;语法部分不分析短语和句子,也不可能掌握短语和句子的分析。中央电大下发的形成性考核册的练习题必须完成,网上的各种练习和综合训练题也应尽可能地所做,结合参考答案,便于理解自己掌握学习的实际状况。
各地的辅导老师应该在有限的辅导时间内,注意把握难点,突出语言的实践训练;在辅导中要尽可能地结合专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的相关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较为抽象的原理;对于非汉语言文学专科的学生可以通过上述课程的补修以弥补知识结构上的缺口,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以解决这些学生本科阶段课程学习的困难。
关于本课程的学习建议如下:
1.熟悉网络自主学习环境,掌握基本技能,如浏览网页、发电子邮件、使用BBS讨论等;
2.根据学习资源中提出的学习重难点进行自主学习;
3.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通过互相学习或讨论解决;
4.自我进行章节或阶段学习的小结,归纳,完成形成性考核册要求的作业,并借助网上的或纸质的练习进行自我检测;
5.通过考前练兵或期末复习指导对课程进行全面复习,迎接课程终结性考核。
根据四川电大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的规定,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要注意处理好学习时间的分配。我们提倡:用1/3时间自主学习,1/3时间接受课程主讲老师或主持老师的课程讲授,1/3时间接受当地辅导老师的面授辅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安排学习文字教材、查阅网上教学资源、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或与中央电大或省电大老师交流等。
九、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评估
各试点学校应将该课程教学过程的主要材料备案,省电大将通过巡教(包括个别访问、座谈讨论,抽查学生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和巡考检查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情况,集中收集、解决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检查的教学档案包括:
1.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情况。
2.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情况。
3.具体教学安排情况。
4.课程答疑记录和学习小组活动记录。
5.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的记载、评改以及成绩的核定。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对省电大、试点电大的教学支持服务情况、对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
附件一: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大
纲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㈠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叶蜚声、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为基本教材,另外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为配套的辅助教材。《纲要》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学习指导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另外还根据教材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编拟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
㈡音像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录像课为IP电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㈢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I)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采用超文本手段,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组织在一起,并通过其独有的超级链接方式相互指向,构成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整体教学系统,以方便学生阅读、浏览。本课程的教学是信息的集合,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解疑释难非常方便,因此课件网络版将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辅导方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随时借助计算机网络课件解疑释难,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问题。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练习题与自测,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介绍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名家名著,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网络版课件内容逐级逐层链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此外,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教学建议
㈠主教材《语言学纲要》是以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语言的结构,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㈡学习普通语言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本科阶段的汉语专题、语法研究、汉语修辞学、训诂学、英语等。尤其是有关汉语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㈢语言学概论课程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应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了解。学生相应地要有一定的汉语和英语基础知识。
㈣本课程同其它语言课程相比,理论性比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自学。
教
学
内
容
导言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分类
四、语言学主要流派介绍
五、语言学的功用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
语言和说话
语言不同于说话。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而说话或话语则是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之中。
二、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性,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不同于思想,是指动脑筋、认识现实的过程。思维离不开语言。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儿童学会语言的过程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
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甲能代表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的。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性质和特点的关键。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装置,而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则是这个系统灵活运转的两根“轴”。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
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了解其他动物的叫喊之类的性质可以反衬人类语言系统的特点。
第三章
语音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音的属性,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及其特点;掌握音位及音位组合的规则,能划分音位,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的语音。
第一节
语音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语音
二、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三、人类的发音器官
通过认识发音器官的构造去认识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
四、音素和音标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标是标注音素的标写符号。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
第二节
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和辅音及区别
二、元音舌位图
要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
三、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要求掌握常用的辅音的发音原理和发音特点。
第三节
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四、音位和音位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而在音质上又比较相似的各个不同的音素是同一音位的不同的变体。弄清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第四节
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构成区别特征。
二、聚合群
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
第五节
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划分音节标准的紧张说。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二、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换位、弱化和脱落。
第四章
语法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掌握语法中的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并能结合语言事实进行分析;认识变换的意义;认识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聚合规则是潜存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三、语法单位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一、词法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称为构词法。词可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合成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
二、句法
词组合成句的规则称为句法。句法的基本结构规则有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五种。语句是有层次地灵活运用五种基本结构规则造出来的。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语法手段
四、组合的层次性和递归性
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第三节
聚合规则
一、词类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
二、形态
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它也叫词形变化,有多种变化手段。
三、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态、级、人称等。
第四节
变换
一、变换和句型
不同的句式可以通过变换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变换和句法同义
三、变换和句法多义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法的结构类型
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
词义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与组合;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灵活运用。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词汇及其构成
一种语言的词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
词汇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的特点和一般词的构成。
二、词义及词义类型
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表现为词义的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
四、语素义和词义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和多义
多义词的产生途径:隐喻和换喻。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二、同义词和反义词。
三、义素和义场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词义的组合不同于词的语法组合,指词与词的组合在词义上要有现实的根据,要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二、词义与语境
三、“言内意外”和词义的组合与运用。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文字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文字的起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文字改革的原因与基本方向;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及其作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原始文字和科学的文字体系。
二、文字的发展
造字方法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表意、意音和表音三个阶段。几种重要的字母。
汉字的发展:表意、假借和形声,基本上是一种意音文字体系。
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文字需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汉字服务于汉语社会,由于汉语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幅员辽阔,方言分歧,难以实现拼音化的改革。
第三节
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特点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及其改革
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汉语文言与白话的差异。“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和汉语书面语的改革。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语言;了解语言发展的特点;认识语言的分化与统一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以及这种发展与语言规范的关系。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语言的发展
三、语言发展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分化的原因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职业、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
三、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方言的成因。汉语的七大方言。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地域方言如果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从而形成亲属语言。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二、共同语
共同语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汉语的共同语是普通话,其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三、共同语的规范
语言的演变和语言的规范。汉语规范化问题。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一、借词
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汉语结构的特点对词语借用的影响。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语言融合是不同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语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四、融合的过程
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从双重语言现象到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洋泾浜”、混合语和国际辅助语。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语音发展的线索
方言差异的比较、古今诗韵的区别、不同时期的借词的语音考订等都是研究语音发展的重要线索和途径。汉语方言的复杂性和浩繁的书面文献资料是研究汉语演变的丰富“矿藏”。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汉语浊音清化的规律。音变规律的特点。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古今语序的差异和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变化、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类推在语法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三、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附件二: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多种教学媒体的配置情况
本课程拟采用多种媒体教材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CAI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
㈠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叶蜚声、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为基本教材,另外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为配套的辅助教材。《纲要》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学习指导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另外还根据教材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编拟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
㈡IP电视课件的使用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共5节课,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讲授的主要内容如下(录制时可能有变化):
第一节
语言的性质
第二节
语音的基础知识(元音、辅音的发音以及音位和音节)
第三节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第四节文字和书面语
第五节语言的发展
㈢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I)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采用超文本手段,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组织在一起,并通过其独有的超级链接方式相互指向,构成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整体教学系统,以方便学生阅读、浏览。本课程的教学是信息的集合,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解疑释难非常方便,因此课件网络版将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辅导方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随时借助计算机网络课件解疑释难,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问题。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四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练习题,三是综合自测题,四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介绍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名家名著,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网络版课件内容逐级逐层链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
㈣网上辅导
网上辅导既有定期发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又有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此外,根据教学需要,还将在网上举行不定期的讨论活动。
各种教学媒体所包含的内容,有一定的交叉,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需要选择。
附一: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
教学媒体
主要内容
主要作用
时间安排
文字主教材
系统介绍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8周
学习指导书
分析学习重点难点
帮助消化教学内容
18周
IP电视辅导
需直观演示的内容
指导学生实践
网上播放
课件网络版
重点分析·练习题
帮助消化和自测
网上18周
网上辅导
适时辅导
加强师生之间沟通
灵活安排
附二: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一览表
章节
教学内容
使
用
媒
体
文字教材
IP电视
CAI课件
网上辅导
其它手段
一
导论
通信电话
二
语言的社会功能
通信电话
三
语言是符号系统
通信电话
四
语音
通信电话
五
语法
通信电话
六
词义
通信电话
七
文字和书面语
通信电话
八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通信电话
九
语言的接触
通信电话
十
语言系统的发展
通信电话
三、教学活动安排
1.2001年6月中旬召开师资培训会,聘请北大主讲教师讲解教材的有关问题;
2.统一安排4次书面作业,由中央电大编辑部负责下发,平时作业成绩以20%进入期末总成绩;
3.网络信息发布:每个月发布一次辅导内容,一次网上练习题;
4.网上讨论:安排两次,2001年9月份一次,讨论教学问题;2001年12月份安排一次,讨论期末考试问题。
5.直播课堂:安排两次,10月份一次讲解课程的基本教学情况;12月份安排一次,讲解期末复习及考试问题。
四、教学建议
㈠教学课时安排
1.导论:1课时
2.语言的社会功能:3课时
3.语言是符号系统:3课时
4.语音:6课时
5.语法:6课时
6.词义:3课时
7.文字和书面语:3课时
8.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课时
9.语言的接触:2课时
10.语言系统的发展:2课时
㈡对辅导教师的建议
1.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主教材《语言学纲要》是以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语言的结构,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3.语言学概论课程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应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了解。同时,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以透彻地理解并把握有关问题。同一安排的四次作业,应督促学生完成,因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的20%。
4.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㈢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1.学习普通语言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本科阶段的《汉语专题》、《语法研究》、《汉语修辞学》、《训诂学》、《英语》等。尤其是有关汉语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2.本课程同其它语言课程相比,理论性比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学习中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吃透并掌握有关的知识。
3.本课程提供了多种学习媒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充分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解疑释难,加强自学。
五、主讲教师及主持教师联系方式
主讲教师:北京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通锵
主持教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副教授胡吉成
联系地址:北京市复内大街160号
邮政编码:100031
联系电话:66412233转1218、1219(每周二、四上午)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篇2:《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本文关键词:语言学,读书笔记,教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本文简介:《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10级汉语3班徐星星10100322本书著者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本书中,他对欧美语言学界所接触到的各种有关原理和方法的问题都作了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影响也遍及世界。首先在绪论的第三章中,索绪尔向我们阐释了语言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本文内容: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10级汉语3班
徐星星
10100322
本书著者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本书中,他对欧美语言学界所接触到的各种有关原理和方法的问题都作了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影响也遍及世界。
首先在绪论的第三章中,索绪尔向我们阐释了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人们说话的机能只有借住集体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不管是天赋的或非天赋的。所以说,说语言使言语活动成为统一体,那绝不是什么空想。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语言共同成员中的语法体系,言语则是人们平时说的那些话,是依赖于语法系统的说话行为。言语是语言的体现。语言学研究实际语言行为中所潜藏的形式系统,因此,在索绪尔看来,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索绪尔认为,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就把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偶然的区分开来了。照此看来,语言学家主要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确定构成“语言”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而不是去描写言语活动。“语言”是一个符号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的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
索绪尔为了确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区分出“语言”和“言语”,他的“语言”
和“言语”理论不仅对本世纪的语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文学和符号学研究。
在第一编中,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符号学的一部分,他强调语言具有一般符号系统的主要特征。语言与其他一切同类的的符号系统有以下几点共同点。一是目的相同,各种符号系统虽然采用的手段不同,复杂程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传递信息。二是它们的内涵相同,一切符号系统之所以能传递信息是因为它们与意义相联系。意义是符号的内涵,是符号在使用该系统的人在头脑中激发的概念。三是构成元素相同,无论使用简单的手段还是复杂的手段,传递复杂的信息还是简单的信息,交际结构的基本单位都是符号。一切符号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能指和所指。此外,所有的符号还都具有任意性、社会性、心理性和可变性。归根结底,这两种现象是相互依存的。可变性原则是以连续性原则为基础的。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索绪尔吧所有的语言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属语言的共时性现象,亦即属于语言的横切面现象,另一类属于语言的历时性现象,亦即有关语言成分的历史演化的纵断面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分出两种语言学,即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
并且,索绪尔认为,共时观点比历时观点更为重要。“从最明显的事实说起,它们的重要性是不相等的。在这一点上,共时方面显然优于历时方面,因为对说话的大众来说,他是真正的、唯一的现实性。对语言学家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他置身于历史的展望,那么他所看到的就不再是语言,而是一系列改变语言的事件。”他批评历史比较语言学:自有近代语言学以来,我们可以说,他全神贯注在历时态方面。
索绪尔认为,应该将共时和历时分别进行研究,因为共时与历时是两种对立的现象,但这并不是说两者是互相排斥的。受传统方法鼓舞的语言学家的工作显然表明他们想要描写状态,他们的纲领是严格共时的。
索绪尔指出,所有与语言静态方面相关的都是共时的,所有与演变相关的都是历时的。语言的某一个暂时事态,即说话人使用语言时那个时候的语言状态。因为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出了他的各项要素的暂时状态以外并不决定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对说话者来说时间上的连续是不存在的,他面对的是一种状态。因此,语言学家要了解这种状态,就要排除时间的介入,这样才能投入说话的主体中去。共时与历时是对立的,前者是一定时间内的静态的、横断面的研究,后者则是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即演化性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是统一的,我们可以把前者比作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事实上,一切投影都直接取决于被投影的物体。在语言学中,历史现实性和语言状态之间就存在着这种同样的关系,语言恰似历史现实性在一定时期的投影。
接下来又为我们讲述了句段关系与联想关系。句段关系及组合关系,它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单位--词,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他的组合充分体现了语言单位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即单项线性有序运动体。联想关系即聚合关系,它是词语的聚合。“在华语之外,各个有共同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聚合。”联想关系还具有顺序的不确定性和数目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句段关系与联想关系之间的区别在于:句段关系是显在的,而联想关系是潜在的;句段关系是有序的,而联想关系是无序的;句段关系是用语性的,而联想关系是语言行的。它们之间又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它们互为存在的前提,只要有句段关系,就一定有联想关系。
总之,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对语言学的研究开辟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现代语言学的流派各有不同,但不论是哪个学派,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索绪尔语言学说的影响。
一
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认为人的言语活动(langage)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部分。索绪尔为了解决“语言学的又完整又具体的对象是什么”这一问题,提出了“语言”和“言语”这对概念。如果“所指”和“能指”都是由差别建立的,那么很明显,它们都必须存在于系统:语音必须构成一个系统,我们才能区别这个词和那个词,概念也必须坐落在一个概念系统之中。这就是索绪尔所说的“语言系统”“由形式构成的系统”。和语言(系统)相对的,则是言语。语言和言语是索绪尔的第一组根本对偶。索绪尔用多种方式来描述这组对偶,言语是个人的、从属的、偶然的,语言是社会的、主要的、等等。从言语的角度来看,两个人说同一个词的声音可能相差很远,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相差很远的声音是在说同一个词。在言语中,张三说“我”是指张三,李四说“我”是指李四,在这个语言中,我既不指张三也不指李四,而是指说话人。说出一个句子是属于言语的,而句子这个概念却是属于语言的。大致可以概括地说,语言是语言共同成员中的语法体系,言语则是人们平时所说的那些话,是依赖于语法系统的说话行为。言语是语言的体现。语言学研究实际语言行为中所潜藏的形式系统,因此,在索绪尔看来,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对索绪尔来说,重要的是区分“语言”和作为实际体现的“言语”,分离出语言研究的对象,而言语有哪些具体特点并不重要。他认为,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就把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偶然的区分开了。照此看来,语言学家主要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确定构成“语言”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而不是去描写言语活动。“语言”是“一个符号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
索绪尔为了确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区分出“语言”和“言语”,他的“语言”和“言语”理论不仅对本世纪的语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文学和符号学研究。例如罗兰.巴特曾谈到的,在人类的衣着系统、食物系统、汽车系统、家具系统等,我们都可看到“语言”和“言语”的存在。但索绪尔认为“言语”具有异质性,因此把“语言”作为语言学的惟一对象,片面追求“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把“语言”看成是封闭的系统,这也就限制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二
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认为,应该把所有的语言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属语言的共时性现象,亦即属于语言的横切面的现象,另一类属语言的历时性现象,亦即有关语言成分的历史演化的纵断面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分出两种语言学,即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
那么,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哪一种更为重要呢?索绪尔认为,共时观点比历时观点更为重要,“从最明显的事实说起--它们的重要性是不相等的。在这一点上,共时方面显然优于历时方面,因为对说话的大众来说,它是真正的、唯一的现实性。对语言学家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他置身于历史的展望,那么他所看到的就不再是语言,而是一系列改变语言的事件。”他批评历史比较语言学:自有近代语言学以来,我们可以说,它全神贯注在历时态方面。印欧语比较语法利用掌握的资料去构拟前代语言的模型;比较对它来说只是重建过去的一种手段。”
在索绪尔看来,共时和历时是两种对立的现象,应该分别进行研究,但这只是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对立,并不是说两者是互相排斥的。“受传统方法鼓舞的语法学家”的“工作显然表明他们想要描写状态,他们的纲领是严格共时的。例如波尔.洛瓦雅耳语试图描写路易十四时代法语的状态,并确定它的价值。它不因此需要中世纪的语言;它忠实地遵循着横轴线,从来没有背离过。所以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对方法的应用是完备的。传统语法对语言的有些部分,例如构词法,毫无所知,它是规范性的,认为应该制定规则,而不是确认事实,它缺乏整体的观点;往往甚至不晓得区别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如此等等。”
三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他强调语言具有一般符号系统的主要特征。“要发现语言的真正本质,首先必须知道它跟其他一切同类的符号系统有什么共同点。”由索绪尔的观点,我认为语言与其他符号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目的相同:各种符号系统虽然采用的手段不同(如声音、颜色、气味等),复杂程度不同(如从简单的红绿灯到复杂的人类语言),但其目的却相同,都是为了传递信息。
其次,内涵相同:一切符号系统之所以能传递信息是因为它们与意义想联系。意义是符号的内涵,是符号在使用该系统的人的头脑中激发的概念。“树”这个词在我们头脑中激发起一种有主干和分枝,长着叶子的植物。这就是概念。
第三,构成元素相同:无论是用简单的手段还是复杂的手段,传递简单的信息还是复杂的信息,交际结构的基本单位都是符号。一切符号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能指和所指。
此外,一切符号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
1.任意性:索绪尔指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当然我们不能理解为使用符号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自由选择所用的符号。相反,一个符号一旦确立之后,个人是不能随意改变它的,例如红灯表示“停”,绿灯表示“通行”。如果我们随意改变它,就必然造成交通混乱,引起交通事故。
2.社会性:索绪尔指出:“符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他说:“同表面现象相反,语言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因为它是一种符号现象,它的社会性就是它的一个内在特征。”
3.心理性: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是一个两面的心理实体。”他说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由于概念是抽象的,音响形象是感觉的,作为二者结合的语言符号当然是心理的。事实上,一切符号所传递的信息、代表的意义、激发的概念或感情都只存在于使用符号交际的双方的心里。
4.可变性:索绪尔说:“时间保证语言的连续性,但同时又对它产生看起来矛盾的影响,即语言符号或快或慢的变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之为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归根结底,这两种现象是相互依存的。可变性原则是以连续性原则为基础的。”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大概的几点总结。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总体思想的最系统的阐述。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新的原则和新的概念,其中包含了索绪尔几乎全部的语言学思想。
可以说《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划时代的的著作。
在数千年的西方文明史中,如果要撷取百部经典,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必在其中。因为语言学是每个文明人都应该关注和了解的,而正是这部著作奠定了现代语言的基础。此书问世近百年,全世界主要语种都有译本,成为大学生的必读书。裴文的译笔严谨而流畅,典雅而生动,使我们得以走近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聆听他充满睿智的声音,感受他思辨的灵动和深邃。这些论述既简洁又丰富,阅读这样的大师,差不多每一页都会有收获。
篇3:语言学纲要笔记(北师大<伍铁平本>)
语言学纲要笔记(北师大<伍铁平本>) 本文关键词:语言学,纲要,北师大,笔记,伍铁平
语言学纲要笔记(北师大<伍铁平本>) 本文简介:北师大语言学概论串讲笔记(伍铁平本,仅供参考)总体把握:比例:绪论总论25%绪论: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方法和分类、回顾和小结、作用和意义。总论:从宏观的角度介绍语言的本质和发展,语言的本质主要从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内部的大致结构等三方面阐述的。语言的发展主要掌握发展的原因、
语言学纲要笔记(北师大<伍铁平本>) 本文内容:
北师大语言学概论串讲笔记(伍铁平本,仅供参考)
总体把握:
比例:
绪论总论
25%
绪论: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方法和分类、回顾和小结、作用和意义。
总论:从宏观的角度介绍语言的本质和发展,语言的本质主要从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内部的大致结构等三方面阐述的。语言的发展主要掌握发展的原因、规律特点、发展过程及结果。题型:解词、填空、选择、结合例子简答或论述。
语音
25%-30%
掌握了生理属性(发音器官的三大部位)、物理属性(语音四要素)后,要全力掌握语音物质外壳的各种结构单位,即音素、音位、音节和语流。音位集中体现了语音的社会属性,是全章的重点,划分与归并音位的原则是每次必考的问题。英语和汉语的元音与辅音音素。把汉语的元音与辅音的描写方法尽量记熟。题型:解词、选择、填空、综合运用。
语义
25%
语义的定义、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区别。语言意义的重点在词汇意义(词义)上,如词义的性质特点特别是对词义的义素分析及词义的聚合类——语义场。义素分析重点对亲属词及近义词的分析。言语意义主要是研究语义与语境的关系如语境对语义的影响、语义在语境中变化的模式。语义变化的原因、途径、结果。
词汇
15%—20%
词汇的重点在语素(词素)和词及词组的定义和区别、语素的分类(词根、词缀和词尾)、词的构词法及词的结构类型(语音构词、语义构词和语法构词以及合根法、附加法和减缩法)。词汇的分类和固定词组等。
语法
20%
要结合外语和汉语的例子进行。对词的分类范畴要注意分类标准。句法的内部意义有显性意义和隐形意义。显性意义主要指陈述、修饰、支配、平行、补充等关系和主谓、偏正、动宾、联合、后补等结构。分析层次性的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尤其是对歧义句的分析。结合层次分析的树形图、句式转换的规则。
文字
5%
文字的性质、作用、起源、发展、类别及改革与创制
交叉语言学不考
一、
绪论
名词:
语言学、语言学概论、历史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个别语言学、组合关系、聚合关系、普通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语文学、语言、言语、思维、符号、渐变性、参差性、语言的分化、语言的整化、语言的融合
知识点:
1、印度、希腊与罗马、中国,被认为是语文学的三个源头。
2、印度学者巴尼尼在整理、注释梵语诗歌集《吠陀》时,写出了杰出的《梵语语法》。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塔尔库斯对罗马史诗进行了编辑与整理,他的学生迪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出了第一本被称为“语法最伟大的权威”——《希腊语法》。
3、英国人威廉·琼斯提出“印欧语假设”,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
4、德国学者施列格尔第一个提出“比较语法”。他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草创者。
5、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扑、格里木(即格林)、俄国的奥斯托克夫奠定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
6、索绪尔被称作“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学生编辑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集中体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如,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等等。该书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7、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又分三派:a、布拉格学派,被称为功能派。b、哥本哈根学派,被称为“符号派”。c、美国学派,被称为描写派。
8、转换生成法的创始人是乔姆斯基。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目标是提出一个能产生所有句子的语法系统,它主要包括生成和转换两个方面。生成规则又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前者用一套符号表示,如:S→NP+VP,NP→D+N,VP→V+NP(S代表句子,NP代表名词短语,VP代表动词短语,D代表限定词,N代表名词,V代表动词)。词汇规则是生成合格句子的保证,即对一个句子内各成分加以限制。如上例,“POST”前的名词一定是生物名词(一般指人)。违反这个限定,就会生成不合格的句子。“转换”主要指句式和结构的转换。这种学说适合计算机的应用,克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只重表层结构忽视深层结构的不足,但也暴露了脱离社会语境,*作手续繁琐等缺点。
9、交叉性、边缘性是新时期语言学的最大特点。
10、语言是交际工具,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语言的起源有神话、模声说、感叹说、契约说、手势说。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语言的消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消亡;一种是假性消亡。
11、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少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第二类是旗语、灯光语、电报码······;第三类是身势语。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更不能和语言相比。
12、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单位明晰性、任意性、能产性、传授性。动物只是能模仿,具备初级思维的能力,能通人性,但它们仍然学不会人类的语言。实验也表明动物不能掌握人类的语言。
1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
14、要知道语言符号的特点,最好从语言的最基本的、能独立使用的单位——词入手。人类语言的每一个词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符号。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对词进行观察:(一)对词的本身进行相对静态的分析;(二)对词与词的组合进行相对动态的分析。
15、语言中存在着一些象声词和感叹词,这些词不是绝对任意的。第一,这些词的数量很少。第二,这些词在不同的语言中又可以有不同的声音表示,说到底还是任意的。
1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不变性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
17、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一个具有不同结构单位的小系统组成的符号大系统。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还表现在语言符号的层级性和组合关系和聚合的关系上。
18、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在场的、有顺序、可数的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顺序、不易精确数出来的纵向关系。
19、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可以作为一个纲,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单位都可在这个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语言的组合与聚合关系是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制约。这两种关系对我们的言语活动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20、语言符号的层级性
两层三级。底层是一套音位的聚合类,上层是语素以及语素组合成的词,词组合成的句子三级。
21、言语的交际过程: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译码五个阶段。
22、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建立了言语行为理论。他把人们日常用语中最常用的句子——陈述句分为表述句和施为句两种。表述句指“有所述之言”,目的在于陈述;施为句指“有所为之言”,目的在于实施行为。并进一步划分出三种言语行为:a.说话行为
b.施事行为c.取效行为
23、言语的会话原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
24、英国著名学者利奇提出了下述礼貌原则来补充会话原则:得体准则、宽宏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
25、言语交际的三要素:自身的因素、对方的因素以及双方所处的语境因素。
26、语言是个既稳定又发展的体系。人类社会是语言稳定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语言之所以能够呈现稳固状态,主要是由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的稳固决定的。当社会需要语言系统稳固时,语言符号的强制不变性就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使得语言能够稳固。语言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是由于语言结构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斗争所造成。汉语的语音系统曾经过简——繁——简的变化过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起主要的作用是语言能够发展。
27、语言的发展规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别语言发展规律,一类叫普遍语言发展规律。
28、语音变化较慢,最慢是语法。
29、方言和亲属语言就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30、确定某种语言方言的区分标准:考虑语言结构的标准,考虑社会历史文化的标准,有无共同的标准语的书面形式,有无共同的民族心理,有无共同的汇合方向。
31、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包括汉语和侗泰、苗瑶语、藏缅语三个语族。
32、共同语、民族交际语、国际交际语是语言整化的结果。
33、世界语不是自然的国际交际语。
简答:
1、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2、
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意义?
运用:
言语的会话原则
二、
语音
名词:
语音、音素、国际音标、舌面元音、舌尖元音、鼻化元音、音位、音位变体、条件变体、自由变体、典型变体、一般变体、非音质音位、调位、重位、时位、音位体系、音节、语流、同化、异化、弱化、增音、句重位、音位区别特征
知识点:
1、
语音的生理特性分为三大部分:
动力器官(肺和气管)、发音器官(喉头内的声带,此外还有喉头的几块软骨如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勺状软骨、会厌软骨以及连接它们的肌肉)、共鸣调节器官(口腔、鼻腔和咽腔,其中口腔最重要)
2、
语音和其它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个要素。音强重要
3、
语音中元音属于乐音,清辅音属于噪音、浊辅音属于混合音。
4、
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看,乐音中元音的音质是由于元音的共振峰决定的。浊辅音有乐音成分。
5、
从声音产生的角度看,造成语音音质的不同的原因有a.发音体不同b.发音方法不同c.共振腔的形状不同。
6、
音素可以分成两大类:元音音素与辅音音素。主要区别在于:看声门以上的发音器官有无阻碍;看气流的强弱;看发音器官的各部分是均衡紧张还是部分紧张;看声带振动与否。
7、
国际音标可以分为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两种。
8、
每个元音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原因的特性是由共鸣器的形状(主要是口腔的形状)的不同决定的。根据口腔里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可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两大类。
9、
汉语拼音的十二个元音的表述:P55下
一、
飞、叶、下、吾、颇、忙、鱼、鹅、大、的、摁
10、音位和音素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第一,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和方言,着
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音素就像人类共有的制造语音外表的原材料,*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从中取走不同的音素组成自己的语言或方音的音位系统。第二,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却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上划分与归并。第三,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分析出来的,音位则往往涉及一类发音。第四、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则要具体分析。
11、音位可分为两种类型: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2、划分与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
对立原则(替换法、非对立原则是归并音位的第一原则)、互补原则、相似原则
13、P65几个元音出现的位置重要
14、音位的区别特征,一个音位实际上是一束区别的特征的集合。这些区别特征的核心是二元对立,斜线的左边用“+”,右边用“-”。
15、
雅柯布逊从世界语言中概括出音位的区别特征,乔姆斯基把区别特征发展到30多对。
16、
音位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一对或几对语音特征的对立。
17、
音节紧张的顶点叫音峰;音节紧张的最低点,即音节的交界处脚音谷。
18、
音节的构成方式有:领音、起音+领音、领音+首音、起音+领音+收音四种。
19、
常见的语流音变形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20、
语调重要的是句调问题。
21、
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例子有:浊音清化、新音位的出现、旧音位的消失、
22、
“平分阴阳”是分化,而“浊上归去”和“入派三声”则是合并。
23、
语音历史演变是有规律的,但语言规律又是有条件的。第一,是语音条件。即语音演变要说到演变音本身或其它相邻音的音质与非音质的限制。第二,是时间条件。即语音演变规律只在某一段历史时期的作用。第三,是地域条件。即语音演变只在一定的地域内进行。
运用:P83练习5
三、语义
语义、义项、义素、语义场、语境、语言意义、言语意义、预设
知识点:
1、
语义三角: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
2、
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对立统一
3、
语言意义可以分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大类
4、
词汇意义的类型,分四小类:概念义、感情义、风格义和搭配义
5、
词义主要以下几个特点:主观性、概括性(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民族性、模糊性
6、
词义的民族特点,首先体现在音义关系上,还体现在词的感情义的差别上。
7、
语法意义:范畴义、关系义、功能义
8、
义素分析的总的原则就是:二元对立
9、
义素分析程序的第一步是要确定比较的范围,第二步是通过对比。
10、语义场的类型: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多义义场、联想义场。
11、语境有如下四个方面的作用:是语言意义更明确,消除多义和歧义;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填补、丰富词语的意义。
12、
语境中的语义组合
语义的组合不仅要受到语言线性规律制约,更要受到语义搭配的选择限制规律的制约。
13、
语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模式:具体义、虚化义、反义、转义
14、
言语意义划分为四种类型:上下文义、言外之意、共现义、主题义
15、
语义演变的原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语言单位内部的矛盾。
16、
语义演变的途径:核心的义项叫基本义,引申的意义叫引申义。此义引申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比喻和借代
17、
语义演变的结果:语义所指概念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18、
语义的转移主要有两种类型:通过比喻或借代等途径而产生的转移;语言单位感情义的转移。
四、词汇
词汇、词、固定词组、语素、词根、词缀、词尾、基本词汇
知识点:
1、
词汇单位有两种,一种是词,一种是固定词组。
2、
词和非词的界限:一个是词和语素的界限,一个是词和词组(即短语)的界限。语素是语言中不可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而词使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和短语的界限在于:是不是“最小单位”。词可以独立运用。短语也可以独立运用,但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
3、
只有能进行成功的扩展的单位才是词组,否则是词。这三个条件是:第一,扩展后语言单位的意义基本不变;第二,扩展后组合关系不变;第三,一次扩展后,还可以继续扩展。
4、
语素的分类,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可以把语素分为三种:词根、词缀和词尾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词缀是指附着在词根之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附加性作用。词尾,词的结构可分为词干和词尾两部分,词干由词根或词根加后缀构成,词尾是附加在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意义的语素。
5、
词的结构类型,根据词干的构成情况,可把词分为单纯词、复合词和派生词。
6、
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了解一下
7、
新词的产生主要是通过造词、旧词新用、借词等方式产生的。
五、语法
名词
语法、语法学、词组、句子、语法范畴、词形范畴、词类范畴
知识点
1、
语法的特点:抽象性、递归性、稳定性、民族性和地方性
2、词形范畴:性、数、格、体、时、态、式、人称、级
3、语法手段,也叫语法方式,一般包括内部曲折法、附加法、重叠法、异根法、重音法、词序、虚词、语调、冠词、前置词和后置词、助动词等,除了词序和语调外,大都可归入词法的范围。
4、形态一般指词法范围的语法形式。狭义的形态指的是构形法,也叫构形形态,即用义格词的词形变化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广义形态不但指构形法(构形形态),而且兼指狭义构词法也叫构词形态,即在词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创造新词的方法。汉语没有或少有狭义的形态。
3、
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
显性意义:只用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句法关系通常可以分为陈述关系、修饰关系、支配关系、平行关系、补充关系。分别形成五种结构模式: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联合结构、后补结构。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显性意义与隐形意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4、
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显性形式、隐性形式
5、
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句子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转换分析法(为重点)
6、
用转换方法分析歧义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
找出歧义句的两种句式(可以理解为找出两个深层结构),并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止一种)
b.
分别指出显性意义的句法关系和句法结构。
c.
运用*作规程(移位、插入、删减)分别把两种句式一步一步转换为原句。(可以理解为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
d.
指出其施受关系,即隐性意义。
10、P159-160例子
11、篇章的粘连性
六、文字
名词:
文字、表音文字、借源文字
知识点:
1、
文字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2、
文字的发明,打破了语言的时空局限性。文字是人类所发明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对文字有决定性作用。
3、
表意文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
4、
除汉字外,比较古老的表意文字还有古埃及的圣体字、美索不达米亚苏末楔形文字、古代克里特(米诺)文字和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
5、
标记语言声音的文字叫做表音文字。表音文字可分为音位文字与音节文字两种。英、法、德、意、西班牙、俄、阿拉伯等文字都是音位文字。
6、
现今世界上用得较多的是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和阿拉伯字母。
7、
今天使用斯拉夫字母的有俄罗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南斯拉夫和蒙古等。
8、
朝鲜使用谚文字母,日本是假名。
9、
文字改革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文字体系内部字符的改动或调整;一种是整个文字体系的改变;还有一种是文字制度的改革,指由表意文字改为表音文字。
重点图:
P50
图4
P51
图5
P54图7(1)
P56图7(2)
P59图
P69下图
P100-101两图
P108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