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复习资料八(生态系统及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稳定性) 本文关键词:复习资料,高二,稳定性,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高二生物复习资料八(生态系统及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稳定性) 本文简介:2013-01-11高二生物复习资料八第五章第三、四、五节知识回顾一、物质循环一、碳循环(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等元素。2.循环途径
高二生物复习资料八(生态系统及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稳定性) 本文内容:
2013-01-11
高二生物复习资料八
第五章第三、四、五节
知识回顾
一、物质循环
一、碳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
,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等元素。
2.
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
3.
范围:
。
4.
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
循环。
(二)过程图解
小结:
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①在无机环境中以
和
的形式。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
的形式,沿
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
形式传递。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
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化能合成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温室效应
1.
形成原因:化学染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
的平衡。
2.
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
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
②大力推行
(增加CO2的去路)
知识点二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和
。
1.
二者______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
物质作为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和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二)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比较表: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
形式流动
等基本元素的循环
过程
沿
流动
在
间反复循环
性质
开放式:地球之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传递是逐渐递减耗尽为止
封闭式:生物圈是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特点
、
物质被反复利用,具有
范围
生态系统的
联系
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图:
①
能量流动不能离开
而单独进行,
②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③
物质是
的载体,使能量沿着
流动;
④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⑤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信息传递
1.信息的概念
可以
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很多,依据信息的传递方式,一般可划分为
、
、
三种类型。
(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
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2)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
,也可以是
。
(3)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
的化学物质,被称为
化学信息。
(4)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
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的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
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
(2)世界上每年有大面积的农田、草原和森林遭受病虫害、鼠害、鸟害.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
、
和
等。
(3)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
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中有些就是利用
的作用。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_
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理由要适度,不应超过__________;
(2)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
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的协调。
巩固练习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
)
A.
带有全球性
B.
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
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D.
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
A.
线粒体和染色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叶绿体和核糖体
D.
线粒体和内质网
3.
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
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
)
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B.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5.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的转化起重要作用的是
A.化能自养生物
B.动物和微生物
C.微生物和绿色植物
D.绿色植物和动物
6.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寒带地区有时对森林中的残值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7.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
A.碳酸盐;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
D.二氧化碳;分解作用
8.
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植物内也发现了DDT,该现象说明了:
(
)
A.
DDT使挥发性物质
B.
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
科考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
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药地区觅食
9.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不可缺少是因为(
)
A.食物链中重要一环
B.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C.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D.与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关系
10.在碳循环过程中,使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
)
①光合作用
②蒸腾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
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传播的消息、情报
B.许多指令、数据
C.很多信号等
D.人的想法
12.下列哪一种是物理信息
(
)
A.光
B.乙烯
C.蜜蜂跳舞
D.生物碱
13.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
B.蛾类昆虫具有趋光性
C.狗能通过尿液找到回路
D.孔雀开屏
1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
)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15.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这个事实说明(
)
A.
生命活动的进行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16.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利用的信息是
(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
17.世界上每年有大面积的农田、草原和森林遭受病虫害、鼠害、鸟害。从环保的角度你认为最好的防治措施是(
)
A.生物防治
B.化学防治
C.机械防治
D.人工捕杀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19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
D.“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这些地区的草原和农田不可能被破坏
21生态平衡失调在功能上的重要标志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出现缺损B.生物种类以及数量比例变化
C.群落垂直分层结构减少D.能量流动受阻和物质循环中断
2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以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
C.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D.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保持数量恒定
23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由于自身的净化作用,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A.抵抗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D.抗干扰能力
24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期存活,必须提供
A.O2B.H2O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
25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在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26下图为生态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________过程,②表示的是________关系,过程③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中完成的。④表示的是________作用。
(3)
若图示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其中有1.3×108
kJ的能量传递给B种群。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kJ。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________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
(5)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_______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答出一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是处于稳定状态的简单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回答:
(1)当鹰的种群有机物增加
1
kg时,鹰需要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是____kg。
(2)由于人们连续围猎狼和狐,结果使草原受到破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停止围猎几年后,狼、狐重新大量繁殖,初期其增长曲线呈“____”型,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十多年后,该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了稳定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稳定性。
理科选作
1(2012·苏、锡、常、镇四市调查)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丙。其中,甲的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的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表示)。
2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为解决嘉兴市区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水中原有有机物的化学能。
(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某化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4)在人工干预下,湿地物种逐渐丰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若没有人工干预,该湿地最终将发育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主要是由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
(5)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
5
篇2: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考试复习资料二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考试复习资料二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复习资料,农村信用社,考试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考试复习资料二 本文简介:二、金融环境1、金融市场(1)功能:货币资金融通功能、资源配置功能、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功能、经济调节功能、定价功能(2)种类划分标准分类释义按金融工具期限分货币市场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我国货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考试复习资料二 本文内容:
二、金融环境
1、金融市场
(1)功能:货币资金融通功能、资源配置功能、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功能、经济调节功能、定价功能
(2)种类
划分标准分类释义
按金融工具期限分货币市场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我国货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
资本市场以长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融通市场,主要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按交易工具类型分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
按交易的阶段分发行市场是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初次发行,供投资者认购投资的市场,也称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
流通市场是对已上市金融工具等进行买卖**的市场,也称为二级市场。考试用书
按交割时间划分现货市场是当日成交,当日、次日或隔日等几日内进行交割(一方支付款项、另一方交付金融工具)的市场。
期货市场是将款项和证券等金融工具的交割放在成交后的某一约定时间(1个月以上、1年之内)进行的市场。
按交易场所划分场内交易市场又称有形市场,指有固定场所、有组织、有制度的金融交易市场(如股票交易所)。
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市场或无形市场,指没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交易者通过经纪人或交易商的电话、**等洽谈成交。
(3)我国的金融市场
市场类型时间大事记
货币市场1984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起自同业拆借市场。
1996年1月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形成。
1997年6月依托同业拆借市场的债券回购业务获准开展,同业拆借市场与票据市场一起构成我国的货币市场。
2013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复习重点(六)
(2)
作者:京佳教育
添加时间:2012-12-31
21:24:00
资本市场1990年底**、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股票市场形成。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共同构成债券市场。
其他市场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目前已形成保险市场体系。考试用书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起步,目前已有**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06年9月在**成立)。
1994年4月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
2002年10月**黄金交易所成立
(4)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影响
影响类别表现方面
促进作用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在很多方面直接促进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为银行提供大量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有助于银行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合理定价,并在市场上通过正常的交易来转移风险。
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客户评价及风险度量提供了参考标准。
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银行创造和培养良好的优质客户。还有助于金融稳定,为银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挑战随着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会不断加大,银行经营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将越来?
金融市场会放大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大量储蓄者将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会减少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大量的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会减少在银行的贷款,造成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
篇3:职称考试中学地理复习资料-知识总结
职称考试中学地理复习资料-知识总结 本文关键词:复习资料,职称考试,地理,中学,知识
职称考试中学地理复习资料-知识总结 本文简介:老胖子网(laopangzi.com)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我国之最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职称考试中学地理复习资料-知识总结 本文内容:
老胖子网(laopangzi.com)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
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
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
归西南
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
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
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
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
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
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⑤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⑥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地理方位记忆歌上北下南左为西,
右东两手来区分;北东西南出新闻,
四方符号NEWS论(即:北纬-N;东经-E;西经-W;南纬-S.)
其他:
1)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2)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3)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4)
东北三省黑吉辽
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
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
川黔云藏加重庆西北陕甘宁青新
港澳特别行政区
文件来源:老胖子网(laopangz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