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0480 本文关键词:教学计划,上册,北师大版,数学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0480 本文简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要点为指导,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特制订本教学计划。二、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一班有25名学生;二班有学生27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0480 本文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要点为指导,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特制订本教学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一班有25名学生;二班有学生27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表扬鼓励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我会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编排教材,课堂教学以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为主。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四、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习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专心倾听、大胆发言、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3、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正确快速的进行计算。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
2、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
难点:
1、0的认识。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和家长积极沟通,做到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系统化。
七、后进生转换和优生提高措施
1、实行教师辅导,学生帮辅的双重辅导模式。在班内成立“一帮一”学习小组。
2、针对学生基础情况,对家庭作业实行分层布置。
3、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4、加强课外辅导,利用每天的课后或午自习时间,对优等生和后进生加以辅导训练。
5、对后进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
6、发挥家庭教育资源,共同来解决后进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家长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提高要求。
八、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时间
课
题
课时
备注
1
9.1—9.2
可爱的校园
快乐的家园
2
2
9.5—9.9
玩具
小猫钓鱼
文具
快乐的午餐
动物乐园
5
3
9.12—9.16
过生日
下课啦
跷跷板
5
4
9.19—9.23
一共有多少
还剩多少
5
5
9.26—9.30
可爱的小猫
练习一
猜数游戏
5
6
10.3—10.7
国庆节
7
10.8—10.14
背土豆
跳绳
可爱的企鹅
小鸡吃食
5
8
10.17-10.21
乘车
练习二
加减法表
5
9
10.24-10.28
整理与复习
整理房间
一起来分类
5
10
10.31-11.4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5
11
11.7-11.11
前后
上下
5
12
11.14-11.18
左右
教室
单元复习
5
13
11.21-11.25
认识图形
你说我做
单元测试
5
14
11.28-12.2
古人计数
搭积木
5
15
12.5-12.9
有几瓶奶
有几棵树
5
16
12.12-12.16
有几只小鸟
练习三
做个加法表
5
17
12.19-12.23
数学好玩
一起做游戏
小明的一天
5
18
12.26-12.30
总复习(一)
5
19
1.2-1.6
总复习(二)
5
20
1.9-1.13
期末检测
5
王爱芳
2016年9月
篇2: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检查小结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检查小结 本文关键词:教学计划,学年,小结,第一学期,检查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检查小结 本文简介: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检查小结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是“认真备课”的一方面,教师只有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才能使自己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学初,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对全体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一次检查,检查情况大致如下:优点:从整体上讲,所有计划做到项目齐全,格式美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检查小结 本文内容:
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检查小结
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是“认真备课”的一方面,教师只有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才能使自己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学初,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对全体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一次检查,检查情况大致如下:
优点:从整体上讲,所有计划做到项目齐全,格式美观,具体学期教学工作指导性、可实施性。具体方面表现为:
1、全册教材分析:老师们都发了一定的精力对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做到了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有系统性的把握。个别老师的教材分析更是深入透彻,完全吃透了教材。
2、全册教学要求:绝大部分老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教学要求的填写深入详细,使之对整本教材的要求有深入的了解。
3、学生情况分析:绝大部分老师的“学生情况分析”详细具体,如学生人数、男女人数、变动学生名单等方面的列举;从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良好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体现老师们对学生都有很详细的了解。
4、教学进度:全体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在参考“校历”及本学期的重大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而系统性安排,年级教学进度统一步调。
5
、教学措施: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制定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措施。个别教师的教学措施更是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
不足方面:
1、全册教学要求:个别老师将教学要求和教材分析相混淆,缺乏条理性;也有老师要求写的极其简单,完全没有吃透教材。
2、学生分析:多数老师的学生分析,未能清晰地体现是从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良好学习习惯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分析;个别老师可能是新接手班级,对班级学生不是非常了解,学生分析部分过于简单。
4、教学进度:教学时间的安排形式不统一。
5、教学措施:部分老师教学措施空洞,可操作性差。
总之,全体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严肃而认真地制定了本次教学计划,从而使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可依。
篇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本文关键词:教学计划,上册,单元,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本文简介: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时、分、秒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3、注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本文内容: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时、分、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用估算解决问题。这些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笔算和估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利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以及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课时:
5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测量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1、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3、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时数:
6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和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三年级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教学时数:
9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实际问题。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应用乘法解决问题三部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鞥狗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数:
1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为进一步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使学生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通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并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教学时数:
6
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结合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感受和直观认识分数的含义,并通过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的分数和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时数:
8
课时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集合思想,介绍维恩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学习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数:
2
课时
第十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总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3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计算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数:
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