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题,结题,培养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杨凌高新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数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表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杨凌高新小学
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表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了方向。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能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圈子,这个问题对于我校来说特别重要。我校位于高新区,周边是农村,学生来源多数是农家子女,家庭经济不富裕,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人们按一定传统方式生活,这些客观条件都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不利影响。加上传统的原因“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考,学生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课业负担重,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才能适应课题改革的需要,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把实验研究的突破定位在课堂教学上,选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实验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儿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为了使我校的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对现行数学教材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创新能力的教学,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摆脱过去传统陈旧的课堂模式,在新课程下构建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让学生学习数学,知道它来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和方法的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更好体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向专家、教育名师、教学强校学习,充实自己的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自己驾驭课堂创新教学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题迸发出创新智慧的火花,结出创新的硕果。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我校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为我校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平台,提高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改革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下构建创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才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途径。我们采用“激趣(复习)-自学(铺路)-质疑(发现)-探索(释疑)-应用(实践)”教学模式。因此,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激趣创境,孕育创新能力”。教师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激趣导入、谜语激趣、谈话导入、问题创设、联系生活导入、游戏激趣等导课形式的研究),激起学生学习情感(激发情趣、思考、思维、唤起原知,感知等),扩宽学生视野、思考、探究。
2、研究“自学自想,激发创新能力”。教师如何设计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猜想、相关生活实际或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验证、认知力,促使学生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3、研究“质疑自问、开启创新能力”。教师如何设计让学生提出问题,诱发质疑、讨论、发现、比较、见解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感知领域和创造能力。
4、研究“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再创造,去经历原过程,去验证,去体验,去归纳,去合作讨论等学习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5、研究“实践应用,增强创新能力”。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转化思想、类比法、多向方法、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多变)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探索,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使学生更加喜欢钻研问题,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帮助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符合《数学课标》中的总体目标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本课题的成功性或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3、行动研究法:我们在研究中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让“教研”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的效益。
4、经验总结法:根据各阶段的研究情况,我们把研究所得的成功方法上升到理论,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与过程
本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们课题研究“目标”切入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虽然课题研究工作繁重而艰巨,但课题组人员认为,只要我们通力合作,就能发挥研究人员智慧和潜能,发挥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个课题研究就能获得成功。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为研究途径,以课题研究为主线,重点研究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创新的真实表现,从而达到教与学紧密融合,实现最佳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准备阶段
1、成立研究小组,抓好理论学习。
课题组教师学习创新能力教学的理论学习:
(1)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数学课程标准》和华中师大出版社《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学习新华社出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开明出版社《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东北师大出版的《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有效数学》
(3)学习东北师大出版社《现代教育思想专题》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设计》。
(4)学习广西小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李红编的《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
(5)学习广西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徐巧英编的《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6)学习世界知识出版社《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小学卷(上、中、下)和四川教育出版社《做创新的老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小学卷)。
(7)学习东北师大出版社《小学数学教育科研方法》(沈呈民主编)。
2、合作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召开数学课题研讨会,主要研究课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和方法、实施途径等进行研讨。课题组根据研究人员的研讨结果和修改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拟订研究计划。全体研究人员每年研究一个内容为一个阶段,比如在数学课教学中如何开展“激趣创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主题确定后,课题组人员围绕相关课题多向寻找各种形式的相关创新素材资料,寻求集体力量和智慧。有了初步方案,研究人员针对性地展开研讨,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形成最佳方案。
(二)实施阶段
在教研活动中或课堂教学中,我们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提
问、教学语言、教学方式等教师的各种表现,进行深入、客观地分析、质疑,从而走进教师真实的课堂教学世界。同时,多方位收集学生的参与、问答、解题、合作等课堂表现,对学生现状深入分析、质疑现状背后的各种不足,从另一个方面走进学生的真实世界,去寻求原因,对参研人员都是一次充分的展示。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方式是多方面的。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们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1、激趣创培,孕育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且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孕育而生。
2、自学自想,激发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着创新的潜在能力。所以教师要做的首先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设计一些富有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地自学自想。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所迸发出的创造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
3、质疑自问,开启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诱发探索,探索则发现真理。因此,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
4、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自主去发现,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规律灌输给学生。
5、实践应用,增强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就要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精心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设计了具有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探索,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学生更加喜欢钻研问题,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我们通过6年的研究,基本形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模式:激趣(复习)-自学(铺路)-质疑(发现)-探索(释疑)-应用(实践)。
以上仅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般教学模式的一个层面,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是一个粗浅的研究,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深化、开发、创造丰富我们的教学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所获的材料进行整理,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课题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研究,为了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总体效果进行全面深入客观合理的评价,我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并结合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测验和评估。(问卷调查结果用第一次选项进行比较)。
1、成长学生。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转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品质、技能及其它情感态度得到较大的增强。课题的研究,其出发点是通过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找到适合小学生进行有效创新性学习的“桥梁”,其归宿则是通过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创新技能以及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最终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课题研究前,我们对学生进行“小学生创新能力学习”的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学生在创新能力学习策略相关的基本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后,我们又以同样的性质的问卷,对学生进行相关调查,以期得到每年实践来的学生的递进变化,并作为研究成效的依据。
(1)学生对创新能力学习的态度有明显好转
(2)创新能力数学对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创新能力教学对学生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从以上可以说明,创新性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学生的记忆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成就老师
(1)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校教师通过在实践中探索,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形成了一股科研实验潮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课题组成员自觉地运用创新性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每上完一节研究课后,能自觉集中在一起交流意见,对研究课进行分析、评价、谈体会、写心得。课题组成员不断地研讨、学习、交流,大大改变了教师的头脑中陈旧的教学观念,扭转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和“重结果轻过程”的旧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算法多样化,重视方法的指导,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经历,操作动手,摸一摸、拼一拼、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议一议、猜一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下结论,真正做到问题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操作的空间、讨论的空间、合作的空间等五大空间的拓展。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想结合,边研究边实践,每学年都积极参加培训、讲座活动,也从课题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材料,获得了许多直接的经验,,教师们积极撰写了有关数学教学实验的体会文章和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应用经常化
(4)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对教学产生了促进作用
3、发展学校
(1)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2)提升了了办学水平和规模。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调动了数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能力。课题的研究切实、真实、踏实,教师主动参与,教师们的研究取得了进展,几年的时间内,收到了“科研入门,能力提高;论文获奖,实践成功;教学创新,质量提高;成就师生,学校发展”的良好的效果。
八、课题研究的结论
(一)创新性教学能够使学生态度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创新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示讨论和交流,勇于尝试,学会顷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在课堂中能有能力地运用创新性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空参与创新学习,在互动中学习,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而且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创新性教学让老师较快地适应创新学习情境,实现角色转换。创新性教学彻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的传统模式,而变为师生间平等交流、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在创新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在创新性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设想
(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成长了学生,成就了老师,发展了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有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研究尚处于浅层次的研究,只能对学生的表面产生了效应,让学生感到兴趣而己,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学生内心需求,不能从深层上使学生进入一种内在的,不由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状态。
(二)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虽然在课题研究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但却是非常肤浅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让课堂充满师生生命的活力成为我们永恒主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将继续深入探讨,让研讨的深入变为我们的习惯。
(三)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少学生多,关注不到位,研究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关注,得到不同层次提高,我们将研究工作进行不懈的努力。本课题组成员组成:
课题负责人:倪建强
课题组成员:倪建强,郭华,许耀民,王盛龙
篇2: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结题,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背景: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大多是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不可否认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研究背景: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大多是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学作范例。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体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做基础。学习写作不是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课题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并研究相应的阅读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
2、通过研究实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研究如何能根据基础课程需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知识面。
4、探索各学段阅读方法。探索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及不同年级进行有效语言积累指导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份,提升语言积累.并能“化乎其心”准确运用。
5、研究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方法。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督促、交流、评价。通过班级读书会、各种读书活动、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三、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认识中外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书籍的情感,养成阅读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放在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方面。通过研究与实践,全面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施途径及策略,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课外阅读模式。形成切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把学生培养成“好读书、读好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的“知书达理”的文明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根据《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研究》总课题研究方案来明确本校子课题研究的整体方向,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形成子课题方案,报上级申请立项。
2、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改理论,学习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收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二)实施阶段
1、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
2、调动师生、家长参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
3、发放学生问卷调查,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目前的阅读习惯,摸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将各种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5、根据实际情况,努力营造校园、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书香环境。
6、针对各学段课题完成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课题,对方案及时调整,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7、阶段性成果展示,根据上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推广应用上阶段研究成果,完善已探索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操作策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及探究典型事例。
8、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课题成果展示。
五、课题实施情况
(一)营造了一个书香校园环境。
1.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建设,并定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
2.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
3.编印校本教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
4.鼓励学生积极向学校网站投稿或参与“书香满园”论坛。
5.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二)营造了一个书香班级环境。
1.各实验班根据课题方案和本班实际制订了具体实施细则。
2.设立了班级图书角。建议学生将图书交流。
3.利用黑板报开辟“班级书香”栏,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读书成果、交流思想的舞台。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三)营造了一个书香家庭环境。
1.用心引导家庭文化,利用一切机会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
2.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带给家庭。
3.在学校举办“读书节”的时候开展了“百名家长看学校”活动,让家长感受学校的书香文化。
4.倡议开展了以“书香家庭”为特色学习型家庭建设的活动。
5.倡导“让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
(四)读书活动四步骤:
1.设立了“四读”时间——多读
(1)晨间自由读。积极倡导学生一、三、五晨间自由地诵读经典,畅谈读书感受。
(2)课堂指导读。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由任课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可带入图书馆,也可在班里)。积极倡导学生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交流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几人“同读一本书”后的专题讨论,也可以是“各读各的书”后的大杂谈;内容可以是说说书中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情节等,也可以讲讲自己读书的收获。
(3)午间休闲读。倡导学生午间休闲时,自由读书,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让读书成为孩子们午间最好的休闲方式。
(4)睡前放松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轻轻打开书本,慢慢品尝一番,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2、倡导三个“共读”——爱读。
(1)同伴共读。这是最重要的读书方式,同伴阅读的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可以产生良性竞争的作用。
(2)师生共读。强化阅读氛围,营造书香校园,每个教师都要做学生读书的指导者,各科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教学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共读一本书。
(3)亲子共读。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内容包括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与孩子一起玩读书游戏等。
3.落实课前诵读——会读
。
课前五分钟由值日小老师带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周五队日课坚持开展“谈天说地十分钟”(名言警句、妙词佳句、做广告、学推销、说影视、谈时事、聊趣闻等)。
4.组织读书活动——乐读。
组织读书活动,让师生通过活动感受到读书的重要,读书的快乐与幸福,品尝到读书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这也是课题实验的重要环节,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开展了以下读书活动:
(1)“五个一”工程
每天花一小时读书、每天背诵一个成语(或一条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等)、每周背诵一首诗歌。每周讲一个故事或读一篇美文给同伴或家长听、每月读一本书。
(2)“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读书节
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
诗王争霸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成语擂台赛、词语接龙赛、歇后语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素材积累展评、讲故事比赛、编演剧本、亲子读书会、新闻发布会、百科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我心中的好书”手抄报比赛、“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征文及“我喜欢的一句读书名言”征集展示活动、“我与好书交朋友”现场绘画赛、中高年级自制书签展示活动。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课题实验对学生的影响,我们特别设计了问卷,在课题研究前后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采取抽样的形式,样本为100,调查对比结果如下:
1、抽样人数
年
段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低
段
25
22
中高段
32
32
2、你阅读课外读物吗?
选
项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经常阅读
8
15
22
32
偶尔阅读
15
25
12
13
基本不阅读
6
9
3
2
以上调查数字表明: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逐渐养成。基本不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人数明显下降。
3、你对什么样内容的读物感兴趣?
选
项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故事类
5
8
5
8
名人传记
3
8
5
6
科普类
6
10
5
8
故事、童话
14
10
15
11
漫画、卡通
14
10
10
5
文学名著
1
5
2
15
其他
2
4
3
2
以上调查,阅读文学故事类、科普类书籍的学生人数到了高年级有所增加,看漫画书的学生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少。这主要是教师的引导和课题组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4、你的阅读习惯是怎样的?
选
项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仔细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10
10
25
30
仔细阅读但不做读书笔记
25
29
15
10
快速浏览
10
10
5
5
以上数字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部分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仔细阅读的比例越来越高,选择快速浏览的学生很少,这主要有赖于老师的方法指导得当。
5、你阅读的目的是?
选
项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获得有益的知识
8
12
15
18
提高语文水平
10
15
15
16
开阔自己的视野
8
10
14
20
没有目的
20
20
1
1
以上调查可看出,实验前认为阅读能给自己带来益处的学生比较多,但没有目的的阅读人数也将近一半,实验后,学生认为阅读能带来益处的学生明显增多,没有目的的阅读人数基本没有了。
6、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的数量
选项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没有
5
5
0
0
1—10本
20
35
5
5
10—30本
10
10
15
25
30本以上
10
15
25
25
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引导和努力,学生大多数拥有书籍正逐步增加。
7、一周内用于阅读的时间
选项
实验前(百分率)
实验后(百分率)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1小时以下
52%
45%
0
0
1--3小时
25%
35%
15%
10%
3--5小时
13
15%
40%
45%
5小时以上
10%
10%
45%
45%
数据表明,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开展实验后有了质的变化,读的时间在逐步地增加,这表明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在提高。
8、影响你课外阅读的人
选项
实验前(百分率)
实验后(百分率)
同学
50%
35%
老师
25%
45%
家长
20%
15%
其他
5%
5%
从以上百分率可以看出,实验前,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受同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受老师影响的仅占20%左右,说明我们老师平时没能重视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在实验后,由于老师们的积极引导和示范,百分率就明显上升了。
9、是否希望学校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选项
实验前(百分率)
实验后(百分率)
很希望
30%
65%
比较希望
30%
30%
随便
30%
5%
不需要
10%
0%
自2006年开始,我校增加了图书藏量,并将课外阅读课安排进课程表,有效解决了学生阅读学生需求。
10、如何获得课外读物的?
选项
实验前(百分率)
实验后(百分率)
同学借阅
45%
35%
图书馆借阅
35%
45%
家长购买
15%
15%
自己购买
5%
5%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学生获得课外读物的途径主要是:家长购买和互相借阅,家长也有很好的意识,要多给孩子买书,但据调查,家长买的最多的是教辅类的书,因此我校图书馆加大了经费的投入,更新了大量图书,增添了图书管理员,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1、有何其他建议?
(1)及时更新学校图书馆的图书。
(2)多了解学生喜欢的阅读书籍。
(3)及时向推荐好看有益的书籍。
(4)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时间要延长。
(5)不要要求每个学生都写读书笔记。
(6)开展的读书活动还应更丰富,并让更多的学生参加。
12、列举你最喜欢的作品。
在老师推荐的书目中,下列书籍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
《中国民间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皮皮鲁传》《时代广场上的蟋蟀》《小王子》》《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哈利·波特》《丁丁历险记》《哆啦A梦》《三毛流浪记》《成语故事365》《鲁滨逊飘流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格列佛游记》《天方夜谭》《叶圣陶童话故事》
(二)主要成果
一年多来,我们进行阅读指导课10节,参加优质课竞赛3节,科学合理的课题研究,富于前瞻性的教学理念,扎实、开放的指导方法,是学生的阅读兴趣盎然,在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中,实验班的孩子们参与面达到了85%以上,获奖面达到50%以上,远远高于非实验班的人数,而选派参加县级以上的各类语文竞赛活动的学生更是95%来自实验班,实验班的孩子们屡获佳绩,阅读热情高涨。
七、自我评价
1、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魅力课堂
实验班自从开展了课题研究,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有组织地开始诵读古诗文,一下子从喧闹的课间活动中回归课堂,凝神聚气。身心的愉悦为课堂学习准备了一个良好的接受、参与、探究的学习心境。课堂中教师亦能注意将所学内容与课外阅读科学、有机地结合,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少学生能将平日积累、背诵过的名篇名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言谈和习作中去,或说明事理,或抒情,为言谈和习作增添了不少光彩。
2、日益提高的阅读水平引领健康发展
同学们天天读,日日诵,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读书面。教室的图书角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大家争相借阅,读书热情高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学生在阅读时自觉做摘抄、背诵,并与同学作交流,积累名句数量巨增。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3、轻松愉悦的阅读形式构建和谐家庭
课题实验一开始,就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而且众多的家长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们通过我校的网站,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献计献策,有不少家长把自己和孩子读书心得发至网站,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而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代沟的沟通,使家庭充满温馨与和谐。
4、学生阅读成果的转化迅速
一年多来,学生阅读的量不断增加,内容越来越广泛,语文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学校组织学生县级的各类比赛,学生在朗诵、演讲、故事、写作、口头作文比赛中屡获佳绩。而在学校承办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实验班学生的回答常为听课教师称道。
5、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一年多来,实验班的老师和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题组的老师们开始以点带面,推广经验,读书活动已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一是加大投入,订购了大量的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内容广博、丰富。现在,我校已达到人均17册的藏书量。为了把师生的目光吸引到图书馆来,图书馆全天开放,并为师生办理了阅读卡,随时可以借阅图书,。二是建立班级读书角,由全校师生共同捐书建设,并且对班级的小小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各班还制订了具体的读书计划,提出了“热爱书籍,享受书香”的中心口号,以“教师、学生、家庭”三个读书系列开展读书活动。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评价,把经典阅读活动落到实处。三是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四是丰富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每一面墙壁,我们还定期更新学校黑板报,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班级的展示板面都有以“书话人生”为主题的内容。良好的阅读氛围熏陶和感染着学生,现在,学校已形成“人人爱读,书香满园”的局面。我们将在大阅读教育中,注重整合各种教育功能,从各个方面立体推进,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作用,真正地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
七、实验中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虽然本课题在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但同时也发现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外阅读的落实需要教师和家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有不少老师和家长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希望学生在短期内就有质的飞跃,如何按实验的模式指导学生阅读,并在今后的指导过程中改进,以便于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2、网络的发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视线,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也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家长的素质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起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阅读促进后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对于没有很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的学生的培养,也是今后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篇3:《20XX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2015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学生自主,结题,培养,能力,报告
《2015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2015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理论研讨、实践探索、争鸣交流,就怎样着有成效地进行学生自主化管理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推倒“宝塔”构建“矩阵”,建立起适合自主化管理要求的组织结构。传统的组织结构呈“宝塔式”,其特点是上级层层管制下级,下级要层层对上服从,带有明显的专制
《2015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2015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理论研讨、实践探索、争鸣交流,就怎样着有成效地进行学生自主化管理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推倒“宝塔”构建“矩阵”,建立起适合自主化管理要求的组织结构。
传统的组织结构呈“宝塔式”,其特点是上级层层管制下级,下级要层层对上服从,带有明显的专制性,广大同学根本无主人翁地位可谈,难以调动大多数同学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同学们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各实验班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了多种大胆的创新,有的搞了“竞选制”,有的搞了“全员班干制”……基本原则是尽量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班级主人,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经过比较鉴别,考虑到学生更易于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最终公认“矩阵式”组织结构较好。其具体做法是:横向设立几个“学习互助小组”,各组内好、中、差同学按比例搭配,根据每个同学的特长,各组内分设组长、学习委员、纪监委员、宣传委员等职;纵向设立学习部、宣传部、纪律部、公护部、体育部、文艺部等数个职能机构,部内设部长、副部长,下属成员由各学习互助小组内有相应特长的人员组成,横纵交叉点即为每个同学的具体“位置”,每个位置的同学都有相应的职权,各位同学之间权力相互制衡。并且由各学习小组纪监委员轮流担任“值日班长”,负责班级日志的记录,各部部长竞选担任“值周班长”,
有权任命各部部长,全面负责任期内的班级各项工作。这样真正做到了人人有其职,人人是主人,但又有定期轮换的管理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理念。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每位同学的权限落到实处,使班级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1、建立了《值周班长工作职责》《值日班长工作职责》《学习组长工作职责》《宿舍长工作职责》……等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与相应的权力义务。比如纪监委员,规定其一要负责监管本组同学(包括组长)不能违纪,负责“值日班长日志”的记录,监督其他各组同学的纪律状况,有违纪现象(包括值周班长违纪)及时做好记录。在职权方面创造性的提出了各种职务无高低贵贱之分,强调每个人都应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拥有绝对权威,但在其他方面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别人安排。比如值周班长,全面负责班务工作,主抓自习纪律,上自习时都要听他的。但他又是学习小组和值日小组组员,学习上必须服从学习组长管理,值日时又要听从值日班长安排。这样每位同学就能依章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同学之间主体互动,形成管理网络,为班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做好了组织准备。
2、在学通《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经充分民主讨论,建立了《上课公约》、《自习公约》、《课间公约》等一系列日常行为规范,使各职能部门有法可依。比如彭菊班的《上课公约》中提出了“十要十不要”:(1)要预备铃后即预习,不要迟到乱闹;(2)要自学阶段静心钻,不要畏难观望;(3)要讨论问题敢发言,不要不会装会;(4)要老师讲解认真听,不要乱思走神;(5)要老师提问踊跃答,不要怕羞不言;(6)要不会问题及时问,不要积难难跟;(7)要作业练习独立做,不要照抄别人;(8)要当堂内容当堂会,不要等待下次清;(9)要整节课堂要紧张,不要虚度时光;(10)要下课铃响耐心待,不要起哄乱叫。制度虽说严厉,但因是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的,所以同学们大都能出自内心的自觉遵守,因此他班纪律有名的好。
3、其他各班根据本班实际也都分别制定了《日常行为专项检查制度》《公共物品承包制度》等,并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解决。
(三)各班普遍打破“干部终身制”,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使各个同学能有机会在数个职位上参与班级管理,锻炼了多方面的管理能力。
比如王静班值日班长每日轮换;值周班长在各职能部长中竞选产生,每4周竞选一次,每人最多连任两届;各部部长由每届值周班长任命;各学习小组每学期根据学习成绩重新划分,组长等职务也做相应变更。
(四)在班主任引导下,学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特别是结合德育处提出的“序列德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活动中锻炼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好的做法有以下几个:
1、感恩式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责任感普遍缺失,为此他班坚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序列活动。要求每个同学每月做到“四个一”:做一件关心父母的事,考一次父母满意的成绩,记一件别的同学的好人好事,提一条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并且以“感恩”为主题每月举行3次班会,由学生组织策划,提前一周确定演讲话题和主持人。在班会上,学生轮流发言,结合各自不同身世和经历,深情讲叙一件件令己“感恩”的事例,既朴实生动,又真切感人。经常是讲者热泪盈眶,听者情难自禁,催人自省,唤人良知。
2、设计未来,自制名片。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为了加强理想教育,郭艳班每学期都让同学们对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及职务进行一番设计,制成名片放到讲台上。比如郭涛同学第一学期设计的名片内容为:姓名郭军,性别男,单位宏达实业开发总公司,职务总经理,人生格言有志者事竟成。老师讲课提问时便呼“郭军总经理请回答”。名片每学期初更换一次,这样就能给同学们以持续的激励。
3、还有好多班组织了“轮流出班报活动”、“我与伟人演讲活动”、“各科兴趣小组活动”、“手工制作展览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不胜枚举,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实了班级自主化的内涵,提高了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水平。
(五)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班级自主化管理的高效运转。
班级自主化管理能否高效运转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作为班级每一分子的同学,是否都有一颗不断的上进心,是否对班级都有一颗责任心,是否能不断体验到参与班级管理的乐趣,是否能在老师、家长、同学那里得到恰当的评价和鼓励。
(六)适应班级自主化管理的要求,转变班主任角色和职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不要放弃主导作用。
1、班级自主化管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要求教师要放下统治者的官架子,把学生视为人格上与己平等的生命主体,多渠道与学生沟通交流,“漫谈”思想、修养、爱好、生活技巧、处世为人,乃至球星、歌星、发型、时装等,与其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2、自主化管理不等于放任自流。学生由于受年龄阶段的限制,心理发展上必有不成熟之处,加之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不良习气往往在班中出现。这就要求班主任不能放弃在班风形成中的主导作用:不能独立完成的班务(特别是初一刚开学时)帮其组织引导完成,扶上马送一程;易出现的不良习气,未雨绸缪,想法预防,做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而非事后的“消防队员”;对猝不及防出现的违纪现象(比如早恋、打架等)要充分发挥奖惩作用,和家长联系督促改正,并引导其深刻反思,这也是对其主体性尊重的体现;当学生已具有相当的自主管理能力,能独立处理各种班级事务时,班主任就可退居幕后,做一个志得意满的观众了。
六、研究成效评价及存在问题
(一)经研究与实践本课题取得了以下成效:
实验班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同学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大增,自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之对照班有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良好,学习成绩总体突出,特长生涌现较多,学校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说明班级自主化管理各项措施切实可行,实践效果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同样的措施,同样的做法,大多数班成效显著,但个别班级成效不明显,反思其中原因:1,措施落实上精细度不够,缺乏持久性;2,班主任的个性差异不同,产生的管理效果也明显不同。如何根据班主任的个性特点进行精细化自主管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