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评报告》word版 本文关键词:自评,报告,企业,word
《企业自评报告》word版 本文简介:企业自评报告根据建设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我公司组织有关专职安全人员,按照文件精神,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按照通知精神,我们立即召开有关安全人员会议,对照文件逐步进行认真学习,并成立安全生产评价小组,由公司经
《企业自评报告》word版 本文内容:
企业自评报告
根据建设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我公司组织有关专职安全人员,按照文件精神,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按照通知精神,我们立即召开有关安全人员会议,对照文件逐步进行认真学习,并成立安全生产评价小组,由公司经理任组长,分管经理任副组长,生产、安全、设备、技术等部门分管安全的负责人为成员,实行统一指挥,具体做了明确分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评价工作由公司安全科负责,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的评价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安全技术管理由技术科负责,设备与施工管理由设备科负责,这样自上而下层层签订合同,落实责任,制订考核标准,明确目标,奖惩分明,确保安全生产评价工作善始善终完成。
二、搞好宣传发动,找出存在问题
我们按照市建工处的统一部署,通过层层召开会议,举办黑板报,宣传栏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生产评价工作的事要意义,以此为契机,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安全事故典范,以案讲法,使广大职工受到一次深刻的安全生产教育。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检查意识,提高了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他们对此项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在此基础上,领导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深入施工现场,按照国家《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中的分项评分细则,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通过详细检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方面:
1、未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落实奖惩;
2、分公司不同程度存在转岗和新工人入厂未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3、个别施工现场隐患,整改未如期完成。
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方面:1、部分特殊工种人员未经过安全培训;2、缺乏对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的资格管理;
安全技术管理方面:
1、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的应急预案不完善。
2、施工组织设计未经技术负责人组织安全等有关部门审核审批。
3、未安排专业人员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进行安全监控管理。
设备与设施管理方面:l、设备租赁合同未约定各自安全生产管理职责。2、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警告标识不符合安全色与安全标志要求。3、安全检测工具未按规定进行复检。
三、寻求解决方案,搞好安全管理
针对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采取措施,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1、根据这次安全生产评价,结合公司的综合情况,重新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奖惩办法,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2、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安全管理机构,从事安全检查,安全技术指导和全面安全管理工作,其人员的编制与人员的思想与技术素质应满足公司的自身需要。
3、建立健全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考核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安全技术培训,抓好特殊工种的安全管理,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能使用较为先进的设备和良好的安全防护系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设施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坚决使用安监部门推荐的防护用品。
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任务是艰巨而又神圣的事业,只要在安全生产中建立目标,树立信心,遵照上级安监部门的指示精神,团结一致,齐抓共管,真抓实干,就能使公司在新的起跑线上安全管理上台阶,确保企业能有长足的发展。
篇2:对杭州垃圾分类活动的调查报告
对杭州垃圾分类活动的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杭州,调查报告,垃圾,活动,分类
对杭州垃圾分类活动的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对杭州垃圾分类活动的调查报告前言:早在2005年颁布的《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第五十七条条例中就指出杭州市将逐步实行生活垃圾的袋装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经过几年的准备与运作,生活垃圾分类活动终于在2010年3月25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回顾过去的一年半,自2010年3月25日实施生
对杭州垃圾分类活动的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对杭州垃圾分类活动的调查报告
前言:早在2005年颁布的《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第五十七条条例中就指出杭州市将逐步实行生活垃圾的袋装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经过几年的准备与运作,生活垃圾分类活动终于在2010年3月25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回顾过去的一年半,自2010年3月25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以来,杭州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已经从原先的37个增加到现在的763个,占总小区数的64%,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每天从这些小区收集的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各达300吨。2011年5月,市城管办拟订的《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办法》正式通过。杭州垃圾分类活动正在向制度化和成熟化发展。
一.
调查方式与方法:
这次调查采用了发放问卷、个别采访和现场观察的方式,样本主体主要来自古荡小区、中晴豪园、杭钢生活区及周边地区的居民。问卷有两个版本,一种样式是针对还未进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另一份是为已经进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制定的。前者收回76张,后者收回85张。
二.
对已经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小区的调查
调查已进行垃圾分类的小区时,我们比较重视居民对这个政策的熟悉程度,反映出垃圾分类活动在现阶段的状况,提出居民在垃圾分类时遇到的问题,并且给出意见。
1.
垃圾分类活动的现状
2-1
在受访者中,有35.6%的人认为只有极少住户认真落实垃圾分类,有38.8%的人认为90%的住户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分类细则较为模糊,有17.6%觉得90%的住户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分类细则较为模糊,只有7.1%受访者的答案是90%的住户都科学地进行垃圾分类。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只有在很少一部分居民眼中,垃圾分类顺利进行着,绝大多数的人都感到垃圾分类还没有正确地得到执行。
2.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
2-2
2-3
2-4
从2-2来看,半数受访者觉得垃圾分类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大,35.3%的市民认为宣传力度一般,7.1%的人觉得宣传力度大,可喜的是只有5.9%的受访者称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小。由数据看出,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仍然要加大。只有让市民了解了这回事,垃圾分类活动才有进行下去的可能。宣传垃圾分类的媒介已经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甚至已经有了专属垃圾分类的网页,这些都是很好的推广方式,希望政府能再接再厉。
2-3、2-4都是反映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掌握程度。2-3中,除塑料袋外,都是有害垃圾,我们发现有20.3%的人觉得塑料袋是有害垃圾,这与选过期化妆品的人数相当(21.1%),选废旧灯管灯泡的人最多,达到35.5%。这说明,民众对有害垃圾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了解得不深入,不透彻,希望政府能在细处多下功夫。2-4中,其实只有红色垃圾桶搭配有害垃圾是正确的,但是有64.7%的人选错答案,其中甚至有10.3%的人选择了“黄色代表大件垃圾”,而大件垃圾不在分类范围内。这道题背后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民众是否对这项活动上心,这要打个问号。
3.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一些想法
2-5
2-6
2-7
从2-5来看,有43.5%受访者觉得需要大量的空间摆放分类的垃圾桶是主要的问题,把垃圾分类给日常的垃圾处理带来了较大的麻烦当作主要问题的人占到37.6%,只有15.3%的居民觉得学习垃圾属性是最大的麻烦。另外有少数人觉得要改变生活习惯是最大的障碍。我们发现大多数市民没有抵触学习垃圾分类,七成多民众遇到的是硬件问题与操作问题。我们想,硬件与操作都是可以适应的。
从2-6来看,市民最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力度,对民众多进行教育。希望政府限制居民垃圾产生量,征收垃圾税,再细分垃圾的民众只占到受访者的四成。这说明市民不愿意改变一直以来扔垃圾不限量,低收费的现状。居民希望垃圾分类柔和地推广、进行。
从2-7来看,前三项是政府正在使用的推广措施,70.6%的受访者赞同这些推广手段。另外有11.1%的人希望能加强宣传,分发指导书,增派分类指导员,9.5%受访者更愿意进行普遍教育,用孩子来带动父母,只有不足5%的人提出要求政府强制执行。从中可以看出,市民对政府的现阶段推广手段是满意的。
三.
对未进行分类的小区的调查
在对未进行垃圾分类的小区进行调查时,我们注重居民对垃圾分类活动的知情度,居民眼中垃圾分类活动暂时没有进他们小区的原因,他们对垃圾分类的欢迎程度和他们对垃圾分类活动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1.
居民对垃圾分类活动的知情情况
3-1
3-2
从3-1来看,有96.1%的受访者称自己听说过垃圾分类。这说明,市民通过各种渠道,都是了解到了有这么一回事。
3-2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关注,只有45%的市民正确说出垃圾分类的四种标准,这说明垃圾分类的宣传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
过了一年半,民众对垃圾分类还不是很了解,这需要关注一下。
2.居民眼中垃圾分类未进小区的原因
3-3
从3-3来看,住户杂乱,素质参差是垃圾分类未进小区最大的障碍,占到回答数量的37.3%。另外在一些老小区,受访者眼中垃圾分类没能进入小区的原因是老年人过多。让我们高兴的是,只有百分之六的受访者觉得垃圾分类未进所住小区是政策失误。这说明政府的决策还是比较正确的。还有,只有8.4%的市民觉得无处安放垃圾桶是最大的障碍。这说明小区的硬件条件还是不错的。
3.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欢迎程度
3-4
从3-4来看,有84.2%的人是十分赞同垃圾分类活动进社区的,这让我们都十分惊喜。剩下的15.8%的受访者中有9.2%的参与者称垃圾分类过于繁琐是他们不希望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我们想,如果有85%的市民都能进行垃圾分类,那也是一个可喜的成绩。
4.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担心
3-5
从3-5来看,有60.8%的受访者担心政府是否利用好回收的垃圾,认为政府应该公开处理垃圾的过程。我们也听到一位市民说:“最好的宣传就是有真实的画面让市民看到。”
另外有27.8%的居民担心自己是否能记住各种垃圾的属性,另外有11.1%的答复是担心回收垃圾次数减少。
5.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建议
3-6
从3-6来看,有25.7%的人支持发放免费可降解垃圾袋,有26.4%的受访者喜欢推出垃圾分类投放积分绿卡,有12.9%的答复是希望增加垃圾车回收垃圾的频率。这三项都是政府正在实行的措施,占到所有答案的65%,这说明政府的推广手段还是正确的。同时有16.4%的人希望政府可以加强宣传,10.7%的受访者希望进行普遍教育,让孩子来带动家长。
四.
实地调查
一位队友在其所住小区的垃圾分类点边蹲点等候。在其观察的时间内,总共有12位居民投递垃圾。有2人不了解垃圾分类,另外10人都知道这项活动,但是在这十人中只有两人认真进行了垃圾分类,另外8人都做得马马虎虎。当问他们为什么不妥善地处理垃圾,他们称其不太信任这些垃圾都能被好好利用起来。
这些数据都印证了之前提到的有38.8%的人认为90%的住户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分类细则较为模糊,有17.6%觉得90%的住户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分类细则较为模糊,只有7.1%受访者的答案是90%的住户都科学地进行垃圾分类。
老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深深地影响着垃圾分类是否能既好又快地进行下去,顾虑重重使障碍重重。
五.
我们的分析与建议
从问卷回收的数据以及现场调查的结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事实:绝大多数人同意垃圾分类是一项必要而优秀的措施,但是同时却并没有多少居民会去认真进行分类。
其中是什么样的原因?就我们的理解,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垃圾分类好,但麻烦(43.5%受访者觉得家中分类垃圾桶太占地方,37.6%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麻烦),不分类也没人知道,也不会出现问题。而就调查数据来说,
从2-7来看,前三项是政府正在使用的推广措施,70.6%的受访者赞同这些推广手段,而事实是下图的结果,现阶段垃圾分类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有11.1%的人希望能加强宣传,分发指导书,增派分类指导员,9.5%受访者更愿意进行普遍教育,用孩子来带动父母,只有不足5%的人提出要求政府强制执行。从中可以看出,市民对政府的现阶段推广手段是满意的,但是这些手段产生的效果真的是有待商榷。
首先,现阶段的宣传主要是为了让民众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我们接触到的一些媒体都还没有把垃圾分类的一些细节要求进行透彻的讲解,于是产生的结果就是接近100%的受访者知道杭州市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但是只有45%的市民正确说出垃圾分类的四种标准。我们想,现在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进行细节上的宣传了。
其次,我们发现市民对政府是否真正利用好垃圾的疑虑比较大。对此,我们觉得政府应该公开垃圾处理过程的流程图、现场图片,发布实时数据,告诉居民我们的垃圾产生了多大的效益。居民的这层顾虑被打消了,才可能真心地进行垃圾分类。
我们看到垃圾分类受到84.2%的居民欢迎,但是现状确实不容乐观。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制度的不完善,还是个人的拒绝?我们想,一方面应加强制度的完善,但是更重要的是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并且让市民意识到自己必须分类。所以,我们觉得最好的方法是立法执行。我们想只有这样,把垃圾分类上升到公民义务的范畴,才有机会真正破解当前垃圾分类所面临的问题。
同时,在推广垃圾分类推广的时候应当要做出一定改变。例如,在选定分类小区的时候,应当有硬性指标来进行甄别,我们认为可以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先进行分类知识宣传,再发放问卷,70%住户达到一定分数后,进行第二步。在第二阶段中,进行垃圾试分类,同时加强检查力度,并且进行实地教育,当90%以上的住户都能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则可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中,检查人员不时抽查,如有住户投递垃圾时不进行合适的分类则可以进行惩罚,同时对那些每次都保质保量进行垃圾分类的“标兵”则应该进行奖励。
在采访社区居民时,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在很多年轻人眼中,老年人是阻碍垃圾分类顺利进行的人群,因为他们觉得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无望改变。但是,当我们与一些爷爷奶奶聊起垃圾分类时,他们表示自己是可以做好这项工作的,只是需要时间慢慢学习。年轻人与老年人在这方面的矛盾值得关注。我们以为社会应该给老年人足够的空间去适应这次活动。
又及:日本政府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决定将垃圾袋全部改为白色透明的。对于日本人来说,生活垃圾装在透明的垃圾袋中,是很不雅观的。而且,一些居民和公司都存有不少黑色垃圾袋。对此,日本政府进行了大量宣传,反复讲明透明垃圾袋的意义和好处,并安排了一段过渡时期,使剩余的黑色垃圾袋不至于浪费。我们觉得可以借鉴它山之石,首先就可以从使用不染色的透明塑料袋开始。
篇3:《评估整改报告》
《评估整改报告》word版 本文关键词:整改,评估,报告,word
《评估整改报告》word版 本文简介: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工作报告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工作报告山东省教育厅:2009年11月11日至14日,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徐建明教授为组长的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一行9人,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专家组既充分肯定了学校以评促建
《评估整改报告》word版 本文内容: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整改工作报告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工作报告
山东省教育厅:
2009年11月11日至14日,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徐建明教授为组长的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一行9人,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
专家组既充分肯定了学校以评促建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又以严谨、务实和对学校建设与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客观指出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一是高职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建议学校以职业教育理念为先导,把特色专业做精做强,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学校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学团队;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水平。三是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学校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力度。四是资金投入需进一步加大。建议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争取更大资金投入,加快新校区建设速度,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评估结束后,学校高度重视评估整改工作,对专家组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细化整改内容,落实责任部门,明确目标要求,制定整改措施。一年来,全校上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整改工作,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落实整改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确立整改指导思想,理清整改工作思路
学校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了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的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升办学实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等中医药学校,力争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理清了学校整改工作思路:立足长远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办学特色,创建良好育人环境,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制定得力措施,整改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度重视评估整改,强化职业教育理念
评估结束后,学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专家组的反馈意见。2010年1月13日,学校召开2009年工作总结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总结大会,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反复学习评估专家在反馈会上的讲话,评估专家们高水平的反馈意见让全体教职员工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也倍感压力。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要做好评估整改工作,首先要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问题。
1.进一步强化高职教育理念。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意见》(鲁教职字〔2009〕5号),切实树立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拟定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绘制了学校发展蓝图。
2.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根据山东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把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彰显中医药特色作为“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的主要目的,提出了“如何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20个问题,通过广泛研讨,对更新教职工的高职教育理念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加强校际交流。学校先后与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等院校进行学习交流,广泛借鉴兄弟院校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通过深入学习探讨,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强化了职业教育理念,自觉探索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改革中。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训条件
2010年,学校先后投入1198万元,进行中药实践教学中心、针灸推拿技术实践教学中心、康复治疗技术实践教学中心、医学美容技术实践教学中心及医学营养实践教学中心建设,购置了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气象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霉菌培养箱、智能生化培养箱、智能崩解仪、溶出度测定仪、脆碎度测试仪、紫外分析仪、电子天平、显微互动系统等仪器设备及多媒体教学系统,大大改善了新校区的实践教学条件,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训练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拟定了“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案、退休教师返聘暂行办法,继续推进“123”人才工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多措并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加大对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力度,制定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案》,有7名教师获得了相应的执业资格。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有2人获得省教育厅资助进行国内访问学者学习,1人考取博士研究生,26人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制定了退休教师返聘暂行办法,充分发挥了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9人,专业急需人才2人。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实践教学基地择优聘用43位专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开展师德建设评比活动,评选出先进单位2个、先进个人20名。
采用培养、引进、聘用等多种举措,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其中,当选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各1人;荣获“大众报业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各1人;在全省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中,学校共有6件作品获奖,学校工会获得组织奖;评选出第二届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新星5人。
2.教学团队建设又结硕果。学校制定了《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团队。目前学校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15个,团队教师团结协作、专兼结合,教学效果好,教科研成果丰硕,社会服务成绩突出,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3.继续推进“123”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根据学校《“123”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规定,对“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了第二轮评选,评选出第二层次人才1人,第三层次人才2人。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始终坚持以职业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专业建设。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了工作制度,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校企合作拟定了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根据市场需要,完成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2个新专业申报及专家论证。对“家政服务与管理”、“药学”等10余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动态调整。对专业实训实习基地进行了相关条件建设。对部分专业实践内容进行了梳理、调整,如中医专业组建传统中医班,加强了经典教学;针灸推拿专业增加了保健按摩、养生保健和推拿功法训练等模块。学校中药专业高水平通过了省教育厅的省级特色专业检查评估。
2.深化课程改革。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基点,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调整。如对针灸、美容、康复、营养等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护理专业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需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修订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制订了《关于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的意见》,做到了四个到位,即组织到位、保障到位、投入到位、考核到位,使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学校《药用植物鉴别与栽培技术》、《老年护理技术》及《推拿技术》3门课程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使学校的省级以上精品课程达到12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上网开放和师生的网上互动,标志着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3.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开展订单教育。我校与青岛银色世纪公司联合培养中医养生人才;与上海美丽田园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在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设立“美丽田园班”。根据企业对员工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对学生开展订单式培养,真正实现“学校、医院、学生”的三赢,确保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二是深化“实习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药系现有的5个专业与60余家企业共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一是加强校内7个实践教学中心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实验课开出率达100%。二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实习质量。三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开展保健按摩师、护士执业资格、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师、茶艺师等职业资格培训2000余人次,公共营养师和配餐师培训正在筹备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96.8%。在“全国首届商科院校市场调查分析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学校代表队荣获大赛两项三等奖,2名同志均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学校获最佳院校组织奖。
5.加强教学研究,提高管理水平。深入兄弟院校、医院、药厂、教研室和课堂开展调研工作,制定了《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倡导广大教师聚焦课堂,研究课程,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建设研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职责,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取得山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5项,新立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2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6.加强学科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采用差异化策略,完成国家级重点中医药学科“中药鉴定学”年度建设任务,高水平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学科规划答辩,围绕三个研究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我校专业教师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基层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开展技术培训与社会服务1200余人次,如中药专业教师开展了金银花、北沙参等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指导了山东省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深受地方政府及药企药农的欢迎。
2010年10月,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我校主持的8项课题进行了结题验收,其中,“北沙参优良种质标准规范化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其余7项达国内领先水平。
(五)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工作水平
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整改要求进一步修订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以学生为本,用爱心服务,促学生成才”的工作宗旨,工作理念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作用,开展了“心理健康周”活动、第三届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等活动,举办了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刊印了《让心飞舞》、《昂扬空间》杂志,全方位、多形式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2.强化素质培养,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学校围绕学生面临的最普遍、最直接、最迫切的就业工作,以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方面,强化就业创业教育。为青年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成立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创办了我校《就业导报》,举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国家政策,拓宽就业选择,树立正确就业观。另一方面,完善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阵地建设。按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双挂牌、两促进”的原则,去年共建立福建中青家政有限公司、深圳佳居乐有限公司等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70余所,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96%。
3.发挥专业特长,拓宽社会实践领域。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节假日,走出校园、走向街头,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大众健康”医药知识宣传活动,宣传中医药文化,举办科普讲座、专家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既奉献了爱心,又增进了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医疗卫生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定期到老年公寓、特殊教育学校等实践基地,为老人、聋哑儿童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卫生健康服务。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主动了解市场、观察社会,增强服务社会职能,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标。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1.召开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学校召开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探讨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融合时代文化特征,渗透山东地域特点,具有中医药高专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教职工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2.突出新校区的中医药特色。学校注重校区建设、校园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努力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在新校区栽种了杜仲、银杏、枸杞、双花等180余种药用植物,把校园变成了天然的药用植物园;学校正门的侧墙上镌刻着中医四大名著之一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的经典论述;设计了太极湖景观,张仲景等十六位古代中医药名家的石刻雕像环绕在湖边;制作了两个百米文化长廊,悬挂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中医药事业的题词、中药材腊叶标本实体、中医药成语典故、中医名言名句等文化宣传作品108幅,书法作品20余幅。师生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
3.
举办中医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了“中医文化内涵建设研讨”、“养马岛中医论坛”、“中医博士团社会医疗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秉承弘扬中医文化、培育优秀人才的目标,很好地宣传了党的中医药政策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药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努力方向
学校评估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还有一些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个别整改目标还未达到预期效果。这与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上级和专家组对学校的期盼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根据教学和专业建设需要,筹建综合楼、标本馆、直属附属医院。加大投入,完善医学实验中心、药学实验中心和各专业实验室建设以及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努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贷款,做好现有资源整合,建成功能齐全、文化品位高、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大学校园。
2.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支持教师参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与企业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和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等考试。按照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大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聘用与引进力度,建设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符合我校办学要求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3.专业与课程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组建由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在充分的专业调研基础上,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把传统专业做精做强,力争把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创建为省级特色专业,把中药专业创建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对新上专业加大调研力度,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继续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继续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十二五”期间争取新建设15~20门校级精品课程、5~7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特此报告。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一一年三月七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