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本文关键词:方案,护理专业,建设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本文简介:护理专业建设方案目录一、专业背景与基础·················1二、课程建设····················2三、实施措施····················3四、建设资金预算··················9五、改革举措····················9六、保障措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本文内容: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目录
一、专业背景与基础·················1
二、课程建设····················2
三、实施措施····················3
四、建设资金预算··················9
五、改革举措····················9
六、保障措施····················11
七、预期成效····················13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仅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服务模式、护理专业人员素质、能力及工作范畴等诸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要求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促使护理服务向高质量、多元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促使护理工作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求。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疑难重症病人的诊断、治疗,复杂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护理、保健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量相应增加。这些都为发展中、高职护理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
(二)建设基础
二、课程建设
(一)建设思路
以全面提升护理专业服务吴忠及周边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能力为核心,调整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建立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拓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改革考评制度。
(二)建设目标
按照学院提出的把护理专业建设成骨干专业、品牌专业的发展规划,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护理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拓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把紧缺岗位方向做大,把专业岗位需求方向做精。全面实行院校对接,强化实践育人,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方式。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完善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使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通过积极建设,把护理专业打造成骨干专业,建设成国内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实施措施
(一)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护理职业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深化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进一步完善早期接触临床的“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护理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接触临床,逐渐增加接触临床的时间,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见习、实习,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感悟、职业意识、职业认同感、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融入职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深度推进校企对接。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深化合作育人。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共同修订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定教学监督评价体系,争取实现部分学生的“订单式”培养。
3、实施严格的考证制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护理专业学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护理技能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4、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市场反馈信息,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
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按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需求定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与行业深度融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及课程体系管理监控制度。
1、职业素质教育实施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诚信作风,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始终坚持以德立人,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突出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对宁夏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临床一线护士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行业专家对护理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再由学校教师与课程开发专家共同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的课程标准。
3、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在两年内,力争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2门,市级精品课程达到2~3门,校级精品课程达到3~4门。努力开发创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基础的中、高职护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确保专业主干课程达到优质核心课程标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数量、调整结构,使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配置更加合理。
1、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2名,学科带头人5名。从学校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专业人员中选拔部分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省级教改及科研项目、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临床实践及培训等途径,使之成为具有广阔护理视野,在护理行业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护理专业发展方向,并对专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
2、“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选拔10名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较强、具有护理教学经历的教师作为专业“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到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高等级医院进修访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课程建设与教学教改,主持市级科(教)研课题。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聘用制。为保证护理教学质量,学校每年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要求兼职教师与校内对应学科教师结对,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从教学附属医院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临床一线工作5年以上的医护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使专兼教师之比达到1:1,承担专业核心课程部分的课堂教学任务;负责学生课间见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期间的现场指导和带教工作。
(四)教学资源建设
从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的建设。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实践教学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全方位软件管理系统以及开放式管理模式。在现有附属或教学医院的基础上,力争新增5家实训基地。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
,建立院、校师生反馈联络网。
1、开发教材。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鼓励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编、自编教材,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紧密结合护理实践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2、实践教学。加强“院校融合”必须充分体现在校内实训环境和设施改造的投入,使之更贴近医疗机构的真实环境。建设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护理实训基地面积,完善基础护理学、急救HPS智能化教学系统、心理咨询、临床护理(内、外、妇、儿)、基础医学等模拟实训室。
(2)建立全方位软件管理系统。将进一步开发并运行包括教学软件(技能操作流程、技能影视录像)、管理软件(实训室全程运作记录、监测)在内的实训室一体化软件系统。
(3)加强实训中心的制度建设和内涵管理。在建立健全实训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值班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对学生实施全程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及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进行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
3、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附属或教学医院的基础上,新增3家实训基地。发挥实习基地的优势,为专业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零距离”对接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教学和实习管理制度,编写实习标准,专人负责,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加强实习过程全程监控。建立院-校师生反馈联络网,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整体管理模式。
(五)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化改革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基于护理过程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景式教学。
1、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PBL等教学模式,借鉴情景式、剧本式等多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开发教学课件。
2、根据临床护理情境开展情景式教学。按照“展示病例→病例分析→找出健康问题→选择护理措施→制订护理方案→实施方案→观察、记录→分析评价”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践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六)教学管理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在院、系(部)二级管理的模式下,科学划分教学系统的部门职能,充分发挥二级系(部)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1、加强日常教学运行质量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建立以系(部)为主体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组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专业教师之间相互评教制度等多项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按照教学运行过程及评估要求,分别将教学资料分类建档管理,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运行过程文档、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学生成绩、专业特色等各种资料。
3、建立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四方面考察评价:一是学业成绩;二是“双证率”、就业率;三是第三方评价;四是跟踪毕业生前五年的发展状况。
(七)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教师承担研究课题,定期组织专业学术讲座,同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1、鼓励教师承担更多省、市、校级课题项目,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骨干教师共承担2~3项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5篇。
2、每年组织2~3次专业学术讲座。
3、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以护理实训中心为平台,扩大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承担各级护理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相关校外人员提供专业护理知识培训,为周边社区人群培训基本急救知识以及提供专题讲座。
1、承担各级护理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
2、以护理岗位资格和认证考核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示范专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3、为周边社区人群培训基本急救知识以及提供生活服务、居家护理、临终关怀的专题讲座。
四、建设资金预算
为保障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的实现需投入一定的资金,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及现代化教学设施改善等方面,具体预算安排见护理专业建设资金预算。
五、改革举措
(一)关键问题
1、校企合作的长效保障机制需要建立和落实;
2、人才的系统培养体系需要努力建设;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加紧实施;
4、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采取的主要办法
1、校企合作
(1)成立校企合作专门机构,积极借鉴吸收相关院校好的做法和经验,制定校企合作长效工作机制,为开展好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2)与2—3家用人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共建关系,全面开展合作育人、订单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形成完整的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并深入实施。
(3)结合市场用人需求,针对个性化岗位要求,主动与企业对接,扩大合作育人的范围,使合作育人的覆盖面逐年提高。
2、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围绕核心目标,达成全面共识。紧紧围绕“提升护理专业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能力”这个核心,制定护理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领会实质精神,广泛宣传学习,做到人人知晓,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达成一致。
(2)根据护理专业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各项工作详细的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必须体现专业建设精神,符合专业建设要求。要勇于改革创新,要积极借鉴吸收。
(3)加强总体协调和督导,确保各项建设衔接有序,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整体上一脉相承,在局部上有亮点、有效果。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引进人才,充实队伍。根据专业建设要求,积极引进完全满足需要的专任教师,在数量上、结构上满足教学要求。
(2)加强培养,提升素质。对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制定详细的专业素质提高计划,通过学历提升、进修培训等,快速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3)突出“双师”,强化技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突出护理技能训练。一方面从医院聘请高水平的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加强专职教师的护理技能培养,同时提高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的带教水平。
(4)内部协作,整体提高。建立专业教师队伍长期性内部协作机制,通过集体教研、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传帮带等多种途径,形成有凝聚力、战斗力、高能力的教师队伍。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重视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院、系专业管理模式的要求以及未来几年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的数量、实验设备要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扩建、新建实验室,如基础护理实验室、ICU实验室、形体训练实验室、护理站、模拟病房、心理咨询室等。添置实验设备,重视实验仪器、模型的不断更新和维护。
(2)要根据现有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师资力量和技术优势,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与相关医院建立相对稳定的业务联系。除现有附属医院和教学实习医院外,向兰州、西安等大城市拓展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建设社区服务机构。逐步建设与临床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套的护理临床教学设施,加强和完善附属医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发挥护理临床教学功能。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
1、成立护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及专门机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专业建设项目组:学院成立了护理专业建设项目组,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参与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项目组名单如下:
负责人:
成
员:
秘
书:
审计监督组:负责审核项目资金的使用及招标过程,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审计监督组名单如下:
负责人:
成员:
资金管理组:负责项目资金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组名单如下:
负责人:
成员:
2、成立院校合作办公室,设立专职人员,深度挖掘推进院校合作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见效果、出成绩。
3、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提供市场、政策及行业信息,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成立专业教学督导小组,负责专业管理督导、教学方法改革与推广、教学质量评价等。
5、成立课程团队,全面负责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二)制度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包括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和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
2、建立健全包括专业建设管理、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毕业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制度,使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及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制度管理作支撑。
(三)经费保障措施
为确保专业建设有稳定的经费保障,在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学校筹措配套资金,用于专业建设,保障项目正常、顺利进行。
七、预期成效
(一)建成一流护理实训中心。按照与临床实际过程对接的理念设计护理实训中心,使其成为功能齐全、设置合理、设备设施先进完善、管理规范、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仿真实训中心。
(二)建成一流教学团队。通过多种途径建成一支优秀的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培养一支教学能力一流、科研能力突出、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三)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建立与医院的密切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加强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建设、兼职教师比例、学生见习实习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
(四)实现教学手段、管理手段现代化。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全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通过搭建数字化校园平台,提升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五)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1、学生学业成绩优秀率(80分以上)≥20%;
2、“双证率”
≥80%;
3、就业率≥90%;
4、第三方评价满意度≥90%;
5、对毕业生毕业后五年职业发展状况追踪调查;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临床一线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优化教学体系。开发5门精品课程、4部校本教材。
(七)开展社会服务。建立定期为农村、社区、养老机构等开展健康体检、保健知识宣传等活动的制度,开展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工作,积极承担区域性技能比赛和资格认证考试。
篇2: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 本文关键词:经济林,培育,利用,方案,建设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 本文简介: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专业代码:510253)建设方案二О一四年一月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建设小组项目组组长兰金荣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院长项目组副组长杨小录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书记教授杨建东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 本文内容: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农林技术学院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
(专业代码:510253)
建
设
方
案
二О一四年一月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农林技术学院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建设小组
项目组组长
兰金荣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
院长
项目组副组长
杨小录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书记
教授
杨建东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
副院长
教授
王让军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
副院长
高讲
项目组成员
黄金泉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
高讲
庞世伟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
高讲
刘富善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
高讲
夏
泽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
高讲
蹇小勇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
高讲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农林技术学院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高等学校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围绕《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05-2020)》和《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整体提高我院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经济林培育与利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特制定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全市出现了大力发展和培植经济林果、园林绿化等特色产业的热潮,据预计今后5~10年,陇南特色产业将以25%~3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甘肃省是一个少林的省份,森林覆盖率只有10.42%,比全国森林覆盖率低10个百分点,要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甘肃的生态环境,仅靠现有的荒山造林是远远不够的,而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工程,提高城镇绿化率,大力发展和培植经济林果特色产业,是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增加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陇南市特色经济林己成为面积最大、覆盖最广、群众收益较高、最具开发潜力的支柱产业。截至2011年底,仅陇南市核桃、花椒、油橄榄、苹果、茶叶五大经济林总面积达到597.6万亩,产量30.2万吨,产值3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1
%,受益农户占总农户数的85%。特色经济林快速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调整了产业结构,带动了相关产业,改善了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充分彰显,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预计到2015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将达30%,县城达25%;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大量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知识,具有经济林种苗生产能力、经济林栽培能力、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能力,能够适应林业、农业、农(林)产品生产等部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我省经济林行业存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不适合发展要求的矛盾,因此,建设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大力培养经济林行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就业前景,符合我省经济林果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基础与优势
近几年学院开设了化学教育、生物教育、生物技术与应用、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等专业。这些专业自开设以来,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为指导思想,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人才紧缺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把实际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技术应用为重点,进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教材建设上,把实际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教学项目,按“六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和“六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监察、评价)进行教学设计,编写项目课程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专业教材。同时,重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制度、实验实训条件、教学团队等建设,以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专业主要优势如下:
1.形成“模块菜单、循环实训”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组建了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高职教育专家、专业教师构成的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深入分析了经济林及园林行业职业岗位群,理清典型工作任务,分解职业能力要素,构建了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
“模块菜单、循环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块菜单”即以专业岗位能力为基本模块,根据该模块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菜单式课程,以此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循环实训”即按照经济林及园林植物生长年周期规律和特点,分季节或分段进行循环实训。学生在校三年,每年都要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有一些课程,如森林植物、经济林栽培管理、经济林种苗生产技术等还需要安排不同季节的实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和学会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技能和技术,以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最终要求
2.构建“四模块、五能力”专业课程体系
“四模块”即职业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素质教育模块。“五能力”即文化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团队
农林技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人,博士3人,硕士4人;教授1人、副教授13人,讲师6人;40岁以上13人,40岁以下7人,“双师型”教师占100%,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专业教师近五年来先后承担教科研项目十多项,并取得多项科学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编写专业教材17部,16部已正式出版并使用,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
农林学院专业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号
教师姓名
性别
职
称
学
历
专业
1
王
昱
男
副教授
硕士
细胞生物学
2
杨小录
男
副教授
本科
生物学
3
杨建东
男
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4
燕
翔
男
副教授
硕士
化学
5
王
瀚
男
副教授
博士
细胞生物学
6
黄兆辉
男
讲师
博士
植物学
7
何九军
男
讲师
本科
生物学
8
叶文斌
男
讲师
硕士
细胞生物学
9
王让军
男
高讲
本科
植物保护
10
赵淑玲
女
高讲
硕士
生物学
11
黄金泉
男
高讲
本科
园艺
12
刘富善
男
高讲
本科
园艺
13
蹇小勇
男
高讲
本科
园艺
14
庞世伟
男
高讲
本科
园艺
15
夏
泽
男
高讲
本科
园艺
16
李志虎
男
高讲
本科
植物保护
17
王一峰
男
讲师
硕士
生物学
18
杨兴宏
男
高讲
本科
土化
19
赵桂芳
女
讲师
本科
园艺
20
孟彦斌
男
讲师
本科
园艺
4.建有较为系统的实验实训基地,满足教学需要
农林学院拥有植物标本室及1280m2的玻璃温室、1600m2的日光温室等。实训仪器设备180个,设备总值共计160万元。与成州园林绿化公司、成县林业局、龙凤山林场、赵坝林场、鸡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成县农业观光园等建立了较稳定的校外合作型实训基地10多处,我院现有植物生物学、组织培养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植物标本实验室、果树栽培实验室、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园林栽培技术实验室和园林景观设计实验室、化学实验室9个实验室。拥有多段可编程光明培养箱、智能型生化培养箱、等仪器设备,拥有各类教学挂图、动植物标本2000余件;有经济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10余处,能较好地满足学生野外实习的需要。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管理制度完善、经费有保障、运行正常;校外实习基地,能充分满足各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需求。
5.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城乡经济建设,先后开设了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森林管护委培班,培养护林员400人;经济林果特色产业班6届,培养特色产业技术员1300余人;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6000多人次,技能鉴定2200人。
6.重视学生素质培养,毕业生就业率高
学校现有全日制师范类、高职类和中职类在校生6000多人,应届毕业生2000人。自办学以来累计毕业生人数为29000人。学校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生双证获得率达100%,就业率达到98%以上。
第二部分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名称:经济林培育与利用
专业代码:510253
学
制:全日制三年
学历层次:专科
毕业学分:学生按照本培养方案要求,文化素质课修满
32
学分,专业群平台课修满
16
学分,专业核心能力课修满50学分,专业实践课修满24学分,专业拓展选修课修满
8
学分,素质能力选修课修满
10
学分,获得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毕业时共修满140学分,并符合学院有关管理规定的要求,即可毕业。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中等职业学校、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
就业岗位:主要面向林业、农业系统:林业局、林业站、林科所、林场、苗圃、种苗站,农业局、农业站、农科所,农(林)种植公司,农(林)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等从事经济林、果种苗生产,经济林、果栽培,经济林、果产品加工,产品营销、检验等生产与基层管理工作,也可自主创业。
一、专业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知识,具有经济林种苗生产能力、经济林栽培能力、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能力,能够适应林业、农业、农(林)产品生产等部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1、基本规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责任感。
2、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根据总体目标和基本规格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具体如下:
(1)素质要求
①思想道德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爱岗敬业;
②身心素质:达到大专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③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意识,具有经济林培育与利用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创新能力和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知识要求
①基本素质知识: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②专业基本知识:有机化学、植物生理、经济林木识别、土壤肥料、林业测量以及经济林育传育种等专业基本知识;
③专业知识:经济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经济林栽培管理,经济林产品贮、运、加工利用的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
①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自我发展的后续学习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②专业能力:具有经济林种苗生产能力、经济林栽培管理能力、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能力;
③职业能力: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经济林培育、加工与利用的能力;
④自主创业能力:能进行经济林、果种苗生产、栽培管理、加工与利用等自主创业能力;
⑤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和开展创新性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实现培养目标所应具备的能力群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经济林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两项:
1、经济林培育能力;
2、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能力。
三、对应能力群的技能
职业能力
专业技能
针对(职业)岗位
发证机关
经济林培育能力
经济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能力
经济林木种实识别、采收、调制、分级、包装、贮藏、品质检验,良种基地建设等技能
林木种苗工(高级)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
苗圃规划、管理,苗木培育、苗木分级等技能
经济林栽培管理能力
经济林园建园技能
茶、桑、果园艺工(高级)
经济林苗木栽植、幼林抚育和经济林管理技能
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能力
经济林产品贮藏、运输、加工等技能
果类产品加工工(高级)
经济林产品成分分析、质量检验,产品分级、包装等技能
食品检验工(高级)
四、专业能力(知识、技能)及对应的课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及相关知识所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5门(见表2)。
表1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核心技能所应掌握的知识及对应的课程统计表
序
号
主要技能
知
识
课
程
1
经济林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技能
经济林木种苗基础知识;良种基地、采穗圃的建立及管理知识;种苗培育的基本知识。
经济林种苗生产技术
2
经济林建园,经济林苗木栽植、幼林抚育、经济林园管理技能
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经济林木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知识等,核桃、苹果、茶叶、花椒、银杏、油橄榄等陇南特色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的基本知识。
经济林栽培管理
3
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技能
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甘肃主要经济林木病虫害种类识别及防治方法。
经济林病虫害防治
4
经济林产品贮藏与加工的技能
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
经济林产品贮藏与加工
5
经济林产品成分分析、质量检验,产品定级、分装等技能
经济林产品成分分析、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经济林产品分析检验
五、教学进程
(一)指导性教学计划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类型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开课学期
备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实训
文化素质课
1
G1001W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8
48
10
1
20学时实践课假期安排
社会实践
2
G1001W1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4
74
64
10
2
3
G1003E001
形势与政策
1
64
64
1—4
4
G1001W003
体育与健康(Ⅰ)
2
32
2
30
1
5
G1001W004
体育与健康(Ⅱ)
2
32
2
30
2
6
G1001W009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拓展
2
32
16
16
1
7
G1001W107
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6
96
96
1
8
G1001W108
计算机文化基础(等级考试)*
4
64
32
32
1—2
9
G1001W010
实用写作
2
32
26
6
1—2
10
G1003E002
三生教育
2
32
18
14
1—2
11
G1003E010
职业生涯规划
1
18
16
2
2
12
G1003E004
就业指导
1
12
6
6
4
13
G1003E005
军训与军事理论
2
120
36
84
1
集中2周安排
小计
32
666
426
240
专业群平台课
1
10010P101
森林植物(Ⅰ)*
4
64
42
22
1
2
10010P102
森林环境(Ⅰ)*
4
64
44
20
1
3
10010P003
森林植物(Ⅱ)
2
32
20
12
2
4
10010P004
森林环境(Ⅱ)
2
32
22
10
2
5
10010P005
林业应用统计
4
64
50
14
2
小计
16
256
178
78
专业核心能力课
1
51253H101
普通化学*
4
64
48
16
2
2
51253H102
经济林种苗生产技术(Ⅰ)*
4
64
36
28
2
3
51253H112
林政执法实务*
4
64
52
12
2
4
51253H104
经济林遗传育种*
4
64
48
16
2
5
51253H005
经济林种苗生产技术(Ⅱ)
2
32
20
12
3
6
51253H106
林业测量技术*
4
64
40
24
3
7
51253H113
经济林栽培管理*
6
96
60
36
3
8
51253H103
经济林病虫害防治*
4
64
34
30
3
9
51253H109
果树栽培*
4
64
48
16
4
10
51253H110
经济林产品贮藏与加工*
6
96
60
36
4
11
51253H111
经济林产品分析检验*
4
64
34
30
4
12
51253H108
经济林产品市场营销*
4
64
50
14
4
小计
50
800
530
270
课程类型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开课学期
备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实训
专业实践课
1
51253S011
植物识别
1
1周
2
2
51253S002
生态因子观测
1
1周
2
3
51253S003
经济林种苗生产实训(Ⅰ)
1
1周
2
4
51253S012
经济林育种技术实训
1
1周
2
5
51253S005
经济林种苗生产实训(Ⅱ)
1
1周
3
6
51253S006
林业测量技术实训
1
1周
3
7
51253S013
经济林栽培管理实训
1
1周
3
8
51253S004
经济林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1
1周
3
9
51253S008
果树栽培实训
1
1周
4
10
51253S009
经济林产品贮藏与加工实训
1
1周
4
11
51253S010
经济林产品分析检验实训
1
1周
4
12
51253S014
专业实践劳动
1
1周
4
13
B1001S001
专业综合实训
6
10周
3—5
14
B1001S002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2
6周
3—5
15
B1001S003
毕业顶岗实习
4
16周
4—6
小计
24
44周
专业拓展选修课
森林培育方向
1
51253T005
植物组培技术
4
64
24
40
3
2
51201T002
食用菌栽培技术
2
32
8
24
4
3
51201T001
林下种植技术
2
32
20
12
4
小计
8
128
52
76
调查规划方向
1
51201T005
地形图及GPS的应用
4
64
14
50
3
2
51201T015
森林资源管理系统
2
32
6
26
4
3
51201T016
木材检验与检尺
2
32
14
18
4
小计
8
128
34
94
资源利用方向
1
51253T007
微生物与利用
4
64
32
32
3
2
51253T008
农林复合经营
2
32
20
12
4
3
51253T009
林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
2
32
20
12
4
小计
8
128
72
56
素质能力选修课
1
G1002Y001
职业技能英语
4
64
64
2
外语类选修课程必须选修一门。
2
G1002Y003
综合英语
4
64
64
2
3
G1002Y004
职场英语
4
64
64
2
4
G1002Y006
英语口语
4
64
64
2
5
G1002Y011
信息英语
4
64
64
2
信息系学生必选
6
体育选项
2
36
2—4学期滚动开设,学生必须从“体育选项”课程资源库中选修其中一门。
7
人文素质类课程
8
职业能力提升类课程
小计
10
160
112
48
总学时
课堂教学必修课学时(含随堂实验实训)
1722
实践教学学时(含随堂实验实训)
森林培育方向:1680
调查规划方向:1698
资源利用方向:1660
总学时
2978
毕业学分要求
必修课学分
122
素质能力选修课学分
10
专业拓展选修课学分
8
总学分
140
必须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必须获得茶、桑、果园艺工(高级)和果类产品加工工(高级)两个职业资格证
备注:课程名称后带“*”的考核方式为考试,其余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二)教学时间安排表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
专业教学时间安排表
计量单位:周
学年
学期
入学教育
军事理论
军训与
课堂教学
实训
课程综合
实训
专业综合
技能考核
顶岗实习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毕业教育
期末考试
机
动
假
期
合
计
一学年
一
1
2
16
1
1
5
26
二
16
4
1
5
26
二学年
三
16
4
1
5
26
四
16
4
1
5
26
三学年
五
10
2
6
1
2
5
26
六
2
16
1
2
21
合
计
1
2
64
12
10
4
16
6
1
5
5
25
151
六、主要课程及描述
(一)专业核心能力课
1.经济林种苗生产技术
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林种苗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济林种实的采集、调制及贮藏,播种繁殖、营养繁殖育苗的主要方法;经济林苗圃、采穗圃的建立。
2.经济林栽培管理
该课程介绍: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经济林木与环境条件关系等经济林栽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核桃、苹果、茶叶、花椒、银杏、油橄榄等陇南特色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的基本知识。该课程以陇南特色经济林优质丰产的栽培技能为核心内容。
3.经济林病虫害防治
该课程介绍昆虫基础知识;经济林木病理基础知识;经济林木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措施;甘肃主要经济林木病虫害种类识别及防治;经济林木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案的编制。
4.经济林产品贮藏与加工
该课程介绍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内容包括:经济林产品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主要产品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及产品的贮藏;
5.经济林产品分析检验
主要介绍经济产品分析的基本知识、经济产品的感官检验、经济产品的物理检测、经济产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等内容。
6.经济林产品市场营销
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林产品商品策略、经济林产品商品质量检验、经济林产品流通渠道、经济林产品消费需求及购买行为、经济林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经济林产品销售、国际经济林产品贸易与市场开发等。
7.林业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林业测量基本知识和经济林苗圃规划、园地规划时面积测量、道路测量、功能区划分等测量内容。
8.经济林遗传育种
主要介绍林木遗传、育种的基础知识和经济林良种选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9.果树栽培
主要介绍果树栽培的基本知识,果树栽培的新技术、新方法及苹果、桃、李、梨等甘肃主产果树优质丰产的综合栽培技术。
10.普通化学
本课程淡化理论推导,着重建立化学元素周期系、溶液、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和碱、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等基本概念,并介绍它们在生活中、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用处。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课做准备,以及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和产品开发等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化学基础。
11.林政执法实务
通过讲授林业政策、经济法基础知识、森林法律制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林木种子与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林业行政执法、林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合同法律制度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林政执法主要内容和特点、森林资源保护、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和林政执法特点。
(二)专业实践课
1植物识别
“森林植物”以组成森林的乔木、灌木等为主要识别对象。讲授植物形态、分类基本知识和植物界的主要类群。使学生具有植物形态观察的能力,认识甘肃森林植物重要、常见科、种,掌握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2生态因子观测
讲授森林生态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森林生态方面的理论知识,会进行生态因子分析和森林群落调查,并使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林业测量技术实训
掌握经济林苗圃规划、园地规划时面积测量、道路测量、功能区划分等测量技能。
4.经济林种苗生产实训
掌握核桃、苹果、茶叶、花椒、银杏、油橄榄等陇南特色经济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的实作技能。
5.经济林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掌握经济林木病虫害识别的方法和技能,能识别核桃、苹果、茶叶、花椒、银杏、油橄榄等经济林、果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并熟悉其防治方法。
6.经济林栽培管理实训
掌握核桃、茶叶、花椒、银杏、油橄榄等几种经济林木的丰产栽培技能。
7.果树栽培实训
掌握苹果、桃、李、梨等甘肃主产果树的丰产栽培技能。
8.经济林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实训
熟悉几类经济林产品加工工艺流程,掌握核桃、苹果、茶叶、花椒、银杏、油橄榄等加工技术及产品贮藏方法。
9.经济林产品分析检验实训
掌握经济林产品检验、检测,产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等各项技能。
10.经济林育种技术实训
掌握本地区经济林木品种选育技术、引种技术,能够进行从育种目标的制定到良种繁育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经济林木品种改良上的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11.专业实践劳动
专业实践劳动是在完成经济林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之后安排学生进行与经济林培育、产品营销、产品贮藏或产品加工紧密结合的实践劳动。
12.专业综合实训
在完成各门课程的教学后,安排学生进行完整的经济林种苗生产、经济林产栽培技术及经济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利用等专业核心技能方面的实训,以使学生对核心技能中的每一项实践操作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具备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运用的能力。
13.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具体办法是由学院或系部与生产单位、部门联系,使学生深入到生产单位、部门参加一定的具体工作,以使学生了解和参与经济林培育与产品加工利用生产实际,并且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各项技能尽可能地在生产实际中运用,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14.毕业论文
由校内、外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其毕业顶岗实习工作内容从论文选题、资料收集、调查(研究)方法、论文撰写、答辩等全程指导,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课程结构
1、课程学时结构
类别
文化素质课
专业群
平台课
专业核心能力课
专业
实践课
专业拓展
选修课
素质能力选修课
合计
总学时
666
256
768
968
128
160
2946
理论学时
426
178
502
/
培育:52
调查:34
资管:68
160
培育:1318
调查:1300
资管:1334
实践学时
240
78
266
968
培育:76
调查:94
资管:60
/
培育:1628
调查:1646
资管:1612
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
培育:1.2:1
调查:1.3:1
资管:1.2:1
2、课程学分结构
类别
文化素质课
专业群
平台课
专业核心能力课
专业
实践课
专业拓展
选修课
素质能力选修课
合计
总学分
32
16
48
24
8
10
138
比例(%)
23.2%
11.6%
34.8%
17.4%
5.8%
7.2%
100%
篇3:中国计量学院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中国计量学院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本文关键词:中国,总结报告,建设,专业,计量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本文简介:中国计量学院专业建设总结报告专业名称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2006年4月20日一、专业现状1、专业设置背景与历史沿革2、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给出明确的定位与培养目标表述,说明专业的层次(指专业是否为省重点、校重点,支撑学科的情况等))3、专业目前招生规模(说明专业近三年招生规模)4、专业教学条件(填
中国计量学院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本文内容:
中国计量学院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专业名称
二级学院
专业负责人
2006年
4月20日
一、
专业现状
1、
专业设置背景与历史沿革
2、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给出明确的定位与培养目标表述,说明专业的层次(指专业是否为省重点、校重点,支撑学科的情况等))
3、
专业目前招生规模
(说明专业近三年招生规模)
4、
专业教学条件
(填写下面表格,并对目前师资情况、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经费投入进行综述。注意专业教师的构成,原则上不同专业应有10人以上教师不重复。)
表1
专业教师情况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
称
开设课程
表2
实验室建设情况一览表
实验室名称
面积(m2)
设备金额
(万元)
是否为开放实验室
表3
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实习基地名称
签约时间
可容纳学生数
表4
专业近三年建设经费投入一览表
年度
投入金额(万元)
主要用途
2003年度
2004年度
2005年度
2006年度
累计总投入(万元)
(注:此表设备投入数据由设备处提供分院总额度、分院结合实际分配给各专业。
教务处提供专业教学建设投入数据)
二、
专业建设主要成绩
1、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合理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专业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简述专业培养方案是如何围绕培养目标设计的,如何通过相应环节的设置达到了人才培养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分析近几年培养方案的调整情况、综述06版培养计划的制定依据,其中本专业06版培养计划作为附录1。)
2、
专业师资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教学科研水平高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综述师资建设的主要成果。分析师资在数量、结构、水平等方面是否已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简介专业教师培养与引进的情况,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填写下表)
表5
专业负责人教学、科研情况一览表
负
责
人
简
况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职称
职
务
最
后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学历
学位
从事本专业教学年限
学科专长
主要教学工作情况
主要科研工作情况
表6
专业教师近三年教学、科研情况统计表
省部级
校级
院级
总计
项目
科研项目
教改项目
论文
三大检索
核心(以上)
其它
总计
科研论文
教改论文
(注:近三年指2003年7月31日至2006年7月31日,以下同)
表7
专业近三年人才引进情况一览表
序号
引进年度
姓名
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称
表8
近三年专业教师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一览表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进入本专业工作时间
原学历/学位
进修或继续
学习情况
表9
近三年专业教师获各类荣誉一览表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获奖名称
获奖时间
表10
近三年专业教师“生评教”测评成绩统计表
学
年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2003-2004
2004-2005
2005-2006
(注:此表数据由教务处提供)
3、
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1
课程建设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综述专业课程建设的规划及成果,简述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课程建设的成绩,综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情况,填写下表。其中课程建设规划作为附录3,建议规划制定的年限为2006年至2010年。)
表11课程建设情况一览表
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情况
精品课程
(门数)
国家精品
省精品
校精品
校重点
院重点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授课总学时
必修课中采用多媒体的比例
自制多媒体课件数
多媒体授课
学生满意度
双语教学
课程名称
原版教材
教改项目
(项数)
省部级项目
校级项目
院级项目
教研论文
总数
核心以上篇数(含核心)
教改获奖
国家级
省部级
校级
(注:表中项目原则上为近三年情况,其中有关多媒体时数的两个数据以05-06学年为准;教改获奖含上次评奖情况)
3.2
教材建设
(简述教材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教材建设的成绩,要注重教材的选用情况情况,填写下表。)
表12
近三年教材选用情况统计表
学年
开设课程
门数
使用教材
种数
使用近三年出版教材(%)
使用优质教材(%)
使用自编教材(%)
2003-2004
2004-2005
2005-2006
表13近三年出版教材情况一览表
序号
教
材
名
称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作者
排名
备注
3.3实践教学
(简述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开出情况、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出情况,综述课程设计、各类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考核方法等,对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进行分析,填写以下表格)
表14
近三年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出统计表
学年
实验课总门数(含课内实验)
实验开出率
含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门数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占总课程百分比
2003-2004
2004-2005
2005-2006
(注:此表数据由教务处提供)
表14
近三年毕业设计选题情况统计表
学年
学生人数
题目总数
结合科研项目题目/占总数%
结合工程、实践题目/占总数%
指导教师人数
高级职称所占比例
2003-2004
2004-2005
2005-2006
(注:此表数据由教务处提供)
4、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效果好
(总结专业学生近三年的各类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指所有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及招生、就业情况、,填写下表)
表15近三年招生情况统计表
学年
计划招生数
实际招生数
实际报到率
2003-2004
2004-2005
2005-2006
(注:此表数据由学生处提供)
表16
近三年就业情况统计表
学年
毕业生数
签约就业数
签约率
就业数
就业率
2003-2004
2004-2005
2005-2006
(注:此表数据由学生处提供)
表17
近三年学生各类课外活动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奖项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学生
所在班级
获奖时间
三、
专业建设今后发展思路与规划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说明专业建设今后发展的目标、思路、规划。其中专业建设规划作为附录1,建议规划制定的年限为2006年至2010年。)
附录1
专业建设规划
附录2
06版专业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