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物理,初中
2016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
2016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G
,
上浮
(3)
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章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
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1.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
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
1/R1+1/R2
④
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
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
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第十六章
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9.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1.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3.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
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
线方向有关。
26.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
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7.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8.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7.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λ.
v=——=λf
T
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12.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输出的有用能量
转换的能量
8.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
——————————×100%
输入的总能量.
2009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1min=60s
物理量
单位
v——速度
m/s
km/h
s——路程
m
km
t——时间
s
h
速度公式:
v=s/t
公式变形:求路程:
s=vt
求时间:
t=s/v
物理量
单位
G——重力
N
m——质量
kg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1
+
F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1
-
F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3=1×103kg/m3
1m3=106cm3
1L=1dm3
1mL=1cm3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3
g/cm3
m——质量
kg
g
V——体积
m3
cm3
密度公式:
ρ=m/v
物理量
单位
F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浮力公式:
F浮=G
–
F
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物理量
单位
F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F浮=G排=m排g
F浮=ρ水gV排
物理量
单位
F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F浮=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2
=10--4m2
1
mm2
=10--6m2
注意:S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物理量
单位
p——压强
Pa;N/m2
F——压力
N
S——受力面积
m2
压强公式:
p=
物理量
单位
p——压强
Pa;N/m2
ρ——液体密度
kg/m3
h——深度
m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提示: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帕斯卡原理:∵p1=p2
∴或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1、L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
物理量
单位
F1——动力
N
L1——动力臂
m
F2——阻力
N
L2——阻力臂
m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
物理量
篇2:智能仪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智能仪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期末,复习,智能仪表
智能仪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智能仪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1.智能仪器的概念(3点)?能进行自动化操作,并能对测量数据分析/运算/逻辑判断/等处理功能以及更高层次的知识处理功能。?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仪器。?一般都带有GP-IB等标准仪器总线接口。2.智能仪器的典型结构图(见课本第2页)第二章智能仪器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智能仪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智能仪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导论
1.智能仪器的概念
(3点)
?
能进行自动化操作,并能对测量数据分析/运算/逻辑判断/等处理功能以及更高层次的知识处理功能。
?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仪器。
?
一般都带有
GP-IB
等标准仪器总线接口。
2.智能仪器的典型结构图(见课本第2页)
第二章
智能仪器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1.模拟量输入通道:把A/D转换器及其接口称为模拟量输入通道。
2.模拟量输出通道:把D/A转换器及其接口称为模拟量输出通道。
A/D转换器是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器件
二、A/D转换器的技术指标
1.理解分辨率、量化误差、转换精度、满刻度范围
2.A/D转换器的分类:逐次比较式、积分式、并行比较式
三、
1)逐次比较式A/D转换器原理
P13
图见2-3
它由N位寄存器、N位D/A转换器、比较器、逻辑控制电路、输出缓冲器
五部分组成
重点:会分析原理及过程
使用时只需要发出A/D转换启动信号,然后在EOC端查知A/D转换过程结束后,取出数据即可
2)双积分式A/D转换器原理
双积分式A/D转换器又称双斜式A/D转换器,其转换过程在逻辑控制电路的控制下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预备阶段
2.定时积分阶段T1
3.定值积分阶段T2
1.
预备阶段:
逻辑控制电路发出复位指令,计数器清零,同时使S4闭合,积分器输入/输出都为零。
2.
定时积分阶段T1:在t1时刻,逻辑控制电路发出启动指令,使S4断,S1闭合,于是积分器开始对输入电压Ui积分,同时打开计数门计数。当计数器计满N1时(t2时刻),计数器的溢出脉冲使逻辑控制电路发出控制信号使S1断开。
阶段T1结束,积分器输出
3.定值积分阶段T2:在
t2
时刻令S1断开的同时,使与Ui极性相反的基准电压接入积分器。本例设Ui为正值,则令S3闭合,于是积分器开始对基准电压UR定值积分,积分器输出从U01值向零电平斜变,同时,计数器也重新从零计数,当积分输出达到零电平时刻(即t3),比较器翻转,此时控制电路令计数器关门,计数器保留的计数值为N2。定值积分阶段T2结束时,积分器输出电平为零。
篇3:20XX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17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年高,知识点,会考,政治
2017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2017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
2017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2017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成正比。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9、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10、消费类型:
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1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2、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13、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4、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地位和作用
主要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司的法定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6、如何使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如何经营才能成功)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7、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8、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典型案例
第一、应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
第二、签订劳动合同制度;
第三、劳动者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应增强
9、
理解股票投资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来源于公司的利润;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
10、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5)直接投资等。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
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
1)
按劳分配(公有制)
2)
按生产要素分配
,包括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管理等。)
2、
评述建立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财富涌流,以造福人民。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5、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和分配政策。
6、财政支出的渠道和财政作用
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保支出、债务支出。
1)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7、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增值税——对企业的增值额征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8、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9、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一、公民有自觉纳税的必要。税收是国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二、自觉诚实纳税,反对任何违反税法的行为。
第三、依法履行基本义务的同时,还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注意纳税人意识包括义务与权利)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调节:无形手(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
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三个手段)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6、我国的宏观调控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动经济战略结构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
(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3)载体:跨国公司
10、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11、
世界贸易组织原则
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12、说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13、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必修2《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
我国国体及本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
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3、
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
民主选举:四种方式
2)民主决策
①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A、有助于集中民智,体现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B、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社会参与感,责任感。
3)
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有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组织机构是村委会和居委会;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4)民主监督
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评议会等)
如何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的行使监督权。①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②采取合法的方式;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6、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要求:是有序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
如何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
我国政府的职能:
4、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加强社会建设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我国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
6、政府的权利行使三个环节:决策、执行、监督
决策环节: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执行环节:履行职能+依法行政
监督环节:外部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
7、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力?
1)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5个)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4个)。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有: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有:上级政府的监督,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的监督。
3)实施政务公开
8、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意义:
(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1、政府权威
政府能否具有权威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人民代表大会
1、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
我国的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性质和职能
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大
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最高的四权。
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全国人大
和地方各级人大
3、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及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地位、性质、宗旨、执政方式
地位:中国共产党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三、科)
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政党制度的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2)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人大和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不是。
(四)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包括:①宗教信仰自由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单元
走进国际社会
1、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主权
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的特征:对内至高无上性,对外独立自主性。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宗旨:简单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5、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是国与国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间冲突的根源。
6、为何以及怎么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态度: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7、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8、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9、我国的外交政策
1)是什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0、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3)要坚决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必修3《文化生活》
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会区分文化现象与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
2、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4、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7、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8、文化传播的形式:
商业贸易
,人口迁移,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
9、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
10、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
11、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2、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3、
(1)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
13、怎样进行文化创新?(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重要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4、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5、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①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6、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7、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20、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什么?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4、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的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5、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8、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两个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层面,从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9、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你如何判断和选择?
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0、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联系是怎样的?(为何要坚持二者的统一?)
(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31、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2、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