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信息的集成与交流》教学设计

日期:2021-04-11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信息的集成与交流》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集成,交流,信息

《信息的集成与交流》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信息的集成与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节课是针对高一学生的一节课,这个学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会从他们的现有的基础出发,让他们体会信息集成的过程。从全局的角度规划信息集成的作品。这阶段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任务设置方面,会适当让他们自主学习,力求学生通过思

《信息的集成与交流》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信息的集成与交流》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针对高一学生的一节课,这个学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会从他们的现有的基础出发,让他们体会信息集成的过程。从全局的角度规划信息集成的作品。这阶段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任务设置方面,会适当让他们自主学习,力求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完成相关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信息集成的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还涉及语言、艺术、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本节内容在整个信息集成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在这部分内容中,要求动脑思考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本节课内容只在于让学生了解信息集成的完整过程及总体设计和素材选择的重要性,不能急于求成,暂时只要他们能够完成信息集成的前两个阶段的任务,为接下来的设计作品做好充足的准备。

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以宣传美丽家乡为主线,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集成的整体构思。

②能够完成信息集成在全局上的规划,适当的选取素材。

③了解信息集成的基本流程。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了解设计规划和素材选择在整个信息集成中的重要性。

②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努力发挥题板优势,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化创作精神

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1、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2、信息集成的内容和结构的设计。

教学难点:

1、对信息集成的理解。

2、信息集成的规划。

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所用素材。

2、制作教学所需的教学课件和学件。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和技术并重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节课,本人采用了讲解法、演示法、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有机融合,使学生从全局上了解信息集成的过程,把握每个阶段的重点。

1.

讲解法:

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学生往往对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不太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2、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通过演示辅助教学课件,而且实时讲解,使学生在这种计算机数字化了的“集体讲授模式”下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点。

3、任务驱动法:

多数同学对任务都会产生一种急切完成的动机,而完成任务又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布置任务,驱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自主学习法:

利用我们多媒体题板的优势,适当的给学生点拨,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独立思考,努力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1、展示信息集成的作品,问在这个作品中集成了哪些媒体信息?

2、打开教师课前收集来的文本、图像、声音等素材问学生我们能否将这些信息集成起来展示盐城的风采呢?

环节二【理清概念

理解过程】

为了更好的展示盐城,我们可以把收集来的素材进行有机的集成。这个过程就是信息集成的过程。

定义:信息集成过程是指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组织起来,表达一定主题的过程。

信息集成是综合表达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经常为人们所采用,比如电视台的专题片、电子报刊、教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站制作等,这些都涉及到信息的集成。

教师展示:电子报刊、多媒体课件、网页等增加教学感染力。

思考:假如要做一个电子报刊,你怎样做呢?

其实制作这个电子报刊就是信息集成的过程,尽管信息集成的目的和内容不尽相同,但信息集成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如下

1、选题立意阶段

2、设计规划阶段

3、开发制作阶段

4、评估测试阶段

环节三【详解过程

任务驱动】

(一)选题立意阶段

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确定你的想要表达的主题和设计的目标,并用一个贴切有特色的名字来表达。

信息集成前应要对需求进行分析:

用于商业的应确定需要的功能、规模、投入费用,进行必要的市场分析。

对于个人信息集成要明确集成的目的、确定信息集成后面向的对象。

需求分析对信息集成的主题选择、风格的确立、栏目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准备宣传我们美丽家乡,请同学们想想你对家乡的哪些方面最感兴趣,对你将要进行的信息集成进行需求分析并选择和提炼出一个恰当的主题,给这个主题一个贴切而有特色的名字!

请同学们填写以下三张表格:

表1

需求分析

信息集成需求分析表

需求

分析

信息集成的目的

信息集成面向的对象

表2

选择主题

信息集成主题

主要内容

选择理由

选择主题的应做到小而精,而且要是自己擅长或喜爱的内容。

表3

确定名称

你确定的主题名称

理由

名称要与主题紧密相关要有意义要上口、悦耳、易记,要合法、合情、合理。

教师转播几位同学的分析表格,进行适当的点评。

(二)设计规划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选题立意阶段确定的主题设计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并收集、整理和选择作品中需要使用的素材。

总体设计指从整体出发,设计出作品的总体框架,从而把握住所表达的主体内容。

任务一:宣传我们美丽的家乡,主题和名称我们已经选定了,为了宣传这个主题,你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怎样的规划呢?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05页,根据你确定的主题画出相应的结构图,为后面的设计作品做好准备。

教师观察学生的规划结构图设计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

转播学生的设计规划图,并让学生简要说明理由。

教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可以多元化。

展示教师设计好的规划图,进行讲解,说明理由。

任务二:现在,同学们已经确定了你要表达的主题,名称也想好了,集成作品的总体框架也设计好了,接下来还需要内容来填充呢,这就涉及到了素材的选择。

素材的获取有很多途径,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光盘等途径获取已有资源,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另外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原创的素材。

请同学们在素材库中选出你所需要的素材,用文件夹的形式进行整理。

提示:选择素材应做到取舍有度,选择有方

环节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以思考制作电子报刊的过程,引出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以集成“美丽家乡”相关信息为实践,介绍了信息集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让学生从全局上了解的信息集成的规划和组织。了解获取素材的相关途径以及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堂中渗透对学生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由于这是信息集成的第一节课,理论知识偏重,只有让学生带着对家乡的感情,积极做好准备,为接下来的开发制作阶段打下基础。

学生思考:

1、是否见过其他将文字、图片、声音等媒体结合在一起表达信息的形式?

2、怎样把这些素材集成起来展示我们美丽的家乡盐城呢?

学生思考:

你觉得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涉及到信息的集成呢?

给出制作电子报刊打乱的步骤,学生进行排序。

学生根据题板的提示填写任务报告中这三张表格,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根据题板的提示,画出相应的作品规划结构图。

学生思考:素材的获取途径有哪些呢?

学生从教师已建立的素材数据库中,找出他所需要的素材,进行必要的整理。

想一想:在获取和使用素材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些什么呢?

(从知识产权、主观的“为我所用”、杜撰、虚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有感染力的文字和优美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引起他们的共鸣,唤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难度较低的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建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方面能力。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根据题板提示结合课本知识,自主学习,画出简单的结构图即可。提升他们表达信息的能力。

素材的选择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知道获取素材方法的同时,也要理解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过程中,对道德的要求。

在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遵纪守法教育刻不容缓,向学生说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是教师时刻要考虑的问题。

篇2:《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方案

《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关键词:设计方案,调节,神经,教学

《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简介:《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第2册课题:教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神经调节(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

《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内容: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第2册

课题:教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神经调节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过程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神经调节的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教师应适当补充关于研究兴奋传导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将这部分知识还原到科学史的研究背景中去认识。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

重点或难点:

(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2)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此时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并不成熟。应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分析和归纳知识点,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1、利用实验的视频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配以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注意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使用真实的画面加强对学生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就在我们的身边,生物来源于生活。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2、

演示实验过程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好实验器材,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动画)使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

3、最后对本课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六、设计特点:

充分利用flash的动画演示功能,使它与本课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抽象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获得更好的课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兴奋的传导,对于反射的发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结合动画演示)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刺激后就产生兴奋,引起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的改变,形成

局部电流;当局部电流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

另一个神经元。

概括的说:兴奋传导是膜电位变化→递质的释放→膜电位变化的一体化过程。

八、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

(一)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分类、结构基础

(二)

兴奋的传导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性

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2

细胞间的传递:单向性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九、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及时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方法教育。设定知识、能力、态度观念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进程设置各种类型的形

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程。最后分层设置一些经典练习题,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巩固。

十、教学反思

: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始终处于科学研究情境中,并获得相应的科学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学科魅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测试表明,建立起来的概念是形象生动的、深刻的。

点评《神经调节》一节内容抽象、复杂,设计者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

并适当增补教学内容,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及时而有效的突破教材的难点,突出重点,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观其整篇教学设计,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化设计思想,从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角度出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策略设计和理论联系实际,教

学评价的设计重过程,鼓励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篇3:“函 数 的 概 念”教学设计

“函 数 的 概 念”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

“函 数 的 概 念”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函数的概念南丰一中付同官教材分析与传统课程内容相比,这节内容的最大变化就是函数概念的处理方式.事实上,“先讲映射后讲函数”比“先讲函数后讲映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第一,在初中函数学习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函数,衔接自然,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提升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第二,直接进入函数

“函 数 的 概 念”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南丰一中

付同官

教材分析

与传统课程内容相比,这节内容的最大变化就是函数概念的处理方式.事实上,“先讲映射后讲函数”比“先讲函数后讲映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第一,在初中函数学习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函数,衔接自然,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提升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第二,直接进入函数概念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学习上,而不必花大量精力学习映射,使其认识映射与函数的关系后才能理解函数的概念.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函数概念、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教材之中.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获得用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函数概念.

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首先应通过与初中定义的比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以及不断地应用等,初步理解用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函数概念.其次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基本初等函数,引导学生以具体函数为依托、反复地、螺旋式上升地理解函数的本质.教学重点是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

了解映射的概念.

任务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函数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的任务是在学生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认识函数,了解构成函数定义的三要素,认识映射与函数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景

1.

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60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4410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是h=294t-4.9t2,(0≤t≤60,0≤h≤4410).

2.

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年到2001年的变化情况.

3.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下表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表6-1

“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时间(年)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恩格尔系数(%)

53.8

52.9

50.1

49.9

49.9

48.6

46.4

44.5

41.9

39.2

37.9

问题:分析以上三个实例,对任一个给定的t,射高h、臭氧层空洞面积S、恩格尔系数是否有值与之对应?若有,有几个?

二、建立模型

1.

在学生充分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以上三个实例的共同特点

在三个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成两个集合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对于数集A中的任一个x,按照某个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2.

教师明晰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函数的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与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作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叫作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y|y=f(x),x∈A}叫作函数的值域.

注意:(1)从函数的定义可以看出:函数由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三部分组成,它们称为函数定义的三要素.其中,y=f(x)的意义是:对任一x∈A,按照对应法则f有唯一y与之对应.

(2)在函数定义的三个要素中,核心是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因此,只有当函数的对应关系和定义域相同时,我们才认为这两个函数相同.

思考:函数f(x)=与g(x)=是同一函数吗?

三、解释应用

[例

题]

1.

指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各是什么?如何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描述它们?

(1)y=1,(x∈R).

(2)y=ax+b,(a≠0).

(3)y=ax2+bx+c,(a>0).

(4)y=kx,(k≠0).

解:(3)定义域:{x|x∈R},值域:{y|y≥}对应法则f:自变量→a(自变量)2+b·(自变量)+c,即:f:x→ax2+bx+c

(1),(2),(4)略.

2.

已知:函数f(x)=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f(-3),f()的值.

(3)当a>0时,求f(a),f(a-1)的值.

目的: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f(x)=2x.

(2)f(x)=1-x+x2,(x∈R).

(3)y=3-x,(x∈N).

解:(1){y|y≠0}.

(2){y|y≥}.

(3){3,2,1,0,-1,-2,…}.

4.

(1)已知:f(x)=x2,求f(x-1).

(2)已知:f(x-1)=x2,求f(x).

目的:深化对函数符号的理解.

解:(1)f(x-1)=(x-1)2.

(2)f(x-1)=x2=[(x-1)+1]2=(x-1)2+2(x-1)+1.

∴f(x)=x2+2x+1.

[练

习]

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2.

已知二次函数f(x)=x2+a的值域是[-2,+∞),求a的值.

3.

函数f(x)=[x],[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求:

(1)f(3.5),(2)f(-3.5).

四、拓展延伸

在函数定义中,将数集推广到任意集合时,就可以得到映射的概念.

集合A={a1,a2}到集合B={b1,b2}的映射有哪几个?

解:共有4个不同的映射.

思考:集合A={a1,a2,a3}到B={b1,b2,b3}的映射有多少个?

这篇案例设计完整,条理清楚.案例从三个方面(实际是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为后续内容埋下伏笔)各举一个具体事例,从中概括出函数的本质特征,得出函数概念,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函数概念,更好地体现了数学从实践中来.例题、练习由浅入深,完整,全面.映射的概念作为函数概念的推广,处理方式有新意.“拓展延伸”的设计为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供了素材.

在“问题情景”中的三个事例中,第一个例子中的“对应关系”比较明显,后两个例子则不太明显.如果能在教学设计中加以细致对比说明,效果会更好.

    以上《《信息的集成与交流》教学设计》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信息的集成与交流》教学设计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信息的集成与交流》教学设计》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