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总结(必背)

日期:2021-05-18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总结(必背) 本文关键词:案例分析,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总结(必背) 本文简介: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一、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一),参照(GB/T13861-2009)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管理和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总结(必背) 本文内容: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

知识点总结

一、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一),参照

(GB/T

13861-2009)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二)(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事故类别共分

20

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竹;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将危害因素分为

:粉尘、

放射性物质、

化学物质、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等10类。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

四、应急管理

1、应急管理体系

2、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与编制要求

3、应急预案演练知识

1、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手段。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

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

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3.后果、影响易变、激化和放大

尽可能降低重大事故的后果及影响,减少重大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要求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

所谓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调集所需的大规模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地建立起统一智慧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

所谓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

所谓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它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与否,包括应急堆物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

事故应急管理理论框架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一)预防

1、通过预防,即安全技术等手段实现本质安全;2、通过预防,降低或减慢事故影响和后果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距离,厂址悬着,减少危险物的存储物量,设置防护墙、开展公众教育等;

(二)准备

包括医生、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

(三)响应

事故后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1、组织饮酒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病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援措施;

2、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3、立即抢救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邱虎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4、禁止或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活动和或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5、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动其他继续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6、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7、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8、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9、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10、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四)恢复

短期:向受灾人提供食品、避难所、安全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基本服务

长期: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活的恢复,包括重建被毁的设施和房屋,重新规划和建设受影响的区域等

三,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1.组织体系

2.运作机制

3.法律法規体糸

4.支持保障系统

(二)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原则

(三)事故应急响应机制

1.一级紧急情况

2.二级紧急情况

3.三级紧急情况

(四)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

2.警情判断和相应级别

3.应急启动

4.救援行动

5.事态控制

6.应急恢复

7.应急结束

.

应急预案类型: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应急预案编制的六步骤:

1、成立工作组;

2、资料收集;

3、危险源辨识;

4、应急能力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

6、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发布(内审和外审)。

急预案主要內容:

(一)应急预案概况

(二)事故预防:1,危险分析

2,资源分析

3,法律法規要求

(三)准备程序:1,机构与职责

2,应急资源

3,教育、培训与演习

4,互助协议

(四)应急程序:

1.

接警与通知

2.

指挥与控制

3.

警报和紧急公告

4.

通讯

5.

事态监测与评估

6.

警戒与治安

7.

人群疏散与安置

8.

医疗与卫生

9.

公共关系

10.

应急人员安全

11.

抢险与救援

12.

危险物质控制

(五)现场恢复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演练的类型和过程:

演练类型:桌面演练、全面演练、功能演练,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一次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包括: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改进等五个阶段

1,计划:梳理需求、明确任务、编制计划、计划审批

2,准备:成立演练组织机构、确定演练目标、演练情景事件设计、演练流程设计、技术保障方案设计、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编写演练方案文件、方案审批、落实各項保障工作、培训、预演

3,实施:演练前检查、演练前情况说明和动员、演练启动、演练执行、演练结朿与意外终止、現场点评会

4,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报告、文件归档与备案

5,改进:改进行动、跟踪检查与反馈

五、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安全大检查、安全教育培训、相关方管理

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6、安全评价结论;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

1、目的;

2、评价依据;

3、概况;

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5、评价单元的划分;

6、评价方法的选择;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安全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

1、封面;2、资质证书阴影;3、著录项;4、前言;5、目录;6、正文;7、附件;8、附录。

(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其职责规定为: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四)班组长

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

班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班组的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

(五)岗位工人

岗位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岗位工人的主要职责是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

安全生产检查:

强制检查项目: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的浓度等。

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1、安全检查准备

(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2查阅、张火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病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2、实施安全检查

(4中方法: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

3、综合分析

4、提出整改要求

5、整改落实

6、信息反馈持续改进

六、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v

1,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v

2,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v

3,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

v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护的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最高决策者承诺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设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

制定职业卫生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

在岗位操作规程中列入职业卫生相关内容;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建立健全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制度;

确保职业病防治必要的经费投入;

进行职业危害申报;

七、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专用内机动车辆

(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1.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机构

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

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方是指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局。

2.安全监察制度

按照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及进出口等环节,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实施全过程一体化的安全监察。

目前,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主要建立两项制度:

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

二是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监察机构的职责和此类似)

1.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督促有关单位贯彻执行。

2.对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行为时,有权通知违规单位予以纠正。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

(1)行政许可制度:市场准入、设备准用制度。

(2)监督检查制度:目的是预防发生事故,有5种实现手段(《管理》P115)。

(3)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修理、使用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

(2)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3)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

(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5)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逐步建立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内容如下: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八、事故调查处理的方法及手段

1、事故

2、事故等级

3、事故类别

4、事故调查原则

5、事故调查程序

6、事故原因分析

7、事故责任分析与处理意见

8、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整改措施

9、事故调查报告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事故调查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二是“四不放过”的原则;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三是公开公正的原则;

四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5、事故调查程序

v

成立事故调查小组

v

事故的现场处理

v

物证搜集

v

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v

证人材料搜集

v

现场摄影

v

事故图绘制

v

事故原因分析

v

事故调查报告编写

v

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v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v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v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v

(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

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6、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二)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不安全装束

(三)间接原因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劳动组织不合理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其他

7、事故责任分析与处理意见

事故责任分析

v

直接责任者

主要责任者

领导责任者

事故责任

1、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

2、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或违章作业);

3、安全负责人未制止违章行为(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

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

8、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整改措施

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教育措施

防护措施

应急措施

(1)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三是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

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

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2)安全培训和教育措施: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

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

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

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

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5、安全培训教育是滞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应急措施:

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

以及预案的实施演练

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

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到位;

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大投入;

具体技术措施

(3)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4)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3)绝缘;

4)电气隔离;

5)安全电压(42、36、24、12、6V);

6)屏护和安全距离;

7)连锁保护;

(5)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1)本质安全技术;

2)限制机械应力;

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6)安全防护措施。

(6)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

(7)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

按照行业可分为:煤矿安全技术措施、非煤矿山安全技术措施、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措施、冶金安全技术措施、建筑安全技术措施、水利水电安全技术措施、旅游安全技术措施等。

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可分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措施、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等。

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安全技术措施。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①消除危险源。

②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③隔离。

④故障——安全设计。

⑤减少故障和失误。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称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该类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的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①隔离。

②设置薄弱环节。

③个体防护。

④避难与救援。

9、事故调查报告

v

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安全生产的费用使用包括: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演练支出;

6、其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要求;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隐患。)

报送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整改

1、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重要考点)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的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承包商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双方责任;

二是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三是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

四是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5)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生产系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0

)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

)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12

)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

(13

)企业应有采矿许可证;

(14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危险化学品:爆炸

易燃

有毒

腐蚀

放射性

危险化学品企业动火作业的基本安全要求:

作业许可证、

施工方案(作业指导)

动火分析、

气体检测(氧气、有毒、可燃气体)清理火源

持证上岗、

监护人

消防器材、

隔离防护

施工工具、

应急措施

-

12

-

篇2: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 本文关键词:测绘,案例分析,笔记,考试,注册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 本文简介:工程测量1、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在现场采集数据之前,需要做哪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为满足工程需要,应选用哪些设备进行测量,并写出观测方案。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内容。(1)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探、选点埋石、方案设计。资料收集:设计单位提供的线路首级控制网数据、测区周边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和水准点资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 本文内容:

工程测量

1、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在现场采集数据之前,需要做哪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为满足工程需要,应选用哪些设备进行测量,并写出观测方案。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内容。

(1)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探、选点埋石、方案设计。

资料收集:设计单位提供的线路首级控制网数据、测区周边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和水准点资料。

现场勘探:对测区的人文丰富、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气象情况等调查,同时现场查勘控制点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选点埋石:在进、出口线路中线上布设进、出口点,进、出口再各布设至少3个定向点。进、出口点与相应的定向点之间要通视;为了减少垂线偏差的影响,高差不要相差太大;因为有通视要求,洞口处GPS基线不可能很长,一般要求300-500m若小于该值,应设强制对中装置,以减小照准与对中误差对短边测角精度的影响;按国家规范要求在所选点位埋石。

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与工程要求,编制观测方案,以确定所用设备、人员、观测方案、所需时间等。

(2)

以利用测区国家高等级三角点、线路首级控制网点2个,国家三等水准点1个,在进、初洞口各布设4个施工控制网点为例。

设备选择:双频GPS接收机6台套,数字水准仪2台套。

观测方案:平面控制采用GPSC级网观测,截止卫星高度角10度,同时观测卫星数大于等于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大于等于6,观测时段大于等于2,观测时长大于等于4h,接收频率30s。

高程控制采用三等水准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前后视距差小于等于2.0m,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计小于等于5.0米,视线高度为三丝能读数,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大于等于3次。(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

最终提交成果包括:1)技术设计书;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3)控制网网图;4)控制测量外业资料;5)控制网计算及成果资料;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

2、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工程中,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图根点的检查通常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要叙述一种图根测量的作业流程。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

(1)

地形图的要素包括地物、地貌和图示符号。

地物:地面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系及植被等称为地物,表示这些地物的符号成为地物符号。地物符号根据其表示地物的形状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

比例符号:轮廓较大的地物,如房屋、运动场、湖泊、森林、田地等,凡能按比例尺把他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缩绘在图上的,称为比例符号,这类符号表示出地物的轮廓特征;

2)

非比例符号: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程碑、水井和钻孔等,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征的象形符号表示,这种符号成为非比例符号,只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

3)

半比例符号:对于一些带状延伸的地物,如河流、道路、通信线、管道等,其长度可以按测图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符号成为半比例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墙等,其准确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

4)

地物注记: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定符号,成为地区注记。如地区、城镇、河流、道路名称,江河的流向、道路去向以及林木、田地类别等说明。

地貌:地表的高低起伏状态称为地貌,地貌用等高线表示。

(2)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相连接的闭合曲线,等高线的特征有:

1)

同一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相等;

2)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

3)

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

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5)

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因此平距与坡度成反比。

6)

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可以局部中断。

(3)

通常用图跟导线或GPS

RTK确定图根点坐标。

图根导线作业流程:

1)

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

2)

野外踏勘、布点;

3)

导线测量;

4)

平差计算

GPS

RTK确定图根点坐标作业流程:

1)

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

2)

求定测区转换参数;

3)

野外踏勘、布点;

4)

假设基准站;

5)

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

(4)

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规范,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原则,检查包括项目部检查和单位质检人员检查,验收由用户或其委托单位组织,包括概查和详查(5%-10%)。

3、

某变形监测项目,为了完成变形监测任务,除了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

(1)

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基准统一;布设工作基点是为了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定期进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和测量基准点间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的坐标值,同时可根据坐标值的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2)

分析方法包括:1)作图分析: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常用的是将观测资料按照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2)统计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性,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3)对比分析;4)建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进行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常用的数据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

(3)

提交资料包括:1)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2)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3)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4)仪器的建校资料;5)原始观测记录;6)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7)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8)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9)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

4、

某施工测量项目,工作内容包括: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了顺利完成该项目,应投入哪些设备?投入设备用于哪些工作?如何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使用全站仪放样与使用GPS

RTK放样有何异同?各自的优势和使用场合有哪些?

(1)

投入设备包括双频GPS接收机、测量机器人(如TCRP1261,TCA2008等),数字水准仪和激光投点仪。

1)

双频GPS接收机:用于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等工作。

2)

测量机器人: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等工作。

3)

数字水准仪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观测。

4)

数字投点仪用于控制点做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工程进度传递到相应楼层。

(2)

激光投点仪竖向传递:

1)

用激光投点仪在±0.000层或相应楼层控制点上,进行整平、对中。

2)

接收靶通常采用透明的刻有+字的有机玻璃,将有机玻璃安放在代投点层上相应的传递孔上,将激光投点仪在玻璃上的投点做投点注记。

3)

为了消除仪器的轴向误差,可以在0,90,180,270四个方位投点,取其重点作为最终结果。

4)

当全部投测完成后,再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间的水平距离。若投点间的水平距离与相应控制点的距离之差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完成投点,否则重投。

(3)

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之间必须通视,若其放样精度不均匀,精度随视距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而RTK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

在高精度的放样时,如毫米级精度,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室内等GPS信号弱或没有GPS信号的环境,也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

在具有良好GPS信号且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场合,如(5cm精度),利用GPS

RTK具有很好的优势。

5、

某市政工程,在初测阶段,需测绘路沿线1:500带状地形图,同时调查绘图范围内地下管线;定测阶段,需进行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方法有哪些?简述市政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及作业流程。简述在市政工程中线测量中中线段链的定义及处理方法。

(1)

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方法有测井法、探测法和坑探法。

(2)

市政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作业流程一般情况下可按踏勘及准备、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专项测量(包括地下管线调查测量、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质量检查与验收、产品交付与资料归档的流程进行。

(3)

在施测过程中,由于测量分段、局部改线等原因会造成中线里程不连续问题,成为中线断链,应做断链处理。中线断链处理方法:当断链靠近线路的起、止点时,可将断链点移至起点(使起点桩号不为0)或终点(依新桩号为准);当断链点两个桩号差值小于50mm时,可将锻炼点移至较长的直线段内,断链可忽略不计,但应在技术总结中说明;断链不应设在建(构)筑物上和曲线内,宜设在直线段的整里程桩处。实地应钉锻炼桩,桩上注记线路的来向、去向和应增减的长度,通常在等号前、后分别注明来向、去向里程;断链应在各有关资料和成果图表中注明。

6、

计算题:计算六边形地块面积。

(x1,y1),(x2,y2),(x3,y3),(x4,y4),(x5,y5),(x6,y6)

首先平移原点,然后:

S1=(x2+x1)*(y2-y1)/2

S2=(x3+x2)*(y3-y2)/2

……

S6=(X6+X1)*(Y1-Y6)/2

S=abs(S1+S2+S3+…+S6)

7、

控制网布设(布网)

方法:平面控制(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网测量);高程控制(水准测量、电磁测距三角高程测量、GPS测量)

步骤:技术设计(确定控制网等级、确定布网形式、确定测量仪器和操作规程)-图上选点、野外踏勘-埋石-观测-内业计算-质量检查-成果提交

精度:a、平面:GPS(二三四等、一二级)、三角(二三四等、一二级)、导线(三四等、一二三级)b、高程:水准测量(二三四五等),四等可采用三角高程测距,五等可采用GPS拟合。在应用中根据对象选用不同等级的控制网。一个测区至少应该有3个高程控制点。

提交成果:技术设计书;仪器检验校正资料;控制网图;控制测量外业资料;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所有测量成果及电子图件。

8、

地形图测绘(测图)

方法:全站仪测图或RTK测图

步骤:野外踏勘-技术设计-图根控制测量-外业采集-内业成图-质量检查-成果验收

精度:a、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图上):一般地区不超过0.8mm,城镇不超过0.6mm,水域不超过1.5mm,困难地区放宽50%。b、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大于0.1m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等高距1/10。C、细部点坐标的点位中误差:主要建筑物(平面5cm,高程2cm),一般建筑物(平面7cm,高程3cm)

技术流程:

a、

接收任务:明确任务来源、性质,开工及完成期限,测区位置及范围,成果坐标系和高程系统,比例尺及等高距,提交成果的内容和要求。

b、

资料收集:收集已有的控制成果和地形图。

c、

技术设计:根据任务要求、测区条件和本单位技术力量情况,确定作业方案、人员安排和主要技术依据。

d、

基本控制测量: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以满足图根控制测量对已知点密度和精度的要求。一般平面控制采用导线或GPS网测量,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

e、

图根控制测量:主要在基本控制点基础上,布设直接供野外数据采集所需的控制点。一般采用导线测量和GPS

RTK测量,其密度和精度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

f、

碎部点采集:根据作业方式不同,可采用测绘法或测记法。

g、

地形图编绘。

h、

资料检查与验收:主要对全部控制资料和地形资料的正确性、准确性、合理性等进行概查、详查和抽查。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规范。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原则:检查包括项目部检查和单位质检人员检查,验收由用户或其委托单位组织,包括概查和详查(5%-10%)。

i、

技术总结:主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设计书的执行情况等做总结,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加以说明,包括控制布点图、精度统计表盒工作量统计表等。

9、

施工测量(施工)

方法:a、直接放样法(高程放样(水准仪、三角高程)、距离放样(钢尺、测距仪)、角度放样(经纬仪)、点位放样(极坐标法、GPSRTK法、全站仪坐标法、交会法等,采用钢尺、GPS仪、全站仪、经纬仪进行)、铅垂放样(经纬仪+弯管目镜、光学铅垂仪、激光铅垂仪))b、归化法

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主要问题是控制竖向偏差。1)在底层布置矩形或十字形控制网,并转测至建筑物的±0.000层,作为建筑物垂直度测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2)利用铅垂仪或经纬仪(全站仪)+弯管目镜,或激光铅垂(投点)仪在±0.000层(或相应转层)控制点上做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精度传递到相应楼层;3)接收靶通常采用透明的可有“+”字线的有机玻璃,在玻璃上做投点标记;4)为了消除仪器的轴向误差,可以分别在0,90,180,270四个方位投点,取起终点作为最终结果;5)当全部投测完成后,再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间的水平距离。若投点间的水平距离与相应控制点间的距离只差在测量误差控制范围内,完成投点,否则重投。

高层建筑的高程传递通常采用悬挂钢尺法和全站仪天顶测距法。

步骤:建立施工控制网-施工放样-检查-变形观测

精度:规范中根据不同的施工类型,规定了相应的精度指标

10、

变形测量(变形)

方法:a、水平位移监测(交会法、极坐标法、GPS测量等);垂直位移监测(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三维位移监测(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GPS-RTK法、摄影测量法等);主体倾斜(经纬仪投点法、差异沉降法等)、挠度观测(垂线法、差异沉降法等)、监测体裂缝(精密测距、伸缩仪、摄影测量等)、应力应变监测(应力计、应变计)

A、沉降测量(水准测量法、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B、水平位移测量(地面测量方法、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法、GPS技术、专用测量(如视准线、激光准直法等);C、倾斜测量(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如基础倾斜(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测量、倾斜仪测量);相对垂直面倾斜测量,如主体倾斜(投点法、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观测法、激光位移计法和正、倒垂线法);D、动态变形测量(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GPS实时动态差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经纬仪测角前方交会);E、地面形变测量,包括地面沉降、地震形变监测(水准测量、GPS、InSAR)。

类别

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监测

三角形网、极坐标法、交会法、GPS测量、正倒垂线法、视准线法、引张线法、激光准直法、精密测距、伸缩仪法、多点位移计、倾斜仪等

垂直位移监测

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三维位移监测

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法、卫星实时定位测量(GPS-RTK)法、摄影测量法

主体倾斜

经纬仪投点法、差异沉降法、激光准直法、垂线仪、倾斜仪、点垂直梁等

挠度观测

垂线法、差异沉降法、位移计、挠度计等

监测体裂缝

精密测(量)距、伸缩仪、测缝计、位移计、摄影测量等

应力、应变监测

应力计、应变计

精度:划分了一至四等变形观测。

提交成果:1)技术设计书及施测方案;2)变形测量工程平面位置图;3)基准点和观测点分布图;4)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5)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6)原始观测数据;7)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成果表;8)反映变形过程的图表;9)技术报告书。

11、

竣工测量(竣工)

方法:全站仪测图及数字编辑成图

步骤:竣工图测绘,当平面位置改变超过图上面积1/3时,不宜在原施工图上修改和补充,应重新编制。

精度:细部点坐标的点位中误差:主要建筑物(平面5cm,高程2cm),一般建筑物(平面7cm,高程3cm)

12、

定线(城镇规划道路定线)与拨地(建筑用地界址拨定)测量

方法:解析实钉法和解析拨定法,都是导线测量

步骤:详细步骤参加《城市测量规范》7.3

精度:定线中(轴)线点、拨地界址点相对于邻近高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13、

规划监督测量

方法:包括放线测量、验线测量(灰线验线、±0验线)、验收测量

步骤:解析实钉法和解析拨定法

精度:

14、

市政工程测量

方法:

规划设计阶段(提供地形资料)-施工阶段()-运营管理阶段

步骤:包括踏勘及资料准备-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地下管线调查测量-中线、纵横断面测量等内容

精度:

15、

精密工程测量

方法:

步骤:

精度:

16、

线路工程测量

方法:

初步方案-初测-定测-施工检查-竣工测量

步骤:初测(选点插旗-导线测量-高程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定测(中线测量-中桩测量及曲线测设-水准测量及纵横断面测绘)

对于线路工程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平面控制测量:可在测区验线布设一级附和导线作为首级控制;使用“GNSS测绘服务系统”布设的GPS-RTK点作为图根控制点。

2)

高程控制测量:联测测区验线二三等水准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四等水准,引测一级导线点桩顶高,留设易于保留和使用的水准点作为工程首级控制。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于工程首级控制,布设成附和线路。(高程控制网应统一布设,提供施工使用的高程控制网应统一平差;水准路线宜布设成附和线路;长线路工程应联测线路附近的水准点并统一平差。)

3)

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施测前,应展绘测区范围内规划路中线、红线,然后根据中线和坐标格网进行分幅。地形图应着重显示线路工程相关的各项要素,重点完成以下内容:

a)

居民地的各类建(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

b)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c)

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的桥墩、立柱和被上层遮住的部分应按设计要求表示。

d)

永久性电力线、电信线的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

e)

植被测绘要求地形图应反映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

f)

对居民地、道路、街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单位名称、文物古建筑应准确注记。

g)

交叉路口、广场、停车场除测绘地物、地貌外,还应根据设计要求,测注方格网交叉点高程。

注意断链情况出现的原因及处理。(前面有题)

1)

中线测量。

2)

纵横断面测量

3)

质量检查与验收

4)

产品交付与归档

17、

地下管线探测

方法:明显管线点实地调查、隐蔽管线点探查、疑难点位开挖

步骤:探查-测绘

1)

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首先收集测区的1:500地下管线综合图及资料,核实历年来的管线竣工件是否全部上图,补充没有上图的地下管线竣工资料;在现有资料全部成图的基础上,收集各专业单位现有资料,核对资料中遗漏管线、改扩建管线及废弃管线,特别注意天然气、上水、热力等管线资料的收集。

2)

地下管线实地调查:根据核实补充后的管线图,实地核实废弃管线是否存在;改扩建管线是否正确;专业单位没有资料数据的管线是否存在;各种管线地面上的附属设施是否增多或取消。实地调查的方法如下:

a)

测井法:量取井面到管外顶或井面到管内底、沟内底的埋深;量取检查井中心点到管线中心线的偏距,偏距小于20cm可忽略不计;测绘不同类型的小室及附属设施的有关数据及形状。

b)

探测法:在测井法基础上,利用地下管线探测仪,探测各种管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以及埋深。地下管线点取位包括:折点、交点、弯点、三通点、四通点、变高点等,直线段不大于150m取点,曲线段应根据曲线弧度的大小进行必要的加密。所有探测仪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一致性校验,以确保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探测仪定位、定深的一致性。

精度:a、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平面位置限差:0.10h;埋深限差:0.15h。(式中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单位为cm,当h道路,铁路>道路),二是要移动0.2mm

9)

质量检查:空间坐标系、属性精度、位置精度、完整性、逻辑一致性、表征检查、附件质量

地图编制

33、

简述普通地图编图工艺流程。

本题背景:9张1:25万《全图》。Arc/Info

用于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格式转换、投影转换以及1:25万DEM投影转换。MapGIS用于最新省界1:100万数据格式转换;Atlas3D用于彩色地貌晕渲图;Photoshop用于地貌晕渲图的拼接和色彩调整;CorelDraw用于矢量要素数字化、符号化设计和图幅分幅与拼接。

采用流程图方式表现。

34、

简述普通地图中数据处理技术流程。

包括数据内容的选取;投影变换;数据格式转换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案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5、

简述普通地图数据制作流程。

包括制图过程中的数据处理与编辑、地图要素符号化、数字制图中生僻字的处理;数字环境下的制图综合(选取、概括);彩色地貌晕渲图的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36、

计算题:计算普通地图制作的收费及工作量。

37、

分析题:根据设计计算分幅方案。(每幅图的地图尺寸数据)

38、

湖北《产量图》专题图制作案例。(经过分析,采用单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简述编图工艺流程。

采用流程图方式表现。

39、

简述《产量图》地图制作过程。

采用哪些地图要素(本专题采用了水系、居民地、道路、警界线);专题要素:分级统计和分区统计图。

40、

计算题:计算《产量图》总经费。

41、

分析题:分析《产量图》应采用的比例尺大小。

42、

以《武汉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为例,分析电子地图有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分析和制作这些数据。

包括地理底图、专题数据和多媒体数据三个类别。

1)

收集、分析和处理:现有资料整理;外业采集;专题部门寻求支持;书店购买

2)

地理底图数据制作

3)

专题资料制作

4)

多媒体数据制作

5)

集成

6)

发布

43、

简述《电子地图》数据组织结构。

44、

简述《电子地图》制作流程。

45、

以《深圳市地图集》为例,计算地图集工程总经费以及人员分类、人员数量。

46、

简述《图集》编图工艺流程。

47、

简述《图集》地理底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

48、

简述《图集》专题图组的设计与编制方法。

49、

地图分幅

1:100万图幅范围为经度6度*纬度4度,其余标准分幅依次递减。但注意1:10万是30’*20’。

1:100万-1:5000,编号依次为A-H,图幅数量分为为1-2*2-4*4-12*12-24*24-48*48*-96*96-192*192

50、

常用投影

1:100万: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锥投影(25,47度。角度无变形,但面积变形较大)

世界地图、航海图、航空图多用方位投影

我国分省(区)地图常用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宽带高斯-克吕格投影,南海海域单独成图时,采用正轴圆柱投影

1:50万以上地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其中1:1万开始采用3度带投影

51、

制图综合

首曲线、计曲线(半距)、间曲线、助曲线(加粗等高线)

十种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定位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范围法、质底法(不可重叠、无空白、无交叉,如土地利用分类)、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如风向频率、温度年变化图等)、点数法、运动线法、分级统计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52、

普通地图生产工艺

53、

专题地图生产工艺

54、

电子地图生产工艺

55、

地图集生产工艺

地理信息系统

56、

数据集成与整合项目中,简述数据整合的技术流程。

57、

以本项目北京1:1万基础地理数据整合为例,列出数据整合过程中的要素分类代码转换表和图层调整表。(《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代码》(暂行规定))

58、

我国常用的坐标系有哪些?在数据整合中,如果获取的数据源没有说明其坐标系统,可以采用何种方法确认数据源的坐标?若数据源为1954北京坐标系,投影为UTM投影的第50区,现需要把数据源转换成投影为高斯-克吕格第49带的坐标系统,以Arc/Info软件为例,列出数据转换的投影文件。

59、

数据质量控制项目,找出技术设计书中的错误。

60、

数据质量控制项目中,简述数据质量控制基本流程。

数据质量检查验收的基本作业流程包括生产阶段检查验收和入库检查。

生产阶段检查验收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过程检查由生产单位的中队(室)检查人员承担。最终检查由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验收工作由各生产单位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负责实施。

入库检查是建库阶段按照数据库设计要求开展的对生产成果的数据检查工作,入库检查一般采取两级流程实施,即抽样详查与全数概查结合的方式。

61、

简述数据质量检查主要技术方法。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空间数据质量检查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根据不同的要素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大型数据库的质量控制需要组合使用。

程序自动检查:通过设计模型算法和编制计算机程序,利用空间数据的图形与属性、图形与图形、属性与属性之间存在的一定逻辑关系和规律,检查和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错误。

人机交互检查:数据中很多地方靠程序检查不能完全确定其正确与否,但程序检查能将有疑点的地方搜索出来,缩小范围或精确定位,再采用人机交互检查的方法,由人工判断数据的正确性。

人工对照检查:通过人工智能检查,核对实物、表格数据或可视化的图形,从而判断检查内容的正确性,具有简便、易操作的特点。

62、

数据检查验收有哪些质量要求?各包含哪些质检内容?

数据质量检查验收的质量要求,一般包括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完整性、结构一致性、街边精度、更新精度、元数据质

篇3: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答案总结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答案总结 本文关键词:案例分析,经济学,答案,产业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答案总结 本文简介:产业经济学案例答案1.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答案总结 本文内容:

产业经济学案例答案

1.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

形成因素:(1)自然条件。辽宁本就是重工业基地,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2)经济因素。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需求增长很快;(3)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2.试进行汽车产业群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分析。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性的产业集中的经济现象,有着很鲜明的区位因素,因而与产业布局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了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大规模而多样化的汽车消费和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应以“在开放中形成大国竞争优势”为导向,根据我国汽车工业的客观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界定我国汽车工业的位势与升级途径,积极实施汽车工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争取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

我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汽车产业集群,只有一些生产的地域集中。从国际汽车产业集群来看,汽车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汽车总装厂进行零部件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聚集而逐步形成。因此,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方式有:一是通过汽车企业的地域集中,不断提高聚集效应;二是促进汽车企业及相关单位之间的合作,强化联合行动效应;三是加强必要的制度建设,形成制度释放效应。

1.试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谈谈企业应采用一次性投入方式(一次到位),还是逐步投入、滚动发展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2.企业进行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那些约束条件?

案例分析要点:

1.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发展或一次投入的方式。这是因为,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汽车产业中特定企业的适度规模。对特定企业来说,如果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同时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能够跟得上,那么可以采用一次投入(一次到位)的方式。如果市场狭窄、规模扩张的难度很大(这对中国很多汽车企业是一个现实),或者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跟不上,那么应该选择逐步投入、滚动发展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2.

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的约束条件有两方面:(1)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市场需求(在某一产业中,在一给定时间的某一点,能以最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是受市场需要该产业产品的规模限制)、资源条件(如零部件配套供应情况,熟练劳动力供应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等。(2)企业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总体上说,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影响着特定企业的规模经济决策。即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著,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小型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

①海尔案例

1、海尔采用的是哪一种并购方式?采取这一方式的原因?

答:海尔采取的是横向兼并。

原因:横向兼并所起的效应:1、经济协同效应,也就是1+1>2

,进行横向兼并后,企业会达到协同效应,发展的更好

2、企业发展动机

3、市场份额效应,。托“海尔”品牌,实行资本运营,发挥“海尔”系数的增值作用,海尔利用品牌入股等方式,先后低成本收购了红星电器厂,武汉希岛公司。1一系列的兼并,更是毫不例外地借助品牌运作,在硬件上没花一分钱,对被兼并的企业进行控股。充分利用“海尔”品牌优势,不仅有利于扩大海尔产品的市场份额,而且大大降低了海尔资本扩张的成本。4、海尔选择的兼并目标很有特点:主要选择技术、设备、人才素质均优良,只是管理不善,处于休克亏损状态的企业,海尔人称之为“吃休克鱼”。正是这些硬件不错,管理不善的企业,通过输入海尔的管理和文化模式,才可以很快使它起死回生,从休克状态苏醒,变得很有活力。

2、海尔购并后整合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整合的方向:以愿景和战略协同为导向,产品——市场组合整合,运行机制的整合,社会整体的整合,社会资本的创建于整合。

1文化先行。海尔的最大优势是无形资产,注入海尔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是最重要的一着。

2“范萍事件”。

海尔的管理指导思想立足“以人为本,抓住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观念的转变,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攻心为上”。

3市场理念的导入。“我们一切工作的效果,最终是通过市场来反映的。”海尔集团这个经营理念,也努力在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得到推广。

运行机制的整合:

1、对管理层的整合

2、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

3、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实行五部一所管理。

4、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

5、红星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

②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1.根据产业结构理论,我国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产业结构理论的演进规律?

答:产业演进的规律性:

1、工业发展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

2、主导产业转化过程:农业主导——轻纺织业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主导、信息产业主导

3、三大产业内在变动:第一产业主导——第二产业主导——第三产业主导

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制约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较多2、第二禅堂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我国服务业的比重偏低,内部结构尚需进一步的调整完善。

2.在加入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并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1.在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继续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在继续调整、改造我国传统工业行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一,加快对装备制造业的更新改造。其二,发展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汽车工业。其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四,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3、以加入WTO为契机,全方位开放和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其一,加快房地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二,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要以加快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以发展运输大通道为中心,加快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其三,逐步开放金融、保险市场,引进竞争机制,进一步鼓励并规范证券业的有序发展。其四,大力促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市政、社区、租赁、信息咨询服务以及法律、会计、审计、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

3.有人认为,我国应该放弃低端产业,占领产业制高点,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到资本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产业。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观点?

答: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两难: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便在全球贸易中受益。但是不能从全球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也就不能赶上发达国家。

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我们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必须同时保证提高技术水平,通过高新技术来改造、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制定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时,必须大力发展继续创新。

措施:1、努力发展高端产业,稳健发展中端产业,减少发展低端产业,全面覆盖2、把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把中西的部的产业对接,但是中西部难以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市场无形的手,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向东南亚转移。

③中国手机业再陷低迷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罗哈德.哈德1990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

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么样协调的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知识和技能。

区别:产业核心竞争力:要运用以价值为焦点的思维,考虑什么是一个产业的目标,以及如何将之最大化。核心竞争力: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能禁得起时间、市场的考验,不易被模仿的技术能力。从产品或服务的角度,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师隐含在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

2、

手机的竞争现状:核心竞争力最终决定市场份额。

我国目前的手机市场上,虽然波导手机、TCL、科健等国产手机品牌已经挤入了市场的前列,单整个国产手机所占的市场份额只在20%左右,唱主角的仍然是洋品牌,诺基亚等欧美品牌协同LG、京瓷等日韩厂商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把握手机核心技术的洋品牌仍是国内手机最大的威胁。

细节决定成败: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手机市场的竞争同以往粗放的混战相比,在机型过剩的压力下,个厂商不得不面向细节作战,精益求精到每一个领域,貌似微不足道的小小差异,往往会决定厂商的生死和发展,因此,通过细节上的进一步挖掘,从而形成相对于其他厂商的竞争能力,可以说是提高当前国产手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措施:1、树立品牌效应,增强产品的品质,和服务品质。2、进行差异化创新。3、拓展营销渠道,改革企业经营模式与机制。4、改革销售和库存管理制度

④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1、

简述产业结构政策立法的重要性

(1)衰退产业是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发生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衰退产业按其产生的原因划分,大体有两类。一类可以称之为有形衰退产业或自然衰退产业。另一类可以称之为无形衰退产业或非自然衰退产业

(2)反思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应该强调立法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应重视发挥产业政策及相应法律的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必须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

2、怎样通过立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1)日本产业政策带来的启示:

产业政策:1、对新兴产业采取扶持政策;2、对传统产业采取保护政策;3、对衰退产业采取调整政策。

启示:1、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又要保证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2、体制改革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不竭动力;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素质。

2、

(2)通过行业法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必须明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原则。产业结构政策要强调微观基础;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规定国家或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法律责任以规范决策行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权威性。2、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明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及路径。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程,产业结构变迁大致要按照轻纺工业到石油、化工、家用电器、电力、钢铁、汽车、机械制造业再到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光电子技术、办公自动化设备、信息处理系统、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这样的路径发展。3、详细规定并动态调整产业结构立法的内容。比如,目前阶段要加快制定或调整《物权法》、《企业关闭办法》、《破产法》、《特定行业设备合

9

    以上《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总结(必背)》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总结(必背)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总结(必背)》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