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本文关键词:提问,策略,活动中,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本文简介: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一、注重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我们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阶梯。(一)问题设计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问重点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本文内容: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注重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我们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阶梯。
(一)问题设计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
问重点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如绘画《乘热气球旅行》,这次活动的重点目标就是要求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图案进行有规律的间隔装饰。为了帮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热气球时提问道:“这些热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每只热气球上面的花纹排队有什么小秘密?”这样简单的一个设问,不仅让幼儿知道可以用各种图案装饰,而且也明白在装饰图案时,要有规律地间隔进行。
(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1、面向全体幼儿的原则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时时处处落实“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问设计也不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幼儿的,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教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如《机器兵》的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图片后就提出:“这三个机器兵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因为三个机器兵身上有太多容易发现的不同之处,所以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能根据颜色、高矮、胖瘦等来找出三个机器兵的不同,进而来参与回答。由于这个提问,既面向全班幼儿,又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所以孩子们回答问题非常踊跃。
2、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故事活动《小野猪和它妈妈》活动中,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就设计了提问:“你怎么知道小野猪的妈妈送小野猪治病是很辛苦的?”对一些能力中等的孩子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小野猪的妈妈明明知道小野猪的病会传染的,可为什么还是要背小野猪?”而对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则提问:“野猪妈妈也得病了,小野猪会怎么想,它又会怎么做呢?”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有启发性,启发幼儿联想,引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
在《机器兵》教学中,我们针对三个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猜”。第一猜:猜猜,这三个机器兵是为林林做什么事的?幼儿表现得很活跃,他们说是陪林林一起玩的,有的说是给林林做饭吃的,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幼儿去寻找多种答案,使思路开阔、灵活,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第二猜:如果有一天机器兵失灵了,猜猜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纷纷猜测把机器兵扔了;林林没饭吃了;再买机器兵等。第三猜:机器兵失灵了,猜猜林林该怎么办啊?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提出后,幼儿有点无所适从,思路只朝一个方向去解决问题,普遍认为林林应该去修理机器兵,把机器病修理好了再为林林做事情,当然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辅助小问题来提示幼儿思维的方向,让幼儿的思维得到“点拨”。于是教师就问到:“林林做的这些事情,他自己能做吗?”这个小问题就像一滴落入油锅的水一样,顿时孩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能,林林可能自己穿衣服。”“林林可能自己吃饭。”“林林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多个发散性的回答产生了。教师以辅助小问题来引导幼儿,不仅能使幼儿拓展思路,而且师幼互动性强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教师编拟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励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找出不同答案,增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要注意问题的广度,避免主观设疑。
在课题组的活动中,一位教师上了一节《树真好》的实践课,其中她在第一环节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出示了一棵树的图片),然后直接问幼儿:“这是什么呀”
“树”。
“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要种树呀?种树有什么好呢?”
“树可以给我们乘凉”、“树可以挡风。”……
当时,她觉得幼儿回答的很好,与其预设的也正好吻合,于是她就匆匆忙忙进入她预设的第二个问题。后来,经过教研组老师的集体教研讨论,发现这位教师的提问局限于活动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即目的性太强,仅仅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她想要的答案,而忽略了这幅简单的图片可以实现的多元价值,如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等。于是,在经过反思与各位老师的建议下,她将问题设置如下:
(出示了三棵错综的树)“这是什么呀?”
“这是树”。
“有几棵树呀?”
“有三棵”。
“你们在哪里也看见过树呀?”
“在幼儿园里、在马路上、在小区里……”
“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种树呢?种树有什么好?”
“种树可以挡风、给我们乘凉、给小动物吃的东西……”
虽然,问题变动不大,但是就是在简单的追问当中,充分激发了幼儿自身的经验,一方面调整了课堂的气氛,另一方面自然地衔接下一个问题,推动了活动的发展。
三、提问的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在秋天里”的主题进行中,我们开展了关于昆虫的小主题。在一次公开学习活动中,一位教师想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昆虫有六条腿的特征,于是就说:“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瓢虫和蜘蛛有什么不同?”我们发现很多幼儿的注意力不会马上集中过来,有的仅仅是迫于教师的指令去看和想,特别是班级里面一些活跃的孩子。于是在下次的调整中,经过思考她换了一种方法:“现在有许多瓢虫宝宝和蜘蛛宝宝躲在叶子里,谁能帮我找出来吗?你是怎么区分两位宝宝的?”刺激性的语言再配上老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果然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区分两位“宝宝”不同的愿望也就产生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
四、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及时的鼓励与激励
在教师提问后,总会出现幼儿的一些平行答案。比如在《树真好》的活动中,老师问幼儿“树有什么好呀?”一个幼儿说树上能结苹果给我们吃。”于是第二个幼儿说“树上能结橘子。”之后的每一个幼儿几乎都说了此类答案。在这个问题中周旋了很久。当时老师若是批评后来回答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以后就不会再这么积极回答问题了。于是老师就鼓励问到:“树除了可以结果子给我们吃,谁还知道树的其他好处吗?如果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老师会给贴纸奖励。”以这样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果然激发了幼儿的思考,也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
五、丰富教学活动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我们认为是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扼杀了幼儿的问题意识。而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遗憾的是幼儿园教学中的提问常常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进行,绝少有幼儿提问,这种方式最明显的弊端是不利于幼儿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问的技巧,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动而精彩!
篇2: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本文关键词:教学活动,有效性,集体,提高
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本文简介: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各位老师:大家中午好!集体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它一直受到广大老师们的重视。从历年的教育教学评比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都定为老师展示评比的内容,从这方面也足见对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视。那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本文内容:
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各位老师:大家中午好!
集体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它一直受到广大老师们的重视。从历年的教育教学评比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都定为老师展示评比的内容,从这方面也足见对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视。那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大家年年教研集体教学,年年展评集体教学,目的只有一个: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指什么: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和学的怎么样。
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今天只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以后我们将进行更进一步的教研。
一、
选择好教材
教材是活动的载体、是活动的根源,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选择了一个好教材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反之选错了教材则注定要失败。目前我们都有选用的教材,老师的自主选择并不多,但主题活动中如果教材上的内容不符合我们班级的实际或者不容易操作,遇到要上公开活动,我们就需要去选择教材。那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教材呢?1.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兴趣以及当前经验并回归幼儿生活;2.内容的选择应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3.要来源于低结构活动。(例如:北山幼儿园老师《小小快递员》取材于已经深入幼儿生活的快递,学习如何看标识来运送物品、寻找买家、培养责任心,幼儿学得不亦乐乎。宋惠平老师《超级擂台赛》学习统计,是幼儿原有经验充满来挑战性,激起来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
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一节集体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核心所在,它既反映主流突出重点,又要表达简洁扼要,作为教师,既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还要做到眼中有孩子,也就是说,目标不是一成不变,是可以也需要不断调整的,这个调整需要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及已有经验的了解与把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宜的。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导航器,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它而进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有的照抄参考书上的教学目的,脱离自己教学的实际和本班幼儿水平;有的失之片面,目的拟定太多、太少、太深、太浅,甚至于太概括,太具体;还有的看来很顺畅,似乎对任何一个活动都适用,实际上根本起不到作用,属于通用式、万能型的无效目的。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例如:目标:1.初步理解序数的概念。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分析:第2个目标不够具体,没有操作性,很宽泛。它就是一个通用型目标的典型,若把它放到其他的活动中去,一定也行得通,但却丝毫无作用。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例2:中班科学《洒水车》目标:1.了解洒水车的外型特征及其用途,知道洒水车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大胆、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第1条目标是针对幼儿所提出的发展目标,第2条则是针对教师所提出的教育目标。这2个目标对象不统一,提法混乱。目标的指定对象要统一。必须固定从幼儿(或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最好指向幼儿。也就是说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
三、
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集体教学活动各环节要注重结构安排,它包括时间流程和空间形态。
◆
时间流程
时间流程指对教学过程各组成部分的安排序列或结构,即各个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在安排时间流程要注重其合理性:
1.时间总量的安排要尊重幼儿的生理特点。从性别上来讲同年龄段的孩子,一般来说女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男孩子长;大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中班幼儿长,中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小班幼儿长,以此类推……
2.教学结构组成部分时间的安排要突出目标的达成。特别是重难点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去学习,以达成目标。
例: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
其重点是理解歌词,其难点是说老鼠和猫的对话。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理解歌曲内容——学说对话——歌曲表演——歌曲仿编。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在时间的安排上各个环节就所侧重:“理解歌曲内容”13分钟,“学说对话”7分钟,“歌曲表演”5分钟,“歌曲仿编”4分钟。有了这20分钟解决重难点,活动就能顺利进行,能更好地达成目标。
◆
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是指教学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在同等条件下,不一样的空间形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科学的空间形态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活动的开展。
我们集团在教研中不断研讨桌子如何摆放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老师们也逐步意识到了空间组织形式的价值所在,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会出现怕麻烦,就这么坐坐来将就,从而阻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美术活动,老师从活动开始就一直让孩子们坐在桌子周围,桌上的美术材料有不但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每位幼儿和老师的距离相对分散,这样老师很难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她这里。如果能以集中的队形进行讲解示范,提出要求然后再让孩子们回到座位上去操作,活动将更加有效。需要强调的是当集中位子的时候,老师们比较喜欢选择U型、半圆形,要注意教师与两头的幼儿不能平行,否则会影响两头幼儿与教师的视线交流。数学等操作活动也是如此。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经常性行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问与幼儿的答形成了最有效的师生互动。在师幼之间的一问一答之中进行着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可以这样说:幼儿有效的学习决定于教师有质量的提问,教师有质量的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一个巧妙的问题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一个无效的问题则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且越说越绕、越问越糟,从而导致活动的失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我要上小学”活动中,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后,教师提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对此能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直截了当的问题,能引导幼儿迅速进入活动的主题,节约达到教学目的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举例:对象:小班,语言活动《鸡妈妈怎么办》。画面:池塘里,一只小鸡在水面上上下沉浮着,鸡妈妈在岸上焦急地抖动着双脚,眼睛里闪烁着眼泪……教师的提问:这时候鸡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情景描述:稍等片刻后一个女孩举起了手,紧接着又一男孩也举起了手。老师请女孩回答。女孩说:“鸡妈妈哭了,两只脚抖发抖发的。”老师一听不是自己预设的答案(鸡妈妈很着急),于是重复了一遍问题,可这次却没有一个人举手。于是,老师就请刚才举手的那个男孩来回答。被点名回答问题的男孩一边抓着裤子一边慢慢地站了起来(这两个动作是他焦虑不安的表现),说得和女孩一样。这时,老师急了,于是她在每一个幼儿的面前走动了一圈,一边在自己的胸口一圈又一圈地比划着动作,一边焦急地重复地问:“这时候鸡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可是却没有一个幼儿回答。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强烈的具体形象性。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所能回答的或者说他们所能思考的,只能是他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对于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他们是不能理解的。在上述活动中,幼儿看到的正是那两个孩子所说的:“鸡妈妈哭了,两只脚抖发抖发的。”可老师的提问是“鸡妈妈的心理活动”,这是他们所看不到、不能理解的。此时教师无论这样用动作、语气、表情来提示,他们都是回答不出来的。究其原因,问题不在幼儿身上,而在问题的设计上。若教师能根据小班幼儿所特有的思维特点,换个角度来提问:“从哪里看出来鸡妈妈心里很着急?”那么活动的效果则就完全不同了。
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避免“对不对”“好不好”等封闭性问题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提问要清晰、简短、围绕中心。尽可能讲简单句,一长串的提问容易混淆幼儿的视听,使幼儿找不到这句话的重点所在,从而导致幼儿答非所问。
五、进行有效的回应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幼儿的多种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教师要对来自幼儿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捕捉和分析来自幼儿的信息,到底哪些信息对教学有帮助,哪些信息应该及时回应,哪些信息可以进行引导和进一步拓展。如:谭培玲语言活动《点子大王》中,狗妈妈要出去了,家里的六只小狗怎么办?
其次,要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教师要真正静下心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只有充分了解幼儿,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幼儿的需要,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要运用多种回应的策略。教师回应幼儿的策略有很多,如表扬、设疑、追问和参与等。如何选择有效合理的策略来回应幼儿,也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如:在表演中,一个小姑娘跳得特别漂亮,老师运用了表扬的回应策略,激起了幼儿的表现欲,达到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
“四季风”活动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一系列的追问帮助幼儿梳理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这些追问,幼儿的经验便是零碎的。此外,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教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如师幼互动、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等,这些因素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反思,在今后的教研中不断去探讨学习。希望我们的老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让幼儿得到有效的学习。
篇3:赵河小学20XX春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
赵河小学2013春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 本文关键词:活动方案,课内,小学,教学
赵河小学2013春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 本文简介:赵河小学2013春“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湖北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精神,我校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规范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锤炼教师教学基本功,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不
赵河小学2013春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 本文内容:
赵河小学2013春“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湖北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精神,我校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规范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锤炼教师教学基本功,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
二、活动主题
锤炼教学基本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目标
“课内比教学”活动,实现“两个全参与”,即全校所有教师全部参与,所有学科全部参与,重点是进行教学基本功大练兵,教学技能大比武。通过教师全员参与,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赵莉
副组长:罗兴文
郭焕喜
田玉兰
五、活动内容
以组内研讨、学校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讲课、说课、评课活动,结合活动情况进行研讨与反思,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
1、培训。为了顺利推进“课内比教学”活动,学校将采取走出去学习,同时由校领导带头,职能部门与教研组引导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2、讲课、观课。重点展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包括教学观念与知识功底,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特别是教学语言、教学板书、教学仪态、教学示范和实验操作等方面。
3、说课。主要阐述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基础及特点的分析,介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介绍教学过程设计等,以考察教师备课和写课的基本功。
4、评课。就是根据评课标准做好相应的记录,围绕听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展开对话,促进反思,探求方法与策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研讨与反思。是指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精彩课堂回放进行研讨,结合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等来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6、改革与创新。根据研讨与反思,不断改革与创新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新一轮的教师培训与研讨活动,并以论文或案例等方法进行总结,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7、教师评价。建立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对教师进行全员量化打分考评,考评结果与岗位设置、绩效工资、评优晋升挂钩。
六、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所有在岗教师,无论是带大学科或小学科,都必须参加到“讲课、说课、评课和反思”等各个环节中。
2、全过程参与。各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必须参与到同伴互助、同伴互评的过程中,教师间必须公正地给出互评的分数。在互助、互评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注重常态。每位教师要在集体备课、常规课、经常性的教学反思等常规的教学活动中,立足教学常态,立足岗位练兵,磨练自己的基本功,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素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强化责任。蹲点领导到各教研组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进行督查、指导。没有按时完成、完成不够好的教研组将取消本年度评先资格。
5、“比学”并举。结合专题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素质,促使教师勤练教学基本功,以“比”带“学”,以“学”促“比”,重在提高。
七、活动安排
本活动将持续2013学年度春季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3月1日——2013年3月31日)
组织学校各部门认真学习各级“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活动分工及落实工作,制定本校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方案,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二)活动实施阶段(2013年4月1日——2013年4月底)
1、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活动方案,让每位教师明白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活动的内容,使每位教师积极且有准备地参与到这次活动中。
2、教研组严格落实组内“说、讲、观、评”活动进度安排表的各项活动。每位教师的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听课教师的评课意见及评分表应保存,并在活动结束后上交教科处。
(三)深入提高阶段(2013年5月初——2013年春季学期末)
每位教师认真总结“比教学”活动的得与失的,并吸取其他教师的长处,在后一段时间内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6月)
(1)建立考评机制。
学校将对“课内比教学”的成绩,作为教师定岗、年终绩效考核、人员聘用的基础,作为教师评先表彰、推荐省、市区名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
(2)奖惩
学校将对成绩优良的个人和教研组进行通报表彰和奖励。对活动中成绩优秀的教师在绩效考核可优先定为优秀;对未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晋升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