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实施方案,教学模式,课堂,快乐
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左权县示范小学以“让学生拥有快乐童年,让教师品味快乐人生”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我校“打造示范精神,培养合格人才,构建快乐校园”办学目标的主阵地。为此,我校本着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快乐课
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左权县示范小学以“让学生拥有快乐童年,让教师品味快乐人生”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我校“打造示范精神,培养合格人才,构建快乐校园”办学目标的主阵地。为此,我校本着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快乐课堂的教学改革目标,全面开展创建快乐课堂活动,力争用2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示范小学特色的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现结合示范小学课堂教学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打造快乐课堂”为主线,以快乐课堂教研活动为突破口,力求真正建立起“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课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我校师生快乐办学目标的实现。
二、具体目标:
工作目标:创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状况的根本性改变。在专家引领下,积极探索,构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通过教研活动带动全校教师走进“创建快乐课堂”的行动之中,让教师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实现“创建快乐课堂”的目的。进一步创新教学常规管理方式与学生评价制度,建立符合课堂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
三、快乐课堂的含义
把快乐引进课堂,寻找每一个教育主体生命与学科快乐的学习活动共鸣点,通过教学艺术特有的感染力,审美化改造课堂;通过人文化之美营造,情感化课堂;进而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醉心其中,达到课堂参与的质疑,学习过程的体验和目标达成的收获,实现快乐课堂最优化。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课堂无权威”、“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看待,着意保护他们的童趣、童真、童心,爱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允许他们“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只要能学会方法,抓住要点,言之成理,教师即应予以肯定,为孩子的禀赋的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快乐课堂上,没有博古通今的老师,不见唯唯诺诺的学生;教师虚心求教,认真听讲;学生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这不也是一种绝妙的授课方式?教师隐主导于无形,学生品自信于其中,讲课者积极扩大内充,听讲者随时准备上阵,如此群情激奋的学习状态,不正是老师渴望的“愤悱”状态么?授课如此,“不亦乐乎”?
四、构建快乐课堂的人力保障
为加强领导,保证我校创建快乐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特成立开展快乐课堂建设工程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指导和组织全校各学科创建快乐课堂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人人关心课堂教学、人人服务课堂教学、人人研究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创建快乐课堂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二梅
全面指挥打造快乐课堂的实施工作。
副组长:赵
峰
负责起草示范小学打造快乐课堂实施方案,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
成
员:郭兰娥
郝瑞珍
韩美华
马旭辉
霍美华
五、创建快乐课堂工作的主要内容
开展“快乐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在全校开展
“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课堂模式的创建活动。创建快乐课堂需要有扎实有效的“课前”、“课中”、“课后”等重要环节作保证。学校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和促使全体教师在以上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拟创建快乐课堂“334教学模式,确保快乐课堂创建工作的稳步推进。
快乐课堂“334教学模式”简介如下:
“334”是指“三环节、三策略、四评价”。
(1)“三环节”是指快乐课堂教学分为“质疑、体验、收获”三个环节。“质疑”是快乐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我们要求教师在上课伊始能引发学生的疑问,吊起学生的胃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认知的理论使我们明白,学习是一种实践,把学习中产生的经验进行概括、归纳、抽象等可上升为知识,这就是体验。它是一种过程——是学生在亲历亲为中全面发展的过程;又是一种结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感知和知识。心理学分析表明,通过体验得到的知识的含金量是直接获取知识的3倍。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快乐学习,就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体验”环节中,学生在“质疑”环节的引擎作用下,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经历着探索的艰辛,体验着一次次成功的喜悦。老师在学生的“悱愤”之时稍加“启发”,教学的知识势如破竹。被学生牢牢掌握。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学的开心,学的快乐。“收获”环节中,教师设计学习内容的检测,收获精心教学播种成果,学生经历质疑的困惑,在体验探究中豁然开朗,在教师设计好检测题的天平上度量自己的得与失,那都是收获。学生感慨流泪,分享主人公的酸甜苦辣,眉飞色舞,惊奇于科学的奥妙,数学的深邃,艺术的魅力。
(2)“三策略”是指快乐课堂把“有趣”、“自主”、“成功”做为快乐课堂教学的三项策略。“有趣”:要求老师的语言人幽默风趣,情境的创设在有趣,环节的设计有趣。“自主”:强调在每一节课中,学生一定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成功”:要求在每一节课中,要让学生有不同的成功体验,成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体现
,只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所收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快乐。
(3)“四评价”是指快乐课堂把“乐学”、“乐问”、“乐思”、“乐评”做为快乐课堂的评价的四个方面。我们彻底改变了注重教师教学的评价方法,形成了侧重评学生的“乐学”、“乐问”、“乐思”、“乐评”的课堂教学评价法。“乐学”——由评老师的讲解精彩度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乐问”——由评老师提问的精彩度变为评学生提问的喜爱度;“乐思”——由评课堂的活跃度变为评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思维度;“乐评”——由评老师的基本功变为评学生的听、说、读、写、评能力度。
六、构建快乐课堂的实施步骤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反复开会讨论,学校实施快乐课堂建设归纳为20字,分四步走:理念变观念
→
观念变模式
→模式变方法→方法变文化
1、研究校情,找准切入点
(2012年4月)
学校行政领导班子集体智慧共同研究我校校情,总结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我们发现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共同的几个问题:1、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2、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3、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4、教师强行灌输知识,胁迫学生学习等等,最终形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因此,要想让学校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那么课堂的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找准学校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切入点,我们反复地开会研讨,最终将生本理念下“334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抓手。
2、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2012年6月)
首先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旨在动员、宣传,形成共识,然后,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提高认识,明确方案。要求每位教师就如何构建快乐课堂写出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3、教师培训,掌握技能
(2012年9月—2012年10月)
快乐课堂能取得怎样的效果,教师的理论储备和技能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校在进入快乐课堂实际实施之前将采用多种形式对教师从理论、意识、具体操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培训。我们首先学习了快乐课堂理论知识,然后请有这方面经验的老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与探讨,并且不断派教师外出学习率先实行快乐课堂学校的先进经验。
4、层层推进,分布落实
(2012年10月——2013年6月)
快乐课堂虽然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但对于我校实际情况来说,的确是个新思维、新方向,推行起来不能盲目冒进。学校领导通过会议讨论决定采用试点先行、以典范促模仿、以成果带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普及方式推进本次教学改革。为此,我们选择了八名老师做为快乐课堂的第一批实验老师。在推进快乐课堂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分以下以个层面进行:
(1)年级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研究快乐课堂导学案如何编写、使用、及使用后反思与提升,作业如何选编,预习作业的设计等。
(2)年级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研究授课流程,分学科对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3)教研室和教导处要出制度,定要求,给老师压力,让教师能真正参与到快乐课堂教学的研究上来。并以制度强求教师对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克服教师的惰性思想。
(4)抓好课型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
“预习课、新授课、复习课”三种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形成快乐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
1、预习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教师精心设计自学导案,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自学意识及质疑能力,为新授课做好准备。
2、新授课: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作为新授课主要任务,教师精心质疑或引导学生质疑,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组织学生自主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收获中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3、复习课: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体验总结和揭示规律的过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一个成功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6)所有的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作出如下要求:
①充分研读教材。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使教师在快乐课堂中处理教材得心应手。每个教师每学期在学校至少上一节快乐课堂的展示课,并接受一次学校组织快乐课堂的随机检查。
②尝试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快乐课堂的教学模式,使“334”教学模式在每一节课中有体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帮助学生进行快乐学习。
③优化作业设计。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从“减负”的层面上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过多压力。使每一节课下来后学生身心愉悦,真下体验到“快乐”课堂的魅力。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④教师要不断的锤炼基本功。过硬的基本功是教师高质量的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快乐课堂更要求老师有过硬的基本功,要有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多才多艺的教学技巧,及“读、做、写、讲、说、评”六项技能都是快乐课堂教学的基础。学校定期组织进行专项培训,把锤炼基本功日常化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来,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打基础。
七、构建快乐课堂的保障措施
1、实施学校行政随堂听课制度。
快乐课堂领导组及时汇总其他人员听课情况进行点评,至少两周详细点评一次。将评价等次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对课堂教学不合格者,指出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一周后重听随堂课。
2、加强教师培训。
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构建快乐课堂为突破口,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基本功能力培训。充分发挥研训教一体效应,促进教师发展提高。
3、教导处充分行使职能。
教导处对教师快乐导学案,教师的上课、布置作业、导学案使用等教学常规进行监督检查,月月检查,月月公布。
4、学校跟踪小结。
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听课、评教、考试、教学常规检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教情、学情,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并在实验教师会上通报近段时间的教学常规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和学校的具体要求。
5、建立快乐的教学反思机制。
学校要积极引导并大力推行教后反思,要求每个教师每课、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写出“学生你快乐吗?”,“老师你快乐了吗”的教学反思笔记。把写教学反思,记录反思问题,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校每学期要对教师的快乐教学反思笔记进行一次检查并于每学期对全体教师的快乐教学反思笔记进行展评。
6、开展一系列活动,确保快乐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①以“四课”为载体,提高教师执教快乐课堂的能力
学校将深入开展“四课”活动,即:推门课、达标课、示范课、教学开放课。推门课不定时进行;每个学期每一位教师进行一次快乐课堂达标课;请第一批实验老师每月进行一次快乐课堂示范课;每学期进行一次快乐课堂教学开放课展示。
②、2013年6月启动“示范小学快乐课堂开放周”。
学校将在2013后6月面向全县教育同仁及家长进行首次快乐课堂的开放周展示。
③、启动“课堂教学“六项技能”能力提升行动”。
每学期举行一次“六项技能”比赛活动,通过比赛提高老师的基本功,为快乐课堂教学的推进打基础。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快乐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教师教学考核机制;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快乐课堂为目标,为我校构建快乐校园的办学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2: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本文关键词:分层,阶段性,教学模式,初中数学,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本文简介:《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本课题是为了,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边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使课题能稳步有序地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成效,将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本文内容:
《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本课题是为了,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边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使课题能稳步有序地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成效,将课题研究进行如下阶段性的总结。
一、加强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学习
自从课题申报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并对“作业、练习分层设计”进行进一步研究,为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建构提供有利巩固、深化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施《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轻松、愉快地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澄清有效教学的概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水平。
二、课题进展及实验成果
根据课题计划,我们采取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目前已经进行了前一个阶段的工作。
(一)
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完成了课题方案的设计,
并请专家论证可行性;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确定了课题;利用网络、非网络收集了各种实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
实施阶段
1、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
2、建立一套适合学生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的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研究的原则与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新型合页式分层作业,让作业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确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练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更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与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提高师生教学合作效率,并为同行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四、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反思教学,提高师生合作效率,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建立一套适合学生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的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学生分层
;
2、课内练习分层
;
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
4、辅导分层;5、评价分层。
五、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继续收集资料,及时归类,及时反思。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2、从如何改革数学作业单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作业与练习。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
3、课题注重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一)教师主控,学生自主。
1.学生自主留作业
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作业内容、数量以及形式的权利。大胆的进行了学生自留作业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自主选作业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提出
(二)作业、练习开放式
课堂要开发课程资源,实行开放式教学。同样作业也要开发作业资源,实行开放式的作业。
1.内容的开放性
作业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我们可以跳出课本局限,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
2.课前课后开放性
教师布置学生作业不应局限于课后,包括课中,还应考虑课前,而且注重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前预习作业,使得小小的课堂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虽尽而意无穷。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多,部分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学业评定唯分数论,作业、练习“一刀切”式标准,希望所有学生学业齐步走,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女同学学业测试得分低或者许多题空白。我们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作业、练习分层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建构提供有利巩固、深化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施《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轻松、愉快地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创造更高层次受教育的机会。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市、县教育局大力倡导教学改革;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作业的改革和评价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多年的建设,教育资源、教育环境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负责人及数学教研组成员均属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的中学教师,属于学校的业务骨干。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制定了实施细则,相信课题一定能取得预期成果。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反思教学,提高师生合作效率,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初中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的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学生分层
;
2、课内练习分层
;
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
4、辅导分层;5、评价分层。
四、研究的原则与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新型合页式分层作业,让作业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确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练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更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与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提高师生教学合作效率,并为同行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改革数学作业单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作业与练习。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做好以下几点:
1、作业、练习内容精练化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
2.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补充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设计阶梯型题组。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多,部分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学业评定唯分数论,作业、练习“一刀切”式标准,希望所有学生学业齐步走,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女同学学业测试得分低或者许多题空白。我们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作业、练习分层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建构提供有利巩固、深化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施《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轻松、愉快地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创造更高层次受教育的机会。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市、县教育局大力倡导教学改革;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作业的改革和评价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多年的建设,教育资源、教育环境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负责人及数学教研组成员均属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的中学教师,属于学校的业务骨干。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制定了实施细则,相信课题一定能取得预期成果。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反思教学,提高师生合作效率,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初中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的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学生分层
;
2、课内练习分层
;
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
4、辅导分层;5、评价分层。
四、研究的原则与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新型合页式分层作业,让作业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确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练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更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与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提高师生教学合作效率,并为同行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改革数学作业单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作业与练习。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做好以下几点:
1、作业、练习内容精练化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
2.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补充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设计阶梯型题组。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一)教师主控,学生自主。
1.学生自主留作业
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作业内容、数量以及形式的权利。大胆的进行了学生自留作业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自主选作业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提出
(二)作业、练习开放式
课堂要开发课程资源,实行开放式教学。同样作业也要开发作业资源,实行开放式的作业。
1.内容的开放性
作业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我们可以跳出课本局限,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
2.课前课后开放性
教师布置学生作业不应局限于课后,包括课中,还应考虑课前,而且注重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前预习作业,使得小小的课堂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虽尽而意无穷。
(三)从统一标准转向差异对待
学习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业要求,一刀切齐步走,必然要给不同学生的作业学习带来困难和问题,而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学生作业设计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于是我们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因材施教”教法。对于每节题,画出所有学生的必做题,把剩余的题目选择出一部分让中等学生做,难度教大让优等学生去探索、研究。若优等生在学习上还有宽余时间,再给补充一些锻炼思维的题目。有时穿插给他们一大部分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题目。
“弹性作业”改变老师强制式为学生自主选择式,作业设置多样化,在题量和难度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做那些一看就会的题目,而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而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在作业完成时间上也允许有弹性,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师辅导以后再完成作业。
以上就是我们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作业布置改革的几个研究重点,作业改革还包括作业批改等,这都有待于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实践和总结,最终会起到抛砖引玉并全面推广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由于课题刚实施,加上教师缺乏经验,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如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时脱离等现象。
2、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有待提升,课题研究层次不够清晰。
3、课题组研究成员数量不足,有待增加。
2、以课堂为切入点、生成点开展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这些活动开展,取得下列成效:
学生方面:
1、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了。课堂上与教师大胆对话、提问质疑,学习中与同学热烈讨论,互相交流,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了,提高了合理运用知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去体验、去猜测;掌握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寻求任何一个可能结果的策略;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教师方面:
1、课堂教学方法发生明显变化,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处处洋溢着课改的气息,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2、教师课后主动反思课堂教学,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养成了写课后反思的良好教研习惯。
篇3: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研究课题,教学模式,课堂,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襄阳市四十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特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对孩子学习监督,学生的教育主要靠老师,主要靠课堂,所以研究制定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我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襄阳市四十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特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对孩子学习监督,学生的教育主要靠老师,主要靠课堂,所以研究制定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我校教学实际,必须要做的工作。我国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严格说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太可能完全照搬。我校应该立足校本、立足教师资源特色、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先发现、分析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理念科学、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及至借专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向课堂要效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为重要的是能弥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管的缺失,力争在课堂上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意义
本课题依据建构主义、系统论理论发展而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在这些问题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强调以下问题:
1、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整体建构教学强调一开始教师要把主要任务而不是次要任务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责任感,因为人的潜能是很大的。
2、
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强调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一开始不要急于学习具体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寻找某一类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切入点。知识是讲不完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就会自己去学习知识。
3、
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4、
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让知识在系统中学习和记忆。如每个学段的开始把一门学科的知识树(知识结构图)教给学生;每个学期把一册教材的知识树教给学生;每个单元的开始也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告诉学生。每学完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还要及时回归上位系统。这样知识在头脑中总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实践意义
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教师根据整体教学设计的思想,打破单元章节的界限,将有关知识整体构建,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构建高效快乐课堂,增效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校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
本课题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语、英、政史各科组长、学科老师组成。分工如下:
分工
姓名
职务
职称
专业及专长
主要职责
组长
施克江
校长
中教高级
数学学科
组织领导
副组长
郜广艳
教导主任
中教高级
小学数学
组织实施、业务指导
组员
万杏红
教研组长
小学高级
小学语文
理论研究,资料收集
组员
袁付香
教研组长
中教高级
英语学科
具体实施和个案分析
组员
钱艳红
教研组长
中教高级
政治历史
具体实施和个案分析、总结
五、主要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目标:通过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成效目标:规范各科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与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推广一种可学习借鉴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教师目标: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创新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改变教师低效、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学生目标: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5、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适应新时代和新课改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认识和理解高效课堂这一理念,全方位多学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三)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3、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7、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
六、研究措施与实践
(一)领导重视。学校领导一直高度关注该课题的进程,全面统筹课题的各项工作和资金保障。课题组核心成员4人,涵盖了语文、英语、政史等学科。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带领全体领导干部全程参与备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实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常态化。为保证效果,课题组量化了听评课的具体要求,至少每学期听评课16节,逐周汇报听评课情况及教研活动效果,写出听评课记录,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全校形成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
(二)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细化出不同学科的具体课堂模式。在学校课题研究新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考虑到了每个学科的特点,因此,我们提出“有模式不惟模式”,要求每个学科组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探究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学科模式、不同课型的模式。
(三)说教材梳理知识点。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和整本书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课后逐步减少直至不布置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
(四)细化课堂模式评价标准。为明白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行动的方向,并能进行课题研究的成果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根据学校现有教育发展程度、学生生源情况、教师教育水平等实际,在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了课堂评价标准。
1、教学要素方面:
(1)教学思想:依据新课标,贯彻新模式教学思想,体现本学科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2)目标指向:知识目标明确、能力目标突出、德育目标有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3)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学设计因课制宜,教材重组合理科学,重难点突出且处理得当,处理好整体教学和局部探究的关系,讲授时间恰到好处,练习质高量中;
(4)教学方法:方法与课型相得益彰,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运用得当且讲求实效,学生中心地位突出,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状态的引导和调适。
(5)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过程充分,避免形式主义;讲求教学艺术,教学环节合理,时间安排恰当。达标测试有实效,时间充分。
2、教学行为方面:
(1)教师行为: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充满激情,教学行为规范,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整节课能吸引学生且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应变、组织能力强,具有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宽广的学科视野,教材驾驭能力强,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教师语言规范准确且具有激励性,课堂节奏恰到好处且时间掌握准确,板书简洁且富有启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学生行为: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自主学习时间,注意力集中,思维被激活,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师生互动,合作分享,学生兴趣浓厚,回答问题争抢有序,讨论过程效率高,组员活动多,不讲与学习无关的废话,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改互批,能及时发现问题,补充更正准确,解决问题效果好,能发现、质疑有价值的问题,发言声音洪亮,站姿规范,环节紧凑不浪费时间,不东张西望,学习认真投入度高,及时记录笔记,板书规范,能生成智慧,学生明确了知识的过程,知道或学到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素养获得相应的培养与提升。
3、教学过程方面:
(1)教学准备:备课充分、教材熟悉,有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与生活联系紧密,选择恰当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恰当引用学科最新信息;
(2)教学实施:教学过程顺畅,能合理智慧地处理突发事件,教学情景设置科学有效;
(3)教学反馈:课堂高效,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当堂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有个性、有创新、有亮点,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得到强化。
4、加强教学反思。
学校每周五组织周末讲坛,专门提供教学反思机会,交流高效课堂的研究实践的经验及教训,全体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五)组织多轮赛课活动。
实施实验骨干教师观摩课比赛、全校教师每人一节公开课比赛、新课堂模式优质课评选、青年教师擂台赛、师徒共上一节课等多轮赛课,促进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为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校坚持“以比赛促教学,以意识促成长”的方针,组织新教师进行了青年教师擂台赛。
通过多轮比赛,我校青年教师在比赛中获得了锻炼,得到了成长,培养了重视教学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意识,明白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题模式的评价标准,并学会了一些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全校教师的授课水平得大幅度提高。
七、
课题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4月1日—2013年6月30日)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各教研组长拿出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具体方案,并制定奖励考核办法。
3、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国内各地区、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为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3年7月1日—2013年12月30日)
1、研究制定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具体办法。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
3、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交流、评议。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1日)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进行评价反思,开展讨论与总结。
2、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有效课堂模式。
3、收集整理研究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出版研究论文集。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李郭老师、刘春老师、于晨老师等一大批教师在自己研究及实践过程中有了宝贵的经验,并写下了优秀论文。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大课题引领、小课题渗透已经成为基本模式。现在,教师参与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成为习惯,逐步形成了学习型教师;积极参与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卓有成效,学校中考成绩逐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领导认可。
在课题组长施克江校长的主持下,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通过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李郭老师、刘春老师、于晨老师等一大批教师在自己研究及实践过程中有了宝贵的经验,并写下了优秀论文,形成了师生成长的共同体,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大课题引领、小课题渗透已经成为基本模式。现在,教师参与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成为习惯,逐步形成了学习型教师,积极参与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卓有成效。学校中考成绩逐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领导认可。
(一)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及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非常有好处。成功转变了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形成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新型关系。倡导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平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全面实施探究教学模式。
(二)避免了重复性工作。
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能够自己解决,有的则不能自己解决,这时候他们将不会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再根据反馈情况,完善导学案,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放矢,这样的课堂必将是有针对性的。学生的印象也会相当深刻,而其中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则完全没有必要再由老师来讲解了。正如一位老师所说,剩下的时间完全可以用来辅导学生解决那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从而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把时间用在了点上,从而体现了了高效性。
(三)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不再是先教后学,而是先学后教,甚至是先学后导(不教),缘学而导,以学促导,学导合一。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使教学结构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而这样做所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的教变成导,适时点拨,主角始终是学生。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学习的效果才会有所保障。学习才会有效用。
(四)
增强学生自信,培养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参与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了学生的探究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五)
发挥群体力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可以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互相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教师要观察每组是否都在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应及时加以辅导。教师再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学生状态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凡是学生会的,教师决不代替,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再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
我们把学生看成一个学习的主体,和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之间除了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之外,同学之间也起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大胆发言,而且也没有面对老师,对那些胆小水平差点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言机会;另一方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的带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平等竞争、相互协作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率。
坚持数月后,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活泼而不散漫,规矩而不死板,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敢于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