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方案 本文关键词:养成,课题,行为习惯,方案,学生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方案 本文简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方案课题编号:HKX125004课题负责人:海口市琼山第四小学吴小红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由来1、加强未成年道德教育的需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方案 本文内容: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方案
课题编号:HKX125004
课题负责人:海口市琼山第四小学
吴小红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由来
1、加强未成年道德教育的需要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道德行为教育是学校的必需
首先,对于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小学德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基础道德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使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因此,中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养成教育。正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其次,针对本校提出的“文明伴我行”道德教育,在这个道德教育的时期下,道德行为教育成为身为班主任的我是必需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一种渠道。第三,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导致其依赖强,独立性差;被动性强,主动性差;做事缺乏意志和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而多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过于简单化,教育的内容空、方法旧、灌输说教多、实践活动少,注重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毅力的培养。
3、学生一生发展的必备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由此可见,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有多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主宰你的人生,因此一个人好习惯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二)、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首先,在前人的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所谓教育的“关键期”,也叫关键年龄、最佳年龄、临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半功倍的问题,甚至是终身难以弥补。其次,也强调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是把这个时期内的教育效果同人生其它发展阶段的教育效果比较而言。事实上,一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全部在中小学阶段完成,还需要在进入社会后,在工作实践中继续不断地进行。因此,我们在养成教育上既要重视小学阶段,又要承认它是一种终身教育。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1、关于养成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首先,养成教育的内涵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养成教育的外延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因此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
2、关于习惯的概念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所以说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
(二)理论依据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此言就道出了有个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及其以后成为成功人士极为重要。而习惯的养成虽不是教育中的全部,但也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和教育中“质”的指标。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又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只要抓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文化的人才。这个任务就担负在教师的身上。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就取决于现代的教育,而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在青少年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首先就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再去丰富少年儿童道德情感,最后去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而我们去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既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说教,也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某个道德行为,而是看其是否真的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良好品德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然而学生的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与其主动性有着必然联系,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因此,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从研究“知与行”为着力点。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1.欧洲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那么,什么是“所留下”的呢?只要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只有习惯是永远忘不掉的,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自动化的行为,而只有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完全可以说:培养习惯才是真正的教育。
培根认为培养良好习惯应该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他说:“毫无疑问,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2.亚洲
日本的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比如,日本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会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坐着等爸爸妈妈把桌子、椅子摆好,端上饭来,即使是4、5岁的小孩儿也知道要搬凳子,帮助爸爸妈妈递递碗筷。
3.中国
我国的教育对儿童习惯的培养则相对欠缺。
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我们很多的孩子在一些日常的细小行为习惯上都不加注意,我国社会经济日渐开放,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而这些根深蒂固的习惯却在影响着我们走向世界的脚步。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孩子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习惯,增强能力。等他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培养习惯,增强能力。好习惯成了自然的行为,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更是应该把习惯培养放在第一位。
四、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根据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治自理能力,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一系列习惯,并通过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及完美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本课题以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为目标,其重要是着重去研究“认知—习惯形成”是如何转化的,为我班的德育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教育渠道及新的思想观念。
研究目标: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研究内容:培养孩子讲究卫生方面的好习惯
卫生习惯是孩子生活习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关系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保持孩子的健康、树立孩子的小小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个人卫生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人们常说活着就要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获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塌糊涂,吃得不干净,不注重个人卫生,他的精神面貌肯定很差,更谈不上什么精神升华。因此,孩子应该从小就养成讲卫生。
研究难点:纠正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一、二年级的学生
六、研究的方法
我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调查法:一是调查分析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教育对策提供依据,好对症下药;二是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指导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提供依据。
2、理论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原理,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构建起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体系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3、个案法: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4、实践法: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5、总结法:边实践边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的发展。
七、研究的步骤
研究周期:1年(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课题的准备阶段
(2012年1月—2012年3月)
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搜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2、课题的实施阶段
(2012年4月—2012年10月)
按方案中的研究内容实施研究与实践,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中期要进行小结,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并提出修正方案。
3、课题的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对课题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撰写课题报告,推广科研成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小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2、通过实验研究,学生懂得“知与行”转化,学会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的行为习惯。
3、总结以小学生良好的讲卫生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的报告。
4、编写关于小学生良好的讲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活动设计。
5、促进家校合作,使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