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职业学院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本文关键词: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职业学院,XX
XX职业学院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本文简介:XX职业学院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2017年,XX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从严治党、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以创建优质高职学院院校为目标,以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产
XX职业学院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本文内容:
XX职业学院2017年工作总结
和2018年工作计划
2017年,XX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从严治党、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以创建优质高职学院院校为目标,以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荣获首批“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推进学院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组织全体党员集中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式,聆听了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学院党委理论学习组、各党总支、党支部分别组织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原文,召开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部署大会,印发了《中共XX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配档表》,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出了系列部署要求。学院领导为分管部门和所联系系部上专题党课,对十九大精神进行宣讲。
2.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学院召开了中国共产党XX职业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实事求是地总结了XX职业学院升格高职十五年以来的重点工作,客观分析了学院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学院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对提升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作出系统部署,选举产生了学院新一届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
3.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院党委研究制定了《中共XX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完善了保障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学习教育“不留真空”“不落死角”,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两手抓、两促进。
4.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始终坚守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原则,制定了《XX职业学院贯彻落实的实施细则》,组织引导领导干部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明确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职责。
5.开展系列活动增强党员意识。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党史展,开展了共产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召开了以“不忘初心、锤炼作风、担当作为、走在前列”为主题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集中学习,落实好“五个一”学习讨论制度和措施。搭建网络学习教育平台,建设党建工作网,打造“永远学习教育课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骨干带头作用、文明示范作用和学习表率作用。
6.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书记分别与班子其他成员、各党总支书记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网络。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深入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学院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方案的内容与学院发展规划及各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等的契合度进一步增强,实施过程设计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了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梳理,制订修订了10余项质量标准和制度,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根据指标体系完成了45个专业近300门专业课程的首轮质量提升循环,开始了第二轮专业及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专业及课程诊断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结合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教师标准和评聘管理相关制度。开展了两学期教师课程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工作,着手制订教师发展力诊断与改进实施办法。
2.学分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学院按照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制定了《XX职业学院实施学分制改革工作方案》《XX职业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XX职业学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等学分制工作相关制度。修订了《XX职业学院学籍管理办法》,将原有学籍管理中涉及到与学分相关部分进行修改,以配合学分制的实行,为2018年实施学分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3.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学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在进行深度市场调研和专业分析的基础上,2017年新增《电子商务》专业,撤销《物业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和《道路养护与管理》四个专业,目前学院共设置56个专业,分布在12个专业大类,专业布局更加合理。组织完成了2018届水利工程对口贯通专业过程性考核工作。继续深化与中职学校衔接机制,在与日照市工程技术学校等3所中专学校合作基础上,今年分别与XX等学校6所学校开展“三二连读”合作办学,目前合作中职学校达到9所。
4.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学院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的“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要求,深入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土木工程检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获省级立项。2017年获教育厅批准立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学院立项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学院积极筹措资金对8门精品资源共享课进行建设。
5.技能大赛硕果累累。校企合作开展了校内学生技能竞赛月活动,确立了工程测量、水利工程造价等21项比赛,参赛学生达7400人次,共评选出一等奖115人,二等奖209人,三等奖299人。组织278名学生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山东省第十四届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第八届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和第十一届全国水利职业学院“蜀水杯”技能竞赛等共计16项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8项,一等奖56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90项,充分展示了学院教学改革的成果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实力。
6.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初显。学院构建了“两级统筹、点面结合、创新引领、五创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建设创业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以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为平台,深化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在第十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17年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同时获得优秀组织奖;在第三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1项;在2017年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1项。通过“双创”系列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形成了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7.招生就业进出两旺。2017年招生工作从3月初单独招生开始至9月底注册入学结束,历时7个月,录取省份20个。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实施“阳光工程”,严格执行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完成了单独招生、普通高职、对口高职、“3+2”专本贯通、注册入学分段的招生录取工作。2017年录取各类考生4938人,报到4559人,报到率92.3%,位居全省前列。学院积极探索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新途径,打造“精准帮扶、精彩规划、精益提升、精心搭台、精创载体”精品就业服务工程,形成了“院级统筹、系部为主、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构建了以充分就业为主导、以创业教育等个性化服务为主线的“大就业”工作格局。2017年,应届毕业生4145人,截止目前,共有4045人顺利就业,总体就业率达到97.59%,位列同类院校前茅。
8.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水平。2017年公开招聘工作进行了改革,省属高校公开招聘笔试工作由各高校自行组织。学院成功招聘硕士研究生32人,本科生2人,共计34人。其中管理岗位4人,专任教师22,专职辅导员8人。学院注重教师培训工作,35人参加了省级培训,对新进教师进行了入职培训;7名教师完成岗前培训、教师资格认定;利用暑假举办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在2017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院提交的参赛作品获一等奖5项,三等奖3项。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决赛中,我院的三支队伍经过艰苦奋战,取得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第四届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我院教师荣获高职人文社会科学组二等奖。
(三)深化产教融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1.校企合作又结新硕果。学院与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协同育人、共同发展为宗旨,按照“校企联盟、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了互利双赢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形成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办学模式,激发了校企一体化办学活力。学院荣获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和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合作示范专业群和企业。学院牵头成立了XX职教集团,校企深度融合,共同推进我省水利职业教育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进程,共同打造水利职教品牌,为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
2.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7年,学院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中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其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入选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实行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实现了校企双方从思想到行动的深度融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增强了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教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充分利用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科研攻关,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教研工作,教科研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组织修订了《教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参加科研、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全年共发表论文114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三大检索(SCI、EI、ISTP)论文23篇;获得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出版教材48部;教科研立项16项,结题13项,各类教科研获奖10项。
4.社会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学院积极学习国家有关政策,按照“分类管理、规范服务、保证质量”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东营市河口区水利灌溉管理站专业技能培训班、临沂市水利移民干部培训班等十几个培训班,培训人数1600余人。整理编印培训教材、讲义、学习资料、学员手册、验收材料等共800多册160万字,培训资料标准规范,内容全面,受到了有关领导、广大学员和验收专家的广泛好评。采用“订单式”培训模式,科学制订培训方案,抓好培训细节,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培训质量。继续完善专家库队伍建设,建立学术水平高、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掌握前沿知识的专家库队伍,较好的满足了培训工作的需要。
5.落实精准扶贫任务和帮困助学工程。学院对扶贫联系单位杨家山子村开展深度调研,及时与村委沟通协调,帮助建设了两个高标准果蔬大棚,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投入使用后,为该村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学院处级干部和杨家山子村12名党员分别建立了一对一联系,对接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推动村民脱贫致富。认真做好科技扶贫工作,我院主动认领临沂市沂水县黄山铺镇作为对口重点扶贫乡镇,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做好科技扶贫工作。严格落实各级学生资助政策,全年有5764人受到各类资助,发放资助资金1206.97万元。为409余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办理缓交或免交学费、住宿费214万元。成功办理助学贷款学生954人,贷款额度520.4万元。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加强
1.狠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将新时代精神有机渗透、融入到各项学生活动中,先后举办了“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学习、“新时代
新青年
新使命”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和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根本,结合国家重大节庆日,重大历史事件等工作契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及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青春水院”官微和微博、QQ群等技术平台,开展了“一学一做”教育实践、“团课小讲堂”“2017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大艺展活动展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风采展”等系列线上专题教育活动和教育经验展示。
2.推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打造精品校园活动。成功举办了2017校园文化艺术节,先后举办了曲艺大赛、器乐大赛、艺术工作坊成果展、社团文化艺术节等十余项校级校园文化活动。共有3100余人次参与到院系两级各项活动中,呈现文艺节目148个,艺术作品506件。在山东省艺术作品和项目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皮具制作艺术工作坊项目代表山东参加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
3.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年组织开展了“精准帮扶
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开展为空巢老人、城乡儿童、残疾人士等群体送温暖活动。集中开展了“清清河流”“认养绿地”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积极为XX创城贡献力量,400余名学生志愿者担起交通协管员、文明劝导员。262名“小海贝”志愿者为2017XX国际马拉松赛事提供了医疗救援志愿服务。
(五)不断夯实基础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1.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推进。学院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小组,与山东移动XX公司和卓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达成意向,校企共建智慧化校园,项目预计投入资金960万元。经过反复论证,形成了智慧校园建设整体方案,确定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和施工计划。学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启动,校园网络出口总带宽已由300MB扩展到1500MB,重新布设了校内楼宇间万兆光纤网络,更换了现有网络中心机房UPS,新建了标准化的校园安防监控中心。对办公系统OA和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购置了预算编报管理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系统等5个软件管理平台;新建了导游实景互动、水利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学习等3个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了1个100余平方的高标准录播室。学院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2.基建项目进展顺利。教工周转房完成水电测试、避雷测试、室内供热计量温控装置验收、节能验收、质监站竣前检查、质监站综合验收等工作,顺利完成交房工作。实训楼主体顺利通过验收,各项安装、装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3.校园全年安全稳定。学院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安全稳定工作与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院党委年度工作要点,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管理,突出宣传教育,狠抓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学院全年和谐稳定,未发生任何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涉校重大政治事件、非法聚集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及暴力恐怖事件,未发生任何影响安全稳定的重大问题和责任事故,为树形象、抓内涵、促发展、保稳定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2018年主要工作
2018年,学院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争创优质高职院校为重点,集中精力围绕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作风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切实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推进党建工作
加强系统学习,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全面加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学院党委理论组学习制度和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职工的“四个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师生员工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全过程,筑牢师生员工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落实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责任制,建立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年度述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各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和战斗力。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二)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廉洁教育和诚信教育,狠抓学术风气建设,把廉洁教育、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完善和强化对工程招投标和仪器设备、教材、图书等大宗物资采购监督;进一步扩大校务公开范围,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及时公开,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三)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思想政治工作由软要求变为硬任务,立足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制度化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学习培训等途径,提升学生工作队伍水平。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工作,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加强和健全学校、系(部)、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不断增强学生适应环境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应对挑战的能力。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2.切实推进内部诊改工作与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持续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结合教学诊改,继续开展专业诊改工作;按照“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开展教学重点工作的改革和试点;对学校现有的各种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构建学校诊改工作的信息平台,不断改进完善,最后形成特色鲜明的诊改信息化系统。结合学校的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总体建设规划,推进已经启动的任务(项目),加强过程实施,梳理查找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任务(项目)顺利实施。
3.进一步彰显专业特色,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对优势特专业的资源配置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强化特色专业龙头地位。大力扶持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形成特色、做大做强,为学校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校企合作,继续探索混合所有制专业建设。大力推进专业的交叉融合,整合资源,培育学校未来专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按照产学研一体化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带头人、团队建设,能够起到引领和带动专业发展的作用。注重以学生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开设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特色课程模块。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指导,对学生开展开放式、模块化的创新训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继续举办校内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遴选优秀项目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高端人才的引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人才。按照专业发展要求,引进和培养专业领军人才,建高水平专业团队。不断优化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政策环境,落实教师梯队建设的计划与举措,健全教师队伍激励约束、新陈代谢机制。优化管理服务队伍结构,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打造一支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高素质管理服务队伍,促进教师、管理、服务队伍协调发展。
6.建中高职衔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探索对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模块递进、分段实施的方式和途径,逐步建立培养目标衔接、专业设置衔接、招生就业衔接、教学内容衔接、技能等级证书衔接、教育文化及素质教育衔接、学制学分及管理规范衔接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体系。
(四)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制度建设
始终将依法治校作为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推进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法治和民主管理机制,要继续认真开展校内规章制度的审查和清理,建立起“章程—学校基本制度—部门规章制度—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四个层面的层次合理的制度体系,有效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层次合理、简洁明确、便于执行。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政各自的职责,通过制度保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顺利实施。继续认真落实“三重一大”规定,明确学校重大问题,党政共同研究,党委集体决策。健全学校岗位考评机制,应用于职称评审、评先评优、项目申报等方面,创造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采取有计划、有组织、有监督、有反馈的程序开展各项考评工作,力求客观、合理、公正。
(五)坚持需求导向,做好招生就业创业工作
继续总结招生工作经验,不断完善招生管理办法,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指导管理招生工作,把握时间节点,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提升生源质量,力争2018年招生人数4000人以上。探索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学生就业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稳定就业率;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学生创业质量。
(六)坚持大数据思维,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按照“需求牵引、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遵循“优化管理至上,用户体验第一,建设扎实推进”的原则,推进智慧校园建设。2018年,通过新建、扩建和升级改造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信息化全面应用提供强力支撑。校园主干网全面更新,出口带宽达3G以上,校园网核心设备和汇聚设备的全面升级,建成双核心的骨干网络,实现出口双链路负载均衡;完成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和无缝切换;新建数据中心,进行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的整合扩充,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实现平台内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提高运行和管理维护效率;配置存储备份一体机,确保重要数据资源的安全备份;建设网上一站式智能管理与服务平台,全面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建设校园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系统,为教学、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七)坚持能效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坚持科学设岗,对教师、教辅、管理、工勤人员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新型人事关系。推进职称聘任改革,健全人员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机制,探索由服务对象、第三方参与评价的考核机制,建立教职工招聘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以及评职晋级考核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八)坚持以人为本,创建文明校园
按照《教育部
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对照《高校文明校园标准》,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使校园文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德建设,重点围绕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整洁优美环境等方面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