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刘康“同课同构”活动的反思

刘康“同课同构”活动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同构,反思,活动,刘康

刘康“同课同构”活动的反思 本文简介:“同课同构”活动的反思刘康1、同课同构是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的最佳呈现。从最初的构思到最后框架的确定,从每个教师个性化的设计到凝聚着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的最终方案,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备课、议课、磨课、分工,真正实现教研,换来了个人和群体专业水平的提升。同课同构也是共享资源、团结合作的过程,每

刘康“同课同构”活动的反思 本文内容:

“同课同构”活动的反思

刘康

1、同课同构是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的最佳呈现。

从最初的构思到最后框架的确定,从每个教师个性化的设计到凝聚着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的最终方案,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备课、议课、磨课、分工,真正实现教研,换来了个人和群体专业水平的提升。同课同构也是共享资源、团结合作的过程,每位老师都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精华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为提高教学质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财富。

2、同课同构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合力效应。

三位教师共同研究一节课,共同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弥补了传统“听——评”形式中“光说不练”的不足。教师间的直接对话,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教学问题共商,进行实践层面上的弥补与完善,使大家对课堂教学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不仅进行理论层面的研讨与交流,更进行实践检验与探索,取得较好的“教学相长”效果。实践证明,此类活动,能促成不同教学风格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取长补短,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研目的。

3、同课同构发挥了点评与反思的最佳功效。

“同课同构”式的课堂教学,因为实践着一份全体共同参与汇总而成的教学设计,所以就没有真正的旁观者,对课堂教学设计意图也有把握,教学实践效果的理解也就更有深度了。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进行对比式的点评与反思。教师们在组内发表自己观点时气氛格外热烈,老师们普遍认可这种新的教研模式,有的从教学细节中阐述自己观点,有的从其他教师的教学机智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有的从学生的发言中谈感受。

我的再认识:

1、同课同课更显教学智慧。三节精彩的课完美地演绎了同课同构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同课同构比同课异构更有挑战性、可比性。变量得到控制,一样的教案,相同的课件,并非是简单的三次重复,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环境,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主体,师生之间又存在一个相互反馈的过程,所以预设仅仅就是预设,无法调控整个课堂。虽然三位教师的“主流”过程是一致的,但对于细节的处理就得依靠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对预设环节的合理改变,动态生成的细节较多。

2、同课同构尽可能更常态化。求真、求实,上课老师不摆花架子,评课老师不做老好人。我们就要这样的常态化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不需要表演,不需要花俏,因此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切实提高40分钟的质量是最终目的。

活动的后续

我校一直在积极寻找教师成长的新起点,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开展“同课同构”课堂教学活动是本学期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篇章。此次教学研讨活动,切切实实地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充分展示了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学校的校本教研及其他教研组活动,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如何使这样有意义的教研活动落实在常态化的教学管理和实践中,是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次活动,对我们下阶段的同课同构活动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1、每次同课同构活动开展,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不必过分追求“精品”化,回归常态全程性的公开,力求教学活动原汁原味、真实、完整,让大家看得见,学得到,用得上,实实在在进行教科研的交流、切磋。每次活动的展开切口要小,有一定的主题,主题可以是研究教师的,如教学的设计、教学内容呈现的先后,教师教学语言、教师的评价语、课堂示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等;也可以是研究学生的,如小组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课堂作业的有效开展等等。

2、同课同构要突出听课、评课后的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

同课同构的课堂教学,后上课的教师要对前面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同时根据同伴群体对前一节课的评议,进行二度教学设计。针对前面课堂中出现“意外事件”,如学生的回答或发问、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语言的引导等,进行再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捷径。在学生出疑处、出错处、出新处进行二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作为崭新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同课同构”的开展和推进,必将对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13年11月14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