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科技局局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杨焕枝局长在市科技局年终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杨焕枝局长在市科技局年终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30 日)

同志们: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召开科技局年终总结大会,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回顾我局2011年的工作,通报2012年的工作思路,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局领导班子向一年来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工作的各位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齐心协力、共谋发展,2011年全市科技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市实现赶超发展的重要一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0亿,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5亿元,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9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2.7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完成16584元,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9311元,增长13%。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十一五”的大好来势,呈现出发展提速、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可喜局面。2011年也是我局创新发展,科技成果丰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正确指导下,在各旗县区的大力配合下,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发展战略目标,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各项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主要工作成效

2011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寻求新的突破,促使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同时,也有不少创新点和亮点,主要表现在“一个大会”、“两个启动”、“四个建立”方面,即:

“一个大会”:成功召开了全市科学技术大会。2011年10月9日,市委、政府隆重召开全市科技大会,这是继2007年以来我市科技界的又一次盛会。大会全面地总结了“十一五”我市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深入地分析了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科技工作重点,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赶超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大会对2009—2010年度评出的5项自然科学奖、13项科技进步奖的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此次大会不仅极大地激励和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而且大会规格高、规模大、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对于指导

我市今后五年的科技工作,推动我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创新型巴彦淖尔建设,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两个启动”:一是全面启动了京蒙科技合作。在自治区科技厅的协调下,通过与北京科委的积极联系沟通,邀请京蒙两地现代农业科技方面的专家、科研院所及企业,先后在临河和五原举办了京蒙现代农业新技术成果供需对接座谈会和京蒙现代农业新技术成果供需对接现场会,共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100多项,形成了《技术需求汇编》和《技术成果汇编》,签订了包括京蒙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组织实施“信服通”工程等在内的8项合作协议,涉及金额1300多万元。这些技术成果的成功对接和落地转化,开创了我市技术转移合作新局面,为解决我市各行业技术需求、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我市与北京技术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启动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根据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开展内蒙古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在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实施方案”,启动了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先后与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内蒙古百吉纳奶酒股份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蒙龙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和巴彦淖尔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等5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知识产权托管协议。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一方面为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咨询和建议,帮助企事业单位进行专利挖掘、布局和建立专利数据库,并通过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为入托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因人才短缺难以设立专门知识产权工作部门和配备专门知识产权人员的困难,省去了企业花费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上的费用,有利于企业节省运营成本,解决了企业需要知识产权多方位服务的需求,帮助企业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四个建立”:一是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因此我局高度重视,牵头组织市经信委、巴彦淖尔市经济开发区等相关部门,在多次到包头、北京等地考察调研学习,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临河中小企业创业园为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试验示范基地。同时派出三名工作人员,进驻孵化建设场地开展专项工作,并就临河中小企业创业园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农产品检测平台建设,给予专项科技创新资金支持。通过建设,该孵化器可供研发、生产、经营的物理空间建设基本完成,经自治区科技厅实地考察和专家评审之后,认定“临河中小企业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

二是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实施意见》,为充分发挥我市向日葵产业的优势,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解决制约向日葵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条,经我局向自治区科技厅争取,确定由我市牵头组建“内蒙古向日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已召开了内蒙古向日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备会,确立了由太阳神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理事长单位,确定区内外产学研联盟成员单位29个,聘请区内外行业知名专家成员23个,拟定了“联盟”技术创新目标和工作章程,正在筹备第一届联盟理事会。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立,将为整合我市乃至全区向日葵资源,共同发展,做大做强向日葵产业和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三是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积极努力,引进我国水环境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刘鸿亮院士建立了巴彦淖尔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水环境防治与产业化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实现我市院士引进零的突破。该院士专家站的建立,以工作站为平台,以院士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加快了我市科技创新团队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步伐,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了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克速度,极大的提升了我市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治理能力。

篇二: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曹新生同志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政务通报第49期

(二○一○年五月十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我们接着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的工作。刚才,市科技局肖局长总结了去年全市科技工作,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安排,讲得很好、很全面,我都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就进一步做好全市科技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科技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新贡献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迎难而上,科学应对,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条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饱含着全市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同样,我市的科技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一五”以来,我市共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星火计划、863计划、成果推广、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软科学研究等科技项目342项,争取和投入经费2646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催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热熔胶贴膏剂研究”、市农科所研发的“两系法超高产多抗杂交粳稻国审两优培粳选育与推广”、信阳农专研发的“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酶联免疫检测”等项目成果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二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我市围绕优势产业领域和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已初步建立了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信阳木工机械有限公司、光山白鲨针布公司、信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创新主体。先后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组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认证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等5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与河南农业大学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维雪啤酒有限公司在全省啤酒行业首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三是农业科技推广成效进一步凸显。通过实施全市科技

成果转化推广工程,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三年累计推出120项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面向全市推广。市农科所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特优2035”、“糯稻2072”、小麦新品种“信阳234”等在我市部分县区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使农民增收近2亿元。商城县推广种植了袁隆平院士培育的“Y两优一号”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其中百亩示范区亩产达859.4公斤,创百亩核心区单产全国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科技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勇于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科技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支持科技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新突破

201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成“十一五”、启动“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以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核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全力抓好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机械加工、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在制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一)力争在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将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真正向企业倾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资助奖励、政府采购、成套设备(仪器)政府首购等手段,促进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和科技条件,从解决好利益分配、产权归属、风险分担等核心问题入手,推进企业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三是要总结、宣传、推广国内外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始终把创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充实研发队伍,大力研发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要用足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路子。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从我市实际出发,认定一批创新型企业,建立一批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建立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

(二)力争在制造业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路子。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攻克一批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要进一步推进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整合全市有效科技资源,围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下大力气研发一批先进制造技术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促进产业科学发展。市科技资金要加大对研发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培育如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鼎化工有限公司、亚洲新能源有限公司、世纪金源化工有限公司这样荣获“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

(三)力争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重在自主,贵在转化。我们在鼓励自主创新的同时,要下更大的力气,推进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和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当前,科技工作的突出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转化速度太慢,分散了科技资源,弱化了科技实力,2009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不足4000万元。今年,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要特别注重发挥中央、省驻信科研院所的作用,他们实力强、水平高,在长期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一大批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产业化发展。

(四)力争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千方百计为广大科技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落实引进博士的政治生活待遇。要抓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一批创新团队,培养造就规模较大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特别要注意培养一批创新意识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企业家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实施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计划,吸引和集聚产业科技创新急需的人才。

(五)力争在创建全社会研发投入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推进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加大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和项目支持力度,建立一个增长性、有效性、多元性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市县(区)两级政府编制预算和预算执行中超收分配,都要体现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要求,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

导和带动作用。二是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基地、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基础条件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社会公益研究的支持,形成更加符合公共财政的投入结构。三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采取贷款贴息、担保、信用体系等有效手段,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水平。四是加强对政府科技投入的管理。建立科技项目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科技项目的信息管理、推荐、引进和监督等工作,对科技项目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要在落实科技为民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一是要加强涉及民生的关键技术攻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领域,重点研究突破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技术、建筑节能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重大公益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提升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要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工程。推广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把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是要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选派一批优秀科技人员深入中小企业和农村,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服务。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组织开展经常性地送科技下乡活动,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三、激励科技进步与创新要有新举措

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本地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进步目标考核。机构改革后的科技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科技综合管理职能作用。企业主管部门要研究制订企业经营者科技进步责任制,并实行严格考核。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推进科技进步工作的政策、办法和举措,努力形成推进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

二是努力构建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要用足用好国家、省有关政策,促进我市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抵扣、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各项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落实到位。要积极探索建立更加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和新体制。通过深化改革,有效整合全市科技资源,逐步消除制约科技进

步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促进交流与合作的科研环境。

三是切实发挥好科技对魅力信阳建设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社会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大医学医疗、公共卫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减灾防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先进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安全等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实施百万市民科学素养提高工程、农民星火培训计划,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和设施,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度,加快种养殖技术和新品种、农业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发挥科技专家队伍优势,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通过专家咨询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将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产品送到广大农村,进入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同志们,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创新型信阳建设,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为繁荣发展全市科技事业,为魅力信阳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三:在全县2011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科技兴县战略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县科技局局长 蔡华奎

2011年5月 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县科技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全县科技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为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下面,我就“十一五”全县科技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并就今年全县科技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十一五”全县科技工作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我县科技工作按照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的发展,以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开发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县“366工程”计划,提高了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和显示度,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成效显著。五年来,组织实施涉及工业、农业、教育、文化、卫生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兴县“366工程”计划项目67项,占计划任务的110%,其中年产5千吨烧结板状刚玉、南郑县蚕桑产业化技术开发、年产

500吨绿色环保漆包线产业化科技开发等项目也成为省市科技部门支持的重点项目。2006年以来,全县共申报争取到上级各级各类项目48项,扶持资金达1379万元。其中,申报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汉中附子炮制新工艺研究),争取资金65万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6项,扶持资金1170万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扶持资金144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科研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二)科技攻关实现新突破。2006-2009年,全县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6项,其中4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15项获得汉中市科学技术奖、37项获得县级科学技术奖;获国家专利55件,提升了重点企业和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工业上,研制开发的生物辊压法再造烟叶技术、烧结板状刚玉等,成为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

(三)科技兴农迈上新台阶。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助农增收,重点推广了优质稻米生产、生猪快速育肥、茶叶、烤烟、蔬菜、苗木花卉良种引进及高产栽培等适用技术,建成了一批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现代中药产业稳步推进。成立了现代中药专家顾问组,加大了对中药产业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到2010年,已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9.7万亩,以厚朴、附子为主的优势品种面积达7.2万亩,占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75%。实

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全县中药材总产值达2.5亿元。全县发展中药企业6家,其中重点企业神龙药业和汉中托普制药公司已建成4条中药生产线,取得国家GMP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各1项,托普制药获得国家保健品批号42个。全县中药协会组织进一步健全,建成县乡中药协会13个,会员100余人。中药产业已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四)科技兴工取得新成效。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围绕机械制造、建材、化工、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变,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亮点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3%。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8家民营科技企业,从业人员达到5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100多人,实现年总产值2.7亿元。汉中秦元新材料公司、汉中精测电器有限公司和陕西神龙药业公司等企业被省上授予“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被省上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县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企业。

(五)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快。成立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南郑县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培训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通过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深造、委托代培、承担项目等手

段,使其知识得到更新,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率达到15%以上。目前,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89人,其中高级职称186人,中级职称1346人,初级职称5157人,使每万人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101.4人。建成农业技术协会47个,评定出25个专业2787名农民技术员。

(六)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调整充实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进步协调领导小组,强化了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了县、乡科技工作协调领导机构,30个乡镇都成立了科技协调机构,行政村建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小组,大多数工业企业都设有技术研发机构,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联合的科技工作网络;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建立完善了南郑县中药科技信息网站,开办了“提高创新能力 实现突破发展 ”电视专栏,累计编制节目80余期,编印了《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简报,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工作显示度。

(七)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进一步加强。扎实组织开展了“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各类科技培训450余期,培训人员10万人次;创新了科技服务模式,实行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四年共从农业、林业、水利等农口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选聘和下派科技特派员69人,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47个,有力地支持

了全县新农村建设。2009年我县被评为全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先进示范县。今年,又被省科技厅授予全省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示范县,被市科技局确定为全市科技“12396”服务重点示范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全社会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省市科技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合力攻坚,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科技局向全县科技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诚挚地问候!向关心支持科技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表示衷心地感谢!

五年来的科技兴县实践,为今后抓好科技工作积累了

宝贵的经验:第一,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动摇”,把发展科技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第二,必须坚持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嫁接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科技产业转化,科技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递进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必须坚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通过市场调节,大力引进、推广工农业科技成果,推动产学研向广度和深度扩展。第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潜能,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用人环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52%未阅读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