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参加了黑龙江小学教研在线的UC研讨活动,观看了一段美国的课例。这正是几年前在参加函授学习时一位教授播放的,过后曾想写一篇随笔,但未成文。今天晚上再次观看,重新温习了里面的片断,些许感受,些许思考,记录如下。
1、一个老师教多门课程。在这个课例中,一位胖胖的老师独自上了语文、数学与社会科学,而在课堂中还经常出现一个成人的身影,课后介绍那是助手,负责帮忙组织课堂的准备与实施。有了助教,主教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工作中,而不要再花在课前准备上,这也是能同时教授多门课程的前提吧。
2、美国的班额很小。从课例中可以得知,这个班级共有22名学生。这是许多听课者质疑可学性有多大的的根本原因,应该说这也是开放性教学所必须的一个条件。
3、美国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这是一节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课例,从数学内容来看,主要解决两个算式“12+9”“14+7”的运算,而算法主要是用数数,最直观最原始的方法。据徐玉斌老师介绍,美国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比我们普遍低两个年级左右。这就是用时间来换空间吧,而有了空间才有可能让学生更多的探究、合作与创新。
4、美国的教室布置充满文化,处处均是教育资源。成串的圆纸片上写着格言:“出色的行为能散发耀眼的光芒” “这些孩子们能做到”。在课例中,可以感受得到教室里面贴的字母、数字、图片,包括那支用来指黑板上方数字长长的教鞭,都让人非常羡慕他们的孩子是置身于活动的乐园中。这些布置贴近学生的年龄、贴近教学的需要,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美国的老师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以前我总是说故事的作者是谁,今天的作者就是你们自己。”应该说,这句话是从第一次观看光盘就让我受到振憾。在课后的交谈中,老师说自己的设计是基于“因为我觉得在孩子刚开始上学的几年,让他们每天都喜欢来学校是很重要的事情。”从这些语言与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可以感受得到孩子的创新意识与自信勇敢的个性应该是从小要有萌发的空间。
6、美国有否统一教材?从这个课例中,语文课是让学生创作有关“雪”主题的句子,而数学是根据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及吃热午餐或冷午餐的人数而编出的两道算式,没有看到老师让学生翻课本。那么,教什么?怎么教?是否都取决于主教老师?
正如春苗在播放课例时说的,主要是借鉴而不是模仿。用一个课例来概括美国的小学教育,未免有点以偏概全了。更重要的,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想想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教室布置、培养信心等,就是我们能在自己的实际中有所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