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文科学讲座心得体会
人文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从刚进入大学到而今大学四年生活即将结束。此间听了很多场的讲座,现在就听过的人文与科技讲座谈谈自己心得。
科学和人文从来都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着的领域,它们代表着人类探索研究自然的两个方面的成就,同时也代表着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主体精神。其核心就是把人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科学精神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去解释和看待。
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艺术精神,亦即诗意的精神。这种精神以想象为其主要特点。它并不是要真实的反映现实,而是在脱离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意识活动。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多元化发展,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是有个性的,在此意义上常常发展为个人主义。多元精神坚持价值和意义的多样性,反对统一化、普遍化的要求。人文精神有追求永恒价值的倾向。人文精神有超出目前的状况、不计较当前的得失,尤其是物质利益得失而为信仰、目标或价值而献身的倾向,具有非理
性的特点。科学精神,是一种实证精神,是属于理性思维的范畴。理性的本质就是符合逻辑和规律,就是要有可控制性,就是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活动,而科学最严格地体现了这一点。科学必须成体系,必须具有严格的逻辑自恰性,必须精确等等,这些都是理性特征的体现。
在进行高等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结合人文教育深化科学精神培养,努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创造出有价值的新概念、新体系、新方法。学生科学观的建立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科书是现代教育中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它是经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只要从头到尾接受它的灌输,循序渐进,就可以全面而完整地掌握这个学科。但是,人们在把握以先辈们的智慧荟萃成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常常忘记了它的反面:因为省略了这个学科漫长的发展过程,把人们在生生不息的探索过程中的不同思路、不同表达方式、还有不完善或错误统统去掉了,留下来的虽然是目前为止这个领域里最正确的知识,但它的生命却凝固了。人们通过教科书掌握知识、应付考试,用它解决具体问题,但人们也被它禁锢了思想,把它当成真理的标准,难以发现它所有的缺陷,就导致难以永远走出它的思维框 架。专业人士乐于重复有限的科学事实,而缺乏有想象力的大胆假设和艰辛论证,从而导致没有创造性的科学追求。有些中国学生去美国后,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远比那里的同龄人多,就因为教科书灌输式的学习模式。但是,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的体验,没有无数试错性的游戏,没有个人化的即兴探索,独立工作、探索创新的能力远不及别人。
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培养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科学观。我们要培养学生反对知识迷信、科学崇拜、科学主义、教科书主义,建立为求知而求知,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理论敢怀疑、敢探索、敢想象的态度,而不是对科学顶礼膜拜,奉之为遵守客观规律的迷信。
要克服教科书教育的缺陷,一方面要从课程教学本身着手,课程设置应当适当社会需求;上课应当有更多的对话,更多的思考;多一些学科历史,多一些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多一些问题,包括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从课程之外着手,学校不仅是上课的地方,还是自修、研究、对话、交流、游戏、实践的园地。
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扩散和推广,也是文化的创造和再生。科学精神立足于特定的哲学、信念,并依托广泛的文学、艺术修养,专业研究不是科学探索的全部内容。科学创造力的源泉在于广泛的文化修养,其中主要是人文修养,而不是单纯的科学知识本身。任何学科,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通向自由的阶梯。一切思想在它最终的状态下是一致的,共通的。科学的每一重大发展都与非科学的滋养有关。哲学构成各种文化形式、各门学科内在的思想基石。
总之,在高等教育中,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战胜“科学迷信”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选择。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教师更要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须明确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注重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科学精神、道德素质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篇二:讲座观后感
听《数字化学习的方法与技术》有感
在我参与的众多讲座之中,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陆芳副教授的讲座最令我为之深刻。在2014年3月21日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数字化学习的方法与技术》的讲座——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的知识讲座。讲座的内容分别介绍了slideshare、网易公开课、慕课、可汗学院、51VOA网站及脑图的概念。让我们知道了技术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如此多的便利。
本次讲座的开始,陆芳教授就以技术促进学习这一浅显易懂的字眼使我们清晰明了地了解了讲座的主题而且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在讲座的开始,陆教授就播放了一个世界著名的slideshow引入了第一个内容。用一个强而有力的PPT给我们讲解了制作PPT的目的和技巧,其中陆教授提到powerpoint的含义即为提出重要要点,要让人一目了然,清晰明了。所以我们在制作powerpoint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讲文字贴到版面上,太多的字会让人觉得模糊和不知所谓。一张PPT的版面最多不要超过50字,而且字体不要太小,最好以图片说话,以图表说话。这样的PPT才会吸引到人们的注意。之后更是提到了slideshare——幻灯片在线分享社区,我们可以在slideshare里面找到很多可以借鉴的PPT,还有许多得到世界级奖项的PPT内容值得我们去深思。就像教授为我们播放的slideshow,在教授讲解知识点中我一直注意着播放的slideshow,当中提及到的许多关切人类生活的几多数据我都是未曾了解过的,令我看完很震撼很感慨。原来一个简简单单几个字一个版面的PPT就可以带给人们如此大的信息量。
紧接着陆芳教授提到了网易公开课、慕课、可汗学院这几个概念。这几个名词都指的是用视频的方式让某些学校的优秀专业课老师或者某些优秀教师记录下他们的授课过程放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去得到更好的学习资源,利用网络促进学习资源共享。其实在陆教授提及之前我就接触到了网易公开课,我看的是耶鲁大学公开课,课题为《哲学与死亡》。在那一系列的课程中,我很直观地了解到了国外的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老师一起讨论解决。老师会提出一个对于死亡的观点,学生可以赞成或反对并要提出自己的立足观点,而且老师要求学生们提出各自对于从哲学角度出发的对死亡的观点可以提及到自己的宗教信仰。我感觉国外的上课形式很值得我们国内去借鉴,国外学生的上课态度也很需要我们去学习。在陆教授的建议之下我又一次在网易公开课上开了一系列的TED演讲,TED都是一些顶尖的人士在作一系列专业研究之后做出的简短演讲,看完之后我收获了很多不同领域的最新信息,网易公开课绝对值得我们大学生经常去关注的一个网站,能够提升我们自身的知识领域和引领我们思考。如今不止是网易网站,许多网站都竞相推出了网络课程,在我们学校的校园网上都有许多世界名牌大学的公开课程。而且上学期开始老师就顺应着网络课程的趋势,在我们上视频制作课的过程中大力推崇我们制作微课课程参加比赛并放到网络上。在陆教授的解说后,我更了解了各种网络公开课的特点,还有网络公开课对我们的学习上有莫大的帮助。
最后陆教授提及的就是brandstorm和脑图,我们在小组合作或者协会开会的很多时候都会采用brandstorm的形式,头脑风暴——小组以一个主题进行思考讨论,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最后做出整合,这种形式越渐流行。在我的专业课上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很多次这样的头脑风暴,由于会议使用了没有拘束的规
则,人们就能够更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还有的就是脑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可以利用脑图把所学习到的知识整合起来记忆,这样就很便于理解并有利于我们记忆。
在这次的讲座中我受益匪浅,通过陆教授的介绍我感受到了科技带给我们人类的便捷,带给我们大学生学习的便利。我们在大学生活的闲暇时间,更需要多接触多一些网络提供的公开课程来提升自己。我们要学会运用我们的电脑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效率。
2015年3月15日
篇三:讲座观后感
讲座观后感
姓名:王攻科
学号:
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 20112002100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与路径选择
2014年3月10日下午4:00,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智奎教授应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在知津楼九阶教室举行了一场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与路径选择”的专题报告会。
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中国广大农民的心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仁人志士的终身追求。“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正是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为我国农村精心勾勒的“新愿景”,因而对全中国农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党中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战略部署,预示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朝着有利于“三农”的方向发展。一个县域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
赵智奎教授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度变革的发展历程、形势判断、总体任务及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等方面向大家进行了具体透彻的分析讲解,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赵教授以博学丰富的知识、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贯穿着整个报告的全过程。
中国教育发展与历史遗产
2013年10月28日,应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邦华教授在我校知津楼J—D1105教室做了题为“中国教育发展与历史遗产”的精彩讲座。
讲座中,孙邦华教授以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历史遗产为主线,引经据典,用大量详实的案例和我们一起鉴赏、分享了中国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并对当下教育发展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佛家认为意识决定物质,通常佛教各宗派都以无为本。都把精神性东西,以此作为世界万事万物的根据,作为万事万物的根源、变化的根本原因,显然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都有整体性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强调过头。就会反过来产生一种漠视个体利益、忽视个体个性的不良倾向,高度重视人治,而相对不重视法治。中国传统哲学的这种致思倾向客观上使得中国古代缺乏自觉的以法治国的法律意识与规则意识。中国古代哲学实际上是一种人学,儒家高度重视人伦,其结果必然是重视人治,追求以人的道德自律来规范人们的行动。
低炭时代的供应链管理
3月7日晚8时,应经管学院邀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剑教授在博文馆101作了一场题为“低炭时代的供应链管理”的专题讲座。
面临国内和国际对低碳,节能,环保的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对大部分的企业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不断调整自身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够获得生存的机会,而后才能考虑发展。能否建立有效的成本节约与物流系统优化策略,低碳实施企业内部优化则是关键所在。
毋庸置疑,无论从社会利益还是企业利益方面来讲,引领低碳,做低碳行业的追随者无疑是顺丰公司最智慧的选择。
近年来,在物流行业内,一批批新型绿色环保型叉车悄然受宠,这些叉车多是以“绿色环保,亲近自然”的设计思想为主题,目的是让用户在无污染的环境中轻松地完成货物的装卸工作。尤其是这些叉车新增了消音设施,操作人员不用再忍受原来叉车的噪音,对于保证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更有益处。在低碳环保大趋势下,但在低碳环保的大势背景下,叉车行业动力的升级在所难免,而电动叉车是未来最清晰、技术相对成熟的发展方向。预计电动叉车已成为叉车未来市场的主力,同时也会成为物流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会计核心理念:资产负债观与全面收益观
2014年4月23日19点10分,数学与财经学院在红河二阶举办了以“会计核心理念:资产负债观与全面收益观”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院长、MPAcc教育中心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黎明教授作主讲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越复杂,会计越重要”是黎教授对会计的理解。讲座中,黎教授从财务管理、资产负债观和全面收益观等方面对会计核心理念做了说明。黎教授还在讲座中说明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特点: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同;重视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对付“假帐”;照顾税收。整个讲座在黎教授诙谐幽默的讲述中进行了两个小时,黎教授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例子为我们展示了会计的另一面。
通过本次讲座,我对会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特别是在实际运用中的会计,让所有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对以后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