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读后感 内容页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辛亥,摇晃的中国》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辛亥,摇晃的中国》

  一场低烈度的革命,一个大变局的中国。

  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没有君王的政治,在亚洲,第一次有了参众两院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激荡,回望辛亥。大革命,过场的都是大角色,一大堆左右了历史的灿烂群星。都督的样儿,党人的棒儿,名士的案儿,侠客的范儿,八旗的枪儿,新军的弹儿,帮会的堂儿,暗杀团的胆儿……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发挥得好与孬,都在改变着历史。其中惆怅低徊与一拍三叹,直追三国与先秦。

  本书化繁为简,以老辣笔法,全景勾勒晚清民国大班底,追踪这场中国内部的革命,呈现革命的创世记与诸神谱,讲述对我们有特殊价值的一种重要真相。尚武中国,丛林之争,枪杆与笔杆,暗杀与炸弹,造反与经济,革命与保皇,立宪与新政,科举与学堂,里里外外,再现原态。真相,总在历史最深处。

  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众人皆知的。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张鸣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原就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大变革,却又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革命成功后不久,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成,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上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栏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其实,新教育、枪炮、律师、马路这样的东西,并不是民国才兴的,而除了制度变化,其他的变化,却都是皮相的,甚至并没有真的质变,也就是说,在华而不实的民国,自由、民主和文明,离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其实还相当远。

  关于辛亥革命,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关于辛亥革命的看法。不管怎么样,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或许,有很多革命志士,就是在这场革命的影响下,义无反顾地走向了积极实践拯救中国的方法之路。

  书中讲到满人入关以后不思进取,只知道吃喝玩乐,一直以来骁勇善战的八旗兵在清朝看似太平的日子里逐渐武备松弛,人无斗志,所有人想的都是怎么过日子,能过一日算一日。所以当西方列强来侵略中国的时候,他们再也不敢跟装备精良的外国人打战,只知道一味的签不平等条约,只要能守住自已的所谓的大清朝,他们宁愿向洋人卑躬屈膝,割地求饶,丢尽了满人的脸,也丢尽了中国人的脸。我们为满人的这种懦弱无能扼腕叹息,甚至有种恨铁不成钢的遗憾,但是我想那时满人自已也不愿意这样的,他们应该也恨不得能回到入关前威风凛凛的那时候,可是两百多年舒服日子过的让他们己经养成了软弱平庸的劣根性,苟且偷生充斥了他们的每一根神经,怎么可能想坚强就坚强起来呢?看到这里不禁想到我们自已,在当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产品更新的速度更是让我们望尘莫及,如何不被时代所淘汰,做个时代的前瞻者,是我们所应该认真探讨的话题。孟老圣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有这样的认识,何况现在的我们呢!

  每次想到那个时代的清朝,那个时候的中国,现在我们需要清醒的认清周围的环境,了解自己的处境,居安思危,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不会重蹈晚清的那段覆辙,真正的汲取了历史教给我们的经验,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也就废了”。

  张鸣在一次访谈录中说到:我觉得,不能一提到辛亥革命,就想到一个“民主共和”的符号。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从一个君主专制的政体,变成了相对先进的美国体制。但是,革命之后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样的制度,落到实处,的确大有困难。在我看来,辛亥革命带给中国和中国人的,其实是革命后的制度困扰和变革的焦虑。革命给当时的民众带来的种种不适应,不是短期能够消解的,今人也很难体会。通过这本书,我希望人们不要以为变革之后就能一劳永逸地打破不满,希望人们能都更多地去反思,寻找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辛亥革命,以及革命后的一百年,都是值得国人反思的一个艰难过程。”是的,大革命,一场由大角色左右了的灿烂历史,值得每个人的反思。这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一个让我们走向更为光明的未来的契机。张鸣说:“如果有人看了此书,不再像过去那样,把这场革命符号化,从历史书的雷池里爬到了边上,我就心满意足了。”

  岁月流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百年之后,我们在新的坐标体系下重新审视辛亥革命,发现把封建帝制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壮举背后,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岁月已经掩去了如尘往事中诸多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让历史更加丰满,精彩,回味无穷。

TAG标签: 暑期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