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精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就读于市实验小学,又于1987年在我校设立“吕叔湘奖学金”。 吕叔湘先生不仅在语言研究领域著述宏丰,而且从40年代起,一直关注并研究语文教学及其改革,有着许多精辟论述。他说,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校汲取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精髓,构建“读、思、议、练、评”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形成了“实、活、乐、新”的语文教学特色,走出一条语文课改新路。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全过程,学生不断地解读文本、体悟文韵、评析文理,“三维目标”得以落实。学生阅读文本、感悟文义、思辨价值、练习方法、评析生活。
吕先生又说,“教学,教学,就是‘ 教’学生‘学’”、“教学 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作为基础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我们认为,必须使之“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打下厚实的底子。为此,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我们就努力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锻炼、自由发展。 “基础扎实,个性鲜明,创造力强,发展后劲足”已经成为高一级学校对实小学生的普遍评价。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学生语文实践活动
几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包蕴着语文教育太多的精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承传着民族文化,启迪学生阅读要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人生的一种态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弘扬民族文化,践行“大语文观”,让学生走进文本,更让学生走进文化;让学生走进自然,更让学生走进生活。
“读书节”风景独好。 “倡导读书生活,建设书香校园”,一年一度的金秋读书节活动总能在实小掀起一股股读书热潮。学生“亲近母语 走进名著”,遨游于书的海洋。教室中、走廊上孩子们手不释卷;庭院里、花架下孩子们熟读精思。读书成为一种生活,读书成为实小学生的一种时尚。
“成长记录”倍受亲赖。“阅读成长记录”,是孩子们最乐意的作业。“词句宝典”、“点击精彩片段”、“读写直通车”、“开心辞典”等栏目深得孩子喜爱。“七彩小报”更是展示学生个性的一张名片。“成长记录” 不仅记录着学生们阅读的乐趣、思考的痕迹、生活的体验,她还记录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成长中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足迹。
“小作家班”新人倍出。浓郁的书香滋养着美好的童年。学校组建了“小作家班”、“小记者团”,在有着丰富作文教学经验的一批骨干教师带领下,学生们采访校长、名师,与实小共成长;学生们走进社会,将视线对准生活,用稚嫩但不乏热情的笔触描摹城市的风景。近五年来,“小作家班”的学生们在省以上报刊等媒体发表作文100余篇。
还有,鸣凤电视台的小记者,活跃于各个班队的辩论会……语文阅读、语文实践、语文生活……为实小的学生展开着一个更加广阔的语文学习新天地。
承载百年老校优良作风,创新语文校本教研流程
市实验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留下了前辈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求索的足迹,见证了他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开拓的历史。前辈们留下的不仅是他们的智慧,更有他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扎实厚实”的优良教研传统。我校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积极更新理念,大胆开展实践,在语文校本教研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教科研一体化”是我校人人参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每月安排两个年级展示两节公开课。展示公开课的年级先确定好教学内容,由年级组的全体语文老师独立备课。然后抽签确定上课教师,共同讨论、交流,形成教案,进行试教。接着向全校教师汇报展示,学校教研组进行研讨交流。最后每位教师上回放课、写教学反思。
“周二一小时沙龙”、“我讲我的课改故事”是大家碰撞智慧、交流思想的平台。在每周二的“教学沙龙”、每学期末的“我讲我的课改故事”中,老师们畅所欲言,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引发的思考、获得的感悟与大家交流分享。这样的活动成了教师的精神大餐,老师们乐于参加,在不知不觉中理念得到更新,视野得到开拓。语文校本教研成了老师们的一次次思想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