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心中深层的信念系统,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用高度浓缩的24个字进行了最精辟的阐述,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但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还是个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指明灯。
拥有147年办学历史的坡头流淌的是坡头精神的血脉。“承担责任、厚德报国、兼容并畜、海纳百川、文理相融、学贯中西、敢为人先、守正创新”的坡头精神,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我们深知教育的目的在于引领人的精神成长,而人的精神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人内在的巨人一旦被唤醒,他就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其学习的智慧、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技能就会自然生成。今天的坡头处于高位发展的态势之中, 83个教学班、260多位教职工、5000多名学生,师生比约为1:20,在这种高负荷运行状态下的教育教学,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恐怕培育的方式不能只是灌输,更应该是传递。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得引领师生的精神共同成长,把公民层面的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个人意识。为此用“声”、“形”、“爱”、“情”、“影”五个字来总结我校的德育工作。
一、德育有声
德育工作不是口号,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声,那就是宣传之声。要通过宣传手段,让我们的师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是将价值观内化为师生个人意识的前提条件。为此,我校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增设“解读传统文化”栏目,让师生围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十五个字解读儒家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开展了以“弘扬传统文化、优化育人环境”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在各年级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在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文明办、九江市教育局、九江市文新局、九江日报社、九江市广播电视台组织的首届“谷雨杯”青少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我校三个队全部进入决赛,并获高中组第一名、第四名,取得这一成绩不是偶然的,这正是我校把传统文化点滴渗透于育人过程后的必然结果。
二、德育有形
德育工作不是标语。价值观的培育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依附短、平、快的一次次有形活动展开,一个组织有了活动就有了生机,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活动就有了生命力。在《可爱的中国》的颂读声中,我校开展了清明祭扫活动,每年的这一刻,坡头校园庄严肃穆,百年古樟凝绿的是对杰出校友方志敏烈士无尽的思念,一束束鲜花表达的是坡头学子对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烈士深情的缅怀。此时此刻,坡头校园升腾是“爱国、清贫、奉献、创造”而不朽的方志敏精神。
田径运动会上的亲子接力赛,艺术节上的才艺展示,社会实践中的历练,春游活动中的陶冶……正是通过这些有形活动的开展,让坡头的德育工作彰显生机、充满活力。
三、德育有爱
德育工作须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之爱必须是科学之爱。教师必须具备爱的资本,没有爱的资本就没有爱的力量。胡德喜校长把教师的职业准则归纳为“教好书,育好人”6个字。德育工作首先要塑造教师的爱,再去传递爱。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首先在教师群体内进行内化,把“爱国”内化为教师的爱校、爱自己的家庭;把“敬业”内化为教师对自己职业的尊重;把“诚信”要内化为教师的责任意识,教育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个良心活;把“友善”内化于对教育的热爱,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通过每月开展的教师文体赛,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愉悦教师身心,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通过改善办学条件,设立幸福午餐,建教师公寓,关注教师的物质生活;通过设立“坡头讲坛”、“名师讲堂”、“青蓝工程”等多种形式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观看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片、家长评议、学生民主评教等多种措施关注师德师风建设;综合考虑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不断优化教师的队伍结构,关注学校的持续发展。
四、德育有情
德育工作须有情,没有情就没有教育的鲜活。教育的情感是在学生、家长、老师间相互传递、彼此感染的。学校是为学生开办的,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教育事关学生本人和民族发展的大事。对于孩子的教育,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形成合力,且合力的方向必须走在学生正确发展的线性方向上,两个方向不同将导致学生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甚至于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该情况,学校强力开展家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