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这篇语文说课稿由学科吧(jsfw8.com)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研说课竞赛等活动中参考。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编排的,其中有感人至深的关爱动物的文章,有寓意深远的保护植物的动人故事,分别从正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们介绍了人们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这些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语言生动形象,是学生们学习的优秀范本。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是本单元第三篇课文,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的故事。文章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它告诉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相信这个略带伤感却又寓意深刻的文章,定会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品读课文,第二课时主要进行生字学习和读写训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感悟和朗读能力。
(2)方法与过程方面:在四个环节的学习中,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学会自主读书。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品悟小村庄和村民砍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设定“感悟小村庄的美丽和村民砍树”为本课重、难点;
教法、学法: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主要采用我校“形象先行”整体阅读模式中的“四步品读法”,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统领性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辅以多媒体辅助法,启发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评价激励法,层层推进教学。
教学过程策略: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树”展开,按四步品读法将整节课分为四大环节。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文本
第二步:初读文本,感知形象
第三步:细读文本,感悟形象
第四步:延伸文本,升华主题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文本
文中故事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树”。它贯穿了整篇课文,如何将它自然引出来,又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我这来呢?对!我来自己画,这对于很少看见老师画画的学生来说一定很稀奇。于是,我就在黑板上画树,并追问大树有什么作用?由于前一天的预习,学生很自然地会拿出自己查到的有关资料,但,如何使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呢?我请同学们用10秒钟的时间整合自己的资料,用一句话给大家介绍大树的一种作用,并且不能重复。这样学生们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起所有的感官——眼、脑、耳、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又不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人长篇大论、没有重点地乱说,快速高效。接着我把话题一转,说:大树的作用实在太多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树的课文,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进入文本的欲望,又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第二步:初读文本,感知形象
新课程提倡整体阅读,“形象先行”阅读模式是一种整体阅读模式。这一模式需要我们在初读文本时对其中人或事物的形象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篇课文中有两个主要形象,一是小村庄前后的形象,二是村民砍树的形象。学生初读课文后,能够感知到小村庄先前很美丽,后来什么都没有了,前后不同的形象。村民砍树的形象有三方面:一是砍树很随意;二是砍树时间长;三是砍树数量多。砍树时间长和数量多学生容易感知,对砍树很随意这一形象的感知可能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得出或是直接给学生补充出来。
第三步:细读文本,感悟形象
有了上一环节初读文本感知形象后,还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上出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
1、感悟小村庄前、后的形象:
A、美丽
学生只有充分感受小村庄的美,才能在这个美失去之后引起心灵上的震撼,才能激起他们探索失去美的原因。所以我引导学生细品第一段,小村庄的什么美呢?同学们会说:森林美、小河美、天空美、空气美。森林怎么美呢?郁郁葱葱的。郁郁葱葱什么意思呢?指树木茂密。这时我让学生回忆《《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
回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填空:
那里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每一棵树木都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小河怎么美呢?它清澈见底。都见到什么呢?学生会说,能看见快乐嬉戏的小鱼、蝌蚪、美丽的石头、金黄的沙粒。天空呢?天空湛蓝深远。湛蓝什么意思?天非常蓝。这时可以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见识一下湛蓝深远的天空(课件)。还有空气也美,清新甜润。那里的空气为什么清新?为什么甜润呢?如果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可以引导学生,“什么时候的空气是清新的?学生会说:早晨空气清新,雨后空气清新。那怎么会甜润呢?引导学生想象,空气里会有什么气味?学生会说出:他们的门前有各种各样的花,会散发出香味;树林中有很多野果,会散发出水果的香味。这样一些词语的意思理解了,整个小村庄意境就显得更美丽了。这时让同学们配上轻柔、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诵读出来,那种意境就更美了。
B、卷走
我让学生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暴雨的肆虐,小村庄的悲惨。
2、细读文本,感悟砍“树”:
在第二环节“感知形象”中我们知道村民砍树十分随意、砍得时间很长和砍得数量很多。接着就引导学生逐一品悟这三个特点。
A、砍树很随意:
为什么说村民砍树很随意呢?我出示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这句话有三个品析点:“两个“谁”、“拎”、“一棵一棵”。两个“谁”怎样说明随意呢?学生如果有困难,我就引导学生思考:谁是什么意思?谁指哪一家?学生思考得出指“每一家”,表示没有例外的;为什么连用两个“谁”呢?这时学生自然就会想到:这里的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的约
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接着我让学生理解“拎”所表达的随意,学生如果有困难,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拎”可以换成什么词?可以换成“拿、提、扛”为什么作者不用这些词呢?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会“拎“什么?拎包、拎菜,接着我请一个同学上来表演一下“拎书包”的动作,学生直观地看到那种前后晃动,漫不经心的样子,加深了对随意的理解。“一棵一棵”能不能说明随意呢?让学生理解到“一棵一棵说明数目不确定,到底是多少呢?需要多少就砍多少!这就是随意。这样,人们随意的心态就被体会淋漓尽致了。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
B、砍树时间很长
为什么说砍得时间很长呢?课件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让学生理解到“一年年,一代代”就是指很多年很多代,长得不知道是多少年多少代,时间确实太长了。
C、砍树数量很多
为什么说砍得数量很多呢?课件出示“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让学生抓住“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柴烟”展开想象,同时多媒体演示情景,让学生理解到,这是一种自杀式的、低效的、犯罪的破坏方式,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砍伐,所需的木材不计其数。理解到这,再让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其感情的表达自然会入情三分。
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这时播放一段视频——小村庄被毁时的悲惨场面,接着齐读最后一段,然后,教师提出:都是什么东西没有了?师生对话:(课件)
师:那一栋栋的房子生:没有了
师:那各式各样的工具生:没有了
师:那应有尽有的家具生:没有了
师:那过的还不错的日子生:没有了
师:那锋利的斧头生:没有了
师:甚至连使用斧头的人生:也没有了
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此刻孩子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在为小村庄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深深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步:延伸文本,升华主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播放图片)这一组组图片激起了孩子们向往美、追求美、保护美、创造美的情感。
接下来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保护自然,爱护环境”,进行仿说训练。
为了树木能郁郁葱葱,
为了小河能清澈见底,
为了天空能湛蓝深远,
为了空气能清新甜润,
让人类放下斧头,
使树木不再哭泣;
让我们下一粒种子,
使大地充满生机;
让我们收集起废旧电池,
使;
让我们,
使大地更绿;
让我们,
使。
这些就是一个小公民应该做到的,也就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板书)接着,学生们齐呼这句口号,结束本课。
作业: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如:写诗、编小品、做广告牌、搞展览等形式,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常识,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传播出去,达到了学语文、用语文目的!
在板书设计中,我以大树为构图主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美丽、卷走、很随意,时间长、数量多,”点出了文章中两个主要形象的特点,既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更多说课文章,请访问中国学科吧说课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