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民族风情特点为主题展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 季羡林 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意境悠远的短文。文章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境界的感慨,表达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奇特风俗的赞美之情。本文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文章,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却意味深长的道理。因此,我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由于本文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文本,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由于学生对德国的民俗风情比较陌生,对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精神境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引悟法。我在教学时主要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质疑引入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图文结合法、情境设置法”等。
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具体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季羡林)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在那篇课文里,我们了解到季羡林爷爷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教育我们小学生要多读书,告诉我们写文章的好方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了解同学们还收集了季羡林爷爷的那些资料,说给大家听一听。
(2)老师展示自己收集的“季羡林与德国”的有关资料。
我于1935年10月31日,从柏林到了哥廷根。原来只打算住两年,焉知一住就是十年整,住的时间之长,在我的一生中,它仅次于济南和北京,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哥廷根是一个典型的大学城,大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德国学术史和文学史上许多显赫的名字,都与这所大学有关。
哥廷根是个小城,全城每一个角落似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仿佛踩过每一粒石头子,不知道有多少商店我曾出出进进过。看到街上的每一个人都似曾相识。古城墙上高大的橡树、席勒草坪中芊绵的绿草、俾斯麦塔高耸入云的尖顶、大森林中惊逃的小鹿、初春从雪中探头出来的雪钟、晚秋群山顶上斑斓的红叶,等等,这许许多多纷然杂陈的东西,无不牵动我的情思。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人民是多么勤劳、善良、纯朴和正直。 季老的 老师们个个都对他和蔼可爱,老教授们对他可以说是视如己出般爱护。在德国的十年中,季羡林接触最多、几乎是朝夕相处的是他的女房 东欧朴尔 太太, 欧朴尔 太太对他关怀备至,象自己的母亲一样。她每天给他准备晚饭,给他打扫房间、洗衣服、洗床单、准备洗澡水、擦皮鞋、铺叠被子。他在生活方面的所有需要,她一手包下来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在检查认读生字词时,重点抓“莞尔一笑”和“姹紫嫣红”,强调正确读音,指导“嫣”的写法;然后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谈谈德国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在学生通读课文,并谈论自己对德国的印象后,可以做这样的一个质疑:当季老重返德国时,人们问他有什么变化时,季老是怎样回答的?以便进行更深入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