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节课的学科地位与课程价值
1.学科地位:《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这一内容虽不作重要的理论论述,但涉及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观能动性等基本理论的运用,在内容上是对上一节内容的继续和深化,涉及人生价值观理论的完整性、是这一单元的升华部分,所以在本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课程价值有利于学生把人生价值落实到行动上,明确实现人生价值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有助于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困难,凡事从实际出发,不回避现实,培养自己经受挫折的耐力。二.教学目标及依据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个人素质所包含的内容;懂得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声像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坚持辩证地观点看待社会现实,珍惜生命,体验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创造美。2.确立依据:由《新课标》中课程标准决定:本节课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立足于实际生活,较为自然的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从实际应用的意义上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典型课程。由学情决定:①对新知识的关注程度:由于本课起点贴近生活,与人生息息相关,是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理性分析,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能力储备储备情况:学生已经不同程度上具有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对独立的思考和探究能力,所以学生易于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三.重难点及确立依据教学重点: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教学难点: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依据:①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了能够很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②大量事实说明,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的人没能够实现人生价值,无所作为,有的人则很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为人民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这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同。因此要把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作为重点和难点加以解决。四.教学设计思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这一课涉及到人生价值观理论的完整性,从实际应用的意义上来说,较为自然的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典型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学生对社会上三个典型人物“即杨利伟、徐本禹以及邰丽华人生价值实现问题的理性分析,从而充分理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下面我就根据这一总体设计思想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五.教学过程及设计依据环节一:导入在导入这一环节上,我采用的是通过课前播放歌曲《圆梦》来导入新课的。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人生价值观中关于人生价值实现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完成梦想,造福于人类和社会的问题。那么选取这首近期特殊创作的一首新歌作为导课材料,是因为它是来自经历“神州五号”科研人员心底的感叹之梦,也是我们华夏子孙的一个长梦。寓指我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