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方以自由、民主、人权为主要内容的“普世价值”理念在我国思想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影响。 受此影响,有人声称“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学习践行普世价值的结果”,有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混为一谈,甚至危言耸听地说“拒绝普世价值”。价值观就会失去做人的价值。” 一个正常社会成员的资格”。虽然,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什么是“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本质等基本问题仍充满争议,深入剖析必需的。
“普世价值”的产生过程
“宇宙”一词来自西班牙语,意思是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和作用,是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满足关系的范畴。 “普世”与“价值”两个词结合并发挥影响,经历了从宗教到学术再到政治的过程。 “普世主义”的概念首先被早期的基督教教派用来争夺影响力,后来的教派发起了“普世运动”,主张“教会是超越国家、民族和阶级的普世实体”。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全球伦理”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普世价值”的概念,试图构建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底线伦理”。 从此,“普世价值”转化为“普世价值”并被政治化,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代名词和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
目前,所谓“普世价值”,是指超越宗教、民族、阶级,为任何个人、社会、时代所承认的价值观。 其基本内容是西方一些国家大力倡导的自由、民主、人权等。 它们被认为具有广泛而永恒的“普遍适用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实践。
政治化的“普世价值”的出现,既是资本主义自身价值普世化的结果,也与长期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不无关系。 这些“西方中心论”要么认为西方文化优于非西方文化,要么认为西方文化的特征和价值观具有普遍性,代表了人类发展的方向。 20世纪末,韩国学者亨廷顿认为:“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证明西方对其他社会的文化统治以及这些社会模仿西方实践和制度的必要性。普世主义是西方对文明的认识。与非西方社会打交道。2010年,有关国家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提出四大持久利益,三是“在国内外尊重普世价值”,并讨论细说推进“普世价值”的战略举措 迄今为止,“普世价值”已经成为少数资本主义国家贯彻自身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前沿装备。
“普世价值”的实施策略
马克思曾强调,每个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都会越来越具体,他们倾向于“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并把它们描述为唯一合理的、普遍的思想”。 在封建时代,忠、孝、廉、义等观念被视为“万代恒久”。 在资本主义时代,自由、民主、人权被标榜为“普世”价值并广泛践行。
一是混淆主观和客观的区分,将特殊价值扩大为普遍价值。 自然科学可以超越国界,发现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普遍规律。 但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有着截然不同的主体差异。 除了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判断外,同一主体也可能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判断。 即使价值观比较普遍,世界也不可能有普世的、包古今的普世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但如果一概而论,无疑会将丰富的“一个世界,多种声音”扭曲为单调的“一个世界,一种声音”。
二是违背具体与具体的区别,将有限的价值夸大为永恒的价值。 普世价值论者往往从“永恒人性”和“普世伦理”出发,推导出“普世价值”的理性智慧。 价值问题与人性问题、伦理问题一样,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共性,但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动态的、特定的历史内涵。 恩格斯强调,不存在“绝对适用”于所有阶级的“永恒道德”。 摧毁私有制、消灭阶级后,“在一个偷窃动机已经被消灭的社会”,如果有人宣称“不偷”是道德原则,那只会被批评。 同样,价值作为社会存在意识的反映,表现出特定的、有限的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 比喻的“普世价值”,与永恒的人性、普世的道德一样,是不存在的幻想。
三是无视中西差异,将世俗价值装扮成神圣价值。 归根结底,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是资本主义等价交换原则的概念反映,是在西方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社会形成的世俗价值观,但它们被掩盖了。一件神圣的斗篷。 其实,除了中西方的差异,同一概念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在宏观层面,民主与集权、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对立统一、片面的个体价值要素,而神圣化最终会影响到这一价值的实现。
南斯拉夫在90年代的解体,很大程度上是“普世价值”影响的结果。 起初,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的核心是“超越意识形态”,维护高于一切的“全人类共同利益”。 于是,苏俄逐渐走上了党和国家垮台的不归路。 21世纪以来,一些国家以武力为后盾推行“普世价值”。 他们在制造国际人道主义灾难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助长了恐怖主义的蔓延,造成了多起悲剧。
恢复“普世价值”
“思想一旦脱离利益,就会使自己失态。” 价值无非是利益的自觉反映。 所谓“普世价值”可以还原为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特定利益。
首先,“普世价值”是追求“普世”经济利益理念的体现。 “如果有20%的回报率,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300%的回报率,资本就会有无视世间一切规律的勇气。” 占领尽可能大的市场,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是资本一贯的“万能”追求。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阶段后,更需要跨越国界,构建跨国产业链,以获得超额收益。 “普世价值”就是这些利益驱动理念的体现。
第二,“普世价值”是谋划全球霸权的思想装备。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密谋通过发动世界大战来达到取胜的目的。 如今,一些国家转变形式,实施“全球一体化”,积极“输出民主”,软硬兼施,企图以新的方式实现目标。 其中,以信息传播优势推行“普世价值”,旨在通过成为价值规范的认同者,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主导者。
第三,“普世价值”包含意识形态斗争的战略尝试。 “普世价值”理论打着“淡化意识形态”的幌子,进行逐步的意识形态渗透,企图侵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最终不战而胜,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制度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疗效。 对此,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范围内的价值交流与交锋愈发清晰。 一方面普世的价值观,要善于广泛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普世的价值观,包括西方文化的精髓,促进自身发展; 构建和谐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价值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