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 本文关键词:中班,幼儿,年龄,表现,活动中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 本文简介: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一)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1.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 本文内容: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
(一)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1.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2.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3.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在集体生活中,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4.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5.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6.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
7.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8.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9.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掌握了口语的基本语法和2000个左右的词汇,已能清晰地谈话,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能用语言向成人提出要求,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10.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4、5岁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儿童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为,如他们会用积木代替电话机、用“雪花片”代替公园门票等,表征水平有了提高。
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11.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12.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二)中班在活动中的表现
1.好提问题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是经验少,智力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对周围事物非常好奇,因而总爱提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呢?”“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小狗有妈妈吗?”等等。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方案设计中,应针对具体教学情境多设计一些问题。
2.辨别是非能力增强
中班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打人现象比小班时明显减少。中班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还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当看见别人的不良现象时,爱向父母和老师告状。中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争抢玩具”类的纠纷逐渐减少,“引起成人注意”
“维护荣誉”类的纠纷与告状开始占主要地位。中班幼儿常常向老师告一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壮。比如:哪个小朋友抢别人的东西,哪个小朋友不遵守纪律,哪个小朋友扰乱别人的游戏等等。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方案设计要减少打人行为。对于同伴的不良行为,应及时向老师告状。
3.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在思维与想象力方面,幼儿已经开始摆脱3-4岁时期那种思维受到动作束缚的特点,其思维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预见性,但幼儿的思维仍离不开实物和实物的表象,具有明显的直觉形象性。中班幼儿的思维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和大班相比,他们还缺乏通过词语逻辑来思维的能力,更多的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如洗手时,他们会一次次的把肥皂攥到手心里,然后看着肥皂滑落。同时他们会思索着:为什么肥皂这么滑?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如到草地上去捉虫,问问虫子为什么是哪种颜色,蚯蚓靠什么走路等等。
作为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应选择性的回答教师的提问。如果教师问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4与2相比谁多谁少?”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应摇摇头说不知道,但如果问“4个苹果与2个苹果相比谁多谁少?”则会回答4个苹果多。这是因为4和2这两个数字是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而4个苹果和2个苹果,则变得具体形象了。如果问:“2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多少?”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应会说不知道。但是当问“2个苹果再添上2个苹果是多少时,孩子一定说是4个苹果”。
4.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活动的自主性在活动区、游戏以及其他活动中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应比小班角色更加积极主动,对于教师的提议具有较高的热情回应,并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
5.幼儿想象力开始丰富
想象是孩子的一种创造性表现。这个时期,幼儿想象力开始丰富,幼儿的想象在其各种活动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到了四、五岁,幼儿的活动内容日益丰富,从语言故事到音乐、图画、手工等,都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尤其在他们的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方案设计中,可以在游戏、制作、观察活动中突发奇想。如捧起米来,米粒从指缝间落下来,想象并会叫:下雨啦。但对于教师给出限定主题的想象创作,就有困难了,因为想象还要借助于具体形象。这是可以适度给主讲教师出难题。
5.
以无意注意占优势
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新玩具、新衣服、新图书,因为这些新东西本身的吸引力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比如当孩子看图书显出失去兴趣的样子要丢掉图书时,我们表扬激励的话能使他又认真翻阅下去,这就表现出了孩子的有意注意。但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还十分有限,他们虽然在受表扬之下能继续看图书,可过不了多久便会弃书另找乐趣。
根据以上特点,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应对教师呈现的有动感、色彩明艳的教具,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表情,故事或游戏的教学形式表现出较好的注意力。
6、以无意识的记忆为主
中班幼儿的记忆特点是记忆快,但容易遗忘。如要他们学一首儿歌,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会忘得一干二净。这与幼儿学儿歌时对儿歌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背的快,但短时间里就会忘记了。
这个特点要求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不能象小学生一样能长时间的坐着跟老师学知识。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通常在一边听儿歌、英语、故事或古诗,一边玩。对于听过的儿歌、英语、故事或古诗如果没有多次的重复,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就会遗忘。
7.合作性游戏增长
中班阶段是幼儿游戏水平蓬勃发展的时期。小班幼儿已经有了游戏活动,但对复杂的游戏还不太会玩,需要成人领着玩。中班幼儿则大不一样,他们不但爱玩而且会玩,能够自己选择和规定游戏的主题,寻找不同的玩法,游戏能力和游戏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幼儿与同伴活动比例在不断增长,同伴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游戏已从平衡性游戏转向联合性游戏和合作性游戏,游伴关系也开始变成比较协调、有规则的结合;幼儿的游伴极不稳定,游戏中争吵是常见的现象。不过,游戏争吵的时间不长,也不会因此而耿耿于怀。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在教学中应多进行合作性游戏活动,并适当设计一些小的争吵行为。
8.活动的目的性差,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加
在中、大班幼儿活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变化趋势,那就是随着游戏过程的展开和时间的延续,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中班幼儿往往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在有头饰的情况下,中班幼儿能较顺利地完成角色分配任务。他们能平静地挑拿头饰,在戴好头饰后,先要经过一段无所事事或者嬉戏打闹的时间,然后才渐渐进入游戏的计划、协商阶段。他们有一定的角色更换意识,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中班幼儿以愉悦为游戏目的,是多样性探究的结果。中班幼儿的嬉戏性角色行为明显多于大班。要使幼儿的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度向目的性角色行为发展,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和指导。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进行活动设计时,在游戏的开始阶段目的性角色行为较多些,关注故事情节及情节的表现,;随着游戏时间的延续,感兴趣的东西逐渐增多,例如,出现与角色相关但与故事内容联系不甚紧密的行为---狼追打小猪、小猪吃狼肉、小动物们打逗狐狸等。或者,不满足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而对情节进行任意的发挥和改编,如狼一遍遍地撞房子,小动物们追打狐狸的时间增长等。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考察试讲教师适时介入指导的能力。
9.幼儿间差异非常明显
幼儿的差异非常明显,有一部分幼儿学习兴趣浓厚,上课积极动脑,表现了较强的求知欲望,而还有一部分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上课东张西望或者做小动作、讲话,想心事等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存在。
在设计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方案时,可以将同学分组,让一部分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表演学习兴趣浓的幼儿,一部分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表演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真实再现中班幼儿的情况,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发展。
篇2:中班数学活动《一寸虫》(长度测量)
中班数学活动《一寸虫》(长度测量) 本文关键词:中班,一寸,测量,长度,数学
中班数学活动《一寸虫》(长度测量) 本文简介:中班数学活动:《一寸虫》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长度测量,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2、感受测量活动的意义和乐趣。活动准备:1、PPT课件;2、活动黑板,四种鸟的测量操作图片,可吸附在黑板上的“一寸虫”若干。3、幼儿操作材料:四种鸟的图片若干,每人一根水彩笔,为每桌幼儿准备至少20
中班数学活动《一寸虫》(长度测量) 本文内容:
中班数学活动:《一寸虫》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长度测量,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感受测量活动的意义和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2、活动黑板,四种鸟的测量操作图片,可吸附在黑板上的“一寸虫”若干。3、幼儿操作材料:四种鸟的图片若干,每人一根水彩笔,为每桌幼儿准备至少20只“一寸虫”。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我们刚刚量过身高体重,医务室的阿姨给老师报出的数字表示我们的身高体重,数字越大表示越高,数字越小表示越低。”
“测量是一件非常有趣和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今天张老师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些关于长度测量的本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教师借助PPT图片帮助幼儿认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重点理解“刻度”、“长度单位”等等。)
2、认识一寸虫
“今天,张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个小师傅,他也有测量长度的本领。你们看,他来了。”(看PPT)
“他的名字叫一寸虫,他是以他身体的长度起的名字,一条一寸虫就是一寸长。”
3、绘本故事推进,幼儿尝试测量
教师讲故事,介绍知更鸟,提要求,展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尝试测量。
先量尾巴,请个别幼儿在活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教师小结测量长度的要领,提要求,请幼儿再次测量知更鸟全身的长度。
引导幼儿互相检查,是否从头量到尾,不能重叠,首尾相连。
最后,数一数,共同记录结果。
4、绘本故事推进,幼儿巩固测量方法
教师讲故事,认识苍鹭、巨嘴鸟和蜂鸟。
展示操作材料,提要求,引导幼儿再次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圈画出来。
拿给客人老师(或家长)进行验证,孩子给客人讲一讲,纠错,集中展示。
5、小结结束
“今天,我们跟一寸虫学到了长度测量的本领,可是一寸虫要回家了,一寸虫不在的时候,我们能用什么来代替他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引导幼儿找一找教室里还有什么能当做测量工具。量一量桌子有多长,胳膊有多长……。
“让我们明天再来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测量游戏吧。”“一寸虫走了。孩子们再见~”
篇3:中班美术活动《树叶变变变》
中班美术活动《树叶变变变》 本文关键词:中班,树叶,美术,活动,变变变
中班美术活动《树叶变变变》 本文简介:中班美术活动《树叶变变变》中班美术活动《树叶变变变》教学目标:1.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形特征合理想象,大胆添画,表现物体的各种形象。2.愿意参与树叶创作活动,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教学准备:物质准备:1.课件、电脑、电视机。2.不同形状及大小的秋叶、剪刀、卡纸、双面胶、蜡笔。知识准备:了解树叶的名称、外形
中班美术活动《树叶变变变》 本文内容:
中班美术活动《树叶变变变》
中班美术活动《树叶变变变》
教学目标:
1.
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形特征合理想象,大胆添画,表现物体的各种形象。
2.
愿意参与树叶创作活动,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
课件、电脑、电视机。
2.
不同形状及大小的秋叶、剪刀、卡纸、双面胶、蜡笔。
知识准备:
了解树叶的名称、外形特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树叶拼贴的技能。
难点:能对各种各样的树叶进行想象,尝试动手拼贴。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操作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教学过程:
一、
课件导入:
1.
幼儿边欣赏边倾听小树叶的故事。
2.
师:小树叶变成了那些?
3.
小结:小树叶变成了小鱼的尾巴,萝卜的叶子、美丽的小花,小树叶真神奇啊!它找来了许多好朋友。
二、观察讨论
1.
出示各种树叶,引导幼儿描述自己喜欢的树叶,并进行合理想象。
师:仔细看看你喜欢那片树叶?你觉得它像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有的树叶像雨伞、有的像小鱼的尾巴、有的像头发多美妙啊!
2.
老师最喜欢这两片树叶,想一想这两片树叶可以变成什么?(幼儿讲述、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的进行摆放。)
3.
树叶与树叶朋友碰在一起能变成这么神奇的东西,你想用树叶变成什么?(帮助幼儿在树叶与想象中建立联系。并让个别孩子尝试)
小结:原来呀,把几片不同的叶子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变出那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好玩的东西。当你找不到合适的叶子时,还可以请笔来帮忙画一画。
三、尝试操作(树叶变变变)
1.
出示其他树叶拼贴作品。(啊!小树叶真神奇,它还请来了许多好朋友,看看还变出了……?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树叶你能不能也来试一试。)
2.
提出操作要求:请你们轻轻搬好小椅子坐到桌子旁,仔细看看有哪些树叶,想像你会用树叶变成什么?(幼儿自由选择树叶,先在纸上摆摆试试,再进行粘贴。)
3.
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分层指导。
(1)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能变出2-3种。
(2)请幼儿适当考虑画面的完整并能添画,美化自己的作品。
(3)提醒幼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双面胶粘在叶子的反面,并粘帖平整。树叶要轻压,防止碎裂。
四、分享与交流请幼儿互相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说说我的树叶变成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