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地理活动课的主体 本文关键词:主体,活动课,地理,学生
让学生成为地理活动课的主体 本文简介:让学生成为地理”活动”的主体摘要:为使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要做到合理分类,明确活动目的;重视方式,把“活动”落到实处;调整控制,提高“活动”成效。让学生领会各种“活动”的要领,感悟不同的“活动”方式,从不会活动,到学会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关键词:初中
让学生成为地理活动课的主体 本文内容:
让学生成为地理”活动”的主体
摘要:为使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要做到合理分类,明确活动目的;重视方式,把“活动”落到实处;调整控制,提高“活动”成效。让学生领会各种“活动”的要领,感悟不同的“活动”方式,从不会活动,到学会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初中地理
新教材
活动教学
主体意识
自主学习
当代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也即“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地理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兴趣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中,每节都增加了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的大量增加,体现了当代教学理念的前沿观点,既有利于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为使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意识,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分类,明确活动目的
不同类别的活动课,有不同的目的和意义,依据活动的内容进行合理分类,是开展好活动的前提。按活动形式可分为:调查类,辩论类,情景问题类,践行类等。以上分类更多注重活动的形式,教学目标要求不够明确。为了在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从教学目标的层次来划分,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活动目的、活动的方式以及活动的步骤,易于学生操作,更易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活动效率。本文以教学目标层次要求为主,结合活动内容,将活动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读图、绘图技能的训练。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绘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能力培养的基础和重点。在教材中,这类活动内容很多,如:绘制七大洲轮廓略图,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读气候资料图,分析各地的气候特征,比较各地的气候差异,等等。
2.细读教材、处理数据。如: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这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3.动手制作、操作。如:简易地球仪和地形模型的制作、昼夜交替的演示等。这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如:讨论地震前有哪些异常征兆,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这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通海县又位于地震带上,相关地震知识和防御措施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5.热点问题讨论。如:四川的汶川地震,世界原油价格的波动等。此类活动能激起学生关注社会变化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先驱皮亚杰认为,学生不仅受教于成人,而且能进行独立、主动的学习。真正的学习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最好使学生自己找到答案,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没有学生的主体性,知识的教学就只能是单方面的输入,学生就成了一个装载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也无法感受到与学生互动的乐趣,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毫无生趣又缺乏创造力。所以,教师就应恰如其分的运用好“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重视方式,把活动落到实处
“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为了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活动落到实处,教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情感、不同认识的各类学生相互交流碰撞,在活动中真正得到体验、感受、感知和感悟。所以,在活动之前,指导学生做好资料收集、人员安排、任务落实;活动开始初,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特征进行必要的情景创设,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活动开始,教师根据活动的类别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使整个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让学生领会各种活动的要领,感悟不同的活动方式,从不会活动,到学会活动。开展各类“活动”的示例如下:。
1.读图、填图。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地理知识浩繁。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记忆大量的地理材料,而是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懂得运用地图并能进行简易图表的绘制,养成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新教材中,读图的活动很多,几乎贯穿整个教材,这也体现了地理学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上主动地获取信息,积极参与学习。如学习“大洲和大洋”一节时,为帮助学生熟练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我设计了几个活动。A.读图抢答练习。(1)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2)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3)赤道横穿哪些大洲的大陆?B.猜图游戏:逐个展示各大洲的轮廓图,让学生上来猜是哪一个大洲。规则是:下面的同学只看不说,谁猜对了,就将这个图送给他,这个小游戏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图上,猜的同学在动脑思考,下面的同学在观看的过程中,也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C.分组拼图比赛,学生自制各大洲轮廓图,展开拼图比赛,看哪个组拼得最快?比赛开始,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争先恐后齐动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
2.课堂讨论或辩论。在学习“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问题”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不好;反方观点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好。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认识到了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利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堂表演或演示。在学习《中国的民族》时,我让全班学生齐唱《爱我中华》的歌曲导入新课;让少数民族学生或歌或舞,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特色。在快乐的氛围中,学生了解了班上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习惯。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课后收集民俗习惯资料的兴趣。学习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时,“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活动题,让学生自己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模拟演示,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得到体验、感受、感知和感悟。
4.课外调查。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处理好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得课外“活动”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又能扩大视野、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时,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对通海县城的百信、平一、华联三大超市进行调查,哪一家的客流量最大,试分析其原因。对于平一超市客流量最大的原因,他们已经能够从超市所处的位置,服务质量,内部环境,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由此可见,只要学生用心去观察、思考,就有所获。再如:通海桑园工业区的污染调查,通海的“母亲湖”——杞麓湖的污染调查,西山上含有螺壳的土样采集等活动。学生在调查中发现,乱投放的生活垃圾也是造成“母亲湖”污染的重要来源,他们真切地感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当学生在西山的山腰上取到含有螺壳的土样时,他们的脑海中再现了几千万年前的通海模样。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到,原来地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课外动手。我指导学生在课外用萝卜或剪纸制作等高线模型;在沙坑里用沙子堆成各种地形。通过动手操作,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我还让学生在课外通过互联网、图书馆、走访等途径收集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约用水的标语和漫画、地理谜语等资料,并互相交流,还把好的资料编辑成小报在教室展示。通过交流、展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让学生学会了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与人交流和合作。
无论哪一种“活动”,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确有所得;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在活动中体现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人都以主体身份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真正的体验。变“要我活动”为“我要活动”,变“怕活动”为“爱活动”,变“不会活动”为“我能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调整控制、提高活动成效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好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处理“活动”时,我是这样做的。
1、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适当删减、改进、增加“活动”。
教材设置的“活动”只是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而不是一成不变和必须照搬的。教师可根据本地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地理实用价值不高的“活动”进行有选择的放弃、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储备进行取舍、根据时事热点动态及时更新教材的“活动”内容,进一步增强教材的时代性,并自行设计创新,使“活动”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打破课时限制,将“活动”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
有一些“活动”无法在有限的课堂内完成,就要将“活动”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乡土地理事物具体、生动,为学生所熟悉,
具有亲切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乡土地理,将“活动”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课本里没有的地理知识,增强地理感性知识,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所获得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组织学生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作用。
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对活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如果教师毫无组织地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学生不仅学不到该学的东西,反而浪费了时间,并导致课堂纪律的涣散。因此,要注意活动的有效性,每次活动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还应针对不同的问题把握探讨的深度,合理控制活动时间,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活动。对学生经探讨后仍感迷惑的问题或观点,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补充一些条件或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促成问题的解决。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作灵活适当的选用,并且可以自己设计更多符合本校实际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活动”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形式上,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在课堂内外给学生提供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参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力潜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积极、健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地理观。通过“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让教师创造出更多真实的学生活动,在开放的活动环境、自主的活动过程中达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
《地理课程标准》
(3)郑瑛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讲座《教材教学研究心得简介》
(4)《地理教育》2002-05
(5)
陈孝禅
《皮亚杰学说及其发展》,湖南教育出版社
篇2: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说课稿
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说课稿 本文关键词:短剧,活动课,公主,说课稿,入藏
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说课稿 本文简介: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说课稿本帖最后由werous6于2010-2-2122:56编辑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说课稿原创:洮南市万宝镇煤窑中学:李淑芬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七年级下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成公主入藏》是七年级下
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说课稿 本文内容:
活动课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说课稿
本帖最后由
werous6
于
2010-2-21
22:56
编辑
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说课稿
原创:
洮南市万宝镇煤窑中学:李淑芬
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七年级下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成公主入藏》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活动课,通过本活动课,不但可以深化本单元所学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唐朝的强大及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认识到文成公主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祖国大家庭的历史是由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事实。可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这节活动课在今天上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在西藏制造MOD烧事件,搞MOD。通过本历史短剧的表演,可以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更能激发学生对达赖集团的愤怒之情,使学生认识到分裂行为是逆历史潮流的迟早要失败的。
(
1)
通过收集,整理运用资料,培养学生获
取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2)、通过短剧的编演,培养学生客观地看待
。历史问题的
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将全班同学分成3个小组,分别
饰演
“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
(2)、把桌子摆在四周,黑板前是老师和主持人的位置,其他三排
是演员的位
置,中间是舞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世代好友的情感体验,并深刻体验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发展。
(2)
2通过短剧的编演,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并不是离人们遥远的,只能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有血有肉的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感知和探究的既有趣又有用的东西,从而增强学
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
活动重点难点
(1)
、重点: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其繁荣强盛与其开明的政策市分不开的,所以在活动中再现当时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是本历史短剧的重点。
(2)
、难点:历史短剧是今天人演过去的事,七年级学生阅历的局限让他们把唐朝与吐蕃两族的友好关系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是个难点
(3)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是:旁白及准备相应的道具
二、说教法
由于本次活动课是表演历史短剧,所以我选用了情境探究型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教师有一碗水给学生一桶水,新课标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通过此教学法创设,调动全班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亲身体验历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说学法
在《文成公主入藏》这一历史短剧中,教师通过情境探究型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四、说程序
我对教学程序的设计分四个环节:
创设情境——学生表演——教学反思——知识延伸
1、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青藏高原》,并打出相应的雪域高原的背景图片。
师: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相连
……一曲《青藏高原》把我们带到了青藏高原,隋唐时期的吐蕃族就生活在那里,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时期,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十分频繁,其中唐蕃交往尤为突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从而促进了唐蕃友谊。课前同学们一自编自导和排练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一历史剧,下面就请同学们将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情景再现在大家面前吧!在大屏幕上打出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2
、
学生表演:
在第一幕中,唐太宗给吐蕃使者禄东赞出了三道题,如果能答上,就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第一题,让一百匹小马驹找到自己的母亲,禄东赞回答让一百匹小马驹饿一整天,再放出来就会跑向自己的母亲。
第二题,用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九曲明珠,禄东赞很快有了办法,找来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毛拴在蚂蚁腰上,把蚂蚁放在九曲明珠孔内,蚂蚁不久就会从另一端的孔中钻出来,丝线就穿过了小孔。
第三题,从300名装束打扮相似的美女中,在一刻钟内将文成公主认出,禄东赞有了办法,他认为文成公主出生于皇宫,自然气度不凡,风华绝代,所以他马上就说出从右边数第二个两眉之间有红痣的是文成公主,唐太宗被吐蕃使者的聪明睿智所打动,决定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第二幕:文成公主西行(高原雪山,西藏风格的音乐视频)
在这一幕中文成公主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在春暖花开时来到吐蕃,男女老少奏乐起舞欢呼。
主持人旁白: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40年,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很多工作。有请第三小组表演《文成公主在吐蕃》
第三幕:文成公主在吐蕃(音频视频)
随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建造房屋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文成公主教吐蕃人民平整土地,防治水土流失,并将纺织、刺绣技术传教给吐蕃妇女。
五、设计意图:这三幕历史短剧表演意图是,引导学生去感悟历史,体会历史,把自己置身于宽松融洽的历史氛围之中,在这一短剧中调动全班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已达到新课标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要求,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六、总结评价:同学们表演得很投入,很成功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入藏的场面活灵活现地再现在我们的眼前,老师非常满意。祝贺同学们演出成功。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课学生口脑耳眼等多种感官能同时并用,使学生由被动记忆知识转化为主动探寻知识,体验到了历史的真实感,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充分体验到了协作和参与的乐趣,特别是一些平时成绩不理想、不爱发言的同学、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排练到表演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彼此间的友谊,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所以在适当的情况下,上一节活动课是很有意义的。
4、知识延伸: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写一篇心得体会。
篇3:大金店顾家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大金店顾家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本文关键词:顾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小学
大金店顾家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本文简介:大金店顾家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教授方式的课程。它在课程结构上,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的课程,它取走了罩在学生身上的“玻璃罩”,使学生在成长的路上跳得更高,走得也更远。一、课程实施的背景综
大金店顾家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本文内容:
大金店顾家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教授方式的课程。它在课程结构上,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的课程,它取走了罩在学生身上的“玻璃罩”,使学生在成长的路上跳得更高,走得也更远。
一、课程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新型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校从2013年秋季开始试行这一课程,建立了四个稳固的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实践基地,学校以树立人人都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为理念,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教师的引领策略,充分发挥顾家河村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示范作用,以塑造“睿智·求索”的学校文化为主线,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我们构建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以“农科技实践活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运行机制。
第一层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度计划及相应步骤;统一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负责课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等。
第二层次:教导处
教科室
德育处
教导处主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评价。检查实施的进展情况,制定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方案和教师管理评价方案,并开展实施考核评价。
德育处主要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规划和指导。规划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主题,具体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观摩、展示、交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设计等。
第三层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教研组活动计划,组织本教研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我校网站上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网页这一平台,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生体验上传,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
第四层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任教师
班主任
各学科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老师根据教研组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包括选题分组、协助聘请指导老师、成果的展示等。班主任、各科教师针对所任班级指导一个活动小组,对学生研究的每一环节――选题可行性、资料收集、调查研究等给予具体指导,同时做好团队协作、安全防范和有关部门联系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设
3、课时安排
我校三至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月开设2课时,学校将在这两课时集中安排在每个年级每周星期五的下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4、课程资源的挖掘
(1)立足校园生活,挖掘实践资源
多年来,学校组织了许多活动,如春(秋)运动会、科技节活动、读书周活动、艺术节活动以及各种内容的班队活动等,这些传统的活动长期根植于学校,我们可以从这些活动内容上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颢。
也可直接将学校的各类活动作为主题。如学校的毕业典礼活动、春(秋)季运动会,3月的学校安全教育周活动等。
可以开展了“我是小编辑”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进行办报合作实践。办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例如,办“环保知识小报”,
“数学知识报”,
“语文学习报”等
(2)立足学生生活,丰富实践资源
学生的生活充实而精彩,他们中有许多资源待我们去开发。如从儿童生活中的游玩活动,可以产生“对儿童游戏的调查”“儿童动画片知多少”“小学生喜欢什么漫画?”“你玩滑板车吗?”之类的主题。
在各类活动中,引导学生生成主题。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是学生产生问题的沃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的各类传统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
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调查。”什么样的节目对小学生的成长有利?每天看多长时间的电视最好等。
(3)关注社会生活,生成实践资源
随着近年来“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现代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发展迅猛,渔业、种植业、养殖业发达,镇内有多个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实验基地,农业科技含量高,因此,要十分注重开发和利用这独特而又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环境资源,立足地区的经济特色开发活动主题。
◆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角度去发现问题
农村学生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门前的小河怎么变黑了?蚕怎么会中毒?水葫芦怎么越来越多了?养猪大户把猪粪排泄到河道好不好?所有这些问题略作修改,就可以认为活动的主题。
结合学生家庭特点,在自家劳动中学生学会了给植物、蔬菜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等。
5、资源板块的设置
以农科技为重点的资源板块,以学生的自主兴趣为前提,选择研究的小课题,通过指导教师的引领开展不同形式的综合性研究,形成生成性的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