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申报表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申报表,职务,工作人员,专业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申报表 本文简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申报表单位:姓名:申报职务:中共中央宣传部制填表说明一、一律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迹端正、清楚。二、填表时要注意表下的“注”。表内不够填写时可另外附纸。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贴像片曾用免民族籍贯现任行政职务健康状况原有专业职务或职称工资家庭住址何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申报表 本文内容: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专业职务申报表
单
位:
姓
名:
申报职务:
中
共
中
央
宣
传
部
制
填
表
说
明
一、一律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迹端正、清楚。
二、填表时要注意表下的“注”。表内不够填写时可另外附纸。
基
本
情
况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贴
像
片
曾用免
民族
籍
贯
现任行政职务
健康状况
原有专业职务或职称
工
资
家庭住址
何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任何职
何时加入何民主党派、任何职
参加何学术团体、
任何职
其他社会兼职
最高学历(何时、
何院校、何专业毕业、学制及学位)
懂何种外国语
听、说、读写能力
专
长
注:填写“工资”栏时,只填标准工资额(即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
主
要
经
历
起止年月
在何地何单位学习或工作
任何职
注:从初中起按时间顺序填写,着重填写专业工作经历,业务技术职务也要填入。
业
务
工
作
报
告
注:业务工作报告包括本人从事专业工作各时期、阶段的主要情况。
注:表纸不够用可另附
专
业
工
作
主
要
成
果
注:专业工作成果包括主要著作、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起草的重要文件、讲话稿以及能反映组织领导能力的实绩材料、受奖情况等。
申报专业职务类别及档次
本人签字:*年*月*日
部
门
推
荐
意
见
领导签字:*年*月*日
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主任委员(签字)
评审委员会(章)*年*月*日
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主任委员(签字)
评审委员会(章)*年*月*日
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主任委员(签字)
评审委员会(章)*年*月*日
聘任(任命)机关意见
盖章*年*月*日
13
篇2: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申报表会计电算化
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申报表会计电算化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申报表,会计电算化,高等职业教育,五年制
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申报表会计电算化 本文简介: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设置申报表学校名称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校)(中职学校)专业名称会计电算化专业代码620204(高职学校)专业代码(中职学校)联系人姓名吴祥电话15653782992(高职学校)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高职学校)姓名电话(中职学校)电子信箱(中
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申报表会计电算化 本文内容:
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点设置申报表
学校名称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学校)
(中职学校)
专业名称
会计电算化
专业代码
620204
(高职学校)
专业代码
(中职学校)
联
系
人
姓名
吴祥
电话
15653782992
(高职学校)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高职学校)
姓名
电话
(中职学校)
电子信箱
(中职学校)
申报时间
2012年11月5日
山东省教育厅
印制
填表说明
一、申报五年一贯制和三二连读专业均须填写此表。申报学校须在封面加盖公章。
二、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举办三二连读专业应如实填写表格中全部内容;高等职业学校举办五年一贯制专业,应如实填写中职学校及专业基本情况以外的全部内容。可加页。
三、每个申报专业分别填写,与其他资料合并成册,左侧装订,一式7份。装订顺序:(1)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设置申报表;(2)专业点设置论证报告(包括拟设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专业点设置可行性论证);(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教学进程表等);(4)三二连读联合办学协议;(5)其他相关材料。
四、举办五年一贯制的由高等职业学校报学校驻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三二连读的由中等职业学校报学校驻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论证(省属职业学校举办为本行业服务且特色鲜明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也可由省直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提出设置意见并于每年9月30日之前报省教育厅(申报材料一式6份,其中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5份、规划处1份)、市教育行政部门留存1份。
五、相关事项说明:
1.“专任专业教师”是指具有本校编制,主要从事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的人员;“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按照专业课教学或师资培训、项目指导等工作任务,正式聘任并在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教学任务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
2.“专业图书”包括纸质图书、专业期刊、视听资料、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纸质图书复本以不超过3本计入图书总量;电子图书每种计1册;电子期刊每种每年计1册。
3.“竞赛”包括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大赛、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功、信息化教学大赛和特别注明的行业领域比赛。
4.“实验实训开出率”为实际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数与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规定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数之比。
5.“实验实训室利用率”为学期内各实训室实际使用课时总和与各实训室完全使用课时总和之比。各实训室完全使用课时为每学期教学周数×20课时×实训室个数。
6.“现有主要设备”为单价3000元以上的实训设备。
一、学校基本情况
1.高等职业学校填写
学校名称
详细地址
学校主管部门
学校主要负责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教务处负责人
联系电话
手
机
学校占地面积(亩)
建筑面积(米2)
教职工总数
其中:专任教师数
大学本科学历达标率%
硕士学位以上比例%
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
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执业资格的教师
总数
在校生人数(全日制各类别、层次)
上学年招生数(全日制各类别、层次)
实验实训设备(万元)
生均实验实训设备值(元)
图书(册)
生均图书(册)
学校设置专业总数(个)
学校
设置
主要
专业
情况
序号
学制
专业名称
专业专任教师数
实验实训设备价值
在校生数
2.中等职业学校填写
学校名称
详细地址
学校主管部门
学校主要负责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教务处负责人
联系电话
手
机
学校占地面积(亩)
建筑面积(米2)
教职工总数
其中:专任教师数
大学本科学历达标率%
获硕士学位以上比例%
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
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执业资格的教师总数
在校生人数(全日制各类别、层次)
上学年招生数(全日制各类别、层次)
实训设备(万元)
生均实训设备值(元)
图书(册)
生均图书(册)
学校设置专业总数(个)
学校
设置
主要
专业
情况
序号
学制
专业名称
专业专任教师数
实训设备价值
在校生数
二、拟设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基本情况
1.高等职业学校填写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名称
会计电算化
专业代码
620204
设置时间
2004年
本专业负责人
姓名
吴祥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7年1月
学历
本科
学位
学士
专业技术职务
中级会计师
联系电话
0537—4507528
手
机
15653782992
本专业近三年招生数
(全日制各类别、层次)
2010年
人
2011年
人
2012年
人
(一)本专业教学条件
本专业专任教师数
12
高级职称专业专任教师数
3
兼职教师数
2
本专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执业资格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数
7
本专业图书(册)
5万
本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25
本专业实验实训室个数(个)
3
(二)本专业近三年教师竞赛情况
竞赛时间
竞赛名称
竞赛级别
获奖等级
获奖人数
主办单位
2009.10
四个一活动
校级
一等奖
15
远东学院
2010.10
四个一活动
校级
一等奖
15
远东学院
2011.11
四个一活动
校级
一等奖
15
远东学院
(三)本专业近三年学生竞赛情况
竞赛时间
竞赛名称
竞赛级别
获奖等级
获奖人数
主办单位
(四)本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
单
位
名
称
有否
协议
承担的教学任务
每次接受人数
(五)本专业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毕业学校及专业
获得学位或学历
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执业资格名称
01
宋卫国
男
32
讲师
中国煤炭经济学学院市场营销
本科学士
02
田磊磊
男
27
讲师
山东财政学院市场营销
本科学士
03
刘艳艳
女
28
助教
山东科技大学电子商务
本科学士
04
郑元
男
28
助教
山东科技大学会计学
本科学士
05
聂德仁
男
71
副教授
山东财政学院贸易经济学
本科学士
06
王锡源
男
32
讲师
华师范大学国际金融学
本科学士
07
姜国权
男
64
副教授
山东工学院数学专业
本科学士
08
王颖超
女
43
会计师
西北工业大学政治学理论
硕士研究生
会计师
09
孔祥同
男
48
经济师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
本科学士
经济师
律师
10
范思行
男
68
副教授
美国罗德岛大学食品工程专业
硕士研究士
11
孔圆圆
女
29
助教
聊城大学工商管理
本科学士
12
韦静
女
27
助教
烟台大学文静学院工商管理
本科学士
13
周清
女
27
助教
曲阜师范大学信传学院艺术学
硕士研究生
14
杨卫卫
女
27
助教
中国民航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硕士研究生
15
石国冉
女
24
助教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产业管理
本科学士
(六)本专业实验、实训室情况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现有建
筑面积
(㎡)
现有设
备价值
(万元)
现有主要设备
主要实训项目
名
称
单价
(万元)
台套数
1
1.
2.
3.
4.
2
3
4
5
6
7
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
实验实训室利用率
(七)本专业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课程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开课
学期
学分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备
注
2.中等职业学校填写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设置时间
本专业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联系电话
手
机
本专业近三年招生数(全日制各类别、层次)
年
人
年
人
年
人
(一)本专业教学条件
本专业专任教师数
高级职称专业专任教师数
兼职教师数
本专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执业资格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数
专业图书(册)
本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本专业实验实训室个数(个)
(二)本专业近三年教师竞赛情况
竞赛时间
竞赛名称
竞赛级别
获奖等级
获奖人数
主办单位
(三)本专业近三年学生竞赛情况
竞赛时间
竞赛名称
竞赛级别
获奖等级
获奖
人数
主办单位
(四)本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
单
位
名
称
有否
协议
承担的教学任务
每次接受
人数
(五)本专业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毕业学校及专业
获得学位或学历
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执业资格名
称
(六)本专业实验、实训室情况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现有建
筑面积
(㎡)
现有设
备价值
(万元)
现有主要设备
主要实训项目
名
称
单价
(万元)
台套数
1
1.
2.
3.
4.
2
3
4
5
6
7
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
实验实训室利用率
(七)本专业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主要课程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开课
学期
学分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备
注
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分析
2.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3.本专业每年最大招生规模:
人
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岗位
1.专业培养目标
2.培养规格(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
3.相适应的职业岗位:
五、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目标、思路和措施
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
2.人才培养方案和思路
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思路和措施(突出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4.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与措施(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5.教学设施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目标、思路和措施
6.教学管理(包括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目标、思路与措施
7.专业建设经费投入计划(今后五年)
六、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开课
学期
学分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备
注
七、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及审核意见
1.专家论证意见
2.论证
投票结果
同意:
人
弃权:
人
反对:
人
建议每年
招生人数
人
专家姓名
工作单位及业务领域
职务或职称
签
名
3.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年*月*日
八、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核意见
1.专家评审意见
2.投票结果
同意
人
弃权:
人
反对:
人
每年招生
限额建议
人
专家姓名
工作单位及业务领域
职务或职称
签
名
3、省教育厅备案意见
(省教育厅公章)*年*月*日
—
26
—
篇3: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报表(公共建筑)
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报表(公共建筑) 本文关键词:武汉市,申报表,示范工程,公共建筑,建筑
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报表(公共建筑) 本文简介:项目编号: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请表(公共建筑)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主管部门申报时间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编制二年月17一、工程基本情况1、建筑类型□公建□住宅/公建(选项打√)□既有□新建(选项打√)2、实施起止年限项目立项时间:*年*月*日项目竣工时间:*年*月*日3、占地面积m2建筑总面积m2示范
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报表(公共建筑) 本文内容:
项目编号:
武汉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申请表
(公共建筑)
项
目
名
称
申
报
单
位
主
管
部
门
申
报
时
间
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编制
二
年
月
17
一、工程基本情况
1、建筑类型
□公建
□住宅/公建
(选项打√)
□既有
□新建
(选项打√)
2、实施起
止年限
项目立项时间:*年*月*日
项目竣工时间:*年*月*日
3、占地面积
m2
建筑总面积
m2
示范面积
m2
4、总投资(万元)
绿色建筑总增量成本(元/m2)
5、是否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是
□否
(选项打√)
6、是否拖欠工资和工程款
□是
□否
(选项打√)
7、是否符合国六条的规定
□是
□否
(选项打√)
8、开发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负责人
电话
手机
联系人
电话
手机
9、设计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负责人
电话
手机
设计负责人
电话
手机
10、施工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负责人
电话
手机
11、业主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负责人
电话
手机
二、工程计划进度与安排(新建项目填写)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内容安排
三、工程概况(工程性质、工程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开发与建设周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
四、项目创新点、推广价值和综合效益分析介绍
1、项目创新点
2、项目推广价值
3、综合效益分析
五、申报单位概况
(包括人员组成、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固定资产、年产值、负债以及对绿色建筑项目实施的贡献、承担的工作内容等。)
六、项目主要参加人员
姓
名
职
务
职
称
承担主要工作
七、申报单位意见
经自评,达到国家
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申请武汉市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程。
盖
章
负责人:*年*月*日
八、专家审查意见
组长签字:
负责人:*年*月*日
九、市节能办意见
盖
章
负责人:*年*月*日
附表1:绿色建筑分项评价表
注:达标判定结论有3种: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不参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
评价内容
拟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
自评
结论
专家评定意见
1.节地与室外环境
1.1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
1.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场地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确实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需生态复原。
1.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对用地的选址与水文状况做出分析,用地应位于洪水水位之上(或有可靠的城市防洪设施),防汛能力达到《防洪标准》GB
50201的要求;充分考虑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2.用地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如地址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地段。
3.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避开容易产生风切变的场址。
4.选址周围土壤氡浓度符合国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对原有工业用地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和评估,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5.选址周围电磁辐射本底水平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远离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同时远离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等的区域
1.1.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1.避免幕墙光污染: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合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
18091的要求。
2.避免照明光污染:室外景观照明方案确保无直射光射入空中,限制溢出建筑物范围以外的光线。
3.提供日照分析相关文档,证明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1.1.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污染源主要指: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饮食店、锅炉房和垃圾转运站等。在规划设计时应采用有效措施避免超标,同时还应根据项目性质合理布局或利用绿地进行隔离
1.1.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施工组织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扬尘的技术路线和方案。
2.识别各种污染和破坏因素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避免、消除、减轻土壤侵蚀和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3.施工工程污水、食堂污水、厕所污水分别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4.严格按照规定时段施工,采取有效降噪措施,建筑施工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要求。
5.采用适当的照明方式和技术,避免电焊及夜间作业照明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6.合理布置现场大型机械设施,避免对周围区域产生有害干扰;施工现场设置围挡,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
项
1.2节地与室外环境一般项
1.2.1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通过规划设计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场地环境噪声满足标准则判定该项达标。
1.2.2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以建筑物周围人行区1.5m处实测风速低于5m/s判定该项达标。
1.2.3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合理采用了垂直绿化形式
1.2.4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物种,植物成活率95%以上或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1.2.5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场地规划依据人车分行原则,合理组织交通系统。主要出入口距临近公交交通站点距离≤500m
1.2.6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不低于3.15%
节地与室外环境一般项达标情况:项数6项,实达
项
1.3节地与室外环境优选项
1.3.1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优先利用废弃场地
1.3.2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
对尚可使用的旧建筑纳入规划建设项目,对旧建筑结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1.3.3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
透水地面(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铺地)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40%
节地与室外环境优选达标情况:项数3项,实达
项
2.节能与能源利用
2.1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
2.1.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规定性指标进行外墙、屋面、窗墙比、外窗及遮阳等设计与选择。若单个部件(如体形系数、外墙传热系数、窗墙比、幕墙遮阳系数、遮阳方式等)无法全部满足现行节能标准要求时,应根据权衡判断法进行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2.1.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第5.4.5、5.4.8及5.4.9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
1.对照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中“表2能源效率等级指标”,活塞/涡旋式采用第5级,水冷离心式采用第3级,螺杆机采用第4级。
2.单元式空调机名义制冷量时能效比(EER)值,采用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中“表2能源效率等级指标”第4级
2.1.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严格限制“高质低用”的能源转换利用方式,高品位的电能不可直接用于转换低品位的热能进行采暖或空调
2.1.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
照明功率密度指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第6.1.2~6.1.4条规定
2.1.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新建公共建筑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办公设备和热水能耗等实现独立分项计量,物业有定期记录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项
项
2.2节地与室外环境一般项
2.2.1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建筑朝向为当地适宜方向,建筑总平面设计综合考虑日照、通风与采光
2.2.2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2.2.3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要求
所有建筑外窗气密性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要求
2.2.4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利用蓄能材料和建筑构造,实现建筑本体蓄能或采用蓄能设备
2.2.5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在比较排风热回收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基础上,合理利用排风热回收或运行可靠,实测的热回收效率达到设计要求
2.2.6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新风取风口和新风管所需的截面积设计合理,设计新风比可调或实际运行中实现了过渡季节全机关报风运行或增大了新风量的比例
2.2.7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空调区域,实现空调系统分区控制。2.根据负荷变化实现制冷(热)量调节,空调冷热源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3.水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或全空气系统采用变风量控制
2.2.8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5.3.26、5.3.27条的规定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5.3.26条的规定。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第5.3.27条的规定
2.2.9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对于有稳定热需求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应充分利用废热余热。利用热泵或空调的余热以及其他废热供应生活热水
2.2.10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对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对非电能源也能实现按主要用途分项、定时计量
节能与能源利用一般项达标情况:项数10项,实达
项
2.3节能与能源利用优选项
2.3.1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或地方批准或备案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2.3.2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从负荷预测、系统配置、运行模式、经济和环保效益等方面对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应用的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满足地区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2.3.3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
满足以下三条中的任意一条:可再生能源产生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或合理采用地源、水源等新型热泵空调技术
2.3.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
照明设计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第5.4.1条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目标值进行设计
节能与能源利用优选项情况:项数4项,实达
项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1节水与资源利用控制项
3.1.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1.根据不同水资源状况、气候特征的地区和不同的建筑类型,以及低质低用,高质高用的用水原则对用水水量和水质进行估算与评价。提出合理用水分配计划、水质和水量保证方案
2.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与非传统水源利用等内容
3.1.2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
1.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等的规定
2.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优先采用节能的供水系统
3.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
4.根据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排放渠道、渗透途径或收集回用途径,保证排水渠道畅通,实行雨污分流
3.1.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1.选用高效低耗的设备如变频供水设备、高效水泵等
2.采用管道涂衬、管内衬软管、管内套管道等以及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措施避免管道渗漏
3.1.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卫生器具应采用节水器具
3.1.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且水质不会被污染,以保障水质安全。供水系统应设有备用水源、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施等,以保障水量安全。雨水、再生水等在整个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要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措施。
2.景观水体采用雨水、再生水时,在水景规划及设计阶段应将水景设计和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结合起来考虑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项
项
3.2节水与资源利用一般项
3.2.1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雨水积蓄处理方案及技术
3.2.2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
对于缺水地区的项目,此项为参评项,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拳
3.2.3绿化灌溉采取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此项为无条件参评项。绿化灌溉采取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3.2.4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对于缺水地区的项目,此项为参评项。
优先选用市政再生水;采用建筑中水时,依次考虑优质杂排水、杂排水、生活排水等的再生利用
3.2.5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分用途设置用水计量表
3.2.6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
15%,得分则判定该项达标。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一般项得分和达标情况:项数6项,实达
项
3.3节水与资源利用优选项
3.3.1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优选项达标情况:项数1项,实达
项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
4.1.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严禁使用国家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4.1.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在设计中减少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大量应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项
项
4.2节材与材料资源一般项
4.2.1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所显示的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a应大于70%
4.2.2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
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使用量占砂浆总用量的比例超过50%
4.2.3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满足如下任一项要求,则判定该项达标: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
2.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3.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对于6层及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小于50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仅考核上述第(3)项要求,满足则判定该项达标。
对于高层钢结构建筑,Q345GJ、Q345GJZ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则判定该项达标。
对于6层及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小于50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以及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此项不参评
4.2.4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施工单位制订专项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计划,采取拆毁、废品折价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措施(包括废物统计,提供废物回收、折价处理和再利用的费用等内容)。固体废弃物处理,并且可再利用、可循环材料的回收利用率b不低于30%,
4.2.5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c不低于10%。
4.2.6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
4.2.7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30%以上采用灵活隔断
4.2.8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在保证性能及安全性和健康环保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废弃物掺量大于20%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一般项得分和达标情况小结:项数8项,实达
项
4.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优选项
4.3.1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如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并提供文件说明对结构体系进行了优化
4.3.2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用量使用率不低于5%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优选项达标情况:项数2项,实达
项
5.室内环境质量
5.1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
5.1.1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测试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设计要求
5.1.2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1.采取合理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防止外墙和外窗等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避免表面结露和发霉
2.在室内使用辐射型空调末端时,需注意水温的控制;送入室内的新风应具有消除室内湿负荷的能力,或配有除湿机,避免表面结露
5.1.3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设计要求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的测试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设计要求
5.1.4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中的有关规定
5.1.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相关要求
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相关要求。
5.1.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
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项
项
5.2室内环境质量一般项
5.2.1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保证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
5.2.2
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1.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独立开启的空调末端
2.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进行温湿度调节能空调末端
3.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独立湿度调节的空调末端
5.2.3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
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和撞击声隔声性能须分别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中6.2.1和6.2.2条的一级要求,
5.2.4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合理布置可能引起振动和噪声的设备,并采取有效的减振和隔声措施。或噪声敏感的房间应远离室内外噪声源
5.2.5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
80%以上主要功能空间采光系数满足国家标准,采光均匀度好,无眩光或75%以上主要功能空间采光系数满足国家标准
5.2.6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中规定的设计部位均设有无障碍设施
室内环境质量一般项得分和达标情况小结:项数6项,实达
项
5.3室内环境优选项
5.3.1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主要光照面选择外遮阳措施时应综合比较遮阳效果、自然采光和视觉影响等因素,考虑外遮阳与建筑的一体化
5.3.2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1.对室内主要功能空间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2.能够实现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
3.能够检测进、排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与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系统关联,实现自动通风调节。
5.3.3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采用反光板、散光板、集光导光设备等措施改善室内空间采光效果,75%的室内空间采光系数>2%,有防眩光措施;采用采光井、反光板、集光导光设备等措施改善地下空间自然采光
室内环境质量优选项达标情况:项数3项,实达
项
6.运营管理
6.1运营管理控制项
6.1.1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
1.制订并实施包括节能管理模式、收费模式等节能管理制度。
2.制订并实施包括梯级用水原则和节水方案等节水管理制度。
3.制订并实施包括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度和耗材管理制度。
4.制订并实施包括绿化用水的使用及计量、各种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规范使用等绿化管理制度
6.1.2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对厨房、垃圾房、设备机房等易产生废水、废气之处,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材料或其他方式对排放进行处理,并结合排放管理手段,杜绝建筑运营过程中废水和废气的不达标排放。
6.1.3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1.根据建筑垃圾的来源、可否回用性质、处理难易度等进行分类,将其中可再利用或可再生的材料进行有效回收处理。
2.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运营管理控制项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项,不达标项
项
6.2运营管理一般项
6.2.1建筑施工兼顾土方平衡和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
建筑施工满足土方平衡,以及施工道路和建成后运营道路保持延续性
1.施工中挖出的弃土回填利用,基本满足土方量挖填平衡,或对邻近施工场地间的土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2.收集和利用施工场地内土质良好的表面耕植土3.施工道路和建成后运营道路保持延续性,考虑了临时设施在建筑运营中的应用
6.2.2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得分则判定为达标
6.2.3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为设备和管道的设置采用了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的措施
1.管井设置在部位2.具有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和管道设置在公共部位3.采用其他便于维修和改造的措施
6.2.4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
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定期卫生检查和部件清洁,并存留记录
空调系统开启前,对系统的过滤器、表冷器、加热器、加湿器、冷凝水盘按照规定进行了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
6.2.5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建筑智能化系统满足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设置合理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
6.2.6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建筑内的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应进行有效监测,对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记录。
1.设置空调系统、通风设备、环境参数的定期自动监测和记录系统。
2.空调通风系统设置根据负荷变化而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且运行正常
3.公共区域照明系统设置自动调节系统设置自动调节系统且运行正常
6.2.7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
对能耗采用分项计量,且收费根据计量结果实施。
建筑物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其他动力用能系统设置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并运行正常。
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水泵风机输配系统等设置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并运行正常。
建筑物内不同区域设置用能分项计量装置,且根据计量结果进行收费
运营管理一般项达标情况:项数7项,实达
项
6.3运营帐管理优选项
6.3.1具有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绩效考核等方式,使得物业的经济效益与建筑用能效率、耗水量等直街挂钩
运营管理优选项达标情况小结:项数1项,实达
项
附表2:绿色建筑等级汇总评定表
绿色建筑等级汇总评定表
等
级
一般项目数(共43项)
优选项目数
(共9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
(共6项)
节能与能源利用
(共10项)
节水与水资源
利用(共6项)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8项)
室内环境质量
(共6项)
运营管理
(共7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应达项
实达项
(一星)
3
4
3
5
3
4
(二星)
4
6
4
6
4
5
6
(三星)
5
8
5
7
5
6
10
总评价
自
评
结
论:
专家评价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