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0》教学建议新人教版 本文关键词:减法,上册,单元,和加,新人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0》教学建议新人教版 本文简介:0一、在情境中理解“没有可以用O来表示”。可以课件动态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讲述猴子吃桃的数学故事,并记录桃子的数目。如:盘里有2个桃记作“2”;吃了1个后还剩1个记作“1”;又吃了1个以后,盘子里1个桃都没有了,怎么记?(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交流后揭示:在数学上,一个都没有用O表示。二、注意O的写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0》教学建议新人教版 本文内容:
0
一、在情境中理解“没有可以用O来表示”。
可以课件动态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讲述猴子吃桃的数学故事,并记录桃子的数目。如:盘里有2个桃记作“2”;吃了1个后还剩1个记作“1”;又吃了1个以后,盘子里1个桃都没有了,怎么记?(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交流后揭示:在数学上,一个都没有用O表示。
二、注意O的写法的指导。
在教学0的写法时,教师要进行指导: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三、根据图意理解O的加减法的算理。
鸟窝里原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小鸟,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使学生明白:从3只小鸟中去掉3只小鸟,就1只都没有了,1只都没有就是剩了0只。也就是从3中减去3,就一个都没有了,结果就是O。
四、练习六。
第2题可以制成课件,动态演示摘苹果的过程,并把摘苹果的过程用算式记录下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一些规律。还可以结合3个算式讲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用数学表达的能力。
第3题可以仿照第2题进行教学。
第4题,根据图意列出算式3+0=3、0+3=3后,帮助学生感受:在含有0的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也不变。
篇2: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练习九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练习九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 本文关键词:减法,上册,素材,单元,和加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练习九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 本文简介:练习九编写意图(1)第2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复习了数数、数的大小比较,还可以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观察方木块的摆放情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第3题是一道巩固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练习题。通过练习可引导学生对“6只”和“第7只”作比较,以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3)第4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练习九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 本文内容:
练习九
编写意图
(1)第2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复习了数数、数的大小比较,还可以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观察方木块的摆放情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第3题是一道巩固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练习题。通过练习可引导学生对“6只”和“第7只”作比较,以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3)第4题在巩固6、7组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根据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使学生逐步形成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解决问题思路。
教学建议
(1)第1题,“按顺序填空”中的“顺序”既包括“从小到大”的意思,也包括“后边的数比前边的数多1”的意思。教学时,应先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再完成练习。
(2)第2题,在数方木块的数量时,要提示学生不但要数能看到的方木块,还要数看不到的(被挡住的)方木块。填写出方木块的数量后,要从上面的答案中任意选择不同的两组数进行比较。
(3)第4题,要先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填一填。之后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填数时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掌握“一组一组地想组成,再填空”。
编写意图
教材在这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巩固有关6、7的加减法。使学生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正确、熟练的计算,同时又不感到枯燥无趣。
教学建议
(1)计算练习要注意“坡度”。
计算练习的形式应注意从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如从点子图到算式,由算式计算到任意拿出两个数用大数减小数等,逐步提高要求。
(2)计算练习要趣味化。
在练习计算时,尽量组织多种计算活动,如凑点子(第5题)、数学转轮(第6题)、抽卡片(第9题)等,使学生能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编写意图
(1)第12题,通过小熊的搬来与搬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练习有关6的加减法计算。
(2)“生活中的数”,其内容包括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这部分内容是紧密配合数的认识安排的,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用所学的数去表示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做第12题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并学会比较流利的说清图意,为后面解决问题的教学做些铺垫。在完成两幅图的计算后,应以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这两幅图都是小熊搬盒子,为什么一会儿用加法计算,一会儿用减法计算”,“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解决,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解决”等,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对生活中的数的实际感受。
建议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的情境用照片或幻灯片展示出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哪儿见过这些数,这些数告诉了我们什么,能否用这些数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中的事,从而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区表达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篇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 本文关键词:减法,上册,意图,素材,编写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 本文简介:6和7编写意图(1)这里教材利用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情感培养为一体的值日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6和7的基数意义,初步感受6与7的关系,并进行爱劳动的思想教育。(2)教材将有关6和7的人物图、点子图、数、摆小棒等内容竖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数.还有利于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 本文内容:
6和7
编写意图
(1)这里教材利用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情感培养为一体的值日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6和7的基数意义,初步感受6与7的关系,并进行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2)教材将有关6和7的人物图、点子图、数、摆小棒等内容竖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数.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主题图提供的资源数数。可作如下提问。
教室里有几个同学在做值日?
你是怎么数的(可以从不同方式来数)?
用几来表示?教室里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6?
6还可以表示什么?有条件的可以把主题图制成课件,在动态画面中让学生充分地数,并在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数到6以后再数1个就是7”的自然数增加的过程,更好地理解5、6、7之间的关系。同时可结合数数过程,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将体会基数含义与认读写数紧密结合。
结合数数,及时抽象出数6和7。再让学生在观察6和7的字形的基础上,用6或7根小棒摆一摆,进一步加深对6和7的认识。
编写意图
(1)通过计数器、直尺图以及点子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体会这3个数的顺序。
(2)通过直观的鱼缸图,引导学生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这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一。
(3)教材提供书写范例,使学生弄清6和7的写法,再利用描虚线巩固数字的写法,说明这两个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最后留出空格让学生自己书写,体现对学生从“扶”到“放”的过程。
教学建议
(1)用好直尺,进行数序的教学。
在教学数的顺序时,可以展示只写出0、1、2、3、4、5的尺子,然后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让学生根据前面对6、7的认识找到6、7的位置。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按顺序读一读尺上的数,以“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排在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多1)。
(2)与基数相比,教学序数意义。
序数意义的教学可充分利用教材图。先引导学生数图上一共有几缸鱼,再引导学生数并判断“从左向后数的第7缸是哪一缸”。之后提问“7缸和第7缸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区别7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接下来,应组织学生模仿教师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回答,进一步区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3)写书教学应注意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编写意图
(1)教材安排了先涂色再填空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将6的组成填写完整,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6的组成。
(2)教材通过分学具的活动让学生学习7的组成。教材只呈现了3组7的组成,通过小精灵提出的问题“看到每一组9还能想到什么”启发学生自己去联想、发现7的另外3种组成。让学生初步尝试用类推的方法寻找答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在6的组成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有顺序地涂色,可以把6的组成不重不漏地找出来”,从而感受有序思考的优越性。
(2)注意渗透类比的思想。
在7的组成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得出6和1、5和2、4和3分别组成7。
然后,提出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让利用已有的5和1、1和5分别组成6等,类推出1和6、2和5、3和4也分别组成7。
也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7的6种组成形式,之后引导学生讨论“有没有好办法让我们轻松记住7的所有组成”。引导学生发现由6和1组成7可以联想到由1和6组成7,由5和2组成7可以联想到由2和5组成7……
编写意图
(1)由情境图让学生看到,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一图二式),同时,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左右两幅图的圆片数量和摆放形式一样,为“一图四式”做好铺垫。
(2)通过“摆一摆、填一填”,理解“一图四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材通过这个“一图二式”的特例,使学生了解到,当两部分的数相同时,根据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体会这一情况的特殊性。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情境图,教学6、7的加减法。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的两个学生在做什么,为什么同一幅图两人列出的算式不同,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等。进而得出: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当然,也看以像情境图那样让学生面对面操作学具并列式,继而像上面那样进行教学。
(2)引导学生拼摆学具列式计算。
在学生理解“一图两式”的基础上,通过拼摆学具继续进行6、7的加减法的教学。教师可将小花图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图上画了些什么”“根据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并板书出4个算式:4+2=6,2+4=6;6-2=4,6-4=2,使学生明确: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