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全力打造社区关工 本文关键词:载体,创新,打造,活动,社区
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全力打造社区关工 本文简介: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全力打造社区关工——谈街道社区在关工工作中的多样性关心下一代培养接班人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始终不渝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今年5月份,建三江管局街道关工委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本辖区各居民委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进行了
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全力打造社区关工 本文内容:
不断创新活动载体
全力打造社区关工
——谈街道社区在关工工作中的多样性
关心下一代培养接班人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始终不渝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今年5月份,建三江管局街道关工委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本辖区各居民委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中,对各居民委“关工领导小组”已做的工作、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事项进行了摸底,对社区的青少年的基本情况有了详细的掌握,为今后有效的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
今年,建三江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有效办法和规律,注重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效。不定期的开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社区教育新理念;总结社区关工工作的经验教训。根据本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流动性大、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不稳定因素日渐显现,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工作方法与途径,有效地推进社区关工工作,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长,是目前我们关工工作者的首要工作。街道社区与“家”紧密相连,用家的理念关心教育下一代,会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找到家的感觉。同时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调研总结,根据建三江管局街道社区的实际情况,街道关工委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利用街道社区贴近居民、贴近青少年的优势,打造街道关工阵地。
街道社区作为青少年矫正的基本单位,街道关工委要联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开展“未成年犯亲情教育座谈会”对于已判决的未成年犯,即将到少管所服刑改造和社区矫正接受教育的未成年犯,在服刑前组织他们与家长进行座谈,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同时,注意发挥对犯罪分子所在单位、社区及亲属“三位一体”的帮教作用。建立一人一档和定期回访制度。建立未成年犯矫正档案,里面有详细的未成年犯罪的资料,和由其家长亲自签署的“亲情教育保证书”,并设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回访制度,对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辍学、流浪儿童,困难家庭未成年子女等这些特殊人员,设立登记卡,成立关爱团,确定帮教对象,用家的理念大力开展关爱活动,使未成年犯切身感受到社区“家”的温暖,调动他们接受改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弃恶从善重新做人,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减少被判处刑罚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发生。为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街道各社区立足现实,结合青少年的学习实际,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重点以开展专题讲座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办法制宣传橱窗,制作展板。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法律常识、进行传统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制舆论环境,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帮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打上了遵纪守法的深深印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在青少年教育中应大力开展传统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三江、热爱“北大荒”、热爱祖国的热情,从而使他们更加勤奋学习,立志成材,将来为建设美好家乡出力。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家庭,成为对青少年宣传、弘扬美德的重要阵地。
街道关工委和各社区居民委、学校把组织开展活动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对广大青少年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在社会上反响很好,如开展科普宣传及“大手拉小手”、“结对子”等活动。
对两考落榜生的关爱是今年关工工作的重点,抓好两考落榜生的培训。对两榜生进行家访调查,鼓励他们复读再考。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对他们进行就业前的培训。坚持培训与推荐就业相结合。对于两榜生的培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全方位培训。开办各种实用农业技术培训班。与农技、畜牧等部门配合开展技术讲座,提高青年科技素质,为务农及外出打工奠定基础。
二、以“五老”带“新兵”,打造街道关工队伍
“五老”队伍的建设是关工队伍建设的基础,“五老”队伍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本力量。面对离休干部年事已高,关工队伍需要补充新的力量的实际情况,采取宣传动员发动一批、先进典型带动一批、上门走访请出一批等做法,动员退休干部参与教育青少年、培养下一代的工作,不断扩大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五老”“十大员”的优势,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形式为青少年开办专题讲座、为未成年人和家长讲法律宣传知识。
发动区域内的
“五老”人员、干部和居民,大力加强社区“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由“五老”“十大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做到每个居民小组都有“五老”“十大员”成员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掌握青少年在校外的学习、行为情况,并与学校、家长及时沟通,工作做好工作;充分发挥“五老”网吧监督员的积极作用,加大对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和整治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社区与他们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向街道关工委反映,使之得到及时帮助解决。
“五老”以思想道德报告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校外活动辅导员,文明礼仪监督员,脱贫致富帮扶员,家庭教育指导员,捐资助学协调员,失足劣迹帮教员的身份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各个领域。是开展关工工作的一支基本力量。“五老”要经常深入到后街背巷,深入到居民家中,劝戒青少年不参赌,不吸烟,不酗酒,不看黄色书刊和淫秽光碟。同时,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制止家庭暴力、赌博等不文明行为。以老年人的举动,为青少年树立典范,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营造上一代关心下一代、下一代关心上一代的“双关”风气。
社区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志愿者座谈会,了解志愿者的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布置工作任务,使他们有方向有目的地做好各自的志愿者工作,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效。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又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建立社区家长学校。社区组织辖区学生家长,参加街道关工委举办的讲座,聆听老教师、老复转军人、老劳模等做《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的培训和《家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等辅导讲座,注意把社区家长学校作为提高家教水平的有效载体,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学校举办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家长培训班,启发家长为国教子,从而使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望子成才成人、报效祖国社会。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法》作为基本教材,普及家庭法律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家长进行重点培训,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他们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管理和法制教育的能力。
推广“青少年成长家园”等特色社区,全力打造“青少年成长家园”这一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结合社区实际,采取有效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把“青少年成长家园”不断扩大、延伸,使它真正成为同学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乐园,形成青少年互助、互爱、爱家、爱社区的氛围。创出特色关工品牌。同时,要进一步充实青少年的活动内容,活动主题。按照“教育为本、预防为主、从小抓起“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由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多措并举,学生就学和住校期间,校方应多关爱一点;学生放学或放假期间,社区关工领导小组应多关爱一点;学生回家期间,家长应多关爱一点。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同心协力抓。
进一步学习《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条例(章程)》。经常用关心下一代工作条例(章程)来指导实际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地进行,使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三、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净化环境,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
利用现有设施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好综合性活动场所,本着社区内外资源共享,实现一个阵地多种功能、一个场所多种用途,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积极推动社区内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学校、幼儿园的文体设施向社区开放,使现有的场地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全面开展学习雷锋、接受传统教育,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结合当前形势,从青少年成长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如“三德”教育培训班、科普知识讲座、法律知识培训班等。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抱负、理想与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信仰和人生观,组织收听收看电视广播。用黑板报、宣传窗进行宣传。占领每一块意识形态领域阵地。
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禁毒教育宣传图片,并在中小学举办普法教育讲座。通过开展法制教育,逐步培养起青少年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坚持弘扬正气,抵制邪恶,表彰先进,以人感人,引导未成年人积极上进。坚持面上与集中的原则,构建宣传教育机制。利用“六·一”儿童节、综治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等时机,开展集中宣传。针对未成年人特点,围绕治安防范、心理健康、“八荣八耻”等主题,举办自护培训、心理咨询等活动,营造人人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按照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对一个人说话就是在作宣传”的精神,见人多说文明话,多讲先进事,以树立正气。
督促社区关工领导小组成员,经常走访学生家庭,做好学生学习的督促反馈工作。在学校和家长中间进行调研,不断地为教育教学工作献计献策,拾遗补缺。
社区各居民委分别建立关心青少年工作内业制度,以组织网络、排查登记、工作记实、规章制度、信息反馈等五个方面为内容。将闲散重点青少年全部建立动态跟踪帮扶档案。
我们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总结经验,学习先进,实现社区未成年人零犯罪的目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少年兴则国家兴,关工委工作任重而道远。
篇2: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关键词:科技活动,培养学生,课外,创新能力,为载体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简介: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创新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高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作者对近年来对那些开展学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内容: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创新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高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作者对近年来对那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较好的学校(以西峡一高为例)的经验进行了相应的总结、思考和探究,以便于我校更好地把握该项活动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推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课外活动;科技活动;创新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的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新之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一、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学生在具有探索性的课外科技活动中不仅增强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意识,还锻炼了实践技能,实现了从科学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另外,群众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会带动并营造起一种浓郁的氛围,进而带动并引导周围一大批学生投入科研实践锻炼。
2.学生创新实践的主要阵地。科技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突出了“创新”的主要特征,使得课外科技活动成为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又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的特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新活动的舞台。
3.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意识,同时对于提高其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在各类科技活动实践中通过亲自动手和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
二、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1.健全制度,完善机构,提供坚实的保障。
机构和制度的完善既有利于活动的有章可循,又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以西峡一高为例,2006年,为加强对该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学生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学生科技竞赛专家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该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宏观领导。另外,学校围绕学生科技活动的工作机制,也出台了一系列与学生科技活动相适应的管理办法。为保证课外科技活动能够稳定持续地开展,学校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拨专款,用于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及成果奖励。
2.搭建平台,组建团队,营造浓厚的氛围。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群众性科普活动和学生课外科研基金项目申报为基础,以“科技文化节”为主体的工作体系。学生课外科研基金项目申报活动也日趋成熟,成为该校颇具规模并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学术品牌活动。
3.
构建体系,联合名校,形成联动的机制。
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年级特点和学习需要,该校在对课程设计和各类科技活动系统梳理整合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出一套针对性、多样化,柔性化的学生培养体系。为让学生积极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该校与各地名校紧密联系,形成了联动的机制。
三、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面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取得的可喜成绩,通过全面分析该校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笔者认为要继续深化这项活动,课堂教育是主战场,课外科技活动便是第二战场。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培养起来的科技意识及其掌握的科技知识,有了课外活动的实践、延伸、拓展会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如何成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已有的科技知识更进一步便成了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用知识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技活动小组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物理学科为例,无论是擅长物理学科的学生还是对物理学科不擅长的学生,都会或多或少表现出对某一知识点感兴趣,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其利用某一物理原理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或者解决某些工程类难题,学生对某些物理原理由开始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更有可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活动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如:我们在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后,使学生认识了一种新的运动,但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的转变成为难点。运动的方向如何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如何?运动的线速度和向心力之间的关系式怎么样?这都是学生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火车的长度是造成乘客奔跑寻找车厢的原因,而由此引发客流量分布不均匀导致了乘客的拥挤。能否化直线为曲线,将火车停靠在圆周形站台,乘客从圆周中心出发沿半径走向车厢,解决了乘客行程长短不一的问题。这样就提出了简单的解决方案,但并没有应用到物理知识。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结合物理知识中转动圆盘上物体移动问题。其实,车站除了拥挤奔跑现象外,如果火车可以不靠站,就能上车则大大提高了车站的效率。可以设计这样一种运动站台,与圆周运动的火车保持同步,形成相对静止状态。将本来做直线运动的列车改成圆周运动,由列车原来的停止运动改为相对静止,这样每个乘客面对自己车厢的距离相等,不会再出现拥挤奔跑现象。提出了新型不停靠站台的雏形,结合新学的圆周运动的问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然后手动绘制原理图,指导学生要注意问题的严密性,不能停留在空想阶段,必须符合实际。
(二)、用现象引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理论是来描述自然规律的,中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积累给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可能。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自己所关注的现象,借住课外技术活动对现象进行研究,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增长起来。
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浴室或厨房里发现杯子或者脸盆在潮湿的桌面上自行滑动。那么,它们是如何自我滑动,原理是什么,能否进行控制,如何加以利用?给学生建议从动力学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得出桌面上有水膜,水膜会是物体的运动阻力变小。可以进而引导学生制作水膜,并用来修正不同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敏锐的观察力的结合,使学生不仅解决了面前的问题,而且提出了新的问题。学生在活动后会发现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有吸引力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设立相对应的活动内容才能吸引同学的注意力。直观性是小学的一个特点,我们开设的内容一定要直观、明了。急功性是学生的又一个特点,做了的事马上要看到结果或得到表扬,不然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开设的活动要容易达到预定目标。好玩更是学生不可忽略的一个天性,无论那种课外活动都不能脱离“玩”的形式。如:读一本关于科技的书、看一部科技电影、画一幅关于科技的画、地震的形成及地震发生时要怎样做、说说我知道的生活小常识、养一种小动物、种一种花或草、做一个小手工(风车、降落伞、小红旗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是容易完成的,他们不会产生太大的压力,而且乐意去完成。这样,学生就会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科技意识。
(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一直认为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观。高中科学教学不单单是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播,还包括科学方法、态度、精神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普及科学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我们就要跳出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框架,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学习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当然,也学会了科学知识的诉求与表达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创新发明申请专利,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持续。在科技创新项目上,由于持续的时间一般较长,大部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试图放弃。只有严谨的实验过程,问题分析过程中由听从老师安排到与老师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的权威,这样才能使得科技创新项目得到最终实现。
因此,课外科学实验不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意识,陶冶学生的科学情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还有利于学生将认识付诸于行为,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与分析
我校共设有78个班级,其中高一高二各24个,高三30个。有重点班级18个,普通班级54个,复习班6个。我们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以高一高二重点班为对象,把科技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知识产权教育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安排进入课堂。实施几年后,以如下的调查问卷为依据加以调研(调查问卷只是根据目前情况设计,随着时间推移可以加以补充和修改)。
11
中学生物理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调查问卷
中学生物理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调查问卷
说明:本问卷中提到的物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指的是:思维训练、动手制作、创新发明、工程设计、学科拓展研究、综合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理论推导、实验验证、成果展示等能力的培训)等。
1.请问您目前的身份是(
)*
中学生
大学生
中学物理教师
2您如何评价中学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
很强
较强
一般
相对弱
很弱
3.您参加过校园科技比赛吗?
参加过,受益匪浅
参加过,没什么收获
没参加过,也不知道
4.您认为学校组成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提升了您的什么能力?(可多选)*
某学科的专业知识
团队的合作精神
独立思考能力
学习态度
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
几乎没有提高
其他
5.您认为导致同学们不了解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原因?
自己不愿意了解
宣传不够
学习压力过大,没时间
6.你参加科技活动的类型是?
学术科技、讲座、论坛
科技竞赛
教室课题
自主课题
没参加过任何活动
其它------------------
7您喜欢的科技创新活动是(
)(可多选)*
思维训练类
动手操作类
创新发明类
工程设计类
学科拓展研究类
综合提高类
其他
8.如果有机会,你是否会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一定会参加
可能会参加
不想参加
不确定
9.你认为学生应该拿出多少时间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或活动?(可多选)
没必要,只关注学习
10%的精力和时间
30%的精力和时间
50%的精力和时间
70%的精力和时间
F.
90%的精力和时间
10.你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是
获得评优评奖加分或报送上大学
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
获得科技知识
认识朋友
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只是为了好玩
11.请问您是在什么时间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
)(可多选)*
学习课外时间
有时课外,有时课内
周末
其他时间
12.你认为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比赛对学生来说有什么好处?(
)
获取更多知识
帮助经验积累
增加考上大学的途径
获得荣誉
13.有时候,由于种种因素限制了你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你认为限制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习任务重,参加活动影响学习
认为活动没有意义,对自己没有帮助
活动的种类太少,没有自己喜欢擅长的或是有人数限制
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其它
14.您认为创新是中学生的责任吗?*
不是
是
现在不是,将来是
15.你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时的困难是什么
缺乏好的创意和想法
知识面不够,研究困难大
动手能力缺乏,作品无法完成
人手不够,组队困难
16.在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您是如何取得资料的?*
通过搜索引擎上网搜索
在图书馆中搜索资料
资料由老师提供
从不查找资料
其他
17.您在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后,您的成绩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虽然成绩没什么变化,但学习更努力了
一如既往,没什么变化
上课容易走神,不关心学习了
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18.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遇到困难呢时,你的想法是?
A.放弃
B.稍稍努力后就放弃
C.尽最大努力后放弃
D.不抛弃,不放弃
19.如果您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您希望得到老师什么样的帮助?(可多选)*
研究方向的引导
具体研究方法的指导
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
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
其他
20.您身边的同学参加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了何种优势?(可多选)*
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增长知识面
某一技能的提高
为人处事能力的提高
为使自己以后的考学更有优势
学校评优中占优势
满足了个人兴趣
其他
21您希望自己参加大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吗?*
希望参加
不希望参加
说不清
22.如果您认为当前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没有效果,原因是
因素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现在回想起来您高中时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您希望得到老师什么样的帮助?(可多选)*
研究方向的引导
具体研究方法的指导
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
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
其他
24.请问您参加高中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有研究课题时突击进行
平时积累,极少成多
完成作业后,加班进行
学校时间和在家时间都有
其他
25.据您现在回忆,高中时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后,您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怎么样的提高?*
提出问题更加敏锐科学,思考问题更加全面
动手能力变强
能够提出问题,但问题质量不高
没什么太大变化
不如以前
其他
26.您认为下列哪些是阻碍当代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可多选)
学生学习脱离社会,缺乏创新动力
学生生活过于安逸,缺乏创新激情
学校教育过于死板,缺乏培养创新思维
社会没有创新氛围
27.如果您带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您希望学生参加(
)*
大型的科技创新活动,获奖为升学做准备
经历研究过程,有机会了可以适当参加大型的科技创新活动
主要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不为比赛
迎合高校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其他
28.您认为带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会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占领了学生学生时间,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如果具有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会产生影响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人而异
有一定影响,但对学生来说还是值得
其他
29.在研究型/拓展性课题中,您希望学生什么时间完成?*
完全利用课内时间完成
完全利用课内时间完成
课内和课外互补完成
其他
30.目前,您所担任的课程中,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每周进行一次
集中一段时间进行
临近期末突进进行
只是应付,学生上网搜索
做为基础课
其他
31.您希望当代高中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吗?
希望
不希望
其他
32.在带领完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后,您认为学生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可多选)*
提出问题更加敏锐科学,思考问题更加全面
动手能力变强
能够提出问题,但问题质量不高
没什么太大变化
论文撰写较前期有所提高
做事情较以前有所懈怠,不如以前积极
其他
注:*为必答题
参考文献
【1】王清伟.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发散性思维[J].中学物理,2010,(07).
【2】吴波,杨建荣.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3】余柯.试论中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J].教学与管理,2008,(08).
【4】黄伟中,李青山,刘键夫,等.
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51.
【5】
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19.
【6】
王烨,李姝丽,苗洁.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4(1):44-48.
【7】
陈毛美.
强化实践教学是教学法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J].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21-126.
【8】
陈艳,曾嘉华.
发挥课外科技活动优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科技创业,2006,(3):119-121.
【9】
朱九思.
高等学校管理[M].
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45.
【10】
贠大强,王晓如.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119-121.
【11】
刘当远.
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2):185-186.
【12】肖北方,杨雪梅.
教育学(第3版)[M].
北京出版社,2010:1-10.
【13】候志军,黄燕.
高校院系学生科技活动现状及其发展[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20(3):94-96.
【14】
郑美玲.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年探索,2005,(5):43-44.
【15】张继德.
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7):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