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概论心得 本文关键词:概论,人文,心得
人文概论心得 本文简介:人文科学概论心得人文学是以观察、分析及批判来探讨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哲学、文学、艺术、历史、语言等)和知识的总称。有时也称为“人文科学”。其类容是研究人的活动,人反观自身所形成的精神现象,确定人类生存的价值,在方法上要求通过观察,体会,领会,顿悟,解释等方法,建立起知识体系.其本质同所有
人文概论心得 本文内容:
人文科学概论心得
人文学是以观察、分析及批判来探讨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哲学、文学、艺术、历史、语言等)和知识的总称。有时也称为“人文科学”。
其类容是研究人的活动,人反观自身所形成的精神现象,确定人类生存的价值,在方法上要求通过观察,体会,领会,顿悟,解释等方法,建立起知识体系.
其本质同所有知识体系一样,它并不是要描述孤立分离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个别事实,而是要努力给予我们一种关于人生的存在状态的综合观念,给予我们理解并把握人类现实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形式.
人文科学的特点主要有:
1.
从研究对象看,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本体的社会活动和人类的文化现象.
2.
从研究类容看,由于人文科学研究对象是人对与人自身在自然,社会中生存的整个状态的认识和把握,所以它研究内容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现象.
3.
从研究方法看,由于人文科学关注的是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关注人的感情,认识,价值形成的过程和内在规律,关注的是人类价值的历史性实现,所以,人文科学的的确性是一种内在的确定性.
4.
从价值性上看,由于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整个生存状况和对于生存状况的自觉,因此它特别关注人的生存意义问题.
学习人文科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还可以培养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通过人文科学,其用于实践,大胆怀疑,理性反思,宽容态度,立足创新的科学精神.
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意志.它激发着新知识和看待世界和生活的新态度的产生。一失去这种精神,我们将陷于无知,从而无法改善自己的处境。而人对世界的认识基于意识所能感觉到和头脑所能理解到的一切.
任何有道理的事物必须能够被人理解,否则就不能成为我们决定和行动的基础.且人类的知识并不完善,我们承认人类意识和理智在检验知识方面也存在缺陷,所以由此而获得的对世界的认识和相应的科学结论并不代表着终极真理.
我们对于道德选择和社会政策的态度也是如此。知识具有不完善性和非终极性,它必须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条件下受到持续修正。而学习人文科学,正是可以学习修正的一种方法.
毋庸置疑,人文学科是人类文明的根基。
通过对人文科学的学习与了解。让我受益良多。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伦理、宗教、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美学、法学,都是人文科学的范畴。对于埋头与理科学习我来说,这无疑是个新鲜而且丰富多彩的世界。从中我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了解可其实生活中很多的元素都是人文的组成成分。
而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于这个词的注解有很多,宋代程颐《伊川易传》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文概念是指人的各种属性.于是学习人文科学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人文科学的学习也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正确把握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莫大的帮助。
学习人文科学是当代大学生所必不可少的,它对于我们正处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有者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为它更多的是注重个人内在的修养与内涵。把更多的事物与之联系起来,从人文的角度去分析和观察。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加的开阔与清晰.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可以给予我们大学生巨大的帮助,在我们从高中跨入大学继而走向社会的时期.这无疑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而且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人文科学与我们结合得更紧密.
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去书店看书,在剧院院听一场音乐会。这一切都说明,人们都在对人文生活有着更多的追求。这都说明
人文科学的存在以不可或缺,它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所在.为此,我们学习人文科学是因时代所需.在我们人生的发展道路上,它必将划下其中的一笔.
篇2: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本文关键词:语言学,实施细则,概论,课程教学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本文简介: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四川电大课程责任教师胡璨说明:本课程教学实施细则编制的原则是:1.保证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的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在四川试点学校的顺利实施。2.促进我省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学校有效地使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和四川电大“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3.提供为我省参加开放教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本文内容: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四川电大课程责任教师
胡
璨
说明:
本课程教学实施细则编制的原则是:
1.保证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的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在四川试点学校的顺利实施。
2.促进我省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学校有效地使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和四川电大“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
3.提供为我省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学生进行教学辅导的途径、计划安排、内容。
4.为方便试点学校师生的使用,中央电大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将作为本教学实施细则的附件(见附件一、二)。
鉴于以上原则,本实施细则将不重复中央电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的内容,只对于针对中央电大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方案等教学文件的具体要求,作出在我省实施的具体安排。
一、关于本课程情况说明
关于本课程的情况,参见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内容包括课程基本情况介绍、多种教学媒体的配置情况、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建议等)。
需要强调的问题有二:
1.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构成中语言板块课程之一,是语言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学习了专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语言课程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语言,并用以指导语言的实践。
2.由于本课程比较抽象,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目前所能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支援服务,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资源介绍
为保证本课程的教学,中央电大和四川电大的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了以下教学资源,供大家利用。教学资源主要有:
1.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主教材是《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辅助教材是《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徐通锵、胡吉成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主教材是学习基本依据,辅助教材是指导学习的重要资源。
2.网络资源
⑴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课程介绍”、“教师介绍”、“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学辅导”、“直播课堂”、“参考资料”等。
⑵四川电大“远程教学平台”除转载中央电大网络资源外,还有相应的补充性栏目,如“课程教学实施细则”、“教学辅导”、“参考文献”、“参考书目”等,这些栏目所提供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帮助作用的。如“参考文献”栏目上载的一些新近的语言学理论方面的文章,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理解教学内容。
3.IP课件
IP课件共5学时,主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通过直观手段演示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利用该资源可以上网、通过点击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本课程的界面观看,也可以下载存储。
IP课件讲授的内容参见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或本实施细则附件二。
4.
CAI课件
本课程的CAI课件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它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辅导方式,由中央电大组织制作。学习本课程可以随时利用该课件解疑释难,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问题。该课件的内容逐级逐层链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
CAI课件内容及构成参见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或本实施细则附件二。
三、教学资源获得的途径
1.中央电大“电大在线”:www.open.edu.cn
进入课程的途径:注册→登录→选择教学计划(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选择课程“语言学概论”→点击相关栏目
2.四川电大“远程教育教学平台”:www.scopen.net
进入课程的途径:注册→登录→选择教学计划(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选择课程“语言学概论”
→点击相关栏目
四、参加网上教学活动的途径
1.进入中央电大“电大在线”(www.open.edu.cn)
→
用自己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
→
点击左边的“在线讨论”
→
选择“课程讨论”进入
→
点击“语言学概论”即可参加网上实时教学活动(如参加讨论、提问等等)。
2.进入四川电大“电大在线”(www.scopen.
net)
→
点击
“中央电大网上教学活动安排表”
→点击相应日期的“语言学概论”即可用发帖子的形式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如参加讨论、提问等等)。
3.进入四川电大“电大在线”(www.scopen.
net)
→
点击
“四川电大网上教学活动安排表”
→点击相应日期的“语言学概论”即可用发帖子的形式参加四川电大网上教学活动(如参加讨论、提问等等)。
4.进入四川电大“电大在线”(www.scopen.
net)
→
用自己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
→
点击
“四川电大网上教学活动安排表”
→
点击左边“专业论坛”
→
点击“语言学概论”即可用发帖子的形式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如参加讨论、提问等等)。
五、网上教学活动安排及学习支持服务
1.网上实时教学活动
中央电大的教学活动安排详见“电大在线”首页“教学活动安排”。
四川电大的教学活动安排详见“四川电大教学平台”首页“教学活动安排”。
2.网上非实时答疑
省电大本课程责任老师将利用四川电大教学平台的课程答疑室组织课程讨论、进行答疑。
3.电子邮件答疑
[email protected]
4.电话答疑
主持教师胡吉成:01066490592(每周二、四全天)
责任教师胡
璨:02887763170(每周二全天;周三、五下午)
六、课程的考核
该课程的考核由形成性考核与课程结业考核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的要求与说明
形成性考核的对象是本课程的平时作业(由中央电大以书面的形式随教材配发)。平时作业共4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⑴学习本课程必须完成书面的平时作业,每次作业满分为?分。
⑵平时作业成绩由各办学点面授辅导教师给出。
⑶各市州试点电大应负责检查本地的平时作业落实的情况,组织作业的批改和成绩的核定。
2.课程结业考核
该课程的结业考核在期末进行闭卷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命题,试卷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按8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平时作业的成绩与卷面成绩之和满60分者即达到该课程考核及格标准,即可取得相应学分。
七、课程责任教师及联系方式
1.主持教师:中央电大文法部副教授胡吉成
电话:01066490592
地址: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
邮政编码:100031
E-mail:[email protected]
2.责任教师:四川电大教学处副教授胡璨
电话:02887763170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三号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
邮政编码:610073
E-mail:[email protected]
八、教学建议
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最大区别是需要学生更多地发挥学习的自主精神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引导、辅导和服务的作用。具体学习方法应该在开放教育新生入学指南课程中解决。
鉴于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的难度,建议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要注重平时作业和练习。语言学的学习要加强动口、动手的训练。如语音部分的“国际音标”,不通过练习去实际感受,很难准确把握音标的读法和区别;语法部分不分析短语和句子,也不可能掌握短语和句子的分析。中央电大下发的形成性考核册的练习题必须完成,网上的各种练习和综合训练题也应尽可能地所做,结合参考答案,便于理解自己掌握学习的实际状况。
各地的辅导老师应该在有限的辅导时间内,注意把握难点,突出语言的实践训练;在辅导中要尽可能地结合专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的相关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较为抽象的原理;对于非汉语言文学专科的学生可以通过上述课程的补修以弥补知识结构上的缺口,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以解决这些学生本科阶段课程学习的困难。
关于本课程的学习建议如下:
1.熟悉网络自主学习环境,掌握基本技能,如浏览网页、发电子邮件、使用BBS讨论等;
2.根据学习资源中提出的学习重难点进行自主学习;
3.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通过互相学习或讨论解决;
4.自我进行章节或阶段学习的小结,归纳,完成形成性考核册要求的作业,并借助网上的或纸质的练习进行自我检测;
5.通过考前练兵或期末复习指导对课程进行全面复习,迎接课程终结性考核。
根据四川电大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的规定,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要注意处理好学习时间的分配。我们提倡:用1/3时间自主学习,1/3时间接受课程主讲老师或主持老师的课程讲授,1/3时间接受当地辅导老师的面授辅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安排学习文字教材、查阅网上教学资源、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或与中央电大或省电大老师交流等。
九、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评估
各试点学校应将该课程教学过程的主要材料备案,省电大将通过巡教(包括个别访问、座谈讨论,抽查学生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和巡考检查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情况,集中收集、解决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检查的教学档案包括:
1.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情况。
2.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情况。
3.具体教学安排情况。
4.课程答疑记录和学习小组活动记录。
5.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的记载、评改以及成绩的核定。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对省电大、试点电大的教学支持服务情况、对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
附件一: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大
纲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㈠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叶蜚声、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为基本教材,另外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为配套的辅助教材。《纲要》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学习指导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另外还根据教材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编拟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
㈡音像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录像课为IP电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㈢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I)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采用超文本手段,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组织在一起,并通过其独有的超级链接方式相互指向,构成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整体教学系统,以方便学生阅读、浏览。本课程的教学是信息的集合,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解疑释难非常方便,因此课件网络版将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辅导方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随时借助计算机网络课件解疑释难,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问题。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练习题与自测,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介绍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名家名著,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网络版课件内容逐级逐层链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此外,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教学建议
㈠主教材《语言学纲要》是以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语言的结构,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㈡学习普通语言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本科阶段的汉语专题、语法研究、汉语修辞学、训诂学、英语等。尤其是有关汉语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㈢语言学概论课程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应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了解。学生相应地要有一定的汉语和英语基础知识。
㈣本课程同其它语言课程相比,理论性比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自学。
教
学
内
容
导言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分类
四、语言学主要流派介绍
五、语言学的功用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
语言和说话
语言不同于说话。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而说话或话语则是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之中。
二、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性,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不同于思想,是指动脑筋、认识现实的过程。思维离不开语言。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儿童学会语言的过程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
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甲能代表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的。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性质和特点的关键。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装置,而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则是这个系统灵活运转的两根“轴”。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
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了解其他动物的叫喊之类的性质可以反衬人类语言系统的特点。
第三章
语音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音的属性,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及其特点;掌握音位及音位组合的规则,能划分音位,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的语音。
第一节
语音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语音
二、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三、人类的发音器官
通过认识发音器官的构造去认识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
四、音素和音标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标是标注音素的标写符号。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
第二节
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和辅音及区别
二、元音舌位图
要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
三、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要求掌握常用的辅音的发音原理和发音特点。
第三节
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四、音位和音位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而在音质上又比较相似的各个不同的音素是同一音位的不同的变体。弄清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第四节
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构成区别特征。
二、聚合群
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
第五节
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划分音节标准的紧张说。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二、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换位、弱化和脱落。
第四章
语法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掌握语法中的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并能结合语言事实进行分析;认识变换的意义;认识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聚合规则是潜存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三、语法单位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一、词法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称为构词法。词可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合成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
二、句法
词组合成句的规则称为句法。句法的基本结构规则有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五种。语句是有层次地灵活运用五种基本结构规则造出来的。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语法手段
四、组合的层次性和递归性
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第三节
聚合规则
一、词类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
二、形态
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它也叫词形变化,有多种变化手段。
三、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态、级、人称等。
第四节
变换
一、变换和句型
不同的句式可以通过变换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变换和句法同义
三、变换和句法多义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法的结构类型
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
词义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与组合;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灵活运用。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词汇及其构成
一种语言的词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
词汇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的特点和一般词的构成。
二、词义及词义类型
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表现为词义的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
四、语素义和词义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和多义
多义词的产生途径:隐喻和换喻。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二、同义词和反义词。
三、义素和义场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词义的组合不同于词的语法组合,指词与词的组合在词义上要有现实的根据,要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二、词义与语境
三、“言内意外”和词义的组合与运用。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文字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文字的起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文字改革的原因与基本方向;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及其作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原始文字和科学的文字体系。
二、文字的发展
造字方法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表意、意音和表音三个阶段。几种重要的字母。
汉字的发展:表意、假借和形声,基本上是一种意音文字体系。
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文字需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汉字服务于汉语社会,由于汉语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幅员辽阔,方言分歧,难以实现拼音化的改革。
第三节
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特点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及其改革
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汉语文言与白话的差异。“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和汉语书面语的改革。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语言;了解语言发展的特点;认识语言的分化与统一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以及这种发展与语言规范的关系。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语言的发展
三、语言发展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分化的原因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职业、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
三、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方言的成因。汉语的七大方言。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地域方言如果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从而形成亲属语言。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二、共同语
共同语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汉语的共同语是普通话,其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三、共同语的规范
语言的演变和语言的规范。汉语规范化问题。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一、借词
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汉语结构的特点对词语借用的影响。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语言融合是不同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语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四、融合的过程
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从双重语言现象到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洋泾浜”、混合语和国际辅助语。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语音发展的线索
方言差异的比较、古今诗韵的区别、不同时期的借词的语音考订等都是研究语音发展的重要线索和途径。汉语方言的复杂性和浩繁的书面文献资料是研究汉语演变的丰富“矿藏”。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汉语浊音清化的规律。音变规律的特点。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古今语序的差异和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变化、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类推在语法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三、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附件二: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多种教学媒体的配置情况
本课程拟采用多种媒体教材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CAI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
㈠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叶蜚声、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为基本教材,另外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为配套的辅助教材。《纲要》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学习指导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另外还根据教材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编拟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
㈡IP电视课件的使用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共5节课,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讲授的主要内容如下(录制时可能有变化):
第一节
语言的性质
第二节
语音的基础知识(元音、辅音的发音以及音位和音节)
第三节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第四节文字和书面语
第五节语言的发展
㈢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I)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采用超文本手段,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组织在一起,并通过其独有的超级链接方式相互指向,构成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整体教学系统,以方便学生阅读、浏览。本课程的教学是信息的集合,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解疑释难非常方便,因此课件网络版将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辅导方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随时借助计算机网络课件解疑释难,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问题。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四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练习题,三是综合自测题,四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介绍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名家名著,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网络版课件内容逐级逐层链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
㈣网上辅导
网上辅导既有定期发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又有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此外,根据教学需要,还将在网上举行不定期的讨论活动。
各种教学媒体所包含的内容,有一定的交叉,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需要选择。
附一: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
教学媒体
主要内容
主要作用
时间安排
文字主教材
系统介绍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8周
学习指导书
分析学习重点难点
帮助消化教学内容
18周
IP电视辅导
需直观演示的内容
指导学生实践
网上播放
课件网络版
重点分析·练习题
帮助消化和自测
网上18周
网上辅导
适时辅导
加强师生之间沟通
灵活安排
附二: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一览表
章节
教学内容
使
用
媒
体
文字教材
IP电视
CAI课件
网上辅导
其它手段
一
导论
通信电话
二
语言的社会功能
通信电话
三
语言是符号系统
通信电话
四
语音
通信电话
五
语法
通信电话
六
词义
通信电话
七
文字和书面语
通信电话
八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通信电话
九
语言的接触
通信电话
十
语言系统的发展
通信电话
三、教学活动安排
1.2001年6月中旬召开师资培训会,聘请北大主讲教师讲解教材的有关问题;
2.统一安排4次书面作业,由中央电大编辑部负责下发,平时作业成绩以20%进入期末总成绩;
3.网络信息发布:每个月发布一次辅导内容,一次网上练习题;
4.网上讨论:安排两次,2001年9月份一次,讨论教学问题;2001年12月份安排一次,讨论期末考试问题。
5.直播课堂:安排两次,10月份一次讲解课程的基本教学情况;12月份安排一次,讲解期末复习及考试问题。
四、教学建议
㈠教学课时安排
1.导论:1课时
2.语言的社会功能:3课时
3.语言是符号系统:3课时
4.语音:6课时
5.语法:6课时
6.词义:3课时
7.文字和书面语:3课时
8.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课时
9.语言的接触:2课时
10.语言系统的发展:2课时
㈡对辅导教师的建议
1.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主教材《语言学纲要》是以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语言的结构,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3.语言学概论课程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应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了解。同时,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以透彻地理解并把握有关问题。同一安排的四次作业,应督促学生完成,因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的20%。
4.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㈢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1.学习普通语言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本科阶段的《汉语专题》、《语法研究》、《汉语修辞学》、《训诂学》、《英语》等。尤其是有关汉语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2.本课程同其它语言课程相比,理论性比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学习中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吃透并掌握有关的知识。
3.本课程提供了多种学习媒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充分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解疑释难,加强自学。
五、主讲教师及主持教师联系方式
主讲教师:北京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通锵
主持教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副教授胡吉成
联系地址:北京市复内大街160号
邮政编码:100031
联系电话:66412233转1218、1219(每周二、四上午)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篇3:信息管理概论第1阶段测试题
信息管理概论第1阶段测试题 本文关键词:信息管理,概论,测试题,阶段
信息管理概论第1阶段测试题 本文简介: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信息管理概论》第1章至第3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信息论成为一门严密的科学,主要应当归功于贝尔实验室的
信息管理概论第1阶段测试题 本文内容: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信息管理概论》第1章至第3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信息论成为一门严密的科学,主要应当归功于贝尔实验室的(
)。
A
维纳
B
香农
C
钟义信
D
哈特莱
2、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A
信息是有价值的
B
信息具有时效性
C
信息是可共享的
D
信息是不可传递的
3、下列原则中哪一个不是人本原理坚持的原则(
)。
A
能级对应原则
B
整分合原则
C
动力原则
D
潜能开发原则
4、(
)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反映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状态。
A
数据
B
实体
C
信息
D
概念
5、信息的(
)是信息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
A
共享性
B
动态性
C
可传递性
D
可加工性
6、信息论、系统论和(
)一起构成信息科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A
管理论
B
过程论
C
控制论
D
统计信息论
7、在信息传递过程中,(
)是关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
信息源
B
传播者
C
信宿
D
信道
8、下列不是实物信息源特点的是(
)。
A
零散性
B
直观性
C
不真实性
D
隐蔽性
9、下列哪一个特性不是数据库信息源的特点(
)。
A
多用性
B
垄断性
C
动态管理性
D
技术依赖性
10、企业中的信息流,一种是有关管理的信息在企业各个组织间上下流动,如制定计划、传递报表,这是企业信息的(
)流动。
A
纵向
B
横向
C
交叉
D
平行
11、企业信息管理的建设分为(
)个层次。
A
1
B
2
C
3
D
4
12、CRM即(
),通过最佳商业实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围绕“客户中心”设计和管理企业的战略、流程、组织和技术系统。
A
企业资源规划
B
客户关系管理
C
供应链管理
D
企业人员规划
13、下列哪个不是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
)。
A
供求机制
B
价格机制
C
竞争机制
D
产品机制
14、(
)是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是信息整理和分析的前提。
A
信息调查
B
信息分类
C
信息汇总
D
信息的分析和研究
15、(
)是将信息调查所取得的信息经过科学分类之后进行计算各组和总体的单位总数或标志总量以及相应的文字材料和档案。
A
信息调查
B
信息分类
C
信息汇总
D
信息的分析和研究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你认为对的题后打一个“√”,认为错的题后打一个“×”,不需要改错。)
1、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广播、电视、网络已成为大众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与方式。(
)
2、在现代信息管理时期,图书馆仍是唯一具有社会信息流整序这一社会职能的信息管理机构。(
)
3、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阶段。(
)
4、全信息及其理论是整个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石。(
)。
5、狭义的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指信息本身的集合。
(
)
6、广义的信息资源观点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都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
)
7、信息资源可作为经济资源,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
)
8、对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软件应属于应用软件。(
)
9、用户自行编制的软件可称之为系统软件。(
)
10、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模拟移动通信被称为第二代移动通信。(
)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信息传递必须包括四个要素信源、信宿、
和信息。
2、按人们对信息有无加工,可将信息划分为原始信息和
。
3、
、系统论和控制论是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
4、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
原理和人本原理。
5、
被认为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也就是泛指信息本身、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各种要素。
6、运用人本原理,需要坚持动力原则、能级对应原则和
原则。
7、
是指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8、数据库信息源的特点是多用性、
和技术依赖性。
9、信息的
性是指客观事物总是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信息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
10、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多种经济活动过程中,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和
。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知识
2、信息资源
3、人际信息交流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2、
什么是信息科学的信息方法?运用信息方法需要以什么作为保证?
3、
信息化对组织管理有何影响?
4、
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5、
简述信息组织的目的及其要求。
六、综合题(本题共1小题,
16分)
1.
请说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差异。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C
5、A
6、C
7、B
8、C
9、B
10、A
11、C
12、B
13、D
14、A
15、C
二、判断题
1、T
2、F
3、T
4、T
5、T
6、T
7、T
8、F
9、F
10、F
三、填空题
1、信道
2、派生
3、信息论
4、系统原理
5、信息资源
6、潜能开发
7、信息源
8、动态管理性
9、动态性
10、信息流
四、名词解释
1、知识:由个人的隐式经验、想法、洞察力、价值以及判断等组成,它是动态的,而且只能通过与有知识的专家直接合作与交流才能拿得到,知识的特性是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基础,它具有共享性、隐含性、增值性、资源性和波粒二相性。
2、信息资源:从狭义的信息资源与广义的信息资源两个角度来理解;狭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广义的信息资源认为信息资源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从事信息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的多要素集合。
3、人际信息交流:是个人与个人这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而组成的新的信息交流系统。
五、简答题
1.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信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可识别性
(2)可存储性
(3)可扩充性
(4)可压缩性
(5)可传递性
(6)可转换性
(7)特定范围有效性
2.什么是信息科学的信息方法?运用信息方法需要以什么作为保证?
所谓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观点,将系统的运动过程视为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信息方法需要功能准则和整体准则作为保证。
3.信息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1.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发达的信息技术使组织的管理幅度增大,从而实现“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结构的转变;2.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信息化时代企业发展战略是“信息化”战略;3.对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影响:信息化时代技术更新速度快、技术传播速度加快;4.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企业员工必须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工作的能力且员工因工作性质不同产生差异。
4.
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包括那些环节?
所谓信息资源,就是把信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可供利用的资源,他是从物质和能量上对信息的确认,是从信息功能上对信息的描述.
信息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资源开发.调配与组织管理2.信息传递与交流组织
3.信息研究,咨询与决策4.信息技术管理5.信息系统管理6.信息服务与用户管理
5.简述信息组织的目的及其要求。
信息组织的目的是将无序信息变为有序信息,方便人们利用信息和传递信息。
在信息组织中,需要对信息在及时性、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处理。
六、综合题
1.
请说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差异。
(要点)
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是个体或组织获取信息和知识,并将其分类与利用的一套有组织的工作活动,是对人类社会信息活动的各种相关因素,包括人、信息、技术和机构等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过程。
关于知识管理没有一个标准的、清晰的定义。知识管理不是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对人的管理,也不是真正的对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更倾向于知识共享、信息系统、组织学习、智力资本管理、绩效管理。
知识管理
信息管理
以知识创新为目的
以信息整序为目的
动态过程
静态对象
注重隐性知识
注重显性知识
用户需求为导向
注重加工与保存
为知识共享为核心
以文献组织为核心
内容的整合
外部形态整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