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

日期:2021-01-10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动课,结题,报告,研究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成果主件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孟州市城伯镇中课题组组长:王××成员:刘××张××2009年4月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背景(一)开展数学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现行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封闭、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成果主件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实验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孟州市城伯镇中

课题组组长:王××

成员:刘××

张××

2009年4月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一)

开展数学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现行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封闭、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倡导有效的教学势在必行,开展初中数学活动教学正是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这种形势下,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是符合新课标的发展要求的,对学生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它作为数学学科课的辅助课,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领域,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数学素质水平等方面都作了有利的补充和推进。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培养学生个性、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学生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开展数学活动课是现状的要求

自从《课程计划》(试行)把活动课正式纳入课程设置之中后,一些学校也开始了数学活动课的尝试。但我们周围的学校,尤其农村初中,许多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概念尚模糊,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数学课外活动,而且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注重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更无从谈起。这些都说明,在初中开展数学活动课是迫切需要的。这一课题的研究,对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影响。

二、活动的界定

初中数学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研究是教改形式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我们有责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好数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一是体现在课内,如何构建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延伸在课外,如何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采用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增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三、活动思路

现实中,学生的学与做没有同步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把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提高和完善学生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

四、活动的对象及原则

(一)

活动的对象:初中学生

(二)

活动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从数学整体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好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统一要求与发挥个性之间关系,把数学课程作为整体,活动课视为部分,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恰当、合理组合。

2、思想性原则:在活动中,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3、活动性原则:突出活动性,让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参加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趣味性原则:活动要有趣味,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出发,确定活动内容,力求新颖、生动、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5、思考性原则:在学生可接受的条件下,要介绍和渗透一些新的近代和现代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意识。

6、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要注意普及性,以思维训练为重点,对全体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的设置训练,以扩大知识面,对具有一定数学才能的优秀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

研究方法主要是:

①文献研究法;②教学实验法;③分析比较法;④经验总结法;⑤行动研究法。整个过程要体现“一核心”、“二结合”、“三注重”

一核心:以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二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三注重:①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②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③注重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究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2、研究初中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3、本课题中“数学活动课”包括《课程计划》所设置的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及数学课外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数学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逐步形成活动课教学。

(2)探索活动课中如何使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学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3)探索数学活动课的活动规律,优化活动课结构,提高教学效益,力求通过数学活动课能培养出一批数学的“尖子”,争取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4)探索活动课的内容、形式,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使学生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6年8月)。

调查论证,选定课题。

②填写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

③制订研究与实验总体方案

2、研究与实验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12月)。

①选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

②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外地先进经验。

③制订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案案例。

④进行教学实验,认真听课评课。

⑤外出取经、改进教法,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⑥做好学期、学年、实验阶段的总结,积累资料,撰写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或教学论文。

3、总结阶段(2009年3月)

①组织实验课的教学观摩活动。

②做好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总结工作,统计数据、积累资料,撰写研究与实验的报告、教学论文。

③向上级申请课题的结题验收、评估,并总结推广科研成果。

九、研究过程

我们的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从活动课内容研究入手经历:内容、形式→方法→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动态开发过程。

在内容开发实施中教师经过三个过程:洗脑筋(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动脑筋(在课程理论指导下,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内容开发)→“伤脑筋”:(不是完成了一次内容开发就可以划上一个休止符,要根据时间的变化,本人的观念变化,学生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再开发,再修改,再完善的过程。这种“伤脑筋”的事给老师是一种挑战,一种责任,同样也是一种崭露头角的机遇。)

首先我们课题组在一起集中学习讨论《标准》,对活动课的具体目标、具体要求、具体内容逐步心中有数。每位老师都有一本《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边学习、边实践。然后按照《标准》对实践活动的要求,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

按年级提出不同教学内容。接着我们共同讨论了活动课类型有哪些,如何上,然后由张冰洁老师首先上了一堂活动公开课,内容是《有趣的剪纸》,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利用轴对称知识来解决。由于是第一次上活动课,学生兴趣盎然,上课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效果良好,同学们都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来,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后,我们教研组在一起共同讨论了这节课,肯定这种活动课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解决活动形式的单一,活动内容是否可以选择课外内容,如何选择,由老师还是由学生来选择,是否敢放手让学生来组织活动?于是我们课题组又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活动课的主要类型:

1、实际应用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常要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是思维的创造性过程,是思维灵活变化的体现。数学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如在教学“比例应用”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谁不上树可量得树高?谁不过河可测得河宽?”同学们听后,学习兴趣很高,纷纷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到底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于是对“比例应用”的学习,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同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积累了理论经验。再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张的厚度,提出问题“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继续折叠20次、30次,会有多厚?”把数学问题转化数学乘方问题,最后让学生通过计算知道:如果一个楼层按高3米计算,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继续折叠20次有104米高,有34层楼高;继续折叠30次后有10万多米高,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珠穆朗玛峰高约为8848米)。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用处与妙处,从而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数学的态度,下定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2、故事活动课

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故事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历史、数学知识,增长知识,激发学习热情。数学故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可由老师讲,也可由学生自己讲。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我介绍了“韩信分油”的故事:据说,有一天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事发愁,这两人有一只10斤的篓子,其中装满了油;还有一只能装3斤油的空葫芦和一只能装7斤油的空罐,现在要把这10斤油平分成两份,每份5斤,他俩没有秤,只能就这三种容器倒来倒去,怎么也分不开,这时恰巧介绍韩信骑马路过,了解了他们的困难之后,便在马上念道:“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便匆匆地走了,两人得到启发,按照韩信的办法,果然很快就把油平分成两份了。学生觉得这样的问题有趣,热情很高,通过积极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另外如“棋盘上的学问”、“无理数p”

等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以及古今中外数学家伟大成就及其感人事迹,都可以收入数学活动课,既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思辩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3、实践操作课

指导学生制作学习用具或操作学习用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做一做、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具体操作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既能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用硬纸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圆台等模型,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不仅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再如为了培养学生图案设计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笔者找到了一道数学趣题:“请以给定的图形○○、△△、

=(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给出最佳的名称,如图就是符合要求的图形,比一比,看谁的构思巧妙。”(两盏电灯)学生兴致很高,纷纷设计出了许多有趣美妙的图案。如有“娃娃脸”“花瓶”“棒棒糖”“舞女”等等许多漂亮有趣的图案,真让人感叹学生想象力的丰富。又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后,搜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等,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4、游戏活动课

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强,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数学游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种极好的益智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游戏活动形式很多,如下数学棋,玩数学扑克牌,猜数学谜语,开设数学诊所、数学游乐园等。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为了让学生能熟练记忆、理解所学过的有关几何定理、推论以及逆命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进行击鼓传花游戏。第一横排的学生传完花,把花交给第二横排的学生,第二横排的学生传完花,又交给第三横排的学生,这样依次传下去。当鼓声一停,花落“甲”同学手中,便叫“甲”起来邀请他的好友“乙”。“甲”说出所学的一个几何定理或推论,让“乙”说出它的逆命题,由全班同学来判断其正误,回答正确各自得10分,有说错的记0分,要求已说过定理、推论不能重复,以小组形式积分,最后评比。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和辨别能力。

现行义务初中数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内容丰富的实用问题,特别是在阅读材料中安排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应用方面的内容,这为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很多可直接取于课本,有的可由课本中的例题略加改编得到,有的则取材于生活实际问题,有的来源于数学问题的猜想。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将数学活动课分为以下五类进行操作:

(一)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准备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如下图)

b

图1

图2

图3

教师任意写出一个关于a和b的二次三项式,此二次三项式需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且各项系数都是正整数,如a2+2ab+

b2,a2+4ab+4b2,2a2+5ab+2b2等;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二次式,选取相应种类和数量的卡片,尝试拼成一个矩形;讨论该矩形的代数意义;由学生随意选取适当种类的卡片,拼接成不同尺寸的矩形,回答该矩形表达的代数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体会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增加——动手操作的能力

现行初中义务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可进行手工制作的内容,只要教师略加改编,即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这些问题超越了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但通过思考又可得到解决。手工制作又可将数学物化,得以外现,从而使学习数学变得富有趣味,富有创造性,令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用硬质纸进行长方体的制作

(纸盒),圆柱、圆锥的制作(罐头盒、烟囱帽),制作中心对称的旋转模型(风车、窗花纸)。又如,可进行三角形的剪拼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各定理,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再如,小木条的制作活动:两根小木条,明确对顶角的意义和性质;三根小木条制作三角形,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四根小木条制作四边形,明确四边形的可活动性等。

下面以圆柱、圆锥的制作活动为例,阐述此类活动课的设计过程。

【课前准备】:硬质纸三张、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提出目标

A、认知目标:明确圆柱、圆锥的展开图是什么,已知底面半径、高,会求其它相关量。

B、动作目标:制作底面半径为2cm,高为12cm的罐头盒一个;

底面半径为3cm,高为9cm

的烟囱帽各一个。

C、情感目标:树立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观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2)、引导图纸设计

教师提供制作好的模型各一个,提出问题:如何根据实际要求(底面半径、高)制作圆柱、圆锥?首先必须明确所用的材料在卷起来之前的(展开图)形状是什么?(先由学生猜测然后展模型,轻松解决此问。)接下来由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实物的底面半径,高与展开图中待定量的关系,最后落实到实物的尺寸,如何合理下料,完成图纸设计。

(3)、展现个性,给模型进行图案设计

(4)、对本次活动课进行总结

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本次制作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通过制作活动明确了哪些知识。老师总结:本次制作关键在于实物尺寸的确定,告别是圆锥制作时母线L与中心角Θ的计算,应当明确公式L=,Θ

=·360°的由来。

(三)丰富——数学背景的理解

在数学活动课中,可采用情景设置法学习数学知识,因为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图4

例如解放前,在城镇的大路旁边,有时见到各种碰运气、赌输赢的小摊。其中的一种,叫做转糖摊。我们在教学中,模拟了“转糖摊”小游戏,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课,完成了一次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为之用”的道理。

【课前准备】一块圆形纸板,一根粗铁丝,一根线绳,绳头系一重物。

【道具制作】在圆形纸板上画12个扇形格子,顺次序编上号,做成一个圆盘;粗铁丝穿过圆盘中心,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轴;轴的上端向外垂直伸出一根悬臂(可将粗铁丝折成90°做成),悬臂端吊一根绳子,绳头上有一重物做为指针。

学生课前就知道要做游戏,一直不知道做什么游戏,心存悬念,充满热情地帮助教师制作道具。

【虚拟游戏】假设在圆盘的1号、3号、5号、7号、9号、11号格子里放上价值10元的物品,在2号、4号、6号、8号、10号、12号格子里均放上价值5角钱的物品。谁交上1元钱(假设),就可转一下圆盘,等停转后,指针指到哪一格,便根据那格的数,从下一格起,按格往下数这个数,数到哪一格,放在格里的物品就归谁。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游戏规则,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心想:盘子上,单数和双数格子各占一半。数到双数得“5角钱”,虽然亏了;数到单数得“10元钱”,可就赚了。“1元钱”不多,可以碰碰运气。于是争相排队等候,看看谁能得到“10元钱”。

一个学生摇了个3,其它同学都积极参与,帮他算出是6,“1元钱”换了“5角钱”,赔了。第二个学生马上又摇了个6,结果师生共同算出12,又赔了。这时在众多挤着向前一试的同学后面,就有同学有疑问了,开始动脑了。又几个同学试过了,还是没有得到“10元钱”。只见有几个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齐声喊到“没有10元钱,没有10元钱,老师骗人,老师骗人”,而其它同学有的似乎也明白了,有的还想试试,有的却愣住了。

师:为什么说老师骗人呢?

生1:按照这样的数法,是怎样也得不到“10元钱”。

师:为什么呢?

生2:单数的格子里放着价值10元钱的物品,双数的格子里放着价值5角钱的物品。按照这样的数法,是怎样也数不到单数格子上去的。

师(及时点拔):单数、双数也就是……

生3:单数也就是奇数,双数也就是偶数。

师:为什么数不到奇数格子上去呢?

生4:我一个一个地试过了,不管我摇得几,最后都数到偶数格子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说不清)

还有部分同学在皱着眉头不知所向。于是教师边板演边说:假如我摇了个奇数3,3+3=6,6是个偶数;假如我摇了个偶数4,4+4=8,8也是个偶数。

生(抢答):我明白了,道理很简单,因为: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这就是说,不管指针指在奇数还是偶数,最后数到的总是偶数格,赚的可能性是零。

全体学生都露出了笑容,同学们明白了。

师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师:解放前,在城镇的大路旁边,经常见到各种碰运气、赌输赢的小摊。我模拟了其中的一种,叫做转糖摊,却被同学们识别了我的“诡计”。说明我们同学学了数学,就会用数学。

教师及时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热情达到高潮。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所学习过的奇数偶数的概念,并运用刚刚学到的代数式的知识,来证明上述结论确实成立;同时又提出奇数+偶数的疑问,并经过证明得出奇数+偶数=奇数的结论。

师:通过这节活动课,同学们学到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想法?

生1:我知道了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还复习了奇数偶数的概念。

生2:小学的时候,都是老师教给我们一些知识,现在我明白了,有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发现一些道理。

生3:不管什么道理,都得经过证明,才能说它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生4:老师,我还发现,我们学了数学,要会用数学才行,否则我们不就“上当”了吗?

生5:我还可以利用奇数+偶数=奇数来改造一下这个游戏。我把价值10元钱的物品放在偶数格子里,把价值5角钱的物品放在奇数格子里。规定指针指在哪一格,便根据那格的数,从这一格起,按格往下数这个数。

……

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直到下课同学们还在讨论。

在创设数学知识背景、设置教学情景时,力求以教学内容为主,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渗透社会、历史、品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如第四册课本关于赵州桥的例题也可设计成情景性教学,由历史老人(学生扮演)介绍赵州桥的有关情况,由桥梁专家(学生扮演)介绍赵州桥的几大特点,渗透文化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良好的文化背景渲染下,对赵州桥的桥拱圈的半径进行计算解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从多方位、多角度着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通过创造性的数学活动,让数学应用意识化为信念,伴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成为终生享用的财富。

(四)感悟——实践探索的过程

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数学活动课可安排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活动,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亲自实践,然后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得出数学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可安排的探索性活动有很多,如提供不同长度的小木条搭三角形,有的可搭成,有的则不行,以此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剪拼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继而探索四边形、五边形、直到N边的内角和。利用小木条制成四边形,探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利用正方形相对的顶点各加一条橡皮筋,又可探索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等等。

下面以关于地砖的铺嵌活动为例,略谈探索性活动课的设计。

首先,请学生准备好硬质做的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及正八边形各20个。

课堂分三步进行探索:

1、使用同一规格的正多边形进行铺嵌,哪些可铺嵌成功,哪些不能,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实践后易得出结论:如果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铺嵌,那么共顶点的各个角的和必须等于360度。因此,这种正多边形的角度必须是360的因数,所以只可能是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2、使用不同规格进行混合铺嵌?可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多次试验后发现以下几种组合方法:A)两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六边形;B)三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C)两个正方形,一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有两种不同图案);D)两个正八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由学生各自设计一种美丽的铺嵌图案。教师提供两种样式作参考。完成后,各小组选择不同的铺嵌图案,进行展示评比。

(五)体验——小组竞赛的氛围

开展适当竞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适应当今社会日趋剧烈的竞争。数学活动课的竞赛要在营造氛围上做文章。可适当借鉴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一些形式,如组成方阵、亮牌答题等。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例如:利用扑克牌计算24点的比赛:同桌两个同学各拿半副扑克,每人每次抽出两张牌,利用四张牌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且每张牌用且只用到一次,最后结果得到24点,其中A计为1,J计为11,Q计为12,K计为13。谁先算出谁赢,这四张牌就归谁。

[五]数学活动课程评价

1、用学生优秀作业设计来记录学生数学活动中的学习过程

利用数学优秀作业有目的地收集、记录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领域、特定阶段内的作品及相关材料,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和反省能力。

学生作品及相关材料

可以是: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生日礼物、超市购物。

●应用数学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发现社会问题。如:生活垃圾、水资源的浪费等社会问题调查。

●精致、新颖的有关数学方面的小制作。如:年历卡的设计制作、七巧板拼图。

●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数学日记等

●收集的数学家的故事,与数学有关的诗词,数学谜语等

●收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自编数学小报。

●可以反映你的数学活动水平的其他特色材料。

对学生中优秀作品进行橱窗展示,适当点评给予鼓励。

2、教师做活动公开课,让校内外老师对活动课内容实施评价:

我们课题组在孟州市范围内开设自主开发的数学实践公开教学研究和展示活动共2人,得到了校内外教师及专家的好评。由于我们对活动课内容的开发运用了过程评价的方法,对我们课题目标的实施和调整有了指导作用。

十、阶段性成果:

1.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显著

根据2007年9月对初中一、二年级12个班的学生进行数学能力测试的结果,每个年级选择了无显著差异的两个班,一个抽实验班开设数学活动课,一个对照班不开设数学活动课,2008年6月底对原一、二年级再次进行数学能力测试,结果如下:

数学能力测试成绩比较表

|优秀

|良好

|及格|不及格

普通班|30%

|16.7%|20%

|33.3%

实验班|51.4%|40%

|2.9%|51%

根据测试,实验班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上与一般数学条件下的学生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很多同学在省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2.

学生数学兴趣得到了培养,数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实验班学生对数学活动课具有深厚的兴趣,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我们就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97.2%的同学认为活动课很有必要,2.8%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91.6%的同学认为活动课对自己有很大帮助,8.4%的同学认为有时较大帮助;在问及觉得数学活动课每周开设合理次数时,100%同学认为应每周开设2次。

数学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学科课的学习形式。这类课不仅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活动的时间灵活,活动的空间广阔,而且没有作业负担,学生完全摆脱了失败的阴影,不仅在活动取得收获和学习取得成功后欢欣鼓舞,单单参加活动本身就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愉悦。因此,学生兴趣很大,能主动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主动将数学学习与其它学习结合起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

3.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在实验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实验老师撰写的论文在省级以上获奖,刘大鹏老师所做的《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获省级三等奖。

十二、问题的讨论

数学活动课的研究仅开展了近三年,获得了初步的成效。尚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关注:

1.在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研究中,要进一步重视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策略。

2.在活动课内容的选取上和活动课的组织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如何有效实施活动课内容的评价,还有待于我们去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峡、康健等:《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

2.李臣:《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

3.钱巨波:《活动课程简论》,《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2期。

4、《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5、应建军

新时期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探索

《中学数学杂志》

2002、

6、陈圣济《初中数学活动课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篇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 本文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初中,案例,课程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 本文简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一、活动背景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 本文内容: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喜爱、向往、崇拜的大都是流行音乐、港台明星、言情武打剧等。戏曲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差不多成了“出土文物”。为了提高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必须采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上网、竞赛、表演等。为此,我们搞了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

活动宗旨

1、

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

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3、

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

4、

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5、

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而努力。

三、

活动设想

1、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

2、

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

3、

能理解戏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

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

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

6、

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

四、

准备活动

1、

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5-8人为宜。

2、

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3、

调查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家乡地方戏曲(锡剧)的现状,思考发展良策。

4、

准备表演戏曲节目。

五、集体活动步骤

1、交流材料。把各人收集的资料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2、

教师介绍。重点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中脸谱、行当的含义,京剧旦角流派等。

3、

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的现状,并讨论发展地方戏曲的良方,写出方案。

4、

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播放碟片),有京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花鼓戏《刘海砍樵》等。

5、

优秀戏文鉴赏。印发《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中的精彩唱词选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6、戏曲知识竞赛。可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也可整个年级一起进行。我们采取的是后者。各班派三名选手参赛,其余300多个学生既是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又是观众,气氛相当热烈。(附)

7、

粉墨登场,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各小组(或班级)都上台表演。演唱内容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孟姜女》选段“十二月调”,锡剧《双推磨》选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女驸马》选段“为救李郎离家园”,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等。

8、

活动总结,齐唱戏歌《唱脸谱》结束活动。

课堂教学的确定与实施:

一,活动的背景

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传统戏曲日渐失去统领城乡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并呈急剧消失和边缘化的状态。她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构筑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核心竞争力,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挖掘传统戏曲中积淀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智慧、艺术精华和审美情趣,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而且是在文化多样、价值多元的当今世界个人文化自信的需要,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需要。

二,活动的构想

1,粉墨登场

对传统戏曲这一民族文化之根和母亲文化,要爱护她、崇敬她、发扬她,首先要触摸她、了解她、亲近她,感受她的温暖和亲情。

第一,

师生协作完成“传统戏曲知多少”调查。调查的内容可包涵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环境的人们对传统戏曲的认知、情感、态度及对戏曲现状的感受和建议。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协作,深入城市、乡村、社区、当地文化馆及剧团,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拜访戏曲表演名家和戏迷、访问戏曲研究专家和作家,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了解现阶段戏曲文化建设现状,写好访问日记和调查报告。

第二,通过请教音乐老师,邀请戏曲专家或戏迷现场表演、讲座,利用图书室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深入音像市场调查,收看戏曲频道及戏曲节目等形式,收集传统戏曲的文字、图片、视频、磁带、光盘、网站等资料,初步了解传统戏曲的一般知识。通过摘抄、做读书笔记、办黑板报手抄报、创作张贴画、欣赏戏曲片段、进行模仿秀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亲近传统戏曲。

第三,

利用音乐课、美术课或其它地方课时,开展戏曲选修课,品味戏曲魅力,感受传统戏曲面临的严峻形式。将保护传承传统戏曲强烈的使命感注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播种下传统戏曲的精神底子。了解戏曲博大的内涵、感受戏曲悠长的韵致,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

2,梨园新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是传承,其发展规律是进化。靠传承而进化,在传承中进化。”因此,让广大青少年全身心地沉浸在传统戏曲的优美世界,感受戏曲魅力,体味戏曲韵味,钟爱戏曲艺术是活动的重点。

第一,

要整合课程资源,进行系列综合性学习,开展传统戏曲主题性、专题性研究。如戏曲文化史研究、戏曲行当研究、戏曲唱腔研究、戏曲脸谱研究、戏曲道具研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成立不同戏曲小剧团,学习戏曲表演。

第三,

学习传统名曲名段,开展故事会、演讲赛、论文赛、手工制作赛等活动走进戏曲世界。让学生在骨子里折服于戏曲博大精深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

3,非常有戏

要通过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进而爱上戏曲,沉迷于戏曲,成为戏迷、票友。

第一,策划戏曲艺术节。第二,

组织“戏曲文化座谈会”,邀请学生、老师、家长、

社区人士、戏曲专家、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畅谈戏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就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反馈。整理成谈话纪要或者专题报告,在新闻传媒上发表,以在论坛发帖子、写博客等各种形式引起大众关注。

第三,

策划“戏曲活动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等

第四,

制作卡片、小报,宣传册,分小组深入街道、农村、

公共场所宣传普及有关戏曲知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戏曲的振兴和发展。

4,加油,中国戏曲

让祖国优秀的戏曲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对传统戏曲的振兴建言献策,使学生从小树立一种文化尊严和自信,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第一,召开“传统戏曲现状反思会”,分析戏曲的现状和危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群体智慧共享。

第二,考察西方戏剧、话剧、歌剧、舞台剧等相关艺术形式,比较传统戏曲与之异同之处;欣赏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等有影响的新生代戏曲作品,寻找该曲目之所以吸引年轻观众的原因;欣赏中国版歌剧《图兰朵》的世界巡演,寻找戏曲如何走向世界的对策;结合中国话剧百年活动,召开茶话会,畅叙戏曲的美好未来,写出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第三,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结集,建立传统戏曲数据库,结合学校其他传统文化活动,开发有学校特色的地方课程。

活动的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但绝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主题的策划需要教师筛选,活动方案的确立需要教师提炼,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的监控,活动的评价需要教师参与。

2,在每一活动单元,都应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取向”的活动目标。要明确在活动实施的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以“任务取向”和“角色职责”来达成体验性目标。

3,传统戏曲可供挖掘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教师要大胆参与课程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课程研究者。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等课程人力资源的价值,并进行有效的整合。

4,要加强对活动的评价。要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师生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扬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篇3: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班会活动课方案

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班会活动课方案 本文关键词:班会,心理健康,活动课,小学,方案

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班会活动课方案 本文简介:小学心理健康班会活动课方案(低年级)主题:友谊星满天方案设计:蓟县一小郭秀岭【背景分析】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与同学老师友善交往的能力,不能与同学和老师建立正常礼貌的交往品质,主要在于表达方式不得当,受挫并有不良情绪产生,有的隐藏或极端化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会因此而苦恼,影响其人格品质的发展。【设计理念

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班会活动课方案 本文内容:

小学心理健康班会活动课方案(低年级)

主题:友谊星满天

方案设计:蓟县一小

郭秀岭

【背景分析】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与同学老师友善交往的能力,不能与同学和老师建立正常礼貌的交往品质,主要在于表达方式不得当,受挫并有不良情绪产生,有的隐藏或极端化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会因此而苦恼,影响其人格品质的发展。

【设计理念】孩子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是在安全、友善的交往中通过感受实现的。

【教育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乐于助人和学会感激两个方面营造广泛的良性伙伴关系。

3、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励学生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

【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用A4彩纸为每组制作1张星形卡,贴好双面胶;彩笔1盒、贴纸若干。

2、为每个学生准备4张星形卡,其中3张各写上名要感谢同学的名字及感谢原因,1张备用。

(二)活动过程:

热身:抓手指游戏。(请学生双臂左右展开,将右手掌心向下,左手食指垂直向上,食指顶在相邻同学掌心。老师报出无规则的阿拉伯数字,当学生听到3时则迅速用右手抓握下面右边同学的食指,同时将自己顶在相邻左边同学掌心的食指逃脱。)

活动一:发送感谢星

分组发送感谢星(评价重点:引导学生将手中的3颗感谢星送出去,并说声谢谢。)

活动二:星星大比拼

统计小组内各自得到的星星数量,请数量最多的同学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分享喜悦。

(指导语:有没有谁只得到很少的星,甚至一颗星都没有得到呢?)

(疏导收到星星少的学生的感受,不要沮丧。老师每人送上一颗激励星,希望你在今后的日子里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引导同学思考有没有其实也得到过他的帮助,却没来得及说声感谢呢?请个别学生谈感悟)

活动三:怎样获得友谊星

(指导语:现在同学们想一想,送给你星星的同学,是不是大多都是你的好朋友呢?应该怎样做,才能有很多朋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友谊星群中。

指导语:友谊星是表达友好之情,希望与你成为朋友的星星。要想获得很多的友谊星,需要我们怎样做呢?)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感悟总结,怎样获得友谊,拥有更多的朋友。

请3-4位同学分享获得好朋友经历。

活动四:友谊星满天

(指导语:曾经,我和___之间发生一点小小的误会,可能在他的心理对我会存有一丝埋怨,今天,我在这里郑重地向你道歉,希望你能谅解,我非常渴望重新拥有你这位朋友,来个拥抱吧!代表我们是朋友。

指导语:友谊是珍贵的财富,我们要尽力把友谊之情传递给班里的每位同学,其实爱班级、爱别人也是爱自己。)

活动:把最后一颗星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画上喜欢的图案,用它来代表你的祝福。共同放在盒子中,随机抽取一颗星,看看你把祝福送给了谁,和谁最有缘?打一下招呼:招招手或问候一下。

(指导语:现在我们相互之间成为了好朋友,让我们在找朋友的歌声中,来把我们的友谊星贴在浩瀚的夜空中,照亮每一个人。以小组为单位,贴星星,和好朋友沟通一下,来个拥抱等等,获得友谊。)

方案修订:蓟县四中

刘立国

    以上《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