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课堂练习(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不能失信(同步练习)(课课过关) 本文关键词:失信,上册,课后,习题,新课标
课后习题课堂练习(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不能失信(同步练习)(课课过关) 本文简介:我不能失信班级姓名一、照样子,把课文中的词再写十个。早餐准备显得特别漂亮嘴巴奇怪扑空解释忘记失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给下面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漂亮(1iàngliang)扑空(pǔpū)
课后习题课堂练习(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不能失信(同步练习)(课课过关) 本文内容:
我不能失信
班级
姓名
一、照样子,把课文中的词再写十个。
早餐
准备
显得
特别
漂亮
嘴巴
奇怪
扑空
解释
忘记
失信
表示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给下面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漂亮(1iàng
liang)
扑空(pǔ
pū)
解释(sì
shì)
约好了(yuē
yāo)
教小珍(jiāo
jiào)
高兴(xīng
xìng)
三、组
词。
准(
)
奇(
)
扑(
)
再(
)
推(
)
其(
)
朴(
)
在(
)
记(
)
守(
)
道(
)
抽(
)
纪(
)
手(
)
到(
)
油(
)
四、填合适的词语。
(
)
(
)
(
)
(
)
的嘴巴
的孩子
的眼睛
表示
(
)
(
)
(
)
(
)
五、先组成词语,再说一句话。
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点标点。
不
妈妈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
明天见到她时
可以道歉
可我并没有忘记
我不能失信啊
七、照样子补充句子。
例: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
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甜甜地笑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甜甜地笑了。
--2--
篇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本文关键词:练习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答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本文简介: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训练出题:曹红英审题:殷德锋时间:2014/2/16一、选择题1.“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B.宗法制的影响C.宰相制的实行D.内朝制的推行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本文内容: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训练
出题:曹红英
审题:殷德锋
时间:2014/2/16
一、选择题
1.“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
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
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3.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结论是
A.西汉继承秦朝的地方制度
B.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
C.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
4.汉武帝时的《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
5.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兵权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
A.秦朝设立太尉
B.唐朝设立三省
C.宋代设枢密院
D.清代设军机处
6.下列关于监察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专门负责监察
B.明朝时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关
C.汉武帝时,中央派刺史监察地方,其是地方最高长官
D.北宋时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7.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专制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的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的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8.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着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表现的是
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
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
9.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其与察举制相比
A.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
B.有利于提高儒生的地位
C.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D.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
10.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
A.秦朝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大学士
D.清朝的军机大臣
11.史载:嘉庆十年,有个叫何元琅的御史,给皇帝上了一个《请酌改军机处名目》的奏折,理由是“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机处(
)
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
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12.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13.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任免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14.“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国语》里的这一记述表明卿大夫
A.在所处的诸侯国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由所在诸侯国的国君考察其才德而任命
C.在其“家”内,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
D.是西周、春秋时国王、诸侯及士所分封的臣属
15.张老师讲解下列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16..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中央设立“三公”
D.确立三省六部制
17.《剑桥中国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18.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内阁制
19.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20.《清史稿·职官志一》:“初设议政处,令巩阿岱等为议政大臣,参画军要。……用兵西北,虑儤直者洩机密,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下列关于军机处叙述正确的是
A.起迄年间为清朝雍正到咸丰
B.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中央政治机构
C.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D.由官品较低官员组成,专门“参画军要”
21.秦始皇当年即秦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
在他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秦始皇心中是难以抹去的,所以设立右图所示官职以制约相权,确切地说,其主要职责还有
A.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
B.下达诏令并监察百官
C.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D.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
22.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②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③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④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已经跨越了君主政体
B.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24.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25.《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
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
26.在2010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
27.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来源:Z+xx+k.Com]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28.《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高阳。……(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
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
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
④周王室已经衰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29题20分,第30题20分,共40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图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如果对材料一中“西周时期的关系”理解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
相互关系”,具体应如何解读?
(2)如果把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关系”理解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二,分析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指出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际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就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
31.(2013·湖北八市联考)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初产生这种廉政措施特点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练习题
1.解析
题干材料通过对古代住宅的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视祭拜祖先,即重视血缘关系,这是宗法制的影响,选B项。答案
B
2.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天子把伯禽分封到鲁国,从宗法关系上看,周王相对于各封国的诸侯来说,就是大宗,诸侯是小宗。诸侯又分封若干小国,诸侯国相对于各分封小国来说是大宗,那些小封国就是小宗,因此C项正确。答案
C
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信息“汝南郡项县”“河间王刘辟疆”可知,A、B、C说法均正确,D不能在题干中体现出来,故答案为D。答案
D
4.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表明汉武帝注重加强对地方诸侯的管理,要求其绝对服从。该规定反映的是汉武帝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C项的实质也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答案
D
5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的军事制度,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及比较的能力。北宋设立的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因此枢密院类似原来的虎符,所以选择C项。A项的太尉主管全国军事,B项的目的是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D项是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都不符合题意。
6.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秦朝的御史大夫还有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权力,A项不正确;御史台是元朝的监察机构,B项不正确;到东汉末年,刺史才成
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约,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皇权受到了制约而不是得到强化;最终决策权实质上还掌握在皇帝手中,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答案为C。答案
C
8.解析
A项反映的是科举制,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B项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代替佛道的虚无和消极,D项体现了政府推动商业的发展,都不符合“逆现代性”的表现。而C项使得专制权力加强,符合材料“逆现代性”的表现。答案
C
9.解析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的标准,因此,与察举制相比,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故选A项。提高了儒生地位的是汉代的察举制,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的是科举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的是秦朝的军功授爵制,因此,B、C、D三项均错误。答案
A
10.解析
“无权之官做有权之事”说明此时的“阁臣”不是中央的正式国家机构的官吏,符合这一条件的是明代的大学士和清朝的军机大臣,但称为“阁臣”的是明代的大学士,故选C项。答案
C
11.解析
题干材料指出军机处更名的理由是“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说明军机处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选B项。A项与材料不符,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来。答案
B
12.解析
材料中“议大政,谳(审)大狱”说明军机处参与政务,“得旨则与”说明军机处必须奉旨办事,故B项正确。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到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由此排除A、D两项。材料并不能体现出军机处机构完备,故C项错误。答案
B
13.答案
B解析
“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明显不符合分封制的特点,由此可排除A、C、D三项,故答案选B。
14答案
C解析
分封制下,卿大夫的等级低于诸侯国国君,再者,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不正确;卿大夫也按嫡长子继承制,不是国君依才德任命,故B项不正确;卿大夫的等级高于士,不是士的臣属,故D项也不正确。据“昼讲其庶政”、“夜庀其家事”等信息,C项符合题意。
15,答案
B解析
图示反映的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项是分封制的作用,排除;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便于皇帝直接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B项正确;C项反映的是汉初的局面,排除;D项所述符合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举措,不符合秦朝,排除。
16答案
D解析
A、C两项发生在秦朝,B项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17.答案
D解析
据科举考试产生的官僚数量与其中名门望族出身官僚相比可知D项正确。
18.答案
B解析
材料是说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就可以获取官职,反映的是一种选官制度。A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察举制以“孝廉”而不是以“学养”为主要选官标准,排除C;内阁是明代设置的一个中央机构,排除D。
19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符合的是C项枢密院,管理国家军务。
20.答案
C解析
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处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参与机要,上传下达,但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选择C项
21答案
B解析
图片印章上的文字为“御史大夫”。秦代设置的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故B项正确;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的是九卿之中的奉常;协助皇帝管理军务的是太尉,排除A、C;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的是九卿之中的治粟内史,排除D项。
22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以减少决策失误的目的。但三省的设置,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故④表述错误。
23答案
B解析
材料中,利玛窦认为明朝的皇帝虽然实行专制统治,但“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说明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与材料中利玛窦的论述不符;C、D两项与所学知识和材料不符。
24答案
B解析
诗的大体意思:每天四更就起床,还怕上朝晚了。什么时候能享受田园之乐,睡觉睡到早饭做好的时候。A、C与诗意无关;钱宰是一名官员,虽崇尚自但并未安贫乐道,D项排除然
25.A
解析:行省是中书省的外派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26A
27.D解析:
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首先是不可能的,况且社会性质要转型,封建制度要取代奴隶制度就要在分封制逐步瓦解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实现。28.D
29.答案
(1)关系:由于实行分封制的需要,实行了宗法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宗法制是通过分封制表现出来的,分封制是严格按照宗法制的血缘关系来实行的。
(2)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②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
(3)①建立: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②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30.答案
(1)制约:皇权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3)不一致: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明朝以来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专制主义的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
31.答案
(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
(2)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
12
-
篇3:小学三年级关联词_总结+讲解+练习_(共总结了2个版本_编辑为最精简版)
小学三年级关联词_总结+讲解+练习_(共总结了2个版本_编辑为最精简版) 本文关键词:关联词,结了,精简版,讲解,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关联词_总结+讲解+练习_(共总结了2个版本_编辑为最精简版) 本文简介: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等。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描写几种事物,或者从几方面说明、描写同一事物,各分句之间意义上可以是相关
小学三年级关联词_总结+讲解+练习_(共总结了2个版本_编辑为最精简版) 本文内容:
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等。
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描写几种事物,或者从几方面说明、描写同一事物,各分句之间意义上可以是相关的,也可以是相对或相反的。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等。
承接关系:几个分句按一定的顺序,相承相连地说下去,表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还……。
递进关系:后面的分句比前面的分句向更重或更大、更深、更难的方向推进一层,分句之间的关系是递进。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
选择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说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或情况,并表示要从中选择一种。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相对,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的分句意思向下说,而是拐了一个弯,意思上作了一个转折。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原因或根据,另一个分句表示结果或推论。(有因果关系和倒因果关系)
7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假设关系:一个或几个分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或几个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的情况实现后会有什么结果。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面的分句表示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注意:
1、要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因果
2、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假设
3、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条件
4、不要滥用关联词
(我们平时的说话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关联词练习
并列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承接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着……
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还是……
……与其……不如……
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总……
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一)选择填空:
只要……就……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尽管……可是……
不是……就是……
宁可……也不……
1.气垫船(
)能在水上航行,(
)能在雪地和沼泽上航行。
2.我和小刚一块儿去上学,(
)我去叫他,(
)他来叫我。
3.(
)我需要它,(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不曾换过。
4.(
)他买了很多书,(
)并没有真正读懂。
5.(
)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理想(
)能变成现实。
无论……都……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如果……就……
一边……一边……
1.(
)她对人有礼貌,又经常帮助老年人做事,(
)邻居都很喜欢她。
2.这种电风扇(
)风量大,(
)节约电,噪音小,大家都争着买。
3.在这次比赛中,李明(
)没夺得第一名,(
)他的成绩比原来提高了不少。
4.(
)下午刮大风,渡船(
)不开了。
5.(
)刮风下雨,我们(
)要去植树。
6.在国外的留学生要(
)学习,(
)劳动。
因为……所以……
只有……才……
虽然……可是……
虽然……但是……
无论……都……
与其……不如……
1.(
)小站很小,(
)当快车疾驰而过时,旅客们甚至连站名好来不及看清楚。
2.(
)小站很小,(
)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3.(
)小站很小,(
)布置却十分精美。
4.(
)勤奋的人,(
)有希望做出优异的成绩。
5.(
)遇到什么困难,他(
)不灰心。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1.我(
)第一次参加演出,(
)一点也不紧张。
2.(
)他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
)进步很快。
3.(
)春风一吹,河里的冰(
)会慢慢融化。
只要……就……
无论……都……
一边……一边……
如果……就……
1(
)说这座小镇的面貌有什么特别,那(
)是几乎没有一块砖瓦,有的只是石头。
2.这个老头儿虽然已经习惯于这种工作了,他(
)往前走,(
)装他的烟袋。
不仅……还……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无论……都……
不管……总……
由于……因此……
1.(
)今天下大雨,(
)小红仍然坚持到少年宫去学习。
2.小红(
)学习好,(
)爱帮助别人。
3.(
)爱帮助同学,(
)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4.最近,小红坚持天天写日记,(
)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5.(
)前面是刀山火海,解放军战士(
)不会坐视不理。
6.(
)戈壁滩条件多么恶劣,白杨树(
)是长得那么挺拔、苍翠。
是……还是……
虽然……但是……
只要……就……
尽管……还是……即使……还……
或者……或者……
不但……而且……
1.周恩来同志(
)受到全中国人民的尊敬,(
)在世界人民心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2.王红同学(
)考取了第一名,(
)他非常谦虚。
3.(
)下大雨,明天的劳动(
)照常进行。
4.(
)困难重重,他(
)坚持把实验做完。
5.放假了(
)去北京?(
)去杭州?他一直在考虑。
6.(
)努力学习,(
)能把成绩提上去。
7.到少年宫(
)学唱歌,(
)学跳舞,她只能选择其中一项。
(二)填入适当的关联词语
1、(
)天下雨了,(
)我们的野外活动暂停。
2、(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3、(
)困难多大,我们(
)要勇往直前。
4、她(
)会唱歌,(
)会跳舞。
5、她(
)开始唱歌,整个厅里(
)静下来了。
6、变色龙(
)对我们的喊叫显得很迟钝,(
)捕捉食物却很敏锐。
7、南京(
)能承办好十运会,(
)能承办好亚运会。
8、(
)弟弟的年龄很小,(
)非常懂礼貌。
9、我(
)考试得0分,(
)向别人抄袭。
10、船夫驾驶小艇时,(
)能操纵自如,(
)速度很快。
11、(
)不努力学习,我们(
)要落后。
12、我(
)喜欢语文,(
)喜欢数学。
13、关在“笼子“里的(
)动物,(
)游人。
14、(
)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物的一个奇迹,(
)吸引了许多游客。
15、王红(
)成绩优秀,(
)从来也不骄傲。
16、同学们知道,(
)现在好好学习,将来(
)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17、小杨很爱劳动,只要有空闲,他(
)打水(
)扫地。
18、(
)社会主义,(
)能救中国。
19、开国大典那天,(
)群众把嗓子都喊哑了,(
)觉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和激动。
20、(
)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
)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四、课后作业(回顾,填写关联词)
1、(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2、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3、(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4、(
)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5、(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
)应该准时去找他。
6、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出党的机密。
7、我(
)知道这件事情,(
)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8、(
)你去,(
)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9、同学们(
)走着,(
)谈论着。
10、(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11、(
)工作难做,他(
)不会退缩。
12、你(
)懂得了这个道理,(
)要自觉遵守。
13、(
)天不下雨,(
)去郊外踏青赏花的人特别多。
14、火星中有没有生物这个问题(
)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吸引了众多好奇者。
15、人生路上难免有坎坷,(
)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
)会驱散绝望之云
16、(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它能把石块滴穿。
17、(
)遇到多大困难,(
)阻止不了诺贝尔对科学的研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