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_垂直90度观测_分析总结报告_第1部分_20XX年8月5日_7日_21日补充

日期:2021-01-13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_垂直90度观测_分析总结报告_第1部分_2014年8月5日_7日_21日补充 本文关键词:南京大学,偏振,波段,观测,垂直

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_垂直90度观测_分析总结报告_第1部分_2014年8月5日_7日_21日补充 本文简介: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垂直90度观测分析总结报告(第1部分)南京大学2014年8月目录1概述12垂直90度观测时雷达的相关参数13Matlab分析程序24ZDR和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34.1ZDR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34.1.1IOP144.1.2IOP264.1.3IOP364.1.4

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_垂直90度观测_分析总结报告_第1部分_2014年8月5日_7日_21日补充 本文内容:

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

垂直90度观测

分析总结报告

(第1部分)

南京大学

2014年8月

1

概述1

2

垂直90度观测时雷达的相关参数1

3

Matlab分析程序2

4

ZDR和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3

4.1

ZDR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3

4.1.1

IOP14

4.1.2

IOP26

4.1.3

IOP36

4.1.4

IOP47

4.1.5

IOP59

4.1.6

IOP611

4.1.7

IOP713

4.1.8

IOP815

4.1.9

IOP917

4.1.10

IOP1019

4.1.11

IOP1125

4.2

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27

5

对整个观测试验进行分析(分析偏差的中期变化)32

5.1

ZDR系统偏差、方差的变化33

5.2

PHIDP系统偏差、方差的变化38

5.3

列表汇总43

5.4

其它几个参数的方差44

6

结论47

6.1

通过垂直90度观测,说明这部雷达的技术指标如何?47

6.2

对观测数据应该如何将偏差订正47

7

下一步工作48

7.1

其它几个剩余的IOP继续分析48

7.2

推广到别的双偏振雷达,也对垂直90度的数据进行同样的分析48

7.3

将各参数的方差和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看是否符合理论。48

8

基于IQ数据重新计算的基数据的部分分析结果48

8.1

ZDR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48

8.2

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52

1

概述

2014年6、7月份,由北京敏视达公司制造的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在安徽长丰站进行了持续的降水观测,总计有11个IOP观测。在每次体扫观测中,都进行了垂直90度扫描,录取了宝贵的数据。

所有IOP的基数据都保存在了“2014年长丰站所有IOP的基数据:/NJU_CPol/BaseData”

目录下。.bz2

是雷达保存的压缩数据格式;.

AR2是将bz2解压之后的数据;.mat是matlab能直接读取的数据格式(参见Fun_Read_MSD_Radar_BaseData.m程序)。

本文对垂直90度观测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共有5687个基数据文件,从中发现有1068个有合适降水的垂直90度的回波。然后绘制了各种统计分析的图片和曲线。

从这些垂直90度的数据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l

6月14日的数据偏差有个跳变(这是由于6月10日更换了旋转关节造成的)

l

各个时刻的PHIDP的系统偏差非常稳定;各个时刻的ZDR的系统偏差基本稳定;

l

ZDR的随机差(方差)为0.25~0.4dB(和谱宽有关系,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PHIDP的随机差在2~3度(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但是,ZDR的偏差还是存在“小时”量级的波动的,波动范围约为0.3~0.4dB。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才能确认。

l

第9个IOP,有11个VCP的ZDR系统偏差为0.3dB;第10个IOP,前7个VCP的ZDR的系统偏差为0.2dB。这些偏差结果和其它IOP下、其它VCP的结果有0.3~0.4dB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找出突然发生变化的原因。

l

第10个IOP(台风)中,有几个体扫的ZDR的随方位的起伏较大,可能是风和雨的共同作用导致的

8月7日,补充了基于IQ数据重新计算的基数据的部分分析结果(只有IOP8和IOP9的部分结果,其余的IOP的IQ数据还没有计算出来),见第8

章。

8月21日,将所有的IOP的数据都补充完整了。

2

垂直90度观测时雷达的相关参数

在5月27日进行了指标测试,相关的指标如下:(详见《南大C波段雷达扫描表_2014年5月30日.doc》和《南大C波段雷达标校情况_2014年5月30日.doc》)

l

天线波束宽度:1.19度(H)、

1.18度(V)

l

天线增益:41.5dB

l

馈线损耗:H:

3.6dB、V:3.3dB(含波导、旋转关节、TR管等,不含大功率的功分器)

l

发射载频:5625MHz

l

发射脉冲宽度:0.5μs

l

发射峰值功率:254kW

l

发射采用初始相位随机编码的方式

l

重复周期:2000Hz(奇怪的事情是:从6月20日开始,重复周期竟然变为了1000Hz)

l

不模糊速度:26.66m/s

l

接收机噪声系数:2.75dB(H)、2.78dB(V)

l

接收机带宽:2MHz

l

接收机灵敏度:-108.24dBm(水平通道)

-108.21dBm(垂直通道)

l

库长:150m(从6月11日,变成了75m,即距离上不再进行2点积分了)

l

库数:133(从6月11日,变成了266个)

l

方位平均数(即脉冲累积数):128(奇怪的事情是:从6月20日开始,脉冲累积数竟然变为了64)

l

天线扫描速度:15.625deg/s

l

雷达常数C(dB):79.93(水平通道)

79.63(垂直通道)

l

雷达系统灵敏度:[email protected](水平通道)

[email protected](垂直通道)

3

Matlab分析程序

我们编写了能进行批量分析的Matlab程序,自动对基数据进行读取、解析、判断90度有无合适的降水,然后绘制PPI图、随高度变化的图、随方位变化的图,并进行统计,绘制直方图。

同时,以.txt文本形式将该体扫下的分析结果记录下来,保存在Result子目录中,以便后续的分析。同时记录了ZDR、std(ZDR)

、SNR、W、dBZ、std(dBZ)

、V、std(V)

、CC、std(CC)

、PHIDP、std(PHIDP)

等参数随高度(距离)的变化。

一个典型的txt文件如下所示:

从上面的txt文件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某个基数据中,各个参数的偏差和方差的情况。

同时,txt文件中的内容,也保存为mat格式,以方便进一步的分析。

那么如何判断90度有合适的降水呢?

我们选取零度层以下,且不含地物的相关系数CC的数据来进行判断。

首先选取距离(即高度)从1000m~3000m的CC值,总共有约2500个数据。如果在这些数据中,有超过5%的CC小于0.95(包括没有回波的数据),则说明该文件不是降水回波,该文件就不再进行后续的分析。

经过对5月31日、6月1日的数据的验证,这种判断方法还是非常准确可靠的(通过人工识别出有合适降水的情况,与通过上述准则自动判断的结果是一致的)。

4

ZDR和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

4.1

ZDR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

所有图片在“L:/NJU_CPol/Analysis/IOPx/90deg/ZDR”目录下。

4.1.1

IOP1

其中一个5月31日的基数据的图片如下:

注意:上面这张图中,是选取了高度在1000~2000m之间的数据,然后先进行距离上的平均(平均的目的是为了减少ZDR的随机起伏,从而能更好的发现ZDR偏差随方位的变化),然后再按照横轴是方位来绘制的。

注意:上面这张图中,是选取了高度在1000~2000m之间的数据,然后将两维的数据用

reshape函数变为一维的数组(注意:这里因为要计算方差,因此绝对不能进行距离上的平均),然后用hist函数统计得到直方图,最后用mean、median、std函数得到平均值、中间值和方差的。

4.1.2

IOP2

没有合适的垂直90度的降水,因此这个IOP不分析。

4.1.3

IOP3

由于

6月10日更换过关节,因此这里再绘制一个6月14日的降水数据的ZDR图:

对比关节更换前后的结果可以看出,ZDR的系统偏差从原来的0.16dB,改为了0.70dB,但方差没有变。

另外,从ZDR随方位变化的图可以看出,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关节,都不存在ZDR系统偏差随方位变化的现象(但在别的雷达中,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4.1.4

IOP4

4.1.5

IOP5

4.1.6

IOP6

4.1.7

IOP7

4.1.8

IOP8

4.1.9

IOP9

4.1.10

IOP10

第10个IOP,前7个VCP的ZDR的系统偏差为0.2dB。这些偏差结果和其它IOP下、其它VCP的结果有0.3~0.4dB的差异。

从UTC时间08:07:25开始,ZDR的系统偏差就正常了:

但是,其中有几个体扫的ZDR的随方位的起伏较大,可能是风和雨的共同作用导致的。

4.1.11

IOP11

4.2

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

所有图片在“L:/NJU_CPol/Analysis/IOPx/90deg/PHIDP”目录下。

其中一个5月31日的基数据的图片如下:

注意:

6月10日更换过关节,因此这里再绘制一个6月14日的降水数据的PHIDP图:

对比关节更换前后的结果可以看出,PHIDP的系统偏差从原来的25.79度,变为了-97.5度,但方差没有变。另外,都存在PHIDP系统偏差随方位而波动的现象,波动范围为±3度,但两者波动的曲线不同。

我们再看看其它日子的PHIDP随方位的变化:

从上面几张不同日子的PHIDP系统偏差随方位而波动的图可以看出,这个波动是稳定的,因此可以很容易的修正掉。

5

对整个观测试验进行分析(分析偏差的中期变化)

读取前面分析得到的mat文件,然后选取特定高度的数据(这里取2500m的高度,经过观察回波发现,在这个距离处,地物的回波比较弱)的数据,绘制成横轴是时间、数轴是数值的曲线的图,以便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整个观测试验中,ZDR、PHIDP等参数系统偏差的变化情况。

生成的图片保存在

Analysis/IOPx/90deg/Result/Pic目录下。

5.1

ZDR系统偏差、方差的变化

下面,将各个IOP观测试验下,ZDR的系统偏差、方差,随各个VCP扫描的变化曲线绘制如下:

ZDR存在“小时”量级的变化

此处ZDR变化,是因为时间上相隔了12个小时

此处ZDR变化,原因未明?

备注:

从上面几张图中可以看出,ZDR的偏差还是存在“小时”量级的波动的。但是,这个波动的原因,是由于雷达的硬件的确发生了增益、灵敏度的变化呢?还是由于RVP9在计算的时候,其雷达常数等参数发生了改变造成的呢(就像RVP9输出的强度值会在VCP之间突然发生变化,但IQ数据重新计算的强度值就没有变化)?

需要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另外,如果ZDR的偏差的确有这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雷达的硬件的确有这么大的变化),则今后偏差修正,以及基于ZDR的目标识别的时候,就麻烦了,必须想办法如何降低这个偏差的波动造成的影响。

可能也跟硬件中,接收机的温度没有稳定有关。这个可以通过对IQ数据进行茅草的统计来分析是否是这个原因。

另外,由于雷达处于自动标定有效的状态(尽管我们要求不要将标定的结果传入信号处理器,但实际上是传入的),也就是说,每次VCP体扫结束之后,都会执行自动标定,并将标定的结果传入信号处理器,作为计算的基准。因此,也有很大的可能是自动标定的问题。

5.2

PHIDP系统偏差、方差的变化

下面,将各个IOP观测试验下,PHIDP的系统偏差、方差,随各个VCP扫描的变化曲线绘制如下:

5.3

列表汇总

将所有的IOP的结果下,ZDR的偏差、方差,PHIDP的偏差和方差,列表显示出来

表1

ZDR和PHIDP的偏差、方差的结果

IOP

起止时间

90度观测次数

方位*距离积分次数

ZDR偏差

(dB)

ZDR方差(dB)

PHIDP偏差(度)

PHIDP方差(度)

谱宽(m/s)

1

5.31~6.1

26

128*2

0.12

0.21

27.33

2.13

1.09

2

6.11

0

128*1

3

6.14~6.17

249

128*1

0.98

0.29

-93.29

2.38

0.93

4

6.20~6.21

26

64*1

0.86

0.35

-95.76

2.74

0.75

5

6.24~6.27

253

64*1

1.02

0.31

-95.49

2.53

0.84

6

6.30~7.3

130

64*1

0.85

0.27

-95.16

2.30

0.92

7

7.4~7.5

93

64*1

0.91

0.28

-94.17

2.38

0.99

8

7.11~7.13

130

64*1

0.97

0.30

-95.17

2.49

1.02

9

7.15~7.18

73

64*1

0.54

0.25

-94.78

2.21

0.92

10

7.24~7.25

55

64*1

0.61

0.30

-93.33

2.51

1.01

11

7.30

33

64*1

0.70

0.29

-93.13

2.42

1.14

备注:6月14日的数据偏差有个跳变(这是由于6月10日更换了旋转关节造成的)

从上表,我们终于可以得出一点结论了:

l

各个时刻的PHIDP的系统偏差非常稳定;各个时刻的ZDR的系统偏差基本稳定;

l

ZDR的随机差(方差)为0.25~0.4dB(和谱宽有关系,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PHIDP的随机差在2~3度(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但是,ZDR的偏差还是存在“小时”量级的波动的,波动范围约为0.3~0.4dB。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才能确认。

l

第9个IOP,有11个VCP的ZDR系统偏差为0.3dB;第10个IOP,前7个VCP的ZDR的系统偏差为0.2dB。这些偏差结果和其它IOP下、其它VCP的结果有0.3~0.4dB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找出突然发生变化的原因。

l

第10个IOP(台风)中,有几个体扫的ZDR的随方位的起伏较大,可能是风和雨的共同作用导致的

5.4

其它几个参数的方差

下面,绘制一下其它几个参数随VCP的变化(这里仅将IOP1的结果展示出来)。所有图片在“L:/

NJU_CPol/Analysis/IOPx/90deg/Result/Pic/”目录下。

6

结论

6.1

通过垂直90度观测,说明这部雷达的技术指标如何?

l

6月14日的数据偏差有个跳变(这是由于6月10日更换了旋转关节造成的)

l

基本上,各个时刻的ZDR和PHIDP的系统偏差都非常稳定;

l

ZDR的随机差(方差)为0.25~0.4dB(和谱宽有关系,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PHIDP的随机差在2~3度(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但是,ZDR的偏差还是存在“小时”量级的波动的,波动范围约为0.3~0.4dB。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才能确认。

l

第9个IOP,有11个VCP的ZDR系统偏差为0.3dB;第10个IOP,前7个VCP的ZDR的系统偏差为0.2dB。这些偏差结果和其它IOP下、其它VCP的结果有0.3~0.4dB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找出突然发生变化的原因。

l

第10个IOP(台风)中,有几个体扫的ZDR的随方位的起伏较大,可能是风和雨的共同作用导致的

6.2

对观测数据应该如何将偏差订正

根据基数据的观测的时间,查找第5.3

表1中的ZDR和PHIDP的偏差值,然后进行订正。

注意:第2个IOP

6月11日的数据,由于没有合适的垂直90度降水,因此只能按照第3个IOP

的偏差进行订正。(因为6月10日更换了旋转关节)

7

下一步工作

7.1

其它几个剩余的IOP继续分析

7.2

推广到别的双偏振雷达,也对垂直90度的数据进行同样的分析

7.3

将各参数的方差和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看是否符合理论。

8

基于IQ数据重新计算的基数据的部分分析结果

8.1

ZDR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

所有图片在“L:/NJU_CPol/Analysis_DSP/IOPx/90deg/ZDR”目录下。

其中一个7月11日的基数据的图片如下:

然后,我们分析偏差的中期变化。

读取前面分析得到的mat文件,然后选取特定高度的数据(这里取2500m的高度,经过观察回波发现,在这个距离处,地物的回波比较弱)的数据,绘制成横轴是时间、数轴是数值的曲线的图,以便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整个观测试验中,ZDR、PHIDP等参数系统偏差的变化情况。

生成的图片保存在

Analysis_DSP/IOPx/90deg/Result/Pic目录下。

下面,将各个IOP观测试验下,ZDR的系统偏差、方差,随各个VCP扫描的变化曲线绘制如下(目前只分析了IOP8和IOP9的数据,而且IOP9只分析了部分数据):

备注:

从IQ数据重新计算的结果,其ZDR的系统偏差和RVP9给出的有一点差别。这个原因是因为:基于IQ数据重新计算,其计算中的雷达常数、接收机灵敏度等值,是严格按照第2章的参数设定的。而RVP9计算中的参数,其具体的值不清楚(黑盒子)。

从IOP8和IOP9的两张图中可以看出,ZDR的偏差还是存在“小时”量级的波动的。

由于IQ计算中,雷达常数、接收机灵敏度等值是固定的。因此也就说明此时雷达的确发生了雷达常数、增益、灵敏度等硬件上的变化。(是否是由于雷达刚开机,接收机的温度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此时外部降水的ZDR的特性就是发生了变化。)

8.2

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

所有图片在“L:/NJU_CPol/Analysis_DSP/IOPx/90deg/PHIDP”目录下。

其中一个7月11日的基数据的图片如下:

同样的,我们分析偏差的中期变化。

下面,将各个IOP观测试验下,PHIDP的系统偏差、方差,随各个VCP扫描的变化曲线绘制如下(目前只分析了IOP8和IOP9的数据):

54

篇2:南京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

南京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 本文关键词: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申请

南京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 本文简介:南京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修订时间:2009年7月)(适用于2009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量化指标文科申请人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在Ⅰ类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第一作者);2、在Ⅱ类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第一作者);3、在Ⅱ类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第一作者)和在Ⅲ类期刊上发表2

南京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 本文内容:

南京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

(修订时间:2009年7月)

(适用于2009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研究生)

科研成果量化指标

文科

申请人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在Ⅰ类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第一作者);

2、在Ⅱ类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第一作者);

3、在Ⅱ类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第一作者)和在Ⅲ类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第一作者)。

期刊分类以《南京大学

文科

博士生学位论文期刊目录》为准

A类

申请人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在国际一流刊物或本一级学科顶级刊物(以科技处公布目录为准)或本学科SCI刊物影响因子排列前15%的刊物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2、在本专业SCI索引源刊物的影响因子排列在前90%的刊物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数学专业只要求1篇)(第一作者);

3、在本专业SCI索引源刊物的影响因子排列在前90%的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B类

申请人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满足A类标准;

2、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其中1篇必须在SCI或SCIE、EI(全文检索)、SSCI、A&HCI索引源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

工科、

应用

申请人应满足理科A类标准之2,可以用已被EI(全文检索)收录的学术论文或已公布的发明专利(除本人指导老师外排名第一)或通过鉴定的省部级以上的应用成果(在该项目申请书中排前三名)代替相同数量的SCI论文。

说明:

文科:

1、《南京大学文科博士生学位论文期刊目录》分为三类:Ⅰ类期刊包括SSCI、A&HCI和社科处公布的24种一流中文期刊;Ⅱ类期刊包括一流中文期刊之外的CSSCI期刊;Ⅲ类期刊为CSSCI扩展版期刊和CSSCI集刊。本目录制定的依据主要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08-2009年度CSSCI)收录的所有期刊、扩展板和集刊。在以上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正文字数应该在3000字以上。

2、申请学位者必须以南京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成果,署名单位前后排列的,排在前面的为第一署名单位;署名单位上下排列的,排在上面的为第一署名单位。(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所发表的文章中至少有一篇以南京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3、博士生所发表文章不含增刊和其他增版,不含译文(外国语言文学专业除外)和书评(语言文学专业除外)。

4、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第一作者,正文字数3000字以上),如原发表的刊物不属于目录规定的Ⅰ、Ⅱ类刊物,均视为Ⅱ类期刊文章;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2000字以上),均视为Ⅱ类期刊的文章。

5、凡在由全国性学会主办的国内学术会议以及国际学术会议正式编辑出版的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正文3000字以上),均视为Ⅲ类期刊的文章。

6、对参加著作编写(不含教材)2万字以上并出版者,折合成一篇Ⅲ类期刊论文。

7、对中文系的语言学专业、历史系的考古学专业以及外国语学院的非英语语种专业,适当放宽要求,允许以两篇一般论文(第一作者)折合成一篇Ⅲ类期刊论文。外国语学院各专业与研究方向一致、且发表在本目录所列期刊上的译文(第一作者),也允许以两篇折合成一篇Ⅲ类期刊论文。

8、为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可以在本目录中非本学科领域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理工科:

1、理科中的A类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B类包括:大气科学、地理学、地质学、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申请学位者必须以南京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成果,署名单位前后排列的,排在前面的为第一署名单位;署名单位上下排列的,排在上面的为第一署名单位。(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所发表的文章中至少有一篇以南京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3、申请理工科博士学位要求的国内核心刊物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重要国内核心刊物为准。凡被EI

Page

One检索的论文(第一作者)视为国内核心期刊收录论文。

4、在本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只计1篇。

5、为鼓励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在非本专业类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经院系学位分委员会认可,与在本专业类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同等看待。

列入申请学位的论文中只能有一篇录用,其余必须正式发表,清样计为录用。此规定适用于所有学科。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2009年秋季及以后入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各院系分学位委员会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高于本标准的规定。

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二○○八年十二月

篇3: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

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 本文关键词: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

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 本文简介: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导师姓名王颖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是否院士是是否兼职博导否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王颖教授专长于海岸海洋动力地貌与沉积学。应用现代技术研究陆海交互作用,探索海岸带、大陆架、大陆坡与海底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应用于海岸、港口与浅海环境资源的开发建设。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河海

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 本文内容: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导师姓名

王颖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王颖教授专长于海岸海洋动力地貌与沉积学。应用现代技术研究陆海交互作用,探索海岸带、大陆架、大陆坡与海底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应用于海岸、港口与浅海环境资源的开发建设。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河海交互作用与苏北平原成因研究(40271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苏北平原地貌特征、形成演变与河海相互作用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2005中国海岸社区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研究,加拿大CIDA,2002-2005

导师姓名

赵其国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土壤资源与环境:土壤质量变化、土壤过程。欢迎土壤学、RS

2.

用高光谱遥感提取叶色素;

3.

碳水偶合模型开发和应用;

4.

用高塔CO2浓度观测资料计算区域碳平衡;

5.

用全球本底CO2浓度资料做大气反演;6.

碳水偶合模型在湿地的应用;

导师姓名

黄贤金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土地经济与评价;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土地利用变化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中国土地学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曾获得中国土地学会青年科技奖、江苏省师德模范奖;两次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三角洲地区农地流转的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及管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红壤区市场化改革的农户行为响应与水土保持效果研究;霍英东基金: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指标体系与政策体系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沿江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政策研究

导师姓名

王腊春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环境规划与管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科技部“西部开发”重大项目“贵州喀斯特山区‘三水’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技术的示范研究”;张家港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苏州沿江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东南沿海典型流域土地覆盖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

导师姓名

许有鹏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水文、水资源、水环境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流域水文模拟

导师姓名

杨达源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自然地理学;第四纪环境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项目“西北典型内流盆地水文循环规律与地下水资源形成演化模式”。长江水利委员会基金项目“长江三峡泥石流沟输沙预测研究”。

导师姓名

张捷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旅游流、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旅游规划、旅游景观、旅游区域影响、遗产旅游、自然旅游、石质文物风化、生物喀斯特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旅游闲暇流的空间模式及其区域影响研究》,建设部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评价研究》等3项,《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江苏省旅游资源普查》等地方旅游规划项目多项。

导师姓名

周生路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土地资源与环境:土地利用与土地质量变化、土壤过程、土地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欢迎土壤学、生物学、RS贵州省水利厅项目:“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机理及水土流失预测研究”等。

导师姓名

张燕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从事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善长于应用数学方法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导师姓名

张永战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海陆相互作用区—海岸海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地球物理手段,进行野外调查、分析,研究海岸海洋发展演变规律,为海岸工程服务。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中国南海研究院委托项目“数字南海”、江苏省908调查项目、中加合作项目“中国海岸社区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以及“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对海岸系统的生态影响与预测研究”等。

导师姓名

张兆干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地貌、第四纪环境、旅游规划与管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长江三角洲土地复垦动态平衡机制研究

导师姓名

赵宁曦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湖南南岳衡山21世纪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旅游总体规划(主持)2。中国旅游地理多媒体课件(主持),3。长江三角洲七千年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地层记录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参加)

导师姓名

翟国方

专业名称

人文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城市区域发展与规划,城市区域风险管理,城市区域模型,日本城市区域规划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规划:中欧比较与借鉴;“3+5“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江苏省城市灾害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研究

导师姓名

顾朝林

专业名称

人文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尤其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以及城市与区域规划数学模型系统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中国城市社会地理研究,中国城市化过程研究,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等

导师姓名

徐建刚

专业名称

人文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与设计、数字城市与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城市与区域空间分析模型、城市GIS应用开发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城市总体规划

2.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4.历史街区详细规划与设计

5.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5.城市化测度与时空演进研究

导师姓名

宗跃光

专业名称

人文地理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城市生态经济决策博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土地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经济决策、城市土地管理、城市与区域规划和房地产估价等研究领域。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4项,在国内外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大都市空间扩展过程中的两种廊道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华盛顿-巴尔的摩地区大都市空间扩展研究;京津地区双核廊道城市空间扩展及其生态规划研究;辽宁葫芦岛市技术开发区规划;岐江市生态规划研究

导师姓名

任黎秀

专业名称

人文地理学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中山陵景区旅游发展规划(江苏社会科学项目);2.江苏茅山旅游规划(江苏省建设厅项目);3.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河南省县级项目)

导师姓名

徐逸伦

专业名称

人文地理学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城市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研究;城市与区域交通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杭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广东韶关三江六岸景观控制规划

导师姓名

冯学智

专业名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遥感,GIS与应用,遥感数字图象处理,GIS系应用统研究与开发,“3S“技术集成与应用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中德合作研究项目“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浙江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中国湖泊水资源信息系统研究“.

导师姓名

宫鹏

专业名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地球系统科学、遥感信息提取、地图综合、全球变化与气候、水文和生态系统响应,用地球空间技术研究流行病传播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变化、大山区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研究、三峡大坝地区生态和地方病变化、黄河三角洲生态、水文变化关系研究、我国酸雨的宏观调控机制

导师姓名

江洪

专业名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生态学,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全球变化,土地覆盖和利用的变化,生态水文学,定量遥感理论及其方法,空间分析和模拟,酸雨动态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生态系统进化,空间保护生物学等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973

项目“中国西部森林对周边农业环境的影响”专题;

“酸雨形成和传输的机制及防治对策”专题,“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应用”专题。科技部攻关计划项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四川林科院,中科院植物所横向合作课题

导师姓名

居为民

专业名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地表参数遥感提取、模型遥感数据同化、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循环模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不同气候背景下植被气孔阻抗对地表水循环的控制作用(基金),参加;鄱阳湖流域植被恢复对碳水循环的影响(基金),主持;植被叶片聚集度系数和叶面积指数多角度遥感反演(863项目),主持.

导师姓名

柯长青

专业名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学科专长: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城市环境、水资源、景观生态、冰雪遥感;CA基于WebBOS的城建档案管理系统(住建部科技项目);基于WebBOS的城市勘测业务系统(江苏省测绘局科技项目);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图像分割的新型技术研究(863计划)

导师姓名

朱喜钢

专业名称

城市与区域规划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城市与区域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浙江大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大理州发展规划3、温州都市圈发展总体规划

导师姓名

张振克

专业名称

海岸海洋科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①海岸、河流、湖泊地貌与环境

②环境沉积学与生态健康风险

③陆海相互作用与人类活动的海岸环境效应、海岸带灾害与海岸带管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主持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人类活动与气候协同驱动下大型水库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研究

/

1605年海南岛历史地震的海岸沉积记录;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江苏圆陀角附近岸滩动态,海岸侵蚀风险与对策研究;参加973项目和外交部“数字南海”等项目研究

导师姓名

高抒

专业名称

海洋地质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海洋沉积动力学,海岸地貌学,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河口海岸动力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强潮海湾粉砂与海岸系统行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项目,40231010)

导师姓名

潘少明

专业名称

海洋地质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现主要从事海洋沉积、海洋放射性应用及海洋物理勘测方面的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目前负责国家973项目“中国典型河口-近海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第一子课题“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变异及其对流域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导师姓名

邹欣庆

专业名称

海洋地质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海岸带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海陆相互作用过程,流域管理与海岸效应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江苏海岸环境压力分析与政策响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海岸社区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加拿大国际开发署项目;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变异及其对流域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973子课题

导师姓名

高建华

专业名称

海洋地质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为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河口海岸物质(包括悬沙与营养盐)输运、潮滩湿地生态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讲授课程:海洋野外调查方法、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变异及其对流域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苏北潮滩湿地对N、P的富集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鸭绿江河口地区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与物源分析;

导师姓名

刘绍文

专业名称

海洋地质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学科专长:海洋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学

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为:1、边缘海盆地构造分析

2、大洋岩石圈变形

3、地球动力学

4、地热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天山及邻区新生代变形的岩石圈流变学制约(NSFC,2006~2008)2、塔里木盆地现今地温场与岩石圈热结构(中石化海相前瞻项目

2007~2011)3、南海新生代大陆边缘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973子课题

2007CB411704)

导师姓名

汪亚平

专业名称

海洋地质

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学科专长为海洋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沉积动力学、海洋工程、自然地理学、物理海洋学的交叉领域。已发表科技论文五十余篇。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潮滩浪流联合动力过程与潮盆体系演化”;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及江苏908专项子课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六大高峰”人才计划等。

导师姓名

朱诚

专业名称

第四纪地质学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学科专长:自然地理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冰川冻土学;研究方向: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环境考古、冰川冻土。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071083)项目“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海侵和洪涝事件序列环境考古研究”;2、高校博士点基金(批准号:2000028414)项目“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海侵洪涝事件考古地层学研究”。

导师姓名

李徐生

专业名称

第四纪地质学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学科专长:第四纪环境

研究方向:地表过程与环境演变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镇江下蜀黄土磁性地层学与气候变化序列研究“(40401006)

导师姓名

马晓

专业名称

建筑历史与理论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建筑史,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历史建筑复原研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江苏省科技项目:苏北新农村建设中建筑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项目:城市印迹、中国典型木构古建筑鉴定与分析。

导师姓名

王红扬

专业名称

城市规划与设计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哲学与方法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理论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上海崇明岛域总体规划,上饶市城镇体系规划,主动城市化的理论框架

导师姓名

姚亦锋

专业名称

城市规划与设计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城市景观规划,历史遗产保护规划,风景园林规划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浙江省沿海旅游景区规划,江苏省城镇规划,等等

导师姓名

刘永学

专业名称

摄影测量与遥感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研究兴趣:遥感影像分割方法、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GIS与遥感在海岸带的应用研究等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时空关联分析的江苏辐射沙洲地貌演化模拟研究(40701117)(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课题(副组长)

导师姓名

高超

专业名称

环境科学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是否兼职博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环境规划与管理;非点源污染发生及其控制;环境地球化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子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规划与评价项目。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_垂直90度观测_分析总结报告_第1部分_20XX年8月5日_7日_21日补充》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