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日期:2021-01-30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本文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本文简介:宁波大学实习报告实习名称:测量实习实习地点:宁波大学曹光彪科技楼周边组别:第七组班级:土木101姓名、学号:起讫日期:2012.7.2——2011.7.6目录一、前言1.1实习目的1.2实习任务1.3实习要求二、内容2.1实习项目2.2测量程序2.3精度要求2.4控制点示意图三、结束语一、前言1.1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本文内容:

实习名称:

测量实习

实习地点:

宁波大学曹光彪科技楼周边

组别:

第七组

班级:

土木101

姓名、学号:

起讫日期:

2012.7.2——2011.7.6

目录

一、前言

1.1实习目的

1.2实习任务

1.3实习要求

二、内容

2.1实习项目

2.2测量程序

2.3精度要求

2.4控制点示意图

三、结束语

一、前言

1.1实习目的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因此学院为我们学生在大二的暑假期间安排了测量实习。

通过测量实习,可增强测定和测设地面点位的概念,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问题打下基础。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5)熟悉水准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1.2实习任务

测绘图幅为30*30,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

1.3实习要求

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应由主讲老师全面负责,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每组8~9人,选组长2人,负责组内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各组使用测量实习所发仪器和工具,采用平面导线控制测量、图根水准测量以及全站仪与钢尺联用的地形碎部测量等测量方法进行实地测量,最终得到30*30,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图中至少包括一栋主要建筑物。

二、实习内容

2.1实习项目

本项实习包括:平面导线控制测量、图根水准测量、全站仪与钢尺联用的地形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描绘与整饰。

2.1.1平面导线控制测量

2.1.1.1踏勘选点

每组在指定测区进行勘探,了解测区地形条件,根据测区范围要求确定布网方案进行选点。点的密度,应能均匀地覆盖整个测区,便于碎步测量。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为30—60左右。如果测区内有已知点,所选图根控制点应包括已知点。点位选定之后,立即打桩,桩顶钉一个小钉或画一个十字作为标志,并编写桩号与组别。

2.1.1.2水平角观测

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要求上、下半测回之差不超过40”,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大于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

2.1.1.3边长测量

用检定过的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2000,特殊困难地限差可放宽为1/1000,基线全长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10000。

2.1.1.4连测

为了使控制点得坐标纳入本校或本地区的统一坐标系统,尽量与测区内外已知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测。对于独立测区可用罗盘仪测定控制网一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2.1.1.5平面坐标计算

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配赋,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计算中角度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厘米。

2.1.1.6控制测量方法

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2.1.图根水准测量

在踏勘的同时布设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点可设在平面控制点上,网内应包括原有水准点,采用水准测量。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沿路线设站施测,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观测成果精度符合图根水准测量要求。

2.1.2.1图根水准测量方法

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采用“后——前——前——后”和“黑——红——红——黑”的顺序进行测量。黑面尺上要读取上丝、中丝、下丝三个数据,红面尺上读取中丝读数,分别将他们填入记录手簿中。

2.1.3全站仪与钢尺联用的地形碎部测量

2.1.3.1测图前的准备

测图前的准备分为图纸上方里网的绘制和展绘控制点。

2.1.3.2碎步测量

2.1.3.2.1利用测定的平面控制点测定碎步特征点

测图比例尺为1/500。

2.1.3.2.2检查

自检是保证测图质量的重要环节,当一副图测完后,每个实习小组必须对地形图进行严格自检。发现问题应记下,及时到野外检查核对。

2.1.3.3测量方法:

2.1.3.3.1碎部点的选择

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

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坡、山脚等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根据这些特征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即可得地貌在图上表示出来。

2.1.3.3.2全站仪测绘法

一、全站仪定向

1、其中一点设站,架全站仪,另一点放棱镜;

2、点击数据采集,输入测站点(就是放仪器点)的坐标和仪器高,点击下一步;

3、输入定向点(就是不架仪器的一点)坐标,棱镜高输不输都行。

4、仪器瞄准棱镜,点击测量,看一下显示的坐标和输入点的坐标差别大不大,

不大的话定向完成。差别太大重复2、3步骤。

二、测图

1、确定棱镜高,根据地形调节。

2、将棱镜高输入仪器,将棱镜树在待求点,点击测量,保存坐标。

3、继续测量,点击同前。

4、测图完成后,导出数据,用cass作图,就好了。

三:注意事项

1、注意棱镜高和一起输入的棱镜高一致;

2、仪器断电需要重新定向;

3、对于看不到的点设置转站最多两站。

2.1.3.4地形图的描绘与整饰

按图式要求绘制地物、地貌和地物注记。并且绘制内外图廓,以及图廓外的内容,完成图面整饰。

具体操作方法为:地形图上的每个点位需要的三个基本要素:方位、距离和高程。同时这三个基本要素还必须有起始方向、坐标原点和高程零点作依据。

用一张固定在图板上的白纸测绘地形图时,一开始先要对图板定向,这可根据事先测量的大地控制点作为起始方向来定向;在简易测图中,也可用指北针来定向。图板定向后,就要确定测图点在图纸上的位置,对于纳入国家统一的基本地形图的测绘,是有统一规范的坐标展点要求的;但对于小面积局部地区测绘,可假设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即可着手按测方位和距离两要素的方式,测定地面上其它任何点的平面坐标位置。地面上任何地貌和地物的描绘都可用其变换点所组成的线条反映出来。地貌可用等高线反映出其高低和形态变化;地物如房屋、道路、河流等均可用其变换特征点所构成的线条表示出来;有不少特殊的地貌和地物还有专门的图例符号来表示。因此,测绘地形图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测定并表示地面上所有地貌和地物的特征点。

2.2测量程序

组织测量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程序为“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和碎部”。这种测量程序可以减少误差累积,保证测图精度,加快测图进度。本次测量实习的程序首先进行平面导线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之后进行水准测量确定各控制点的高程、,然后在利用全站仪与钢尺联用的地形碎部测量方法,确定各碎步特征点的位置,最后进行地形图的描绘与整饰。

2.3精度要求

控制点水平角观测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要求上、下半测回之差不超过40”,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大于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控制点边长测量采用检定过的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2000,特殊困难地限差可放宽为1/1000,基线全长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10000。控制点平面坐标计算中角度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厘米。

利用测定的平面控制点测定碎步特征点,设站时平板仪对中偏差应小于0.05*M(mm),以较远点作为定向点并在测图过程中随时检查,再依其它图根点作定向检查时,该点在图上偏差应小于0.3mm

计算中角度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厘米。

三.结束语

3.1实习的心得体会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量学。测量对于是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短学期期间,学院给我们安排了测量实习,实习的目的,不仅是要将我们测量学书本上学到得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测绘能力。

这次测量实习的任务是小区域控制测量,最终测绘出图幅为30*30,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我们小组9个人,通过3天的外页测量,1天数据整理和绘图,最终完成了地形图的测绘。

开始时,我们对仪器的使用还不了解,第一次测量控制点后,我们发现闭合导线测量的起点和终点根本对不上,相差了100多米。冒着炎炎烈日,我们终结经验教训,终于找出问题所在。原来我们一开始没有照准后视点,导致坐标相差非常大。

这是我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实习.这次实习是土木工程的测量实习.实习前一天老师布置了任务我都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完成任务了.我感受到了这次是我来说是一次有力的挑战.我们第一天虽然做事效率低可是我们组一起从早上6点开工到10点才收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熟悉实习操作,那一天收工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很疲劳了.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教训,

我们第二天做起来相比第一天就好多了.

这次的测量实习说真的还是比较辛苦的,每天就是不停的找碎步点,定点,找点,读数,计数,画图,每天固定的工作有时真的很疲倦.还要担心我们操作是不是正确,如果出现一点点错误那数据就全部报废要返工了,那就很麻烦了.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每次遇到困难问题时我们组总是会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不能得出结论的就问问其他组的同学,或者向老师请教.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可是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我更从这次实习中懂得了什么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团结的力量.有快乐一起分享,有困难一起担当,我们有个很团结很优秀的小

组,我们在一起做事很快乐也很难忘.我为能成为这样的优秀团队中的一员而感

到荣幸和骄傲!这一次实习的经历也必定会成为以后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篇2: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 本文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 本文简介: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班级土木X班组别第X小组姓名XX学号XX指导老师XX2012-8-5目录第一周导线测量水准测量1.水准测量数据的记录及计算…………………………………32.导线点的高程记录及计算表…………………………………43.导线点坐标计算表……………………………………………5第二周地形测绘

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 本文内容:

土木工程测量个人实习报告

土木X班

第X小组

X

X

X

X

指导老师

X

X

2012-8-5

目录

第一周

导线测量

水准测量

1.

水准测量数据的记录及计算…………………………………3

2.

导线点的高程记录及计算表…………………………………4

3.

导线点坐标计算表……………………………………………5

第二周

地形测绘

4.碎部点观测记录坐标表(节选)

……………………………5

第三周

线路定测

5.

综合要素及里程推算资料

……………………………………7

6.

中线放样数据计算表

……………………………………10

7.

纵断面图

…………………………………………………13

8.

横断面图

…………………………………………………14

第四周

桥梁施工控制网测量及桥墩放样

9.

桥控网精度估算资料…………………………………………14

10.

桥控网平差计算………………………………………………18

11.

桥墩放样数据计算……………………………………………19

个人小结……………………………………………………20

1.

水准点高程测量数据计算表

(单位:m)

点号

后视

前视

高差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

上丝读数

下丝读数

视距

高程(m)

备注

BM

1.304

0.214

+1

0.215

1.375

1.223

31.8

212.690

已知BM点高程为:212.690m

Z

1.750

1.090

1.177

1.001

212.905

0.815

+2

0.817

1.799

1.648

52.2

Z

2.963

0.935

1.131

0.760

213.722

1.052

+2

1.054

2.260

1.860

62.3

Z

1.054

1.011

1.135

0.892

214.776

-0.658

+2

-0.656

1.201

0.907

57.1

Z

0.210

1.712

1.851

1.574

214.120

-1.979

+2

-1.977

0.665

0.354

49.5

Z

1.236

2.189

2.279

2.074

212.143

-0.033

+1

-0.032

1.318

1.155

32.5

BM

1.268

1.269

1.350

1.188

212.111

0.311

+2

0.313

1.349

1.187

50.2

ZD

2.071

0.957

1.068

0.848

212.424

1.601

+2

1.603

2.168

1.977

46.9

ZD

1.544

0.470

0.618

0.340

214.027

0.596

+1

0.597

1.668

1.418

37.4

ZD

0.871

0.948

1.134

0.760

214.624

-0.670

+2

-0.668

1.010

0.730

49.3

ZD

0.681

1.541

1.648

1.435

213.956

-0.942

+2

-0.940

0.838

0.521

69.1

ZD

1.022

1.623

1.781

1.407

213.016

-0.328

+2

-0.326

1.100

0.944

43.0

BM

1.350

1.488

1.214

212.690

-0.021

568.6

辅助计算

2.

导线点的高程记录及计算表

置镜点

仪器高

目标点

棱镜高

观测值(左,右)

高差

平均数

改正后

高程

A

1.354

F

1.618

-2.601;-2.603

-2.866

-2.865

-2.865

212.681

F

1.355

A

1.401

2.910;2.910

2.864

219.156

E

1.575

1.397;1.393

1.175

1.176

1.175

E

1.490

F

1.500

-1.165;-1.167

-1.176

212.528

D

1.351

0.565;0.564

0.704

0.707

0.706

D

1.367

E

1.596

-0.478;-0.482

-0.709

211.697

C

1.648

1.111;1.110

0.830

0.832

0.831

C

1.406

D

1.550

-0.689;-0.688

0.833

210.991

B

1.356

6.573;6.574

6.624

6.630

6.628

B

1.408

C

1.640

-6.398;-6.406

-6.636

209.816

A

1.800

--6.610;-6.610

-6.494

-6.473

-6.475

A

1.354

B

1.508

6.597;6.615

-6.452

212.681

fh=0.007m<30√∑D=0.023m

3.

导线点坐标计算表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号

观测角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距离(m)

坐标值

(")

x(m)

y(m)

A

266°22′16″

174.232

93094.638

49444.77

B

65°04′32″

+7

65°04′39″

93083.608

49270.89

21°17′37″

144.728

C

167°15′44″

+7

167°15′51″

93218.455

49323.44

34°1′46″

45.572

D

99°29′26″

+7

99°29′33″

93256.223

49348.95

114°32′13″

91.087

E

116°11′57″

+7

116°12′04″

93218.395

49431.81

178°20′9″

83.504

F

192°59′02″

+7

192°59′09″

93134.925

49434.23

165°21′00″

41.641

A

78°58′37″

+7

78°58′44″

93094.638

49444.77

266°22′16″

B

719°59′18″

+42

720°00′00″

580.764

辅助计算

fβ=∑β测-∑β理=-42″

Fβ=40√6=98″

f=√0.004*0.004+0.005*0.005=0.006m

k=0.006/580.764=1/96794<1/2000

4.

碎部点观测记录表(节选一页)

点号

X(m)

Y(m)

Z(m)

V1

49302.240

93073.445

214.999

V2

49302.322

93085.511

214.937

V3

49302.165

93144.024

214.597

V4

49301.786

93146.890

214.614

V5

49300.382

93149.902

214.657

V6

49297.213

93152.767

214.825

V7

49292.663

93153.981

215.062

V8

49213.291

93154.090,217.546

V9

49201.114

93129.664

218.857

V10

49203.683

93129.667

218.865

V11

49272.098

93129.266

218.573

V12

49269.193

93126.486

218.681

V13

49269.167

93117.911

218.820

V14

49201.134

93118.143

218.940

V15

49210.450

93118.043

218.934

V16

49210.210

93121.281

218.950

V17

49213.760

93121.240

218.966

V18

49213.473

93118.073

218.937

V19

49218.689

93112.150

218.974

V20

49215.142

93112.206

218.982

V21

49215.182

93108.664

219.012

V22

49218.657

93108.623

218.998

V23

49225.090

93108.632

219.019

V24

49269.120

93114.934

218.857

V25

49268.923

93090.890,219.061

V26

49263.841

93090.835

219.073

V27

49271.717

93085.690,219.127

V28

49275.595

93085.547,218.461

V29

49284.084

93085.506

218.453

V30

49287.813

93085.588

216.981

5.

综合要素计算及里程推算

一、已知数据:

(1)交点坐标

JD0

93094.638,4944.766)

JD1

(93090.160,49305.192)

JD2

(93171.397,49207.815)

(2)圆曲线半径

R=300m

(3)缓和曲线长

l0=40m

(4)JD0里程

K47

+63.572

二、计算数据

α1=arctan=268°9′45″

α2=arctan=309°50′12″

α=α2—α1=41°40′27″

所以:

缓和曲线切线角=3°49′11″

总偏角=1°16′24″

切垂距=19.997m

圆曲线内移量=0.222m

=134.263m

=258.205m

=21.232m

直缓点(ZH)绝对坐标

缓直点(HZ)绝对坐标

三、主点里程推算

JD0

K47+63.572

ZH

K47+38.955

+l0

40.000

HY

K47+108.955

+L/2-l0

89.103

QZ

K47+198.058

+L/2-l0

89.103

HY

K47+287.161

+l0

40.000

HZ

K47+327.161

6.中线坐标放样数据计算表

1.里程点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坐标

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部分

圆曲线部分

(以ZH为坐标原点)

里程

x

y

ZH

K47+68.955

0

0

+78.955

10

0.014

+88.955

19.999

0.111

+98.955

29.996

0.375

+100.000

31.040

0.416

HY

K47+108.955

39.982

0.889

+120

50.987

1.827

+140

70.796

4.554

+160

90.380

8.595

+180

109.621

13.932

QZ

K+47+198.058

126.711

19.843

(以HZ为坐标原点)

里程

x

y

HZ

K47+327.161

0

0

+317.161

-10

0.014

+307.161

-19.999

0.111

+300.000

-27.158

0.278

+297.161

-29.996

0.375

YH

K47+287.161

-39.982

0.889

+280

-47.121

1.451

+260

-66.964

3.921

+

240

-86.598

7.708

+220

-105.937

12.795

+200

-124.894

19.159

QZ

K47+198.058

-126.711

19.843

2.里程点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坐标

转换公式:

缓和曲线各里程点坐标

里程

X

Y

JD0

K47+63.572

93094.638

49444.766

ZH

K47+68.955

93094.465

49439.386

+78.955

93094.158

49429.391

+88.955

93093.878

49419.394

+98.955

93093.878

49409.393

+100.000

93093.885

49408.349

HY

K47+108.955

93094.072

49399.396

+120

93094.656

49388.367

+140

93096.747

49368.480

+160

93100.158

49348.777

+180

93104.874

49329.345

QZ

K47+198.058

93110.235

49312.104

HZ

K47+327.161

93176.169

49202.095

+317.161

93169.774

49209.783

+307.131

93163.443

49217.523

+300.000

93158.985

49223.127

+297.161

93157.241

49225.368

YH

K47+287.161

93151.239

49233.366

+280

93147.097

49239.207

+260

93136.283

49256.027

+240

93126.613

49273.529

+220

93118.131

49291.638

+200

93110.873

49310.271

7.纵断面图

见附图

8.横断面图(见附图)

9.桥控网精度估算资料

概测数据:

33°28′44″

31°38′46″

33°15′14″

30°09′48″

116°21′28″

115°06′00″

已知线验数据:

则将所得数据代入得:

(所得数据符合精度要求)

a1

c1

BⅡ

D

A

c2

b2

a2

b1

B

C

BⅠ

测回数

测站

测点

水平盘读数

左-右

(2c)

(左+右)

/2

方向值

盘左

盘右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A

C

0

01

40.0

39.4

180

01

40.1

40.6

-1.2

0

01

41.0

0

01

40.0

0

0

0

38.8

41.1

B

33

30

29.8

30.9

213

30

30.8

29.5

+1.4

33

30

30.2

33

28

49.2

32.0

28.2

D

65

09

8.0

6.6

245

09

3.2

2.3

+4.3

65

09

4.5

31

38

34.3

65

09

23.5

5.2

1.4

C

00

01

42.0

41.7

180

01

43.0

42.1

-0.4

0

01

41.9

41.2

41.2

2

A

C

60

15

00

0.8

240

15

0.3

1.2

-0.4

60

15

1.2

60

15

1.0

0

0

0

1.5

2.1

B

93

43

52.2

52.5

273

43

46.0

45.3

+7.2

93

43

48.9

33

28

47.7

52.8

44.5

D

125

22

20.5

20.3

305

22

16.2

17.1

+3.2

125

22

18.7

31

38

34.8

65

7

22.5

20.0

18.0

C

60

15

3.1

1.8

240

15

1.0

0.8

+1.0

60

15

7.3

0.4

0.5

3

A

C

120

28

20.0

21.5

300

28

19.1

19.4

+2.1

120

28

19.5

120

28

20.5

0

0

0

23.0

19.6

B

153

57

19.0

17.6

333

57

10.8

9.8

+7.8

153

57

13.7

33

28

54.7

16.2

8.7

D

185

35

42.2

41.4

05

35

27.3

27.7

+13.7

185

35

34.6

31

38

30.9

65

07

25.6

40.5

28.0

C

120

28

19.1

19.1

300

28

16.8

17.0

+2.1

120

28

18.5

19.0

17.2

半测回归零最大值:2.4″<8″

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最大值:10.5″<13″

各测回同一方向值互差最大值:5.5″<10″

31°38′33.3″

33°28′50.5″

测回数

测站

测点

水平盘读数

左-右

(2c)

(左+右)

/2

方向值

盘左

盘右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B

D

0

01

40.0

41.0

180

01

12.0

13.3

27.7

0

01

28.3

0

01

27.2

00

00

00.0

42.0

14.5

A

33

16

42.1

42.1

213

16

17.0

16.0

26.1

33

16

29.1

33

15

0.8

42.0

15.0

C

63

26

26.0

25.5

243

25

58.0

57.9

27.6

63

26

11.7

30

09

42.6

24.9

57.8

D

00

01

42.5

43.5

180

01

14.0

15.3

28.2

0

01

29.4

44.5

16.5

2

B

D

60

15

1.0

1.6

240

14

36.5

36.5

25.1

60

14

51.1

60

14

49.1

00

00

00.0

2.1

36.4

A

93

30

12.5

12.5

273

29

45.0

44.5

28.0

93

29

58.5

33

15

7.4

12.4

44.0

C

123

39

58.0

58.3

303

39

32.5

33.4

24.9

123

39

45.8

30

09

47.3

58.5

34.2

D

60

15

4.8

5.4

240

14

42.0

40.6

24.8

60

14

53.0

6.0

39.1

3

B

D

120

08

21.1

21.0

300

07

55.0

55.8

25.2

120

08

7.5

120

08

8.4

00

00

00.0

20.8

56.5

A

153

23

27.5

28.5

333

23

02.0

03.0

25.5

153

23

15.8

33

15

8.3

29.5

03.9

C

183

33

15.0

16.0

03

32

48.0

48.3

27.7

183

33

2.2

30

09

46.4

17.0

48.6

D

120

08

18.0

18.8

300

07

53.0

54.3

24.5

120

08

6.6

19.5

55.5

半测回归零最大值:4.1″<8″

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最大值:3.7″

<13″

各测回同一方向值互差最大值:7.5″

<10″

33°15′5.5″

30°9′45.4″

测回数

测站

测点

水平盘读数

左-右

(2c)

(左+右)

/2

方向值

盘左

盘右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C

B

0

01

39.2

38.7

180

01

7.5

7.8

30.9

0

01

23

00

00

00

38.2

8.0

A

116

23

30.2

29.5

296

22

58.8

58.7

30.8

116

23

14.1

116

21

46.6

28.8

58.6

2

C

B

60

15

1.0

1.9

240

14

27.5

26.9

35.0

60

14

44.4

00

00

00

2.7

26.2

A

176

36

49.1

48.8

356

36

13.9

13.2

35.6

176

36

31

116

21

46.6

48.5

12.5

3

C

B

120

28

27.8

29.3

300

27

58.8

59.1

30.2

120

28

14.2

00

00

00

30.8

59.4

A

236

50

20.5

19.1

56

49

46.0

47.7

31.4

236

50

3.4

116

21

49.2

17.6

49.4

1

D

A

0

01

39.5

39.2

180

01

30.8

29.9

9.8

0

01

34.6

00

00

00

38.8

29.0

B

115

08

13.0

14.1

295

08

13.0

12.5

1.6

115

08

13.3

115

06

38.7

15.2

12.0

2

D

A

60

15

0.0

0.0

240

15

4.1

4.2

4.2

60

15

2.1

00

00

00

0.0

4.3

B

175

21

37.1

37.0

355

21

32.1

32.1

4.9

175

21

34.6

115

06

32.5

36.8

32.0

3

D

A

120

28

20.0

19.2

300

28

15.4

16.0

3.2

120

28

17.6

00

00

00

18.4

16.6

B

235

34

56.4

56.2

55

34

56.2

56.9

0.7

235

34

56.6

115

06

39.0

55.9

57.2

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最大值:6.6″<10″

115°06′36.8″

116°21′49.0″

10.桥墩网平差计算表

三角形编号

角度编号

角度观测值

°′″

第一次改正数

第一次改正后的角度值

°′″

第二次改正数

第二次改正后的角度值

°′″

116

21

49.0

-5.1

116

21

43.9

+2.0

116

21

45.9

30

09

35.4

-4.9

30

09

30.5

-2.0

30

09

28.5

33

28

50.5

-4.9

33

28

45.6

0

33

28

45.6

180

00

14.9

-14.9

180

00

00

0

180

00

00

33

15

5.5

-5.2

33

15

0.3

+2.0

33

15

2.3

115

06

36.8

-5.2

116

06

31.6

-2.0

116

06

29.6

31

38

33.3

-5.2

31

38

28.1

0

31

38

28.1

180

00

15.6

-15.6

180

00

00

0

180

00

00

11.

桥墩放样数据计算及成果表

控制点

X

Y

A

0

0

B

150.831

0

C

70.544

-46.055

D

77.760

47.915

α,β的计算

33

°28′

45.6″

31°

28

′28.1″

α

β

X

Y

A

D

B

C

测量实习个人小结

4周的测量实习任务终于在我们组共同的努力下,用3周时间提前完成了。这3周是让人难忘的3周,我不仅从中巩固了书中所学的测量知识,学会了野外实际操作的测量技巧,还加深了与班上同学的感情,收获了友谊,学会了团队的合作。

测量实习第一周的任务是导线测量,用的是全站仪和水准仪。尽管我们基本都知道操作仪器要领,在导线点确定下来开始实际测量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全站仪的对中整平不够准,而且花费的时间很长;瞄镜的时候对仪器的制动,微动不够熟练,分工不明确想做这想做那等等,种种问题造成我们组刚开始测量进度缓慢,花了大概一天加一个下午的时间导线点A点的坐标都还没确定下来(在完成导线测量任务后看来,这一天半也不是白费的,为接下来一天的高效率打好了基础),其他有些组已经差不多完成,看着其他组,中途大家有焦急,沮丧,有闹情绪,但是大家通过沟通讨论互相协调,充分利用劳动力,分成2组,一组用全站仪进行闭合导线测量,一组用水准仪进行水准点高程测量,组里又细分瞄镜、跑尺、跑镜、记录、计算,很快便在接下来的一天内完成了外业数据采集任务,并且通过内业计算都符合误差的要求。我在这里面是负责全站仪的瞄镜,操作仪器的工作,通过这周的测量,我非常熟练的掌握了全站仪的对中整平,找像瞄镜以及全站仪的导线测量操作,加深了对导线测量的理解。

测量实习第二周的任务是碎部测量,画出地形图,地点是铁道学院西大门到图书馆附近的这块区域。这周的任务是比较大的,碎部测量需要测量的数据多,我们在第一周任务完成后休息了一会,就马上提前开始了第二周的任务。还是如第一周一样,开始大家对于碎部测量的认识不够,仪器的操作不够了解,最初的两天采集的数据都是错误的,都不能用。而且还有个问题就是大家都去了现场,人手明显多了,测量的时候会有大概3个人空闲下来。慢慢下来,大家的积极性就受到了打击。问题出现了就必须解决,否则就无法进行下去,通过组员间的沟通,发现其实外业测量过程中大概只需要四人,一人操作全站仪瞄镜,一人跑镜,一人绘画草图,一人组织和衔接2组之间的工作,大家就又分成了2组,大家轮流休息,测量一天休息一天。在这里就辛苦组长了,组长由于要衔接组织2组之间的工作,所以每天都得到场,得不到休息。还有内业的绘图就是晚上或者中午回去以后导出数据以后由组长XX和XX完成,他们都非常熟悉绘图工具。分工进行测量以后,还是在测量中出现了问题,导致另外个组测量的100多个碎部测量点有误,最后在我们这组的测量工作中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每次后视的时候,后视点的坐标必须重新输入一次,如果不重新输入,仪器默认使用的是上次所使用的后视点的坐标,此点可能不是这次测量的后视点。发现问题,解决了问题,进度当然就快了,瞄镜,跑镜,画草图,大家兢兢业业的,很快就在接下来大概2天的时间内就完成整个区域的碎部测量。在这周任务中,由于我上周任务中已经熟练掌握了全站仪的操作使用,这周我还是负责操作仪器瞄镜的工作,进一步掌握了碎部测量的全站仪操作,深刻理解了碎部测量,地形图的绘制成图出图过程,并且结合第一周的导线测量,真正理解到了测量的两个原则:“从整体到局部,从控制到碎部;前一步工作未做检核不进行下一步测量”。另外这周的任务可以说是整个测量实习任务中花费时间最长的了,整整差不多花了一周,锻炼了我和其他组员的合作协调能力。

再又休息了一天以后,大家便又开始了第三周的任务——线路定测。这周的任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内业数据的计算了,外业的放样及横断面,纵断面的测量完全建立在内业计算的数据上。通过在地形图上设计好线路中线位置,然后在图上量出线路起点、交点及终点坐标,然后根据此进行综合要素计算及里程推算,最后计算各中线桩的统一坐标。通过计算,反复验证计算以后,终于开始了外业放样,放样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像第二周一样分组,由于放样过程中没有出现仪器的操作失误问题,进度非常快,这周我们是所有组中最快完成任务的。在这周放样的任务中,我认识到采集数据和放样数据是2个相反的过程,数据的采集是反光镜位置放好以后,操作全站仪的人去找反光镜,而数据的放样就是调整好全站仪以后,跑镜的人去跑位置,是镜头出现在全站仪的视野之内,然后再在误差范围内精确的调整反光镜的位置,我也在这途中找到了测量的乐趣。

由于实习是在暑假进行的,大家都想早点回家,因此在第三周任务完成以后就马上开始了接下来的任务,尽量早点完成整个任务。第四周安排的任务是桥梁施工控制网测量及桥墩放样,第一天上午的选点用全站仪大致定了点的位置,下午开始用经纬仪进行精确的测量,当然问题也随之而来,经纬仪需要精确的操作,极小的误差,大家都对经纬仪的操作不够熟悉,导致测量的数据都不符合误差要求,但一下午的功劳并没有白费,至少每个人都熟练了仪器的操作。第二天下雨,但是大家回家的心急切还是打着伞冒雨在雨中进行测量,不过还是有很多测回不符合误差要求,大家都不气馁,最后为了完成一个点的测量一直加班到黑夜。不过也让我懂得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整整一天下来也只有一个点的角度测量符合要求。接下来的一天,大家摆正心态,上午完成所有的角度测量,并且直接由我和组长在野外用计算器完成所有的计算,直接就进行放样,最后在一张小纸上完成了误差小三角,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最后在所有任务完成以后,我还提议大家拍了几张小组的合照作为纪念。

我从这次的实习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就算是你考试成绩再好,当真正实践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就算前面几次的测量数据有误失败了,但也不能放弃,前几次的失败正好为我提供了经验为后一次的测量的成功做了很大的贡献,就如同人生一样,我们要多尝试,失败多了,经验多了,自然就成功了。最后要谢谢悉心指导我们测量的老师们,还有一起测量的组员们,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加深了感情,培养了友谊,一次让人难忘的实习。

24

篇3: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 本文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 本文简介:毕业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公司:实习时间、地点实习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20日地点:云南保山市隆阳区一)前言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 本文内容:

毕业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公司:

实习时间、地点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20日

点:云南保山市隆阳区

一)

前言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二)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5)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四)

实习心得

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学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重庆市永川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基本上是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并不感到累,也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还能自得其乐。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我们在这次的实习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而且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我们实现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测,测不好,担心只有两个星期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以上《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