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培训意见征集报告-员工版 本文关键词:征集,员工,意见,报告,培训
提培训意见征集报告-员工版 本文简介:2013年培训意见征集报告-员工版一、基本情况本次共发出问卷54份,回收48份,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89%。调查对象:截止2012年12月31日,在职时间为0.5年-1.5年的所有一般职员,涉及公司各部门,各部门调查人数如下图:图1:调查对象分布图(按部门)二、2012年培训情况回顾1、培训次数1
提培训意见征集报告-员工版 本文内容:
2013年培训意见征集报告-员工版
一、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出问卷54份,回收48份,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89%。
调查对象:截止2012年12月31日,在职时间为0.5年-1.5年的所有一般职员,涉及公司各部门,各部门调查人数如下图:
图1:调查对象分布图(按部门)
二、2012年培训情况回顾
1、培训次数
15%的被调查员工仅参加1-3次培训;31%的被调查员工参加4-6次培训;54%的被调查员工参加6次以上培训。经查阅员工个人培训记录,入职半年以上的人员(即2012年7月16日前入职),参加过3次以上培训的人员占84%(103人),参加1-3次培训的人员占16%(20人)。
分析:
2012年的培训覆盖到大部分员工了,覆盖率还不错。主要原因是开设的培训课程多,10多门针对所有部门的技术培训覆盖了大部分人群,而且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的新员工全部参加职业素质培养系列课程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增多。但通过查看员工个人培训记录,个别部门(如物流部、行政部)培训机会偏少;两年以上老员工参加培训次数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培训内容。2013年应注意平衡各部门的培训机会。
2、满意度
2012年的培训令人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培训效果(16人)、培训时间安排(11人);2012年的培训令人感到满意的地方是培训的组织工作(28人)、培训的内容(20人)。
分析:
培训效果是最大的问题!尽管大多数人认为培训是实用的,但这并不代表培训是有效果的!2012年的培训缺乏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培训对象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讲师为了照顾水平较低者,只能降低培训内容层次,选择初阶课程。对于有相关经验的员工来说,初阶课程的内容都知道,缺乏针对性,没多大效果;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员工来说,由于只有理论培训,他们并不能通过培训了解实际情况,所以也认为是没有效果的。培训结束后,培训负责人未进行跟踪了解,不确定是否有效果。
2013年要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对于培训对象要分层次,对应的课程也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以提高针对性。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跟踪了解,通过访谈或观察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的组织工作没有人觉得不满意,有28人表示感到满意,由此可了解到,培训的组织工作做得比较到位,2013年可继续保持。41%的被调查员工对培训内容感到满意。2012年的培训偏向专业内容和试用期内必修培训,有一定针对性,2013年应继续坚持这个方向。培训时间安排是2013年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有11人对此不满意,同时有12人对此感到满意。
具体图表如下:
图2:令人最不满意的地方
图3:令人感到满意的地方
在培训时间选择上,不宜提前确定时间,而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特点灵活安排;对于各部门均有人员参加、时间不方便统一的课程,尽量安排2梯次,增加参加现场学习的机会。
3、实用性
此项评价总体不错,42人(约87.5%)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实用,6人(约12.5%)的被调查员工不确定是否实用。
三、2013年培训需求调查
1、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77%的培训需求集中在专业知识方面,主要问题是专业知识的深度或广度不够。在专业知识以外,明显的问题是缺乏职业规划、管理制度欠缺、内部沟通不畅。
分析:
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大部分人自认为存在问题,可见这部分内容的培训是有需求的。上次调查时,有不少员工反馈,希望在自己承担的工作上下游,进行实践学习和了解,以利更好地解决自己工作范围内的问题。但目前安排不了。
在深度方面,2013年拟通过内部学习进行改善;在广度方面,定期安排培训交流课程,同2012年的培训方式一样,但会降低频率。在培训之外,根据招聘人员做出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或任职资格体系,确认现有人员实际情况与岗位要求状况之间的差异,再针对集中问题统一安排培训,预计从2013年7月开始安排。非岗位所需的知识不安排统一培训。
缺乏职业规划、管理制度欠缺和内部沟通不畅的问题,需依赖培训之外的其它手段解决,比如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通道、健全并执行管理制度、增加沟通渠道和强化沟通机制等。
图4:一般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培训是否能解决以上问题?
4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是”,4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不确定”,8%选择“否”。
分析:
培训是否能解决问题,有两个因素:一是问题本身是否是可以通过培训得到改善的,二是员工是否对培训有信心,认为培训可以改善问题的。针对专业知识上的问题,若是理论方面的,可以通过培训弥补;若是实践操作方面的,目前无法大规模安排培训,需要其它方面的支持。另应通过改善培训效果,提高员工对培训的信心。
3、目前最希望培训解决的问题
最希望培训解决的是提高综合素质(32人次)、增加专业知识(21人次)这两个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问题不大,仅4人次。在针对主管人员进行调查时,得到的答案与此相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13人次,希望增加专业知识的为10人次,而希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仅为1人次。
分析:
从员工自己和主管人员的选择来看,绝大部分员工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并无多大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入职之初经导师培训和强化过,有较好的基础了。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就偏多了,因为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复杂性问题,就必须依赖更深更广的专业知识,这也正是大部分人在工作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综合素质类的课程,目前依然以向新入职员工提供基础性的职业素质类课程为主,大部分人未接受中高级的相关课程,比如时间管理、有效沟通等,所以这方面需求也较多。2013年将定期开设相关课程,供有兴趣的人员选择。
4、培训方式选择
最有帮助的培训方式是导师指导(29人次)、案例讨论(17人次)、内部分享(17人次)。在针对主管人员进行调查时,得到的答案与此相同,排名前三位的同样是导师指导(12人次)、案例讨论(8人次)、内部分享(9人次)。
图5:一般员工对培训方式的选择
图6:主管人员对培训方式的选择
分析:
在技术为主导的工作里,导师指导是非常有利于传授经验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培训方式。这种方式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2013年将继续采用。
案例讨论可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内部分享可以将知识和经验相互传授并吸收,有利于个体学习。这些方式都得到认同,2013年将以这些方式为主,展开培训。
5、选择培训课程的主要依据是:实际工作需要(28人次)、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26人次)、对课程的兴趣(21人次)。
6、培训频率:希望每半月一次(自己能参加到的课程)。培训时长以2小时最为合适。
7、职业素质类课程选择
除会议管理的需求偏少之外,其它课程的需求度都较高。对职业心态培养、有效沟通、时间管理等7类课程,初步预计每门课程开设2梯次。
图7:一般员工对职业素质类课程的选择
图8:主管人员向一般员工推荐的课程
四、培训建议:
1、2012年的培训最值得改进的3点
1)培训内容:主题太宽泛,未顾及到细节之处,重点不够突出;理论讲述太多,实际工作中用的较少,缺乏针对性。
建议: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接近实际工作的课程,内容少而精,讲解更深入一些;尽量结合实例、现有实验来讲解或说明。
2)培训时间:有时与工作相冲突;培训间隔太短,有些频繁;授课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一些,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安排。建议安排在实验或工作较少的时候;每2周安排1次培训。
3)讲师:专业度有待提高(授课水平、授课方式、时间把握、课件等);互动环节偏少。建议增加对讲师的培训,提高专业度;培训过程中增加互动。
4)培训组织者:提前做需求分析和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给讲师开发课程;在授课之外,组织现场观摩、小型沙龙或练习;培训后做效果评估,了解培训效果;引进外部资源(包括讲师和课程信息等)。
内容
频率
培训内容太宽泛,顾及不到细节之处,重点不够突出;应少而精,讲得更深入一些。
13
培训时间安排需更合理,有时与工作冲突;建议安排在实验或工作较少的时候。
12
讲师专业度有待提高(授课水平,授课方式,时间把握,课件。。。)
12
理论讲述太多,实际工作中用的较少;应多结合实例、现有实验讲解或说明
8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接近实际工作的课程。
8
培训频率太高,建议少一点,建议2周一次。
5
课堂互动环节偏少,应增加互动
4
培训课程之外,可以增加分享或讨论的小型沙龙或者见习
4
做需求分析和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给讲师开发课程
3
培训后要做效果评估,了解培训效果
3
多组织相关联的部门或组间的交流,实践
3
培训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根据实际需要来安排
3
引进外部资源(讲师、课程信息等)
3
将培训分为技术类和非技术类的培训,增加非技术类的培训课程
3
案例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分析更深入一点
2
除授课外,增加现场观摩
2
建微型图书馆,除专业书籍外,也涵盖人文类书籍。
2
可开设的仅针对本部门的培训,结合部门情况深入来谈,至少每季度安排一次培训
2
表1:一般员工认为2012年的培训值得改进的3点
2、针对个人培训计划,希望公司提供的帮助:
1)希望公司多采购书籍:6人希望采购专业类书籍,2人希望购买管理类、励志类书籍,1人希望提供英语口语及听力相关书籍。
2)希望公司多提供实用的培训或相关材料,以弥补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4人次)
3)希望提供英语听力及口语方面的培训,形成说英语的氛围。(2人次)
4)对于自己在实验技术方面感兴趣的地方,期望得到短期观摩、现场学习的机会。(2人次)
类别
需要提供的帮助
频率
购书
希望公司帮各部门采购一些专业书籍
6
多购买些管理类、励志类书籍
2
希望公司能提供英语口语及听力相关书籍
1
英语学习
希望公司能有人培训英语口语及听力,形成说英语的氛围
2
专业培训
专业知识还很欠缺,希望公司提供书面或更实用的课程培训或材料
4
对于自己在实验技术方面感兴趣的地方,期望得到短期观摩、现场学习的机会
2
其它
定期举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
1
希望公司多组织培训,鼓励老员工多分享工作中的经验
1
可收集社会上的一些培训资源,然后公布给大家选择
1
表2:希望公司在个人学习方面提供的帮助
3、导师制
29位新员工对导师制表示认同,认为帮助很大,值得推广,若能力达到导师水平,也愿意担任导师。
6
篇2:乌鲁木齐市义务兵征集优待和退伍安置规定
乌鲁木齐市义务兵征集优待和退伍安置规定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市,义务兵,优待,退伍,安置
乌鲁木齐市义务兵征集优待和退伍安置规定 本文简介:【发布单位】82904【发布文号】【发布日期】1994-11-19【生效日期】1994-11-19【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地方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乌鲁木齐市义务兵征集优待和退伍安置规定(1994年1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一条为
乌鲁木齐市义务兵征集优待和退伍安置规定 本文内容:
【发布单位】82904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4-11-19
【生效日期】1994-1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乌鲁木齐市义务兵征集优待和退伍安置规定
(1994年1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做好义务兵征集优待和退伍安置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征兵工作条例》、《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
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村,应当依照本规定完成征集义务兵任务,并做好义务兵及其近亲属的优待和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市义务兵的征集工作由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组织实施。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建设兵团的义务兵的征集、优待和安置工作,由生产建设兵团负责。
乌鲁木齐市民政局负责本市义务兵近亲属的优待和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能,协助实施本规定的各项条款。
第二章
征集
第四条
第四条
本市每年征集义务兵的任务、范围、时间和要求,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军区当年的征兵命令执行。
第五条
第五条
凡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适龄公民,都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都应按规定的时限到指定地点参加当年的兵役登记。
根据军队需要可按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兵役。
每个公民都应教育、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亲属依法服兵役。
第六条
第六条
兵役登记工作由区、县征兵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七条
第七条
基层单位对登记的公民应进行身体、政治和文化条件的审查,择优选定预征对象,报区县征兵办公室批准后,发给《预征对象通知书》。
第八条
第八条
征兵期间,招工、招干、招生工作应服从征兵需要。
第九条
第九条
征集义务兵任务,由各级人民政府、军事部门逐级下达。各级征兵办公室应根据征集任务确定体格检查名额及对象。
第十条
第十条
应征公民参加体格检查时,应当服从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检查,如实反映身体情况,不得逃避体格检查,不得弄虚作假。
负责体格检查的医务人员,应当依照体格检查标准,准确作出体格检查结论。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应征公民的政治审查由公安派出所和应征公民所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政治审查和身体检查合格后,由上一级公安部门和单位联合复审。
政治审查中涉及到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经区、县征兵办公室批准服现役的应征公民,接到入伍通知书后,应当按时到指定地点报到。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应征公民入伍时,当地人民政府和应征公民的所在单位,应组织欢送。
第三章
优待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被征集服现役的公民及其近亲属,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优待。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公民应征入伍后,即在原户籍所在地或原所在单位享受优待金。优待金的享受标准和统筹、发放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农村、牧区籍义务兵入伍后,其承包的责任田(草场)和分得的自留地山林等应予以保留,承担的义务工予以免除。
在职公民应征入伍后,其转正,定级,调整工资,不受影响。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在同等条件下,义务兵近亲属在分配住房、申请贷款和接受救济方面享有优先权。安排住房时,应将义务兵计入家庭住房人数。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民航售票处应设立军人售票窗口,方便军人凭证购票。有条件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应设立军人候车室。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对持有地方机动车驾驶执照的义务兵,在服现役期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准予暂缓年审,待其退伍后,一年内凭《士兵退伍证》按有关规定补办手续。
第四章
安置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家住城镇的退伍义务兵,由市、县人民政府在三至六个月安排工作。入伍前在职的,原则上回原单位复工、复职,不愿回原单位工作的,可以自谋职业。
农村籍的退伍义务兵,乡(镇)企业及村办企业招工时,应优先录用;县以上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到农村招工时,招收退伍义务兵人数比例,应不少于招工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服役期间立过功的退伍义务兵,应优先录用。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退伍义务兵报考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学校或招工进行文化考核时,在同等条件下应予优先录取,年龄可放宽。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二、三等伤残退伍义务兵实施有偿安置。安置费用,根据不同情况由当地财政部门予以列支。
被指定接收安置二、三等伤残退伍义务兵的单位,应当安置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收入低于本地平均水平的城乡退伍义务兵,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帮助解决补助经费。对退伍回乡务农的义务兵,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扶持他们发展生产。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对下列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当地人民政府或所在单位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完成征集任务成绩突出的;
(二)动员、支持亲属服兵役,起模范作用的;
(三)服现役期间被授予荣誉称号、立功或得团以上机关表彰的;
(四)优待、安置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对拒绝接受征兵任务的单位,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按当地每个义务兵近亲属三年优待金的标准处以罚款。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有服兵役义务的公民拒绝、逃避兵役登记的,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的,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予以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无效的处以五千元以至二万元的罚款,也可视情节同时给予以下处理:
(一)在职人员拒绝、逃避服兵役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二)个体工商业户拒绝、逃避服兵役的,由当地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一年内不得经营。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收留或隐藏拒绝、逃避兵役登记、体检或服兵役人员,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处以二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拒绝按法律、法规和本规定优待义务兵及其近亲属、安置退伍义务兵的单位,由市人民政府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一千元至二千元的罚款,并限期改正。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拒绝、阻碍征兵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在办理兵役登记,征集入伍以及优待、安置等工作中,收受贿赂,营私舞弊,玩忽职守,由所在单位或上级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对处罚不服的当事人,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3: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
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基础教育,征集,评选,校本课程
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 本文简介: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工作方案为了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活动,市课程教材改革领导小组决定于2008-2009学年度继续举办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活动。依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的若干意见》(京教
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 本文内容:
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
工
作
方
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活动,市课程教材改革领导小组决定于2008-2009学年度继续举办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活动。依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的若干意见》(京教基[2006]12号)和《关于做好2008-2009学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京教基[2008]21号)的文件精神,
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选目的
(一)总结和推广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典型经验,以提高全市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的质量,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进行认真地反思和理论提升,使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
二、工作机构
本次活动设领导小组,成员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教处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领导担任,活动秘书处设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课程室。
三、评选办法
本次活动采用市、区(县)两级评选的方式,即在区县初评的基础上,择优推荐到市里评选
四、选题范围
(一)论文、案例
围绕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可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围绕下述议题进行阐述:
1.对课程内涵的理解:包括①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认识与理解②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关系的研究。
2.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包括①课程建设研究②课程建设与区域、学校特色发展关系的研究③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④课程建设与学生发展关系的研究⑤校长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研究⑥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施包括①对开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
5.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管理(包括课程规划等)
6.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
7.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8.地方、校本课程区域合作与推进、实施方式的研究
……
(二)视频课例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典型课例。
五、评比要求
(一)教学论文评选要求
1.具有真实性、突出实效性,彰显独特性。
2.文体可以含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等多种形式。
3.正文前须有主题词3—4个,论文摘要100—200字(使读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供读者尽快判断是否有必要阅读论文全篇)。
4.论文3000—5000字。
(二)案例评选要求
1.案例内容包括:
(1)标题。标题应体现一个鲜明的主题。
(2)正文。简要叙述事例或现象发生的背景和经过。案例中的事例必须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对事例或现象进行分析,说理清楚,令人信服,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
2.案例3000字左右。
(三)视频课例评选要求
1.视频课例编辑制作成VCD或DVD光盘。盘面要标识出:区县学校名称、课程类别、课题、年级、授课教师、光盘制作者和日期。
2.片头片尾项目要齐全。片头:课程类别、课题、年级、授课教师和光盘制作者。片尾:学校名称和日期。
3.视频课例含四个环节的内容,每一个环节前要出示相应的字幕做提示,同时上交文字稿一份。
第一环节:课程开发介绍(包括校本课程的框架门类及本节课所处的位置)(6分钟)。
第二环节:设计思路(6分钟)。
第三环节:课堂实录(建议:40分钟,可以是片断,也可以是完整的课程实录)。
第四环节:课后自评与他评(6分钟)。
(四)选送材料要求
1.
文章封面要求
封面显示题目、作者、区县、单位、有效联系电话等信息。
2.文章正文要求
正文中只显示文章题目,不显示其它信息。
3.文章版面规格要求
标题:宋体小二号字,正文:宋体小四号字。A4纸打印,页边距上方、下方、右侧各2.5厘米,左侧3厘米,左侧装订。
4.
把选送的文章题目和视频课例分别填写选送情况一览表
(见表一、表二表三)。
将上述材料拷贝成电子稿件,和文本材料一式2份,同时上交。
(五)其他相关要求
1.各区县教委负责组织区级评选活动,并将评选情况上报市里;
2.各区县评委要认真学习并严格把握标准;
3.报送北京市评选工作小组的文章与视频课例要体现本区县最高水平,小学、初中、高中应有一定的比例;
4.上几届已参与评选的文章,不得重复报送;
5.不可一稿参与多个部门的评选,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2008.11)前期准备:活动策划,制定方案,布置工作。
第二阶段(2008.12—2009.1)区级征集:各区将评选出的优秀论文、案例共计20—25份,视频课例5—8节,于2009年1月10日以区为单位报送(文本材料、电子稿、光盘统一装在文件袋中,一式两份)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课程室李群老师(3101室
联系电话:66086032;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若区县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报送,视为放弃参加本次评选活动,不予后补。
第三阶段(2009.2--2009.6)市级评选:市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和专家进行评选,。
第四阶段(2009.10)总结表彰:向评出的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并将部分优秀论文、案例编辑成书,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
附:
表一:区(县)地方与校本课程论文选送情况一览表
表二:区(县)地方与校本课程案例选送情况一览表
表三:区(县)地方与校本课程视频课例选送情况一览表
北京市教委基教处
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
二○○八年十月
表一
地方与校本课程论文选送情况一览表
______区(县)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Email:
编号
单位
姓名
文章题目
联系方式
区级评选结果
电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表二
地方与校本课程案例选送情况一览表
______区(县)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Email:
编号
单位
姓名
文章题目
联系方式
区级评选结果
电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表三
地方与校本课程视频课例选送情况一览表
______区(县)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Email:
编号
单位
姓名
课例题目
联系方式
区级评选结果
电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