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领导在十三五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关键词:工作会议上,编制,讲话,领导,XX
XX领导在十三五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简介:XX领导在十三五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召开的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是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部署推进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下面,我就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讲三点
XX领导在十三五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内容:
XX领导在十三五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是事关全县发展
大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认识,强化
责任落实,部署推进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为促进我县经济
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下面,我就做好“十三五”
规划编制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编制“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必须高度重视、科学谋划
规划是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龙头。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
规划,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前实现,关系到全面深
化改革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关系到我县转型赶超发展的实现,具
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编制“十三五”规划是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行动
纲领。近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厚积薄
发的上升期,形成了潜能迸发的好局面。但是,能否保持发展的好势
头,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赶超,今后五年至关重要,需要我们根
据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把握
XX
带来的机遇,认真研究我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十三
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引领全县上
下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编制“十三五”规划是一项抓当前、管长远的系统工程。
“十三五”规划是中长期规划,具有很强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
指导性,事关我县的长远发展。如果这项规划没有编制好,就会造成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明、思路不清,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许
多项目不能进入国家、省里的规划盘子,我们的长远发展就将严重受
到影响。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县仍然存在总量小、产业层次
低、投入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需要超
前谋划、逐年推进,需要在编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系统的思
路目标举措,指导全县一项一项抓落实,一年一年打基础,才能保持
发展的连续性,才能确保我县经济在科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
(三)编制“十三五”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责任。政府有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职能。规划是政府履
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县域发展的风
向标。编制“十三五”规划,既是本届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能,也
是未来五年政府必须践行的重要责任。如果没有编制好这项规划,那
将是政府的失职。因此,我们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要通
过规划把握好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的主动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扬
长避短,克难攻坚,更好地推动科学决策和依法理政,更多地争取各
级支持。
二、编制“十三五”规划事关长远,必须把握重点、注重质量
对照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部署安排,我县的“十三五”
规划编制工作也应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基本思路起草阶段。从现在开
始到年底前,开展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提出希望纳入国家和省“十三
五”规划的建议。二是规划纲要框架形成阶段。从明年初到县委关于
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出台前,组织开展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
形成规划纲要框架。三是规划纲要草案起草阶段。县委关于编制“十
三五”规划的建议通过后,着手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广泛
征求各方面意见,并按程序做好向县委和县政府汇报、与省、市发展
改革委衔接、专家咨询论证、提交县人大审议等一系列工作。
为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规划编制的关键
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调查研究,强化规划深度,规范编制程序,切
实提高编制工作的有效性。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立足项目支撑,做实谋划工作。要突出项目支撑,做实项
目谋划,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一级层面规划,有项目支
撑才能确保规划不会变成“鬼话”。根据国家、省、市时间节点安排,
7
月中旬必须上报希望列入国家、省级规划层面的项目,各部门要和
县发改委做好对接,应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从目前项目申报工
作机制看,列入高层面规划的项目才能获得更多、更实惠的政策“眷
顾”,这项工作各参会单位要高度重视,抽调人员,全面部署,切忌
“闭门造车”“拍脑袋”,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谋划出高质量、高
水平项目,要有充分论证,要能以部门专项会议确定的形式,形成最
终上报项目,确保谋划项目质量。同时强调下,列入全县“十三五”
规划项目可以借鉴名企、名牌、名品、名家“四名工程”,积极谋划
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全县“十三五”规划
编制提前“热身”。
(二)立足课题调研,做深前期研究。调研是理清发展思路的前
提和基础。调查是否深入,研究是否透彻,直接关系到我县“十三五”
规划编制的成败。围绕我县“十三五”规划的相关内容和重点问题,
初步设想必须要有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城乡
区域协调发展、园区发展、科教文化、文体卫发展、交通基础设施、
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重点课题。这些课题的质量都比较高,但
在题目、内涵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充实完善,既要吃透上
情,将国家和省里的大政方针政策研究透;又要摸透下情,将区域发
展和产业重点研究透。县发改委要抓紧列出需要调研的重大课题,各
乡镇、园区和有关部门要组织最精干力量、整合最优势资源、花最大
精力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确保今年X
月底前完成前期调研工作并形成
成果提交会议讨论。
(三)立足规划统领,做优总体规划。在研究重点调研课题的基
础上,要按照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战略性、
纲领性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一要科学确定总体思路。要紧紧围绕促
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经济运行
情况,认真掌握了解国家“十三五”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全
面摸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总体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确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发
展方向和目标,提出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提出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主要政策、工作措施等等。二要合理制定指标体系。提出指标
数据时,要进行详细科学地测算,所提的指标要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
性,既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在编制我县“十三五”规划时,要围
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走出、放眼
全省,确定经济、社会各方面指标,加强民生、人文、资源、环境等
发展指标研究,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发改
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要作细致论证和测算,确保指标
体系科学、完善。
(四)立足细化落实,做精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
指导下进行分工、落实的,要切实增强专项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我县结合实际情况,拟组织编制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发
展、园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
等多个专项规划,这些专项规划的编制由相关部门分别牵头完成。务
必要高度重视,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确保按
期保质保量完成。各专项规划要进行衔接论证,一方面规划之间要做
好衔接,特别是与已有的中长期规划、上位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在
空间布局、约束性指标方面避免相互冲突;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
强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另一方面规划自身要搞好
论证,要邀请权威的专家学者、高层领导为我们的规划“把关、号脉”,
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
三、编制“十三五”规划任务繁重,必须密切协作、协调推进
“十三五”规划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
工作要求高,必须上下齐心、通力合作、加快推进。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比照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领
导小组设立,县政府也将专门成立高规格“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
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
领导小组组长为郭县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以发改委为
主,组建规划编制小组,并从相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门工作
班子,加快形成牵头部门统筹协调、参与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各乡镇、园区、有关部门都要尽快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
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全面统筹、亲自过问、狠抓
落实,及时了解规划编制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
和矛盾,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加强衔接,协同推进。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
参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县发改委作为牵头部门,要切实承担
起规划编制的协调、组织、督查职责,与上级部门搞好衔接,并加强
对县直各部门、乡镇在政策信息、发展布局上的指导。其它部门要按
照分工要求,找准工作定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本行业、本领
域的编制工作。要认真抓好重大研究课题和部门专项规划的落实,确
保规划编制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强沟通,集思广益。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三五”
规划编制工作难度更大,不可预见的因素更多,必须紧紧抓住规划编
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科学引领,强化规划深度,规范编制
程序,切实提高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各部门要高
度重视提高“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有关经
济部门上报重要数据时,一定要树立超前意识,把情况摸准,把数字
测算得更科学、更充分。要加强与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衔接,有
的项目还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将我县
重大项目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的规划。
同志们,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
大家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十
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
献。
篇2: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本文关键词:乙基,迁移,测定,编制,含量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本文简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1)简述起草过程本标准于2014年7月获得立项,并于当时开始标准修订工作。首先,查阅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本文内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
(1)简述起草过程
本标准于2014年7月获得立项,并于当时开始标准修订工作。首先,查阅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和迁移量相关的国内外法律、法规、检测标准等资料。第二、确定本标准的整合方式及技术修订内容。第三、详细计划标准技术实施内容。第四、通过试验,优化并确认各项检测技术参数。第五、完成实验室内及实验室间的方法验证工作。第六、上报标准文本、编制说明等相关材料。
(2)起草单位、起草人
任务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项目计划(2014-2015年)》。
起草单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
起草人:周宇艳、沈康俊、周韵、刘曙、蔡婧、张凯。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1)原标准不足:
GB/T
20500-2006、GB/T
20499-2006使用气相色谱法(FID)检测,若检出存在目标物,还需质谱确证,增加了分析周期;气相色谱法(FID)抗干扰能力较差,分析实际样品时,可能收到杂质干扰。而SN/T
2826-2008,根据GB
5009.156食品模拟物需要增加。
(2)本标准重要内容:①使用气相色谱-质谱直接分析,保证分析的灵敏度、分离度符合检测要求;②增加了数种新模拟物及其处理方式。
(3)主要修改情况:①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②将数个原标准的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及迁移量检测方法合并于本标准;③根据GB
5009.156-20××,增加了数种食品模拟物用于迁移试验;④将标准GB/T
20499-2006、
GB/T
20500-2006中“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定量,并由质谱检测器定性确证”改为“由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器直接定量及定性确证”。其他方法的主要路线及前处理方法继续沿用原标准。
(4)整合标准拟进一步更改及优化的技术内容
①.气相色谱-质谱参考条件的选择
根据GB/T
20500-2006、GB/T
20499-2006、SN/T
2826-2008均给出了检测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条件,略有差异但均可以。本标准综合了上述标准的仪器条件,并进行了标准溶液的测定,效果较满意,采用的气相色谱-质谱参考条件如下:
气相色谱条件
a)
色谱柱:HP-5ms,30
m×0.32
mm(内径)×0.25
μm,或相当者。
b)
柱温程序:初始温度为90℃,然后以15℃/min的速率升至280℃,保持10
min。
c)
进样口温度:280℃。
d)
载气:氮气1.5
mL/min。
e)
进样方式:分流方式,分流比为50:1。
f)
进样量:0.2
μL。
质谱条件
a)
质谱接口温度:280
℃。
b)
离子源温度:250
℃。
d)
离子化方式:EI。
e)
离子化能量:70
eV。
f)测定方式:选择离子监测模式。DEHA的监测离子范围:40~370(m/z),DEHA的特征离子为129、147、112、71,其中129为定量离子。
g)溶剂延迟:5
min。
②前处理条件的选择(仅考虑迁移量),模拟物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检测
对于原标准中食品模拟物前处理方式保持不变(具体路线见原标准)。若选用的食品模拟物中乙醇含量过高,则需要首先使用氮吹仪除去大多数乙醇后,再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处理。经过试验证明,50%乙醇食品模拟物中的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使用乙酸乙酯按照标准方法提取,其回收率低于70%。这是由于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可溶于乙醇,因此,食品模拟物中若乙醇含量过高,便会影响食品模拟物的前处理萃取效率。如对于50%乙醇水溶液食品模拟物,则需要使用氮吹仪浓缩该浸泡液体积约一半,使大多数乙醇除去后再使用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如对于95%乙醇水溶液食品模拟物,则需要使用氮吹仪浓缩该浸泡液体积的90%以上,使大多数乙醇除去后再使用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
③标准溶液配制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对于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和水基模拟物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经萃取、浓缩、定容后,进样溶液均为正己烷溶液,故配制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的正己烷溶液,浓度分别为:0.5
μg/mL、2.0
μg/mL、5.0
μg/mL、10.0
μg/mL、20.0
μg/mL、50.0
μg/mL。按照上述气相色谱-质谱条件,分别将标准工作溶液依次进样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以标准溶液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为横坐标(单位为微克μg/mL),以对应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获得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的正己烷标准溶液的线性方程为y=237549.964x-4274.953,相关系数0.9997,线性范围为0.5μg/mL~50.0μg/mL。对于油基食品模拟物,经萃取后,进样溶液为甲醇溶液(油基模拟物处理获得),故按照标准方法配制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的甲醇溶液(专用于油性食品模拟物),浓度分别为:2
mg/kg、5
mg/kg、10
mg/kg、20
mg/kg、40
mg/kg、50
mg/kg,获得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的甲醇溶液的线性方程为y=97341.128x-7721.226,相关系数0.9991,线性范围为2.0μg/mL~50.0μg/mL。选择不含目标化合物的样品作为空白基质添加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以信噪比(S/N)为3确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的方法检出限为1.0mg/g,以信噪比(S/N)为10确定其方法定量限为2.5mg/g。选择不含目标化合物的食品模拟物作为空白基质添加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以信噪比(S/N)为3确定水基模拟物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的方法检出限为0.2mg/L,以信噪比(S/N)为10确定其方法定量限为0.5mg/L;以信噪比(S/N)为3确定油基模拟物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的方法检出限为0.8mg/kg,以信噪比(S/N)为10确定其方法定量限为2.0mg/kg。
④方法的回收试验和精密度
食品接触材料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
采用在阴性空白样品中添加标准溶液的方法,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添加5.0mg/g
、20.0
mg/g、50.0mg/g三个水平的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每个浓度水平平行测定6次,计算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见表1。
表1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精密度及回收试验结果(n=6)
Tab.1
Results
of
test
for
recovery
and
precision
目标物
加入浓度
mg/g
测定结果mg/g
平均回收量mg/g
回收率/%
RSD/%
1
2
3
4
5
6
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
5.0
4.33
4.55
4.29
4.46
4.39
4.52
4.42
88.47
2.4
20.0
18.66
18.28
18.19
18.62
18.38
18.01
18.36
91.78
1.4
50.0
45.42
46.89
47.29
46.82
46.91
46.72
46.68
93.35
1.4
食品接触材料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迁移量
选择不含目标化合物的食品模拟物作为空白基质添加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水基食品模拟物(本编制说明仅考虑新增加的高乙醇含量模拟物50%、95%乙醇溶液)中添加1.0mg/L
、5.0
mg/L、10.0mg/L三个水平的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每个浓度水平行测定6次,计算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见表2。
表2模拟物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精密度及回收试验结果(n=6)
Tab.2
Results
of
test
for
recovery
and
precision
目标物
加入浓度
测定结果
平均回收量mg/g
回收率/%
RSD/%
1
2
3
4
5
6
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
50%乙醇(mg/L)
0.90
90.2
2.9
1.0
0.93
0.88
0.91
0.94
0.88
0.87
5.0
4.55
4.78
4.49
4.77
4.81
4.64
4.67
93.5
2.7
10.0
9.51
9.76
9.41
9.29
9.87
9.62
9.58
95.8
2.2
95%乙醇(mg/L)
0.91
90.5
2.7
1.0
4.64
92.70
0.95
0.91
0.92
0.88
5.0
9.59
95.93
4.39
4.67
4.61
4.69
4.64
92.7
2.7
10.0
0.91
90.50
9.69
9.38
9.75
9.41
9.59
95.9
1.6
三、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不得超过18mg/kg。国家标准GB/T
20499-2006《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迁移量的测定》、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2826-2008《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己二酸酯类增塑剂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均可作为该强制性标准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用于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检测。欧盟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EU)No.10/2011及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相关的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不得超过18mg/kg,这与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相同。我国对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尚未作出规定。GB/T
20500-2006《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与己二酸二正辛酯含量的测定》可用于检测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的检测。国外对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尚未作出相关规定,其也未对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检测方法提供标准方法。
四、其他需要在网上公开说明的事项
无。
篇3:天津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编制纲要
天津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编制纲要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生产企业,纲要,规章制度,安全管理
天津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编制纲要 本文简介: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天津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编制纲要编制说明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结合国
天津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编制纲要 本文内容: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天津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编制纲要
编
制
说
明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本纲要。
2、本纲要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各安全评价机构评价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符合性的基本标准。
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业生产,与其它工业企业相比,客观上存在着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因此,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认真贯彻国家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对本企业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不断研究,摸清其规律性,制订出适合实际情况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由于危化品生产企业涉及面广,各有其特点,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生产过程会出现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这就需要按照国家要求对企业的相关制度、规程、标准不断地健全,使安全工作适应生产发展变化的需要。本纲要就是为了适应我市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需要而提出的。
4、本纲要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各生产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本纲要的基础上,确定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种类;在编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过程中,要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将纲要中所列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要点加以细化,充实和完善具体内容。各安全评价机构应依据本纲要对危化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评价,以确保评价质量。
5、本纲要是结合目前本市生产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基本要求,并未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全部列出。今后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充实和完善,以达到逐步提高危化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6、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天津市危化品生产企业的特点和现行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第一款的要求,对危化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分类,并提出编制原则和主要应有的内容(分类和制度明细详见天津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一览表)。
目
录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4
1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4
2
单位负责人或副职安全生产责任制………………………………………………………4
3
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5
4
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5
5
岗位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5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6
1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6
2
工艺操作安全管理制度……………………………………………………………………6
3
生产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
4
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
8
5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
9
6
物资储存管理制度
………………………………………………………………………
9
7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
9
8安全装置和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0
9
安全检修管理制度
………………………………………………………………………10
10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11
11厂区交通管理制度
………………………………………………………………………11
12
安全检查制度
……………………………………………………………………………12
13
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12
14
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12
15
新建、已建、扩建工程“三同时”管理制度…………………………………………
13
三、
安全生产规定规程……………………………………………………………………
13
1
产品安全技术规定………………………………………………………………………
13
2
生产装置安全检修规程…………………………………………………………………
14
3
化工生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4
4
通用工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5
四、编制的格式及基本要求
………………………………………………………………
15
天津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一览表
类别
序号
名
称
安全生产
责任制
1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单位负责人或副职安全生产责任制
3
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
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5
岗位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
管理制度
1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3
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4
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5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6
物资储存管理制度
7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8
安全装置和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9
安全检修管理制度
10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11
厂区交通管理制度
12
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13
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14
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15
新改扩工程三同时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
规定规程
1
生产产品的安全技术规定
2
生产装置的安全检修规程
3
化工生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
通用工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它是指将不同的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正职、负责人或者副职、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班组长以及每个岗位工人身上。在编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的有关要求及各部门和人员职责分工来确定具体内容,要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形成全员、全面、全过程安全管理的完整制度体系。
对身兼数职的人员,可根据其兼职情况,承担其相应各职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1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1.1明确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
1.2明确工作内容及对其的资格要求。
1.3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
1.3.1明确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建立、健全、执行、检查和修订各阶段)。
1.3.2明确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建立、健全、发布、执行、检查和修订各阶段)。
1.3.3明确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五同时”原则。
1.3.4明确对安全生产投入的要求(必要资源、安全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等)。
1.3.5明确对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处理的要求。
1.3.6明确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制定、实施、完善等)。
1.3.7明确对生产安全事故处置的要求(调查、处理、上报)。
2
单位负责人或副职安全生产责任制
2.1
明确单位负责人或副职人员范围。
2.2
明确上述人员的职责范围、所分管的工作内容及资格要求。
2.3
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
2.3.1
明确对各阶段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制定、执行、检查和修订等阶段)。
2.3.2明确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建立、健全、发布、执行、检查和修订各阶段)。
2.3.3
明确对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的要求。
3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1明确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
3.2明确上述人员的职责范围、所分管的工作内容及资格要求。
3.3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
3.3.1明确对各阶段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制定、执行、检查和修订等阶段)。
3.3.2明确对各阶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制定、执行、检查和修订等阶段)。
3.3.3明确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工作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3.3.4明确对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的要求。
3.3.5明确对安全检查(检查、落实、监督、检查记录等)及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的要求。
3.3.6明确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制订、落实)。
3.3.7明确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管理的要求。
3.3.8明确对年度经营、安全、事故情况(调查、处理、上报)总结的要求。
3.3.9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4
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4.1明确班组长职责范围。
4.2明确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及资格要求。
4.3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
4.3.1明确组织职工学习、贯彻规章制度的要求。
4.3.2明确制止违章作业,监督检查本班组内的各种作业,维护正常生产秩序的权利。
4.3.3明确班组安全检查的要求。
4.3.4明确事故隐患上报的要求。
4.3.5明确班组安全教育和交接班要求。
4.3.6明确班组设备和安全装置维修、保养的要求。
4.3.7明确做好班组记录的要求。
5岗位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5.1明确岗位职责范围。
5.2明确岗位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及资格要求。
5.3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
5.3.1明确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及业务知识的要求。
5.3.2明确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
5.3.3明确有拒绝违章指挥的权力。
5.3.4明确有阻止他人违章作业的权力。
5.3.5明确认真学习和提高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能力的要求。
5.3.6明确岗位安全检查的要求。
5.3.7明确事故隐患上报的要求。
5.3.8明确本岗位设备设施保养的要求。
5.3.9明确如实做好本岗位记录的要求。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1
明确适用范围。
1.2
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1.3
安全教育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1.3.1明确安全教育形式:结合本企业实际编写相应教材。
1.3.2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如负责人、管理人员、一般员工、新员工、复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
1.3.3
明确各类人员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按三级安全教育形式,分别进行思想、政策、法律法规、本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教训、安全基本技能、常识等的教育)。
1.3.4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
1.3.5明确安全教育培训方式(脱产学习或日常教育等)。
1.3.6明确培训时间、考核方式。(全员考核、专业培训考核、特殊工种培训考核等)。
1.3.7明确必须持证上岗人员范围(如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过国家授权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从事生产管理活动;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经国家授权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合格证书方能上岗、班组长以上干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1.3.8明确考核记录备案及奖惩。
2
工艺操作安全管理制度
2.1明确适用范围。
2.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2.3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应涉及的内容:
2.3.1明确工艺操作对象。
2.3.2明确操作者必须遵守工艺纪律,不得擅自改变工艺流程及指标,不得随意拆弃和解除安全附件和联锁装置。
2.3.3明确在生产运行中,严格安全纪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岗位,动用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具。在异常情况下,可以先处理后报告,不可随意交接班。
2.3.4明确在开车生产前需进行各类安全检查,达到开车条件方可开车。开车中要密切注意工艺变化和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严禁强行开车。
2.3.5明确停车方案(如系统降压、降温)
要注意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险化学物品的排放和扩散,防止造成事故。冬季停车后,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注意低位、死角及水、蒸汽管线、阀门、疏水器和保温管的情况,防止冻坏设备。
2.3.6
明确紧急情况的妥善处理,按步骤紧急停车,采取措施防止系统超温、超压、跑料及机电设备的损坏。发生火灾、爆炸、大量泄漏等事故时,应首先切断泄露源,同时迅速上报。
3
生产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3.1明确适用范围。
3.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3.3生产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涉及的内容。
3.3.1明确生产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确定的依据。
3.3.2明确生产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涉及的范围(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岗位、仓库、贵重机械、精密仪器场所,关系企业生产命脉及员工生命安全的岗位、设施。生产场所和仓储危险化学品数量达到或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所规定的临界量)。
3.3.3明确生产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3.3.4明确生产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紧急事故抢险预案的实施措施和演练。
3.3.5明确生产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的报批程序。
3.3.6明确进入生产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必须实行登记制度(包括安全检查、维修、参观等,要有专人陪同)。
3.3.7明确施工、检修作业时,要设监护人,搞好安全保卫工作。
3.3.8明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安装检测报警装置。
3.3.9明确生产要害岗位及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的报告制度及奖惩。
4
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4.1明确适用范围。
4.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4.3防火防爆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4.3.1生产装置
4.3.1.1明确厂房、建筑、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的要求。
4.3.1.2
明确生产设备、管道、阀门等必须符合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防中毒的要求。
4.3.1.3明确在生产过程中,按危险化学品分类的要求设置监测报警系统并连锁,同时设置手动、自动控制系统。
4.3.1.4明确输送易燃物料、放空易燃气体(蒸气),输送惰性气体和助燃气体及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设备储存设备的安全防火防爆装置。
4.3.1.5明确防止大量易燃易爆物料突发性进入下水系统的安全装置措施。
4.3.2动火用火的管理
4.3.2.1明确动火用火的范围及场所。
4.3.2.2明确固定动火区域内的防火管理措施并设置明显标志及专人管理。
4.3.2.3明确动火用火的审批程序,负责审批部门的职责及动火证的审批。
4.3.2.4明确动火作业采取三级管理制,(1)特殊动火:指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和罐区等重要部位。(2)一级动火:易燃、易爆区域的动火作业。(3)二级动火:指一级动火及特殊动火以外的动火作业。
4.3.2.5明确动火证有效时间,动火的地点部位,采取的有效可靠措施。(取样、分析、气体吹扫,安全防火措施)。
4.3.2.6明确动火现场监察(动火前的准备、动火中不违章、动火后现场清理)。
4.3.2.7明确节假日及生产不正常情况下,动火应升级管理。
4.3.3消防组织与设施
4.3.3.1明确消防管理组织机构。
3.3.3.2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
4.3.3.3明确专职、义务消防组织。
4.3.3.4明确建立消防档案及档案内容。
4.3.3.5明确消防检查要求。
4.3.3.6明确防火的基本要求(如防雷、防静电、用火管理等)。
4.3.3.7明确消防器材的放置地点、器材种类、数量的要求。
4.3.3.8明确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方式、方法。
5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5.1
明确适用范围(涉及到的生产过程等环节)。
5.2
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各级人员职责范围)。
5.3
明确单位和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及资格要求。
5.4
危险化学品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5.4.1明确应执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5.4.2明确生产、使用储存的要求。
5.4.3明确安全技术措施要求。
5.4.4明确个人防护措施的要求。
5.4.5明确抢救的要求。
5.4.6明确装卸与运输的要求。
5.4.7明确报废处理的要求。
6
物资储存管理制度
6.1明确适用范围。
6.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6.3明确物资储存管理制度涉及的内容。
6.3.1明确物资储存场所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
6.3.2明确物资储存场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
6.3.3明确物资储存场所应设置防火等级标志,保持通道、出入口、消防设施等处的道路畅通。
6.3.4明确出入库物资的登记制度。
6.3.5明确物资储存场所按规定按装电器设备的要求。
6.3.6明确物资储存场所按规定实行动火审批的要求。
6.3.7明确物资储存场所配置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器材的要求。
6.3.8明确物资储存场所安全保卫措施的要求。
7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7.1
明确适用范围。
7.2
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7.3
明确单位和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及资格要求。
7.4
电气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7.4.1明确应遵守的有关规程。
7.4.2明确电气检修的要求。
7.4.3明确对用电设备环境的要求。
7.4.4明确电气设备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的要求。
7.4.5明确用电设备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7.4.6明确电气设备日常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7.4.7明确对移动用电设备安装安全保护装置(如漏电保护器)的要求。
7.4.8明确对特殊危险环境中的电气设备的特殊要求(如防爆型、增安型等)。
7.4.9明确临时用电应有审批的要求。
8
安全装置和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8.1明确适用范围(涉及到的生产过程等环节)。
8.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各级人员职责范围)。
8.3明确单位和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及资格要求。
8.4安全装置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8.4.1明确装置的维护管理的部门人员。
8.4.2明确装置的检查、校验、检修依据的有关规定、标准。
8.4.3明确装置日常注意事项。
8.5
防护用品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8.5.1明确防护器具选用与保管的要求。
8.5.2明确检查、校验、检测依据的有关规定、标准。
8.5.3明确选择防护用品和器具的原则。
8.5.4明确管理的部门。
8.5.5明确有关发放标准规定的要求。
9
安全检修管理制度
9.1明确适用范围。
9.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9.3安全检修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9.3.1明确检修项目负责人、检修项目书内容,落实安全检修措施。
9.3.2明确检修项目负责人统一指挥的职责,办理有关作业的审批手续。
9.3.3明确检修中应采取的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止伤害等的安全措施。
9.3.4明确检修中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要求。
9.3.5明确检修中遇特殊情况撤离现场,停止作业的要求及措施。
10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10.1明确适用范围。
10.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10.3防尘防毒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10.3.1明确职业危害作业治理的原则。
10.3.2明确对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泄漏和扩散防护措施,
10.3.3明确有害作业生产过程应采用的治理顺序。
10.3.4明确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管理要求。
10.3.5明确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成。
10.3.6明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事故应急救援网络体系。
10.3.7明确有毒有害作业车间(岗位)应按有关规定、标准配备的急救设施、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
10.3.8明确健康检查的有关要求和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要求。
11
厂区交通管理制度
11.1明确适用范围。
11.2
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11.3
明确厂区交通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11.3.1明确厂区交通管理的责任部门。
11.3.2明确各类道路通行(包括机动车行驶速度)、限行、禁行的标志及设置信号灯(铁路线、站台、跨越铁轨等)的要求。
11.3.3明确因施工占用厂区道路,应设置昼夜警示标志的要求。
11.3.4明确保持厂区内(包括厂门)道路、消防通道畅通的要求。
11.3.5明确厂区内各种管线架设高度、道路(包括铁路)两侧物资堆放安全距离的要求。
11.3.6明确机动车辆(包括厂内使用的机动车辆)应按规定进行年检、保养的要求。
11.3.7明确机动车驾驶员必须经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11.3.8明确机动车在厂区限速行驶、停靠(包括特殊运输车辆)及不准违返规定在厂区内载人行驶或人、货混载的规定。
11.3.9明确非机动车在厂区行驶的规定要求。
11.3.10明确行人在厂区内安全行走的要求(包括靠路边行走,注意脚下障碍物,不可停留,不准穿行的要求)。
11.3.11明确厂区交通事故处理的依据和程序及奖惩办法。
12
安全检查制度
12.1
明确适用范围。
12.2
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12.3
安全检查应涉及的内容:
12.3.1明确安全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或者一般性、专业性的)及检查周期。
12.3.2明确安全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危险物品、安全装置、生产现场、工艺操作、尘毒监测、隐患整改及预案演练)及记录保存时限。
12.3.3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原则。(包括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要采取有效的临时防范措施,重大隐患除采取应急措施外要上报)。对事故隐患下发限期整改及复查要求。
13
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13.1明确适用范围(涉及到的生产过程等环节)。
13.2
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各级人员职责范围)。
13.3
明确单位和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及资格要求。
13.4
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13.4.1明确事故分类的要求。
13.4.2明确事故管理分工。
13.4.3明确负责企业各类事故的综合统计的部门。
13.4.4明确抢险与救护需注意的事项。
13.4.5明确事故报告程序。
13.4.6明确责任划分。
13.4.7明确事故调查和处理的程序和要求。
14
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14.1
明确适用范围。
14.2
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14.3
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应涉及的主要内容:
14.3.1明确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14.3.2明确以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为目的的劳动保护措施。
14.3.3明确有关劳动保护科研、劳动卫生检测、宣传教育、图书资料、教材等。
14.3.4明确以防止火灾、爆炸、工伤为目的的一切措施。
14.3.5明确负责编制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部门及报批程序。
14.3.6明确安全技术措施资料来源、设计单位及负责人、施工单位及负责人竣工或投产日期。
14.3.7明确安全技术措施项目与年度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并报上级部门审核。
14.3.8明确资金来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4.3.9明确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情况。
15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三同时”管理制度
15.1明确适用范围。
15.2
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15.3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三同时”管理涉及的内容:
15.3.1
明确凡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革新项目,在编制方案、设计、施工、验收时必须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因素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5.3.2明确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革新等项目的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设计规范和标准。
15.3.3
新产品转入批量生产,必须有成熟的工艺方法,可靠的安全措施,设备选型和建筑符合防火、防爆、工业卫生标准,设计文件要有安全可靠性评价。
15.3.4凡引进先进的工艺装置和技术,必须同时引进先进的安全、工业卫生、环保、消防设施和技术,或在国内配套相应水平的设施和技术。
15.3.5
竣工验收要有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部门会同工会参加,有关设施达到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试车成功方可验收。
15.3.6
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安全、卫生、环保、消防设施的施工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施工中的缺陷。
三、安全生产规定规程
1
产品安全技术规定
产品安全技术规定是保证企业在正常条件下按照产品的工艺规程进行产品生产必须遵守的规则。由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在某些特殊性,就使得企业生产安全指标要求更加严格,对生产过程的动态信息收集要及时准确,处理要更加迅速,如有异常,就要按照规定采取措施,予以排除。鉴于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千差万别,本纲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仅列出基本要求:
1.1安全技术规定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1.2
本产品所用物料的安全要求。
1.3
本产品生产技术规定。包括:
1.3.1
主要安全指标。
1.3.2
生产中的安全要求。
1.3.3
紧急情况处理的特殊要求。
1.4
机电设备的安全技术规定。
1.4.1
安全装置。
1.4.2
对机电设备的特殊要求。
1.4.3
对检修的特殊要求。
1.5
劳动保护和劳动环境的安全规定。
1.6
火灾及人身事故救护方法及器材使用。
1.7
产品简介。
1.7.1
名称。
1.7.2
物化性能。
1.7.3
用途。
1.7.4
工艺流程图。
2
生产装置安全检修规程
生产设备是生产的物质基础,按照生产装置安全检修规程进行科学检修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危化品生产企业对生产装置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检修规程。本纲要对安全检修规程做如下基本要求:
2.1
规程适用对象。
2.2
检修周期与内容。
2.3
检修质量标准。
2.4
安全检修要求与规定。
2.5
试车与验收。
3
化工生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化工生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是生产企业各岗位如何遵守有关规定完成本岗位工作任务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是职工必须遵守的企业规章。由于各生产企业的产品种类、生产条件、生产场所及工艺流程千差万别,因此本纲要仅列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的最基本要求。
化工生产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编制要点:
3.1
明确使用范围及条件。
3.2
针对岗位操作人员,要求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
3.3
编制依据:
3.3.1
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标准、规范。
3.3.2
技术部门提供的工艺规程中有关安全内容。
3.3.3参照同类行业或岗位多年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和曾经发生过的事故案例。
3.3.4
设备技术说明书中规定必须遵守的操作注意事项。
3.4
具体内容应包括:
3.4.1
物料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
3.4.2
设备操作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3.4.3
必要的个人防护要求和使用方法。
3.4.4
岗位必须了解的防火防爆及灭火器使用方面的内容。
3.4.5
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对作业环境方面的基本要求。
3.4.6
岗位操作的具体程序、动作等安全内容。
3.5
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管理模式编制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也可以利用作业指导书的形式,但以上内容不能缺少。
4
通用工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参照原化工部85年化生字第724号文发布的“化工企业通用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制定。
四、编制的格式及基本要求
4.1
格式
4.1.1
封面
标题、企业名称、编号、实施日期、签发人(签字)、公章。
4.1.2
目录;
4.1.3
引言、概况;
4.1.4
术语、符号和代号;
4.1.5
内容;
4.1.6
附录;
4.1.7
附加说明。
4.2
基本要求
4.2.1
使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4.2.2
正文采用仿宋4号字;
4.2.3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