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学期电与磁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下学期,物理
初二物理下学期电与磁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电功率》复习提纲一、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3.规定:
初二物理下学期电与磁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I2Rt=U2t/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I2Rt
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U2t/R
W1:W2=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
常用公式W=W1+W2+…Wn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如:电能表月初读数
3
2
4
6
8
月底读数是
3
2
6
5
4
这个月用电
度合
J。
B、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J。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2R=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2R
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2/R
P1:P2=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
常用公式P=P1+P2+…Pn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25W,额定电流I=P/U=0.11A
灯丝阻值R=U2额/P=2936Ω。
⑵当U实=U额时,P实=P额
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实<U额
时,P实<P额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暗淡),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①实际功率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U2/R得。
②根据P=U2/R
如果U
减小为原来的1/n
则P′=
如:U实
=
1
2U额
P实
=
1
4P额
当U实
>
U额时P实
>P额
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
P实=
0
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⑶灯L1“220V
100W”,灯L2“220V
25W”相比较而言,L1灯丝粗短,L2灯丝细长。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额
相同)
两灯串联时,灯L2亮,两灯并联时,灯L1亮。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
(U额
相同)
⑷“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kwh、h”
6.测量:
Ⅰ、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
或I额=U额/R
选择量程。
Ⅱ
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
秒表
原理:P=W/t
三、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I2Rt。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U2t/R=Pt
4.应用──电热器:
①定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制成的发热设备。
②原理:焦耳定律。
③组成: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
④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练习:家庭电路中有一只标有名牌的灯泡正常发光,现给的器材有电能表、电流表、电压表、钟表,请用三种方法测出这只灯泡的此时功率,说明道理并写出表达式。
四、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
⑴低压供电线:
①给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分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220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0V。
②测电笔:用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
种类:钢笔式,螺丝刀式。
使用方法: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
举例:测电笔接触火线时,如果观察不到氖管发光,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至少填两种可能原因)测电笔氖管已坏;手没有接触笔尾金属体;火线断路。
某次检修电路时,发现灯泡不亮,火线零线都能使测电笔发光,可能的原因是:火线完好,零线处有断路,被测段零线通过用电器和火线构成通路。
⑵电能表:
①用途: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的仪表。
②安装: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原因: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③铭牌:所标的电压U是:额定电压所标的电流;I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UI是:电能表后能接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如果同时使用的家用电器的总瓦数超过这个数值,电能表的计数会不准确甚至烧坏。
⑶闸刀(空气开关):
①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以便检测电路更换设备。
②安装:家庭电路的干路上,空气开关的静触点接电源线。
⑷保险盒:
①材料: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②保险原理:当过大的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③电路符号:。
④连接:与所保护的电路串联,且一般只接在火线上。
⑤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⑥规格:越粗额定电流越大。
注意: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因为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铜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应用举例:某家庭需要使用10A保险丝,可只有5A和15A保险丝。如何分别来代替使用:①可用两根5A保险丝并起来代用;②可将15A保险丝用刀轻切一小口使剩余部分截面积和10A保险丝截面积相同。
⑸插座:
①作用:连接家用电器,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
②种类:固定插座、
③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具体接线情况:
可移动插座、二孔插座、三孔插座。
1接火线
2接零线
3接地线
4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5接用电部分的线路
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⑹用电器(电灯)、开关:
①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小功率的灯泡灯丝细而长,里面抽成真空。大功率的灯泡灯丝粗而短,里面抽成真空后,还要充入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且气压为0.1Pa,目的是平衡大气压对玻璃壳的压力,并阻止灯丝升华。灯泡长期使用会变暗,原因是:灯丝升华变细电阻变小,实际功率变小;升华后的金属钨凝华在玻璃内壁上降低了灯泡的透明度。
②灯泡的种类:螺丝口
卡口。
螺丝口灯泡的螺旋接灯头的螺旋套,进而接零线;灯泡尾部的金属柱接灯头的弹簧片,再通过开关接火线:原因:防止维修触电
③开关和用电器串联,控制用电器,如果开关短路用电器会一直工作开关不能控制,但不会烧干路上的保险丝。
④根据安全用电原则连接电路,每个开关都可以单独控制灯。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1.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家庭电路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三)安全用电
1.触电事故:
①定义: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
②危险性: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③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动力电路电压380V,家庭电路电压220V都超出了安全电压。
2.触电形式:
家庭电路(低压触电):单线触电、双线触电。
家庭电路触电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接触造成的并与地线或零线构成通路。
要分清零线和地线,虽然地线和零线正常情况下之间没有电压,但绝不能将地线和零线接通,否则易造成触电事故。
高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3.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本单元重点内容及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1.电功率公式及选择: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有定义式;决定式;导出式和P=I2R。在选择公式时,要注意利用不变量: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阻值不变,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及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选择公式,列出关系式,例如串联电路中可选用P=I2R,并联电路可选用。当U一定时,。当I一定时,。当电阻一定时,。
2.解电功率问题步骤,首先要认清电路。搞清原始电路的连接方式,当开关断开与闭合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电路发生了什么变化,确定不同的电路状态。其次是由同一电路状态或不同电路状态的已知条件确定所用公式,列方程组,解方程组求解。
【解题点要】
例1.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1闭合,S2、S3断开时,R1消耗的功率为6瓦;再把开关S2闭合后,电路和消耗的总功率为9w,且电流表的示数增加了0.5A。求S1、S2断开,S3闭合时,电路上消耗的总功率。
解析:S1闭合S2、S3断开时,仅R1中有电流,且R1消耗功率P1=6w,闭合S1、S2,断开S3时R2与R1并联,对R1原有的物理量无影响,所以R2消耗的功率P2=3w,R2中电流I2=0.5A。设电源电压为U,则P2=UI2,∴
当S1、S2断开,S3闭合时,R1与R2串联,消耗总功率。
例2.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R2、R3的阻值都是10千欧,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求(1)当S1、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6毫安,则电源电压、R2和R3消耗的电功率之比分别多少?(2)
S1、S2都断开时,R3消耗的电功率与S1、S2都闭合时R3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解析:(1)当S1、S2都闭合时,R1被短路,R2和R3并联。电阻R2、R3上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即电源电压,R2、R3消耗的电功率之比,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
(2)当S1、S2都断开时,R2断路,R1和R3串联,R3消耗的电功率
。
例3.如图3灯泡L标有“12V、2W”,R1=36欧,(1)开关S断开,滑至b端时,灯泡L的实际功率,求变阻器的最大电阻。(3)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求灯泡L消耗功率最大变化范围。
解析:这类题目的特点在于已知滑动变阻器的取值,电路中没有安置电流表和电压表,那么只要分别求出滑动变阻器的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该物理量的值即可得出答案。(1)
滑片置于a端时,电源电压U=U额=12伏,灯泡电阻=
(12V)2/2W=72Ω(2)滑片置于b端时,变阻器全部电阻Rab接入电路,根据P=U2/R灯泡的实际电压UL=PR=,根据串联电路规律:
。(3)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与电阻R1并联,再与灯泡串联。当滑片滑至a端,变阻器电阻为0欧,则UL=U=12伏,灯泡正常发光。PL=P额=2W为灯泡消耗功率最大值。当滑片滑至b端,变阻器电阻为72欧,则
,灯泡电压
灯泡功率
,∴灯泡L的功率变化范围是2瓦~1.1瓦。
例4.图4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当开关S闭合,滑片P位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6瓦。当开关S断开,滑片P位于变阻器的A端时,灯E正常发光,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7.2瓦。当开关S断开,滑片P位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伏,且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3。求:(1)电源电压。(2)灯E的额定功率。
解析:(1)根据题意,S闭合,P在B端时,E与RAB串联,此时,
……①S断开,P在A端,E与R1串联,此时P总=U2/(RE+R1)=
7.2瓦……②
S断开,P在B端,E与R1、R2串联,UE=4.5V,U1/U2=2/3,所以R1/R2=U1/U2=2/3……③
①/②得(RE+R1)/(RE+R2)=5/6……④将③式代入④式得R1/RE=2/3,R2=RE那么U2=UE=4.5V又因为U1/U2=3/2,U1=U2=3V,U=U1+U2+U3=3V+4.5V+4.5V
=12V.(2)当E与R1串联时,PE/P1=RE/R1=3/2……
⑤P1+PE=7.2W……⑥由⑤⑥两式解得PE=4.32W。
例5.如图5所示电路,电路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是I1;当只闭合开关S2时,通过R2的电流是I2,电阻R2消耗的功率是20瓦,I1∶I2=3∶2,当只闭合开关S3时,电阻R3消耗的功率是15瓦。求:(1)只闭合S1时,R1消耗的功率。(2)只闭合S3时,R消耗的功率。
解析:只闭合S1时,,当只闭合开关S2时,R1、R2串联:
时,R1、R2、R3串联
整理后得:R32-6R2R3+9R22=0
∴R3=2R2
∵R1=2R2=R3
。
例6.将电阻R与用电器A串联联接到电源两极,若电源电压恰好等于用电器A的额定电压,A消耗的功率是25瓦;若把用电器A换成用电器B,B消耗的功率是32瓦。已知用电器B的额定电压与A相同,额定功率是A的两倍,求用电器A的额定功率。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图6所示。设A、B的额定电压为UA、UB,额定功率为PA、PB,电源电压为U。因UB+UA,PB=2PA,由R=U2/P可得:
又
即
得
【课余思考】
1.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时Q=W的条件是什么?
2.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什么必须是Q=I2Rt?
【同步练习】
1.一同学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调光电路,若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向a端的过程中,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是(
)
A.逐渐变亮
B.逐步变暗,直至熄灭
C.光变暗,然后变亮
D.光变亮,后变暗直至熄灭
2.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R1>R2),串联后接入电压为U的电源上,功率分别是P1和P2;将R1和R2并联后仍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功率分别是P1¢和P2¢,则(
)
A.P1+P2
=
P1¢+P2¢
B.P1+P2>
P1¢
C.P1<P1¢,
P2<P2¢
D.P1>P2,
P1¢>P2¢
3.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点P把滑动变阻器分为RAP和RPB两部分并联,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16欧,电源电压U=6伏,安培表的最大量程为2安。求:(1)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点P置于中点时,安培表的读数是多少?滑动变阻器所消耗的总功率是多少?(2)为了使安培表所通过的电流不超过其量程,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P在AB间滑动的最大阻值范围是多少欧?
4.如果将两定值电阻R1和R2以某种形式连接,接入某电路上,R1消耗的功率为12瓦,如果以另一种形式连接,接入原电路得该电路的总电流为9安,此时R1消耗的功率为108瓦,试求R1、R2的阻值。
5.如图9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L额定电压为8伏,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变阻器的中点c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灯的电功率为PL;当滑片P滑到变阻器的最右端b时,灯的实际电功率为PL¢,此时变阻器的功率为4.5瓦,已知PL∶PL¢=16∶9。求:(1)电源电压。(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6.如图10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且不大于6伏,定值电阻R1=15欧,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0欧。当开关S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变阻器的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开关S闭合,滑片P移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且I∶I¢=1∶5,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6瓦,求:此时电阻R0的电功率。
7.如图1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一定,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RW的滑片P从A处移到B处时,电压表先后示数之比为2∶1,电阻R1先后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4。若滑片P在B处不变,将S1断开、S2闭合,则R2和RW的总功率为12瓦,再将滑片P移至A处,R2的电功率为2瓦。求此时RW的电功率。
同步练习答案:
1.
C
2.
C
3.
(1)1.5A,9W
(2)4Ω≤RAP≤12Ω
4.R1=3Ω,R2=6Ω
5.
(1)U=12V
(2)Rab=8Ω
6.P0=3.6W
7.
PA=4W
初二物理下学期电与磁知识点总结
一、磁场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3、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叫做磁场。磁场对放入它里面的磁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5、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6、地球也是一个磁体,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会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7、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8、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如软铁)。
二、电生磁
1、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
2、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体的磁场。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螺线管的绕线方向有关。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4、在通电螺线管里面加上一根铁芯,就成了一个电磁铁。可以制成电磁起重机、排水阀门等。
5、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则:将右手的四指顺着电流方向抓住螺线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该螺线管的北极。
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4、示意图。
四、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声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五、磁生电
1、在1831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没有使用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会周期性改变方向,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它每秒钟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我国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
3、使用了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不变,这种电流叫直流电。(实质上和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完全一样,只是直流发电机是磁生电,而直流电动机是电生磁)
4、实际生活中的大型发电机由于电压很高,电流很强,一般都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而且磁场是用电磁铁代替的。发电机发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篇2: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溶液,初三化学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
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
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
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
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
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
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
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项目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解性
溶
不溶
不溶
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
固、液、气
固
液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外观
通明均一
浑浊、不均一
浑浊、不均一
久置后的变化
稳定不变
沉淀
分上下两层不稳定
【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
【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
【规律】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举例】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1、
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
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时放出热量
【考点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拓展】
①
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和“一定量的溶剂”
②
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③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规律】
①
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
②
熟石灰(氢氧化钙)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溶液是否饱和的判定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是否能溶解。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解答】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6】溶液的溶解度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理解要点】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时。
④单位:以克为单位。
【例题】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1.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拓展】溶解度不同于溶解性
1、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2、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考点7】溶解度曲线:
(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
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④
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时不饱和溶液。
⑤
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氯化钠
③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二)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点8】结晶
1.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2.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取食盐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考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规律】
(1)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无关。
(2)
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
(3)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份。
(4)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5)
发生反应时溶质为新生成的物质。
(6)
只有溶解的部分才是溶质。
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公式】
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规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拓展】质量分数变化规律
(1)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
(2)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3)溶液稀释和曾浓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10】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说明】
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4.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固体
篇3:初中化学酸和碱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酸和碱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酸和碱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一、酸、碱、盐1、酸:阳离子只含氢离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一般说酸时写名称不写化学式。2、碱:阴离子只含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NaOH
初中化学酸和碱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第十单元
酸
和
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
酸、碱、盐
1、
酸:阳离子只含氢离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
、
硝酸
(HNO3)、
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一般说酸时写名称不写化学式。
2、
碱:阴离子只含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3、
盐:由金属(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食盐)[
NaCl]、硫酸铜(CuSO4
)、碳酸钙(CaCO3
)等。
4、
能够导电的物质:酸、碱、盐的水溶液,金属,石墨等。(金属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酸、碱、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二、
酸碱指示剂
1、
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是指与酸性或碱性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顔色的物质。
2、
常见的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酸酞溶液;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三、
生活中常见的酸
1、
盐酸(HCl):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
1、
物理性质: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略带黄色。
2、
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盖后瓶口有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盛放浓盐酸的试剂敞口放置会导致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3、
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①、金属表面除锈、②、制造药物、③、胃液中的盐酸可帮助消化。
2、
硫酸(H2SO4):汽车的铅蓄电池中含有盐酸。
1、
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有酸味。
2、
浓硫酸:①、有很强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将盛放浓硫酸的容器敞口放置其溶液质量会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是因为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溶剂质量增加。②、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能夺取纸张、木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使用时要十分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NaHCO3.
3、
稀释浓硫酸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原因是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会使水沸腾,硫酸溶液向四周飞溅伤人。
4、
用途: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有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实验室常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做干燥剂(不可干燥氨气)。
3、
酸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⑵、与活泼金属反应:
通式: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3H2↑
(3)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通式: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稀盐酸除锈)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稀硫酸除锈)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与碱反应
通式: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与某些盐反应:
通式: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四、生活中常见的碱
1、
氢氧化钠(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1、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其溶液沾到皮肤上,
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使用时要防止眼睛、皮肤等被腐蚀,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2、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且溶解时会放出热量。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等酸性气体。
3、
变质:固体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不仅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OH
+
CO2
==
Na2CO3
+
H2O因些氢氧化钠固体应密封保存。
检验某氢氧固体是否变质的方法: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若有汽泡产生,若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会浑浊。有关化学方程工: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Ca(OH)2
+
CO2
==
CaCO3
↓+
H2O。
除去固体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杂质方法:将固体放入烧杯内,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再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蒸发。有关化学方程式: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
用途:①、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肥皂、印染、石油、纺织等工业;②、生活中用于除油污;③、实验室作为某些气体干燥剂。
5、
工业制烧碱的方法: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2、
氢氧化钙[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1、
物理性质: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有腐蚀性。它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2、
用途:①、建筑业上制三合土、砌砖、抺墙;②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③、工业上制取氢氧化钠、漂白粉。
3、
来源:生石灰溶于水制取。有关化学方程式:CaO
+
H2O
==
Ca(OH)2
(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热量可以使水沸腾。)
3、
几种特殊的碱:碱中钾、钠、钡、铵可溶,氢氧化钙微溶,其余不溶。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氨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
4、
碱的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因:是因为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
(1)
可溶性碱与指示剂反应:使无色酚酞变红,使紫色石蕊变蓝
⑵、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O、NO、H2O不与碱反应)
通式: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3)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通式:碱
+
酸--------
盐
+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
通式: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一、
中和反应
1、
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
实质: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即H+
+
OH-
==
H2O
3、
中和反应的验证实验:
①、
步骤:烧杯中加入10ML的氢氧化钠,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可观察到无色酚酞变红,再用滴管滴入几滴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的顔色恰好变成无色,说明反应恰好完成;
②、
有关化学方程式:
HCl
+
NaOH
==
NaCl
+H2O
③、
问题与反思反思:
1、
在氢氧化钠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判断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
如果在实验中,忘记了加入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滴入盐酸后再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氯化钠或氯化钠和氯化氢。
二、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
改良酸性土壤壤: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碳酸水浇灌植物,改良碱性土壤;
2、
处理工厂的废水:硫酸工厂的废水中的硫酸用熟石灰中和处理;
3、
用于医疗:用含碱性的药物中和胃酸:如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和胃酸反应: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氢氧化镁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HCl
+
Mg(OH)2==
MgCl2
+
2H2O;蚊虫叮咬处有蚁酸,可以涂含碱性物质氨水的药物,减轻痛痒。
三、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PH
〈7溶液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显酸性,但不是酸)
2、
测定PH值的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注:①不能把PH试纸浸泡在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②、若测酸碱度,不能把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滴待测液,以免待测液变稀,溶液的酸碱性减弱;③、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不能读出小数部分。
3、
酸碱度的意义:
1、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在一定的PH溶液里才能进行;
⑵、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一定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⑶、正常雨水显酸性,PH大约为5.6,是因为空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的原因;酸雨的PH小于5.6.
⑷、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值,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如血浆的PH范围7.35—7.45;胃液的PH范围0.。9—1.5;
《酸和碱》复习练习
1、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俗名与化学名称均一致的是
(
)
A、CaO
熟石灰
氧化钙
B、Ca(OH)2
生石灰
氢氧化钙
C、HCl
盐酸
氢氯酸
D、NaOH
纯碱
氢氧化钠
2、下列有关说法,不是稀硫酸和两者共有的是
(
)
A、实验室制取氢气
B、金属表面除锈
C、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D、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3、实验室里鉴别稀硫酸和盐酸,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
A、
氧化铜
B、
氢氧化钡
C、
氯化钡
D、
硝酸银
4、下列四种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不可能存在单质的是
(
)
A、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能将Ba(OH)2、NaCl、K2CO3三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
)
A、硝酸
B、硫酸
C、硝酸银
D、石蕊试液
6、“雪碧”等碳酸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7、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H+
SO42-
Ba2+
NO3-
B、Ca2+
H+
NO3-
Cl-
C、Mg2+
K+
NO3-
Cl-
D、K+
Na+
Mg2+
SO42-
8、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同时加入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CuSO4
Na2SO4
NaOH
B、K2SO4
Ba(OH)2
HNO3
C、KOH
MgSO4
KNO3
D、KCl
K2SO4
KNO3
9、下列各组溶液中,不加任何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
)
A、CuSO4
HCl
NaOH
B、KOH
HCl
NaCl
C、H2SO4
CuSO4
HCl
D、KOH
MgSO4
KNO3
10、下列物质中可以导电的是
(
)
A、NaCl溶液
B、NaCl固体
C、熔融的NaCl
D、蔗糖溶液
11、用100克9.8%的硫酸溶液恰好中和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改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①
②
③
④
⑤
1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u
CuO
CuCl2
Cu(OH)2
CuO
Cu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
(4)
(5)
13、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括号内的杂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1)FeCl2(CuCl2)
(2)KCl(CuCl2)
(3)NaNO3〔Fe2(SO4)3〕
(4)CO2(O2)
14、A、B等物质在溶液中存在如下三个转换关系:
(1)A
+
FeCl3
→
B↓(红褐色)+
C
(2)C
+
D
→
E↓(白色)+
F
(3)F
+
AgNO3
→
G↓(白色)+
HNO3
完成C跟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
;写出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15、A为无色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取少量A做如下实验:
A溶液
④
K2SO4
①
稀HNO3
稀HNO3
②
CuSO4溶液
③
蓝色沉淀b
溶液
C
白色沉淀a
滤液B
白色沉淀a
白色沉淀不溶
溶解
A
滤液
根据实验推断下列物质的名称:A是
,B是
,C是
写出①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16、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
;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
和SO42-,而Cl-、H+
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上述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
(3)请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OH—
Na+
Cl—
H+
+